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英国王室为什么依旧存在着?

渋汇仁


英国没有皇室,他们只存在着王室,那么问题来了,英国为什么不废除英国王室?存在即合理,英国王室存在这么久肯定有他的道理。



英国为了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的道路,曾经尝试过多种模式。试过封建社会时期的君主专制,可惜它似乎并不符合英国人民的需要。为此英国民众发动内战,把当时的英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结束了君主专制的天下。

取而代之的则是英吉利共和国,虽然英吉利共和国的国王克伦威尔宣布就任护国主,可是他实际上采用的却是军事独裁主义,共和国的建制是名存实亡。人们似乎开始怀念君主专制的时代,查理二世借机复辟成功。

查理二世去世之后,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开始了完全不同于他哥哥的行事风格。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他对国内反对者进行血腥镇压,引起了当时民众的极度不满。因此议会“自作主张”,在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迎回了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党威廉和玛丽。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皇帝的位置都是议会送过来的,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听议会的吩咐。在光荣革命的第二年,议会就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英王统而不治的基础。国家权力也从君主转向议会,保证了英国政体的稳定,平和的从独裁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因此自从1689年开始,英国皇室就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这漫长的300多年时间里面,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要推翻英国王室的声音。甚至在最近几年里面,英国人越来越喜欢自己的王室。可见尽管英国王室权利不在,可是中间肯定起着另外一种作用。

英国民众的主心骨,关键时刻的强心剂

英国王室作为英国国家的象征,他不是没有权利。但是他的权力不是左右政治,而是一种超越政治的存在。在英国获得大选胜利的执政党,并不能直接获得首相的政治权力。而需要首先亲自觐见王室(吻手礼),由王室主动提出认命才可上任。


这是英国立宪制在几百年发展历史中,君主与议会妥协的结果。在英国并没有一部统一的宪法,他是有多套成文法、皇室制诰、惯例组成。甚至是在理论上王室可以拒绝任命首相,但是为了避免宪法危机,又必须接受选举结果。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英联邦的内部更加团结。伊丽莎白二世是英联邦的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在内的16个英联邦国家的元首。铁打的王室,流水的首相。因此英联邦女王的存在,让英国民众有种安心感。因为无论执政党怎么换,上面都还有女王代表国家。

不像其他国家的元首、主席、总统、首相等人下台后,过个十年八年还有谁会记得他们?这对一向高傲的英国人来说有一种优越感,英国女王的存在让英国人民有一种凝聚力,在关键时刻可以给予英国一剂强心针。


英国天然的广告牌,疲软经济的亢奋剂

就好比说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当中,英国曾经面临着巨额的债务危机。当时的很多经济学家就作出分析,英国已经无法支付高昂的军事外交花费等。但是英国王室的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婚礼,却力挽狂澜的解救英国于危机之中。

出席此次婚礼的人多达1900多人,包括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王室贵族。不仅向世界展示了英国的形象,而且极大的刺激英国各方面的消费。就单独英国女人为了让自己更加像凯特王妃,最少往英国经济里面添加十亿英镑。(女人疯狂起来很可怕)

后来凯特王妃在2013年产子,又一次拉动了英国的经济消费。有的博彩公司甚至是打出了“宝宝的性别、姓名、封号”等一系列赌注,就单独在姓名一项上的赌注就高达100万英镑。在后期的统计当中,还得出一系列惊人的数据。


比如说皇室婴儿周边的购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亿4000万英镑。一些国际上知名的奢侈品,也是紧随其后。在同一年出现爱马仕婴儿鞋袜,古驰的婴儿毛巾,迪奥的婴儿衣服,蒂芙尼的婴儿餐具。英国民众更是在当年花费2.43亿英镑,购买相关的纪念品以及食物,香槟等用来庆祝。

这只不过是英国王室结婚产子一项带来的疯狂消费,除此之外还有英国王室的旅游纪念,王室每年的出游等等。虽然中间肯定会花费一大笔钱,但是相对于王室带来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英国王室对于英国来说就是聚宝盆,所以没有推翻他们的道理。

联邦政党的和事佬,关键时刻的决策者

英国王室不仅能够刺激英国的经济消费,对于英联邦的政治稳定上,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存在。即使英国内部的党派之争再激烈,也不会影响到英国王室。由于其摆脱政治束缚,能够超然事外看待问题,避免了因为政治争斗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被英国王室任命的首相,都有义务在每周对他们进行工作情况的汇报。所以在英国王室这里,保留了很多很多过往的资料。有时候在一些政治关键问题上,英国女王都能非常犀利的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非常有用的政治见解。

同时他还能帮助英国解决很多政治难题,比如一些首相并不怎么称职,但是党派内部又不好直接让其退休。这时只要英国王室站出来,很容易就可以化解这种尴尬。有时候碰到党派之争无法一争高下的时候,为了避免政治冲突带来的危机。英国王室可以突破以往惯例,直接站出来指认新一任首相。

所以英国王室的存在,可以说得上是百利而无一害。对于民众来说,英国王室存在是一种强心剂,可以让民众紧紧围绕在国家旁边。对于经济来说,英国王室的存在就是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带来的利益超乎想象。对于政党来说,英国王室又是和事佬,解决诸多政治难题。


至于我们的清政府,清朝后期的时候,哪一点可以和英女王比?


史之策


英国王室为什么依旧存在着?革命不彻底

苏白

你好,作为一名作家、历史爱好者、历史军事垂直自媒体撰稿运营者,回答网友问题。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上升,国内资产阶级走上舞台,要求获得 政治地位。


而查理一世鼓吹主张君权神授,解散议会,对资产阶级发动了战争。


因此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战争,在克伦威尔率领下的资产阶级军队打败了国王。

但是克伦威尔成立的执政府对于王室采取了妥协,采取了君主立宪制,也就是虚君共和,国王作为元首,国家首脑,议会、政府掌控政权、军权,国王作为象征性元首,还是保留一定特权、资产,予以优待。

克伦威尔之后,王室曾经有复辟,后来又发生了不流血革命,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来做国王。最后起草了《《权利法案》。种种反复,导致了英国还保留着王室、国王。

也就是英国的国体属于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实行民主,属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不能发动人民群众,革命的不彻底性。


社会经纬纵横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革命力量中有太多的旧势力存在(如各个贵族)而低层民众没有掌握革命的走向,最终导致了对国王制度的保留。

英国当时的封建社会(真正的分封制),除了国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贵族存在。而当英国17世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是以新贵族阶级为主要力量进行的。新贵族主要成员为:之前的中小贵族、中小手工业工作者以及商人组成,而对于贵族而言,肯定是想保留君主制,因为他们是现有制度的利益既得者,之所以反抗国王的统治,是因为当时的国王(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侵害了新贵族的利益。

而革命时期的主要力量却来自于低层民众,低层民众的要求则简单粗暴直接推翻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重新建立起新的政权,这是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新贵族势力所不愿看到的。当后期国王同意其权利被有效限制后,新旧贵族马上联合起来镇压了英国人民起义。

建立了英国的王权受制约的君主立宪制。

而中国的清王朝则是封建帝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充分体现了皇帝对国家的统治权威,但是,也存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当然,众多皇帝是由原有的实力派取得的天下,然而,自古由平民变成皇帝的也不乏人在(如刘邦、朱元璋等),成为了光辉的榜样。中国人民对于推翻暴政,有着强烈的动力,完全、彻底的推倒之前的政权。

而清王朝在被推翻时,革命的力量(有资产阶级、封建官僚、掌握军队的军阀等)里面对皇权拥护的势力没有占据主导力量,最后形成统一意见清帝必须退位。


江枫渔燚


英国王室和清王室不一样!英国王室自1640年由克伦威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后,手中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削弱!经过不断的发展,英国王室已经仅仅是英国的一个象征了。保留英国王室不仅代表了英国的辉煌历史,也是广大英国人民的意愿!熟不见英国王室的影响力有多大:查尔斯和戴安娜的豪华婚礼,全世界都为之关注!伊丽莎白女王出行都会受到各国政府的热情招待!英国王室的曝光率远远高于其他现存的王室!更不用提威廉王子……英国王室已经成为英国的标志和传统了,得到了全体英国人的认同了,又怎会不受优待呢?

反观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本身就很难得到广大汉族为主体的认同,再加上刚入关是多尔衮错误的如“剃发令”,“圈地”,“逃人”等倒行逆施的法令推行,血腥的屠杀诸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暴行,老百姓的认同感荡然无存!1840年后又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更是使得清王室威名扫地!1912年清帝退位后实际上有优待条件,但张勋有搞了一个复辟,彻底激怒了民国政府,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清王朝彻底消失!全是自己作的!




寅哥解惑


不止是英国,现在世界上还保留王室的国家有挺多,比如欧洲的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等,亚洲的日本、沙特、阿联酋、泰国、卡塔尔、约旦等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

英国王室已经存在了近千年,君主制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限制君主权力。王室只作为凝聚国家力量的象征,并不具备实质性权力。

现在的英国王室更多的时候是国家的象征,能对政局的稳定起关键作用,还有就是王室成员的超级吸金能力。历任王妃都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堪称超级明星,每年都可以给英国带来大笔收入。


红黑圣西罗


上世纪初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地球人社区曾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欧洲大陆,许多历史悠久的王室被推翻或者驱逐,君主制纷纷被其它国体取代。而英国王室却在这一片混乱中得以独善其身,一直存在至今。现在,尽管英国民间废除王室的声音一直存在,而且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年要掏差不多50英镑的份子钱出来供养他们,却仍有高达80%的英国人赞成保留君主制。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只能说不列颠民族整体比较理性,懂得权衡利弊。英国历史上曾经一度推翻君主制,代之以共和制,就是查理一世被杀,克伦威尔当政时期。英国民众经过这一段时期实验,认为共和制并不一定适合英国国情,所以等政治强人克伦威尔一挂掉,立刻就和王室谈判,以其大规模让权给议院为条件,让王室复辟,在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逐渐成了英国跨越党派的,立场中立的国家元首。

其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贵族阶层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英王乔治五世也多达百次亲临前线或者战地医院,鼓舞士气。与此同时,英王室果断改名换姓与当时的敌国德国彻底切割,因此受到民众的欢迎与拥戴。大战结束,欧洲巨变,英王的很多王亲国戚如德王,沙皇都丢了王冠甚至性命,而英王室却得以顺利完成了从旧式君主到现代王室的转型。

现在年轻一代的英国人,也许不再像他们的祖父母一辈对王室狂热拥戴,但也能看到王室存在的好处, 比如,危难(战争)时期起到稳定与凝聚民心的作用,和平时期维护英联邦的团结和统一,促进国家的文化与旅游业等。

现任英王伊丽莎白二世除了是英国的元首,至少名义上还是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的元首,如果没有女王,这些实质上已经独立的国家估计和英国也就彻底没啥关系了。

另外,王室的存在,以其世代的文化传承,让英国人在世人面前平添了许多的仪式感和文化底蕴。看看每天换岗仪式时在白金汉宫外面驻足流连的游客就知道了。

英国人普遍认为养一个有历史传承,形象中规中矩的王室来代表国家好过养一个四年一换的总统政客,况且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十分受人尊重,王室的新一代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也都很有人气,由此看来,英王室应该可以长久地存续下去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824e9b794bebf34eec75d6ac2818627\

周悦芳华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至少没被杀头,而英国曾经废除过国王,并且把国王杀了,够狠吧。

可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英国资产阶级以为国王被杀了就什么都好了,结果杀国王的带头人克伦威尔却开启了独裁统治,比被杀死的国王还要独裁,这让英国的资产阶级非常失望,现在这种情况还不如不杀国王。

克伦威尔死后,英国资产阶级又找到国王的亲戚回来做国王,于是又有了新国王,只不过与国王签署了条约,规定了哪些权力属于国王、哪些权力属于议会,也就是国王没有实权了。这个制度运转非常良好,英国也成了日不落帝国。

至于费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王室自己有非常多的财产,不当国王也有钱。政府拨给王室的钱不是白给的,王室要承担责任就要花钱,比如外访、接见外国元首等。


刘权林


提到君主立宪制国家,你是否首先想到英国?其次呢?想到英国那位白发苍苍但是依然气质非凡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然后再会是曾经帅倒一片的威廉王子?温莎城堡?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在大多国家已经抛弃君主制的情况下,英国为何还保持着这种政治制度?英国王室为何能够存在至今?


其实,英国王室的地位也不是特别稳。反对其存在的共和党人常常给英国王室算账。为了保留王室,英国民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王室成员的日常开支耗费巨大,每年足有3330万英镑之多,如果再算上王室出访和安保投入的费用,可达到2亿英镑。反对王室的人认为,这太耗费财政,应当取缔王室,将这些钱投到公益事业上去。



然而,尽管如此,更多的人还是支持保留王室。


首先,就像日本天皇在日本一样,英国王室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英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情感纽带,当然,他们没有日本人那么疯狂。因为女王的存在,英国就有了一个普遍认同的象征,很多人认为,这有利于增强英国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再者,王室的活动可以吸引世界的关注,提高英国在国际上的出镜率和存在感,从而增强国家软实力。这个不难理解,当年的戴安娜王妃,如今的威廉王子、凯特王妃,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小baby,还有极具个人魅力的女王,再加上王室的婚礼、添丁、生日,这些无不吸引着国外吃瓜群众的眼球。



当然,更重要的是王室的存在可以为英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君主制已经成为英国商业和旅游的代名词”,因为王室,英国被赋予一种浪漫色彩和历史感。试想,去欧洲旅游的游客,谁不想看看温莎城堡?谁不想看看白金汉宫?如此一来,王室的保留就让英国成了欧洲行不得不去的地方。据英国旅游局统计,“王室每年为英国带来5亿英镑旅游收入”。英国王室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性消费品牌”。



因为能给英国带来那么多好处,英国王室花的那些钱也不被英国人计较了,总的来说,保留王室也算是产出大于投入了。

参考文献:

徐坚:《英王室座椅何以安稳至今》,《21世纪》,1996年第6期。

杨绿、张尼:《英国王室已成符号性消费品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