09.01 好蜜园省力化栽培之路(1)

决定要在家乡搞家庭农场种植柑橘以后,我突然发现,我虽然生长于这片故土,却对脚下的土地知之甚少,这片土地与我,是熟悉而陌生的,但当我回到这片故土的时候,我却自然而然的想亲近它,愿意重新、更深的了解它;我深深的拥抱我的故乡,渴望故乡的情怀能更深的感召我,也愿这片沃土更加滋养我。

好蜜园省力化栽培之路(1)

家乡的美让人沉醉

如何管理果园?如何改土、如何栽树苗?这些对我来说全新的事情让我这个小白产生了巨大的迷茫,按照老农民的意思,栽树苗哪有那么麻烦,把荒草弄干净,最多把土挖一遍,然后挖个坑,把树苗一栽就完事,树苗该长还得长;作为农村出身的我,发现自己连怎么栽树苗都不会了。

现在农村劳动力欠缺,而且老龄化很严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即使一段时间在家里,也是不愿意下地干农活的,平常就是一些老年人带着孙辈在农村,这其实就是现在中国乡村的缩影。我们栽树苗的时候,用工最多,每天都是三、四十号工人,满眼望去,都是五十岁以上,甚至六、七十岁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和老大娘,五十来岁的就算是年轻一些的,看着他们时常在想,当这一批老年人不断故去的时候,农村劳动力从何而来?没有劳动力你怎么振兴乡村?

我也经常和七爸在一起讨论,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栽培,搞三百亩的农场跟搞几亩的自留地可不一样,几亩地你可以随便折腾折腾,即使失败了,损失也不大;但300亩不同,失败了那损失就大了,现代化、设施化、省力化是必须要考虑的。看起来是怎么改土、怎么栽树苗的问题,其实背后反映的是栽培理念的问题。回顾我们改土栽培的过程,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

跟村民签完土地流转合同的时候,是六月份,丘陵上和田坝里离住房近的地方种着玉米,少量的水田还种着稻谷,其他土地上就满是荒草和茂盛的茅杆。我和七爸商量,待农民们这一季庄稼收完后,再一起开工改土,也正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到处学习,思考该怎么来改土、选苗、定植等,好好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来考虑好蜜园的省力化栽培。

好蜜园省力化栽培之路(1)

离房近的地方种着玉米

好蜜园省力化栽培之路(1)

少量的水田种着稻谷

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我们眉山市柑橘种植界的大牛李老师,李老师被称为柑橘权威,是眉山柑橘界的带头人。准备要做柑橘农场的时候,就在好几个微信种植群里看种植户跟李老师请教,李老师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大家的各种疑问,很是景仰,只是一直无缘得见。我记得那是去年七月份的一天,烈阳当空、天气炎热,经朋友引见,李老师带着汪老师百忙中抽时间来到了我的准农场,一见李老师,乡土气息就扑面而来,黑黑的面庞显露出常年阳光给予的健康,健壮的身躯透着田间奔走的劲儿,脸上挂着的微笑真诚而自信,让人油然而生亲近感;

好蜜园省力化栽培之路(1)

疯长的丝茅草

好蜜园省力化栽培之路(1)

路旁的玉米地

李老师一到后,马不停蹄的就让我带着他查看土地,我和七爸一起,陪着李老师和汪老师从我家屋后山坡爬上丘陵,路过一片绿油油的的玉米地,大概有两三亩,玉米都挂着须。这一片山上只有这块地种着庄稼,其它都是荒地,已经撂荒很多年了,长着茂盛的丝茅草和高大的茅杆儿。

(这是一个较长篇幅的文章,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