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最近几天除了崔永元炮轰“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的事情,掀起网络话题狂潮的就是各种“菊”。

“陶渊明”、“采菊”、“菊外人”、“菊家军”......火得一塌糊涂,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王菊。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谁在pick王菊 粉丝“无孔不入”

5月,腾讯视频开播了一个从韩国引进版权的综艺类节目《创造101》,王菊作为替补成为了101位选手中的一位。

女团在大家的印象中,一般都是长相甜美、肤白大长腿、唱跳俱佳的女孩们。但偏偏王菊就是另类的“菊系少女”,也就是长得不符合大众对漂亮追求的标准,但一直努力活得“漂亮”。

在第一次公演结束后,不出意外,王菊被吐槽身材差、太黑,甚至各种黑图表情包纷至沓来。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不过,当她展现各种高情商表现时,尤其是在为自己拉票,说的这样一句话“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让舆论产生了180 度大转变,赢得大量好评。

一群意料之外的粉丝迅速聚拢,并自诩为“陶渊明”,以“病毒”似的扩散方式为王菊拉票,真情实感地为她打call。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粉丝的努力下,王菊逆风翻盘了。高彪的网络人气,使得王菊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在两家赞助商的排名榜上已稳居第一。比如说周边产品开始热销,一些国际品牌正在试图与其达成合作,为选手打榜的金主爸爸(APP)笑得合不拢嘴......

可以说,王菊的火,“陶渊明们”功不可没。不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淘宝、外卖留言......只要是社交场景平台都能看到“菊家军”的吸粉活动。而且,脑洞清奇、毒性十足的文案,更容易引爆社交媒体,洗脑般的营销推广。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这年头,追星没点文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谁的粉丝了!

业内人士表示,王菊爆火背后暗藏新媒体营销逻辑,当一个品牌遇到同质化局面非常严重的时候,唯一的策略就是差异化。

你只有做到最大程度不一样,才能做到最大程度被需要。这也是“菊”文化裂变传播的原因之一。

粉丝能量,超乎你想象

为什么王菊火了?一方面正是王菊身上“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做自己”这种特质引起了共鸣,很多粉丝认为王菊的表现,不仅仅是自嘲,也是当代女性独立自主爆发力量的表现,所以王菊赢了。

另一方面,正是粉丝的力量。在粉丝和偶像密切相关的今天,粉丝个体潜力被无限激发,一旦优质的偶像出现,饭圈会爆发巨大的能量,成为偶像能走多远的中坚力量。

曾经,追星也就是听听歌、省吃俭用买买碟、买本杂志;如今,追星十八般武艺总得会一门,宣传推广、美工、为偶像打榜投票......绝不拖偶像后腿,没点能力都不敢宣称自己是偶像的忠实粉丝。

01

平台造偶像,“扩圈”靠粉丝

相比较日韩偶像团体成熟的体系,过去十几年,国内偶像产业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直到2018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出现,偶像养成节目元年才真正的到来,我们再也不用羡慕日韩娱乐造星模式。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将粉丝与偶像的粘性多元化紧密关联。从最初的经纪公司包装,粉丝作为一个“观看者”关注节目为爱豆打call到现在的粉丝和公司共同定制,粉丝作为“制作人”全程参与爱豆的成长。这种模式超越了以往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单向关系,粉丝可以更多地与偶像发生互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偶像的发展,这种“双向关系”让粉丝无形中产生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成就感,只会让粉丝的参与度提高,投入更多时间、精力、金钱、感情。

比如说,点赞排名淘汰制,粉丝不仅仅是粉丝,而是每一个梦的创造者,发起人直接掌握了每个练习生的去留。粉丝为自己喜爱的练习生拉票,投入精力和财力,把自己的偶像送到更广阔的市场。

有统计显示,《偶像练习生》中,粉丝们用真金白银砸出决赛投票数超过1.8亿的支持。为送偶像出道,用在投票和各种应援花费上,各方粉丝自掏腰包超过2000万元。

“全民制作人”的养成模式,不仅需要偶像本身具备强大的实力,也需要粉丝们通过大量的“金钱”堆积起来。

02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粉丝经济是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粉丝经济”变现渠道多样,一些受关注度高的明星、网红、名人等, 为某一品牌代言、做自主品牌,都会有粉丝为他们买单。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千亿。其中,核心层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495亿,包括演唱会、音乐、综艺、广告等等商业活动,偶像产业衍生品市场,作为影视、动漫衍生品市场的重要补充,到2020年有望实现50-100亿的行业规模。

在新生代崛起成为消费主力之后,“偶像消费”现象越来越普遍。追星已经步入2.0时代,粉丝们用他们的购买力为偶像的流量变现撑起一片天,为了及时获取偶像的最新动态,不少粉丝都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企鹅智酷曾发布的《2018年春季明星网络影响力指数报告》显示,四成追星族在追星消费与互动上较活跃,“愿意倾尽全力追星的群体占1.3%,他们忠诚度最高,通常会参与追星活动的策划组织,是追星粉丝团的KOL。”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报告显示,超七成追星族愿意为偶像付费,其中更年轻、学历更高和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是追星消费的主力军。

为了自己喜欢的偶像,购买专辑、周边、去看演唱会、参加生日会、各种应援消费等行为,非常常见。

前段时间,新晋爱豆范丞丞和微博合作,尝试推出“明星V+会员”制,需要付费60元成为半年会员才可享受部分特权。媒体报道称,一夜之间有8万粉丝买单480万元。而且,一些购买了该服务的粉丝认为,“明星V+会员”是笔划算的买卖,“60元半年,也就是10元钱1个月”。

仅仅一次小小的商业活动,市场就有如此大的反馈,这就是粉丝经济“彪悍”的生动写照。

TFBOYS队长王俊凯18岁生日,出于粉丝对爱豆“爱的供养”,他的粉丝团不仅送他上头条,还送他上天!下海!冲出宇宙! 除了在全球多地包下广告位之外,王俊凯粉丝后援会K-BOSS站还在南纬60°天空买下了18颗星星,组成了“WJK”三个字母。

全民pick的网综,背后千亿级的粉丝经济谁来买单?

要不是王俊凯18岁生日,小编真不知道生日可以过的这么壕!有网友感叹:就算是为了追星,也要努力赚钱啊,没有钱都没办法让偶像一直站在金字塔顶尖。

总之,粉丝、偶像、品牌商三者之间形成了“你需要我,我需要你”的共同利益体关系。偶像的商业价值离不开粉丝经济的强大助推,有了一定量的粉丝基础,明星们演出、通告、写真、以及衍生品等各种活动都能为自己和金主爸爸带来很理想的经济收益,实现共赢局面。

据统计,《偶像练习生》播放量破30亿,微博热搜竟达到92个,总决赛之夜更是凶猛刷屏;《创造101》截至5月30日,播放量破28亿、微博话题讨论量超4000万、阅读量逾60亿……这些流量已直接变现,很多公司都从中收获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如,《偶像练习生》的播出让农夫山泉线上销售额增长500倍,增加了近1000万元。

如今,粉丝并不是娱乐圈特有的现象,偶像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虚拟偶像、2.5次元偶像、互联网圈......都掀起了粉丝经济热潮。恋爱手游《恋与制作人》男主角许墨一句话令一本书在各大电商平台卖到缺货;NBA决赛除了传统的球衣、球票、转播等变现方式之外,更是所有城市的狂欢;米粉们的全力支持让小米手机在国产手机中占据一席之地,雷军自己都说,小米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 “粉丝经济”......可以说,谁掌握了粉丝,谁就找到了致富的金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