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日本政府新設太空和網絡司令部,“軍事正常化”又闢蹊徑

日本政府新設太空和網絡司令部,“軍事正常化”又闢蹊徑

日本《東京新聞》12月18日發表題為《日本政府新設太空和網絡司令部》的報道稱,日本政府決定在防衛省和自衛隊內部新設具備統一指揮太空、網絡空間和電子戰部隊的司令部職能的高級部隊。明年下半年修改的《防衛計劃大綱》將寫入這一內容。近期召開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四大臣會議”將通過這一方針。據有關人士透露,這次新設的高級部隊與陸上總隊等是同一級別,統一管理太空、網絡和電子戰的各專門部隊。司令官由將官級別的人擔任,正式名稱尚未確定。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日本此舉有在高科技領域通過隱晦的方式實現軍事正常化的用意。

長期以來,實現日本軍事正常化一直是日本國內右翼的“日本夢”。經過這麼多年的“苦心經營”,日本的這個“夢”也確實實現了一部分。 在安全與防衛政策上,日本逐漸由“安全依賴”轉型到“自主安全”。 而日本的防衛力量職能則從“本土防禦”延伸到“海外參與”。 至於日本的防衛產業轉型也由一開始的“自我消化”向“國際競爭”接軌。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準航母下水、甚至討論將“自衛隊”變成“國防軍”等一系列事件,讓人清清楚楚看到了日本的野心。

但是,日本軍事正常化的野心也受到了不小制約,這其中不但有和平憲法第九條,也有其他愛好和平國家的監督和指責。在國際社會一雙雙眼睛警惕的注視下,日本不得不小心翼翼,每走一步都給自己找足了理由。而相比於傳統的海、陸、空等領域,在太空和網絡等新興的高科技領域實施軍事建設不是非常的受人關注,這讓日本看到了可鑽的空子。

此次日本聲稱,是因為其他國家軍隊已經設有具備司令部職能的專門組織,相比之下日本已經落後,所以才要“奮起直追”,可事實並非如此。以太空為例,雖然這些年來日本的太空軍事化趨勢並不明顯,但是日本擁有強大的太空軍事實力和技術儲備。日本的民用太空技術已經相當雄厚,日本的“隼鳥”號探測器成功探索了“絲川”小行星並採樣帶回了地面。2007年9月14日,日本的“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搶先中國的“嫦娥一號”升空勘測了月球表面。同時日本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準天頂”的第一顆衛星已於2010年9月成功發射入軌,預計到2018年完成部署,屆時該系統可以100%覆蓋日本全境。日本太空企業(包括火箭企業),完全有能力製造太空武器,以及太空武器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和工藝。以日本在2013年9月發射成功的“艾普斯龍”火箭為例,該火箭是日本研發的新型火箭,是取代退役火箭M5的後續型號,全長24.4米、直徑2.6米、重91噸,大小僅有日本主力火箭H2A號的一半。能將重約1.2噸的衛星發射到高度約數百公里的低軌道上。作為2006年退役的M5火箭的後續型號,“艾普斯龍”能通過發射前自動檢查這一“人工智能”來削減成本。火箭分三級,第一級使用的是日本的主力火箭H2A號的固體燃料助推器,第二級和第三級則使用M5火箭的技術。“艾普斯龍”運載火箭發射準備時間短,維護髮射人員少,起飛重量和運載能力都和美國MX重型固體洲際導彈相當,完全具有成為洲際導彈可能。

同時,日本也在太空領域加緊與其他空間大國合作。根據2015年出臺的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日美將在太空領域加強安保合作。基於此,日本自衛隊計劃從明年(2018)開始參加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舉辦的“施裡弗”演習,這一演習自2001年開始,內容包括對參與演習的國家衛星遭襲、受到電子干擾等情況進行沙盤推演。在今年的11月26日有報道稱,日本打算加入美國的“深層宇宙探測”計劃,爭取把日本宇航員送上月球。另外,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也在不久前透露,他們可能會聯合開展登月取樣返回任務,這也標誌著兩國之間的合作關係擴展至外太空。

綜上所述,對於日本企圖通過在新興領域隱晦實現軍事正常化的做法,應該引起各方足夠的關注。(蘭順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