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没关系,下次注意”。

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孩子在犯错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

对“无所谓”的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没关系”父母只会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

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孩子在外调皮捣蛋,弄坏了别人的东西,面对人家的指责,很多家长总是“象征性”地批评孩子两句,然后掏钱给人家赔礼道歉,转过头来就告诉自己的宝贝儿:“没关系啊,别吓坏了。”

头几次时,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还会觉着内疚,怕受到家长的批评,但几次下来,他们发现这都“没关系”:

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妈妈替我去道歉;

丢了水壶,爸爸立马买新的;

哪怕是故意发脾气将挺贵的玩具摔坏,也不会受到太多指责,而很快又会收到新玩具。

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对孩子,我们的文化有着不可辩驳的崇拜感,人类最美好的词也一定属于他们。

孩子是天使,没错,他有天使的可能。

但别忘了,他也有成为恶魔的可能。

2013年,广西一名12岁女孩,因不满同学长得比自己漂亮,将其约至家中,用板凳将同学砸晕后,再用菜刀、啤酒瓶、剪刀等将其杀害,然后分尸装进塑料袋。

在英国,甚至出现了年仅10岁的杀人犯。

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写了一部著名的小说《蝇王》: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架飞机被击落在了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里面全是男孩。

这群从文明社会而来的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采集食物、建造房子、烧火做饭、发信号求救。

但好景不长,有序很快变成混乱、斗争与残杀。

他们用削尖了的木头,像杀死野猪一样,准备将自己同伴活活捅死。珊瑚岛变成了杀戮的战场。

戈尔丁说,人性有三层:

第一层,生物性,偏向恶;

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有;

第三层,精神性,偏向善。

钱文忠说:“现在的孩子,犯错成本太低。他们根本不明白,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我们对孩子没有已写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不对的。”

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对于“无所谓”孩子,一位老教师形象地做了比喻:“没挨过打,所以不知道疼。犯错自己担着,适当惩戒,自然以后会小心,遇到类似问题时,也不会哭天抹泪指着父母救援,定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世界无常,我们无法控制。一味地让孩子避免犯错无法帮他们躲过未来的风雨,反而会让他们丧失自己“站起来”的能力。

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让孩子在犯错中认识错误

生活中,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犯错,很喜欢为孩子寻找借口,例如孩子还小,不懂事,却不知道这种姑息迁就,把责任扛到自己的肩上,会使孩子做了错事还若无其事。

当孩子再犯错时,他就会否定自己的错误行为,还会把错误行为合理化,更会为自己错误行为辩解,以推卸自己的责任。

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会担当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让孩子直面后果,帮助孩子在后果审思中明白所言所的带来的弊端,所造曾的伤害,从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担当。

最不该原谅的,是孩子

让孩子在犯错中吸取教训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如何错了,从而吸取教训,下次规避。

爱本身是没有条件的,但对孩子的行为是有要求、有规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