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对于临摹《圣教序》,有什么指导性的建议呢?

书法与酒


题主的提问不够具体,所以只能从学习书法的一般规律或方法方面试做解答。



无论学习任何一家书法,都必须做好这个最基本的功课。一是读帖功课,二是临摹实践。学习行书《集王圣教序》自然也必须完成这两门必须的功课。


(图片来自头条号)读帖是从理论或知识上建立对所学范本的认识或,完成胸有成竹的“竹”。临摹实践就是将自己读帖和学习书法理论知识,融合范字的直接阅读所得,付诸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读帖就是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范本上的技法指导,利用这些知识去阅读范字的点画造型、结构布白规律和技法,做好临摹前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积累。

还有就是由于《集王圣教序》是行书作品,最好能够有几年的楷书学习经验。

由于《集王圣教序》是集字作品,部分字形写不好容易写疏散了。

不妨在临摹学习《圣教序》期间,穿插学习一些王羲之的其它书法作品。要注意刻贴与墨迹的异同区别。






翰墨书道


1、我们平时说的圣教序一般就是指的王羲之的行书《集字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也写过楷书版的圣教序,我们一般称之为《雁塔圣教序》。

2、《圣教序》是王羲之的一幅集字作品,是唐代的一个叫怀仁的和尚,把王羲之的行书根据《圣教序》的内容集合而成,也可以说这幅作品是王羲之行书的一个字库,包含着从王羲之各个书法作品里选出来的单字。

所以圣教序的优势在于它的单字和结构,而不在于章法和行气,初学圣教序最好有老师或者配合着王羲之的行书尺牍作品学习。这样既能够学习到它的结构,也能够学习到王羲之的书法的章法和行气。


3、初学王羲之《圣教序》如果感觉入手比较困难,可以从元代的赵孟頫临写的《圣教序》入手,赵孟頫的《圣教序》是墨迹作品,相对于刻帖更好理解,适合初学入门学习,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王羲之的《圣教序》,但是要注意不要在赵孟頫的《圣教序》应太多的时间。

4、学习完《圣教序》以后,未必一直抱着圣教序不放,可以去参考学习颜真卿以及宋四家的行书,去掌握更多风格性的行书,毕竟《圣教序》是一本集字,还要去鲜活的作品中去验证。

5、我个人会把王羲之的《圣教序》当成一个字典,有什么拿不准的字形就去里面找,以圣教序为基础,以宋四家为风格,以自己的性情去发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希望这些对你的学习有参考作用,喜欢的朋友麻烦点个赞,转发一下,谢谢。


不二斋


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最基础性字帖,对于临摹这本字帖,我有三点建议:

一,临习这本帖之前最好有一定楷书基础,最好先学习一下智永《千字文》。因为智永是王羲之七世嫡孙,他曾经用20年时间闭门研习《兰亭序》,且由于家传的原故,他是古代研习二王书法最接近的人。智永真书千字文墨迹本基本属于行楷书体,能够非常直观的看清智永在书写时笔锋的走势,很多字同圣教序中的字如出一辙。

二,临习圣教序同临习其他字帖一样,刚开始要力求形似、再求神似,要读帖同临帖交替进行,反复研习,时间长了就会收到可喜的效果。

三、什么字帖临习时间长了就会感觉枯燥,建议初学者在临习一遍之后,可以穿插临习兰亭序、十七帖等王羲之的同类书帖,可以从中感悟其精妙的笔法,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附:《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集王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宽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方圆居书法与诗词鉴赏



题主所说的《圣教序》应该是指唐代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字而成的《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这个碑帖是集字后刻在石碑之上,字与字之间的气脉欠连贯,有些单字的细节之处必然刻画不够细致,因而在临写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理解。


《圣教序》是行书碑帖,经过刀刻工序,字形显得硬朗,笔画如铁画银钩,具金石之气。但在临写的时候,大可不必字字下笔锐利,写得跟石刻一样。尤其转折之处,应写得“方中带圆,圆中带方”。

毕竟石刻字跟毛笔写出来的字还是有所区别,过分追求石刻的感觉,容易把王羲之的行书书风学偏,以致硬朗有余,流畅不足。


倚斋听风雨


题主说的《圣教序》应该指的是怀仁和尚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吧,因为《圣教序》有两个版本,另外一个是褚遂良的写的楷书版。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了把褚遂良的楷书版本称作《雁塔圣教序》,而怀仁的叫《集王书圣教序》或者简称《圣教序》。

《圣教序》可以说是学习王羲之行书的非常好的字范,古今很多书法大家都临摹过,而且留下了临摹的范本,例如赵孟頫和王铎的《临圣教序》。特别是赵孟頫的《临圣教序》与原帖相似度极高,而且是墨迹本,因此在学习《圣教序》时可以把赵孟頫临摹的《圣教序》拿来作参考,来分析行书的笔法。

怀仁的《集字圣教序》因为是集字,从王羲之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中,挑出需要的字,放到文章中来。碰到实在没有的字就需要利用拼凑偏旁部首来重新组字,甚至是只能按照王书的风格自己写。因此《圣教序》只能拿来作为王羲之行书的字范,而行书应该有的上下贯通的行气这里就差了很多。

在临摹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碰到下面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 结构难以把握:临摹初期这种问题很正常,不妨先从摹开始。用透明纸覆盖在上面,用双钩的方法钩出轮廓,然后再填墨书写。看起来有点费事,但效果真心的不错,初学尤其建议。

  2. 适当放大:《圣教序》的原字一般比较小,古人的尺牍书一般都是这个尺寸。初学的时候写太小的字有难度,不妨临摹的时候稍微放大一些,放大1.5倍左右就好。也不建议放太大,那样对笔法的理解就会出问题。

  3. 用笔迟滞:刚开始临摹的时候,我们边看边写,用笔会出现迟滞的现象,但是王书用笔是非常流畅的。没关系很正常,我们一个字多写几遍,直到写的比较熟,找到用笔流畅的感觉。因此不能像抄书那样临,一定要逐字临摹。一个字过关了再临下一个。这种流畅一定是在保证用笔和结构准确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味追求流畅,失其结构和用笔。

  4. 用笔的虚实:什么是实笔呢,就是有笔画连接的用笔,而有些字笔画之间虽然没有连接,但是临的时候要让笔在空中有连的动作,这就是笔断意连。

  5. 关键是笔法:学习行书,关键是用笔,《圣教序》因为是拓帖,不宜分析用笔的来龙去脉,这时多参考王羲之一些其他的行书作品,例如《丧乱帖》《快雪时晴帖》《兰亭序》等。或者直接参考赵孟頫的《临圣教序》也可以。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另外补充一点就是,现在有很多专业的老师都录制有临摹《圣教序》的教学视频,如果有想要学习《圣教序》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在头条的圈子:嘉禾书社-书法交流圈,里面就有陈忠建老师的《圣教序》视频教学,我是翰墨今香,感谢关注。

翰墨今香


在此说说我是如何指导学员的:

1、选择指导性的书籍《王羲之行书用笔习字帖》《王羲之行书结构习字帖》(湖南文艺出版出出版,孔夫子旧书网有售)。

2、寻找指导性文章《圣教序字字析》(1~60集,在微信可搜)。

3、少作无用功,千万别不动脑就写,重复错误比不写更糟糕(浪费时间)。观察分析占临一个字的2/3时间,1/3时间用来写。临一个字写三遍足矣(最多不超5遍),第一遍在充分观察、分析、阅读字字析后且基本背记该字特征时才写,写后与原帖字对比找差距,在第一遍字上修改,修改后写第二遍(基本上与原帖接近),第三遍要求背帖写(即背临)。

4、在理解和背记《用笔习字帖》或《结构习字帖》中当页条款的楷体小字后(这可是精髓,既可是指导你的,也可是将来你指导人的),再动笔临写该页之帖字。

5、圣教序中字的书法线条,具有张力和凝聚力,线条的沉、厚、圆、劲必须要表现出来,这也是学圣教序终极目标之一。

......


湛立波


关于临习《集王圣教序》,我在二十几年就学习二王一系行书和近年编写《二王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一书过程中,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每个字的造型都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对同一个字的不同变化,以及同字写法不同的逻辑规律,逐一作过分析。总结出了共性的法理,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造型手段。部分内容将会在头条与大家分享。

就学习《圣教序》,我的体会是:

一,《圣教序》是刻帖,其优势是笔画的起,行,收笔的一些微妙动作,所形成的细微差别和牵丝引带看不到了,因此其笔画显得斩截刚断,初学的朋友不会受到这些细枝未节的干扰,直奔主题,学习结构。不象临习《兰亭序》,光一个起笔的复杂动作,和笔画的特别微妙复杂的弧度变化,就让人感到极难适应,极难学成。

《圣教序》1940多字,是煌煌大帖。学习二王行草书,必学《圣教序》。

但《圣教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圣教序》是怀仁和尚,应该是怀仁领导的一个工作团队承办的皇家工程,整整用了二十一年时间才集字成碑的。即使这样的皇家工程,也抗不过艺术规律,就是把字与字之间相互的连带,顾盼,揖让关系和大小,轻重,聚散等等对比关系淡化甚至灭失了。

王羲之的一些表现力强的字,不可能选入《圣教序》。选入这些表现力強的字,会使整体风格不协调。选入的字,基本上都是比较平和中正的,利于通篇的协调。《圣教序》的调子就是不激不厉,疏朗平和。临习时不注意,容易形成排字,摆字的习气。一旦形成习气,平时创作时写的字容易大小一律且互不相关,显得极为单调,即使单字写的很好。

刻帖《圣教序》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看不清笔路和墨色变化,临习和创作时也容易造成笔法单一和没有墨色变化,形成笔画的粗细曲直基本一致,墨色浓淡没有递进关系,同样造成技法的简陋单调。

这是所有刻帖共性的问题。

纵上,学习《圣教序》,无法不与二王手札,《兰亭序》联系,更应参考唐宋人行书墨迹。即使不把它们作为主攻方向,但参考其章法,笔法,墨色变化,毫无疑问是必不可少的。

更多行草书方面的文章,敬请关注‘’快乐书法营‘’,我们一起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我目前是学的颜真卿的书法,《圣教序》是王羲之书,我觉得他的字潇洒洒脱,又不会让人感觉太刻意,是随性的,有个人的性格。你可以根据先观察他的笔画特点去临摹,每天选择一个安静的时间去临摹,当然,练习书法还得有个好心态,不能急于求成,把书法当做享受,慢慢来。不要因为一个字写不好而烦恼,之后又重写浪费了纸张,之后你发现错了才能改正,进步就是从错误中得到的,还要有颗恒心,给自己一些鼓楼的话。 仔细读帖,努力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行书的笔法主要是转笔和折笔。 《圣教序》因为是集王字,字迹大小完全是按墨迹的原尺寸,多为一寸之内,也是当时晋代指的“八分”书大小。系用指,稍加掌功而得。初学者,不容易将字写到原大,可以先放宽尺寸,逐渐缩小恢复至原大。不宜写得过大,因为这要牵涉到用腕、用肘及用臂,便不得其本碑要领。临摹,对于学习书法来说, 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临习中善于研究,善于发现。 我还有许多经验不足,只能这样了,希望对你有用吧!


1777夏


注意以下几点呗:

1.选字帖。

《圣教序》版本众多,西安碑林的版本(有个用宣纸印刷的线装帖,很不错);日本三井美术馆的版本;天津博物馆墨皇版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版本(这个是冠军版本);还有一个版本我一时忘了,哈哈。这五个版本我都有,摊开仔细对比着看,美死了。常忘了吃饭。这五个版本是五个时间的拓片,不说帖学,先说历史,看进去就有体会了,别看收集字帖,看字帖与动手写表面上没关系,我的经验是关系重大!选字帖除了版本,一定要原大!一定要彩色!选好的出版社印制的!这都很重要!这些年其他版本也有出版,有的带点评,印刷精美,现在学书法的人有福呀。

2.临帖

一定要一竖行做为一个单位,一个字一个字那样临,开始可以,但心里一定记着练行书贵在行,贵在气,贵在上一个字与下一个字的呼应,注意上一个字末笔和下一个字第一笔是什么关系,要不,行不起来,就是写楷书了。

3.最好写原大小。不要夸张的写成拳头大小。

4.毛笔:羊毫,兼毫都行,别狼毫,练功夫嘛。笔大小要合适,大笔写小字或小笔写大字都不太好。

5.方法:多读帖,反对抄字帖,一行一行临。不像慢慢来,一天抄几十个字那样没大意义。

6.多悟。这本帖够写十年八年的了。当然,《兰亭序》,其他王羲之的帖也可以多看,多悟。


tjsjsh


圣教序,是集王羲之书法而成的石刻牌帖,在临摹以前,最好把王羲之的其他墨迹找来,在圣教序中找到它的墨迹原形,如兰亭序中的“是、趣、生、大、能、以、形、陰、之、所)等大约二十多个字。在其他墨迹中,也能找出几个来。


这是一件考验眼力的细心话,圣教序中的字,甚至是由两个字分解组合而成的。把找到的字在石刻与墨迹中进行对比,看看它们的出入有什么。初学者看,分别不大,看上去两种字形完全一样。高手看就能够区别出墨迹中精妙的笔法。

临帖主要学习的就是笔法,笔法在石刻中,初学者是完全看不到的。我们看到很多临习圣教序的习作,大多数都是生硬的外形模仿,毫无生气可言。所以要学习临摹圣教序,就要先把能找到的墨迹中的字对照墨迹进行练习。把这些字中的点画起止收放规律摸清楚以后,再去临习石刻中的其他字,以学到手的起止规矩去学习,便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