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簡評

摘要

我們根據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基本任務,重點解讀《指導意見》中較為重點和超出市場預期的內容。

  • 服務實體經濟兩項內容:①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②推動國有金融機構牢固樹立與實體經濟俱榮俱損理念
  • 防控金融風險八項內容:①嚴格規範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②防止出現內部人控制;③嚴禁國有金融企業憑藉資金優勢控制非金融企業;④嚴格限制和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參股國有金融企業,參股資金必須使用自有資金;⑤把黨委(黨組)會議研究討論作為董事會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⑥完善國有金融管理部門和國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任職迴避制度;⑦完善和落實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各項配套政策;⑧建立統一的國有金融資本統計監測和報告制度。
  • 深化金融改革五項內容:①國有金融資本戰略佈局有進有退,合理調整在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比重;②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有金融資本所有權,各級財政部門根據本級政府授權,集中統一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③建立健全全流程、全覆蓋的國有金融資本基礎管理體系;④落實國有金融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⑤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金融機構整體改制上市。
  • 加強管理,細水長流。《指導意見》的出臺意在加強對國有金融資本的管理,從監管力度上來看明顯超出市場預期。我們認為指導意見的影響或在於幾個方面:一是從社融的結構看,表外融資進一步向表內和信貸轉移;二是從金融業GDP增速來看,未來幾年或將持續回落;三是隨著配套措施的落地,金融監管也將逐步加強;四是國有金融資本或在邊際上加強對非銀金融機構的佈局;五是在適當的時機繼續推進國有金融機構整體上市。雖然金融監管加強短期可能影響偏負面,但長期有利於金融業健康發展。

風險提示:金融監管落實力度超出預期,可能推高市場避險情緒。

《指導意見》是關於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頂層制度,預計接下來將有細則和配套文件出臺。以下根據《指導文件》內容中我們認為對市場影響較大的七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考慮到這個文件的重要性,附上原文鏈接:http://www.xinhuanet.com/2018-07/08/c_1123095520.htm

1.明確國有金融資本的出資人和履責人

正文:“(五)明確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國有金融資本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國有金融資本所有權。國務院和地方政府依照法律法規,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按照權責匹配、權責對等、權責統一的原則,各級財政部門根據本級政府授權,集中統一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國務院授權財政部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地方政府授權地方財政部門履行地方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各級財政部門對相關金融機構,依法依規享有參與重大決策、選擇管理者、享有收益等出資人權利,並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等規定,履職盡責,保障出資人權益。”

影響:進一步加強了對國有金融資本的管理。未來對國有金融資本的外部管理,不僅來自於相關金融監管部門,還包括國務院和地方政府(授權各級財政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以及人大及其常委會審查監督國有金融資本經營預算決算。2017年實際GDP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6.9%,金融業實際GDP增速維持4.5%不變;名義GDP同比增速回升至11.23%,金融業名義GDP增速回升至7.57%。我們認為在金融監管加強的背景下,預計金融業GDP增速將相較GDP增速明顯回落。

2. 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正文:“(七)明晰國有金融機構的權利與責任。充分尊重企業法人財產權利,賦予國有金融機構更大經營自主權和風險責任。國有金融機構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機構依法實施的管理和監督。國有金融機構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章程等規定,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績效考核、激勵約束、風險控制、利潤分配和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完善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運作決策制度。”

影響:2018年以來雖然金融監管力度未放鬆,但貨幣政策明顯邊際放鬆,從社融的結構來看,表外融資在向表內轉移,我們認為這個趨勢將繼續延續,未來央行可能在適當的時點繼續放寬信貸額度限制。

3. 國有金融資本戰略佈局有進有退

正文:“(四)優化國有金融資本配置格局。統籌規劃國有金融資本戰略佈局,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合理調整國有金融資本在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比重,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實現戰略性、安全性、效益性目標的統一。既要減少對國有金融資本的過度佔用,又要確保國有金融資本在金融領域保持必要的控制力。對於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保持國有獨資或全資的性質。對於涉及國家金融安全、外溢性強的金融基礎設施類機構,保持國家絕對控制力。對於在行業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國有金融機構,保持國有金融資本控制力和主導作用。對於處於競爭領域的其他國有金融機構,積極引入各類資本,國有金融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也可以參股。繼續按照市場化原則,穩妥推進國有金融機構混合所有制改革。”

影響:目前國有金融資本較大程度上存在於銀行業,我們認為未來或出現兩大趨勢。一是從國內金融業的發展來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作用在上升,在經濟體系內部的地位也在上升,同時考慮到未來金融體系將繼續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預計國有金融資本將邊際上在非銀金融機構內部加大布局;二是面對國內金融行業加大對外開放的大趨勢,國有金融資本有必要在重點領域加大布局,應對海外資本的衝擊。

4. 嚴格劃定國有金融資本和非金融企業的界限

正文:“(十八)推動國有金融機構迴歸本源、專注主業。……規範金融綜合經營,依法合規開展股權投資,嚴禁國有金融企業憑藉資金優勢控制非金融企業。……(十九)督促國有金融機構防範風險。……規範產融結合,按照金融行業准入條件,嚴格限制和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參股國有金融企業,參股資金必須使用自有資金。”

影響:準確的來說,這個規定意圖是防止金融風險與實體經濟之間交叉蔓延,但同時歷史上存在一定的遺留問題,因此我們預計這個規定的執行,或主要影響未來國有金融資本與非金融企業之間的相關業務。至於已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預計將有配套細則出臺。

5. 建立統一的國有金融資本統計監測和報告制度

正文:“(二十六)加強信息披露。建立統一的國有金融資本統計監測和報告制度,完整反映國有金融資本的總量、投向、佈局、處置、收益等內容,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報告國有金融機構改革、資產監管、風險控制、高級管理人員薪酬等情況。國有金融資本情況要全口徑向黨中央報告,並按規定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金融資產管理情況,具體報告責任由財政部承擔。各級財政部門定期向同級政府報告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情況。國務院和地方政府應當對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依法向社會公佈國有金融資本狀況,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影響:我們認為統一的國有金融資本統計監測和報告制度,一定程度上與央行的MPA考核較為類似,但不同的是,國有金融資本報告制度的彙報對象包括黨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且具體報告責任由財政部承擔。我們認為這或許意味著在傳統的一行兩會金融監管體制之外,針對國有金融資本的監管增加了一條彙報途徑。

6. 完善和落實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各項配套政策

正文: “(二十三)加強法治建設。健全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工作。按照法定程序,加快制定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條例,明確授權經營體制,為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機制夯實法律基礎。研究建立統一的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制度,明確出資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完善和落實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各項配套政策。”

影響:從《指導意見》的表述來看,預計還將有相關法律法規、《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條例》等配套政策出臺,預計對國有金融資本的監管將隨著配套制度的出臺逐步收緊。

7. 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金融機構整體改制上市

正文:“(十五)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大國有金融機構公司制改革力度,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金融機構整體改制上市。推進憑藉國家權力和信用支持的金融機構穩步實施公司制改革。根據不同金融機構的功能定位,逐步調整國有股權比例,形成股權結構多元、股東行為規範、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經營機制。”

影響:目前已上市的國有金融機構在金融系統中的體量佔比較大,但數量佔比仍較小,推動國有金融機構整體上市仍將是未來長期的發展目標。但考慮到當前資本市場的內外部環境,我們認為短期內對市場影響較小。

風險提示:金融監管落實力度超出預期,可能推高市場避險情緒。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簡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簡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簡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簡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簡評

本文為中銀國際證券宏觀固收研究系列報告,作者張曉嬌、朱啟兵。中銀國際證券宏觀固收研究團隊致力於以翔實的數據、縝密的邏輯為基礎,發現價值,匹配收益與風險,願我們的研究服務能為您的投資成功盡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