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清朝有割地也有赔款,为什么有人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用户66746070895


本题目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搞弄什么是“庸人”这一词汇。准确的说法是,“满清十二帝无昏君,但有一半是庸人”。

满清十二帝指的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其中前面六个包括乾隆之前还算是有能力的君主,嘉庆开始就一代不如一代了,清朝至此也开始没落。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算是开拓之君,把后金从东北一直发展到中原,直至统一全国。顺治皇帝算是过渡型的,他短暂的在位时间,维持了满清统治,主要是努力实现满清与中原农耕文明的融合,恢复战后秩序,实现经济发展。

到了康熙登基并亲政后,通过擒拿鳌拜,设立南书房,进一步增强皇权。在长达61年的统治期间,康熙平三藩、收台湾、两次亲征噶尔丹、攻打雅克萨,进一步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雍正皇帝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执政十三年大力推行吏治改革,通过“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改土归流”等重大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清朝国力有所增强,尤其是取消“人头税”后,全国人口大增,财政盈余也从康熙末年的700万两增加到乾隆初年的5600万两。

乾隆皇帝基本上属于太平皇帝,前期依靠雍正一朝的积累,继续对西北用兵,有效巩固了西北的国土安全。后期乾隆开始频频下江南,清王朝统治逐渐走向腐败,国家也开始疲态尽显,国力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乾隆之后,接班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是能力平庸的守成之君。此时西方各国经过资产阶级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经济走上了近代化,国家政治和社会层面发生了剧烈变革,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在东方的古老帝国,最高统治阶层还守着天朝中心大国的梦想,全国上下一片死气沉沉。能力不足的几位皇帝根本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推动国家向前发展,清末的落后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从同治开始,清朝皇帝就不在有实权,朝政大权完全控制在慈禧手里。慈禧一介女流,却能把同治、光绪两位皇帝把玩在手中长达47年,可见后续的帝王资质和能力多么平庸,也能看出当时统治阶层内部保守僵化程度。到了娃娃皇帝溥仪,满清基本上处于濒死的边缘了。

满清皇族虽发源于东北奴隶制政权,但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清王朝对皇室子弟的教育却一直十分重视,这一点超过了前面很多朝代。当然,这也许是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一种仰视,清朝统治阶层很长一段时间对汉族士子耿耿于怀,因为士子们认为满清八旗没文化,内心里看不起他们,所以时时告诫皇室子弟要努力学习。

确实,清朝的皇家子弟都接受了不错的教育。所以,虽然清十二帝有一大半是庸君,但却没有象其它朝代那种荒诞不经的皇帝。


华哥杂谈


清朝,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到达顶峰后又得到再次的加强。晚清和近代现代相距不过百年时光,近几年的清宫剧更是热播,因此我们对清朝历史应该是最了解的。有一个说法盛行着,那就是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不似他朝总有那么几个暴君另类等。

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詝、载淳、载湉、溥仪,满清十二帝。类似前朝大明皇帝而言,大清的十二位皇帝们算是中上之资,称得上是贤明有才、勤政务实、家教甚严、兢兢业业,不像有的明朝皇帝28年不上朝、天天就知道打木匠、动不动裁换打杀重臣、北征被俘带敌伐国等。

清朝皇帝无一庸人,这是绝对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清朝皇帝的优秀不出格,很大程度在于培养教育上面。例如皇子作息有着严格规律,早晨公鸡还未打鸣时,阿哥们就要被太监叫起来洗漱,坐轿子去上课。你说你想赖床不起来,好,太监掀被子,这是皇帝给的权力,任谁也说不得什么。

而皇帝呢?他们的勤勉是建立在“恐怖”的考勤制度上,凌晨四五点起床梳洗完毕,请安太后太妃等后宫长辈,然后就是用早膳、上早课(学习文化知识),然后再听政早朝、处理国事批阅奏折等。晚上9点是皇帝就寝的时间,不过有的皇帝批阅奏折到深夜,对后宫嫔妃的宠爱更是有时间限制,这是祖制改不了的。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你不勤勉也会逼得你勤勉,你想出格做点什么事也不能,大把的人管着你,动不动拿祖制压你。这种培养体系和现在一些极其严格的高考加工厂十分类似,虽造就出高分成绩,会大大损害压抑人的本性,一年两年还好,几十年下来,恐怕没几个人受得了,何况管理一个诺大国家的皇帝。咸丰帝性格病态,时常崩溃大哭,脾气也喜怒无常,还有些不好的习惯。

皇帝不是庸人,但是依旧会做一些混账事,害自己害别人害国家。明朝是中国古代其他王朝的正常套路,大明皇帝们前期厉害中期一般后期废柴。清朝却不是如此,几乎所有都是勤勤勉勉,连请假什么的很少有。这与满清的国家性质有很大关系。

总而言之,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是绝对错误的,只能说他们是罕见的无一不勤勉。


今人说古


清朝皇帝每天九点睡觉,四点起床,起来以后开始阅读列祖列宗留下来的治国之道,六点开始早朝。那为什么清朝皇帝这么勤奋还遭受列强的欺凌呢?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清政府。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

中国自古以来就只重视儒家学说,每个中国人只重视孔孟之道。对自然科学比较轻视。比如火药就是一些道士在炼丹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但被外国人发扬光大了。清政府也一样尊崇的也是孔孟之道。

那就有人抨击了,我们就应该学习自然科学。

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我们中华五千年为什么能够延续?虽然我们历史上也曾经 经历过灭族的危险,为什么我们没有灭亡?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了中国?

这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有着最大的统一,最大的共同点,最优越的文化。

我们有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民族精神;有着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之魂;有着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

正因为我们一直遵循这儒家文化,中华民族才一次次的度过艰难困境,一次次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东方影视娱乐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加上前身后金的历史,总共立国二百九十六年,传了十一代人共十二个皇帝(同治帝和光绪帝是同一代人)。虽然晚清国家贫弱,但清朝也强大过,也曾有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但由于封建国家的发展全依靠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决定,所以封建国家都会有盛衰更替。清朝的盛行和衰落跟当时的皇帝关系是很大的。但是有一种说法是“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为何会这么说呢?

首先说一下满清十二帝都是谁,分别是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顺治帝),圣祖玄烨(康熙帝),世宗胤禛(雍正帝),高宗弘历(乾隆帝),仁宗颙琰(嘉庆帝),宣宗旻宁(道光帝),文宗奕詝(咸丰帝),穆宗载淳(同治帝),德宗载湉(光绪帝)和宣统帝溥仪。其中努尔哈赤是清朝前身后金的皇帝,皇太极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帝,这两个皇帝是属于打天下的,作为帝国的创业者自然是不昏庸。

清朝入关以后还有十个皇帝,顺治帝作为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稳定政局,站稳中原,功不可没;康熙帝文武兼备,平三番,收台湾,奠定康乾盛世基础;雍正帝勤政爱民,改革弊政;乾隆帝成全“十全武功”,四海生平,康乾盛世达到顶峰;嘉庆帝勤政有为,是个守成之君;道光帝节俭有加;咸丰帝呕心沥血,用心改革;同治光绪两朝出现同光中兴的局面,国家一度有复兴的趋势;宣统帝在位时间太短且年龄幼小,但也不是荒淫无道之辈。

这么一看清朝的十二个皇帝确实没有出现一个昏君,相对于其他王朝经常出现奇葩皇帝来说,清朝已经不错了。但是其实“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清朝没有出现昏君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对于帝王的要求太高了,基本上都是立贤不立长,除了道光帝是以嫡长子身份入继大统外,其余皇帝都不是嫡长子,甚至有的连嫡子都不是。而且清朝皇帝对于皇子的要求特别高,皇子自六岁入学后要读书读到二十余岁,每天“卯入申出”(卯时是早上五点到七点,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而且每年只有六天假期,所学内容也甚多。也正是因为清朝皇子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当中当选皇帝的人也不会差。

但是严格的教育培养出来的皇帝最多是比较勤政,就是到了清朝后期皇帝依旧很勤政,这才造成了一种清朝每个皇帝都不昏庸的现象。但是虽然没有昏君,但是也有平庸的帝王啊,他们只是追求统治的稳定,并不想着为国家做些改革,只想着自己的统治地位不被颠覆。就像乾隆朝后清朝的火器就不再研发了,就是因为天下太平了,皇帝自然不想有更强力的武器在民间,会威胁自己的统治的。

中国之所以在清末落后于世界不是因为皇帝昏庸,而是因为皇帝都固步自封,不想着发展国家,错过了世界大潮流。所以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也对也不对,如果这个庸是昏庸,那确实没有,如果是平庸,那这样的皇帝就多了。


风尘讲历史


实际上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满清十二帝皆为昏庸之徒,为何?因为他们都闭关锁国,把一直以来领先世界的中原大地彻底拖垮,最后尽然被欧美列强用枪炮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大门,“大门”是什么,大门是脸面,是尊严,在古代,不管你怎么恨一个人,都不能砸他家大门,砸了大门,那就是代表着不死不休!清朝的大门被打开了,是被动打开的,直接导致了我国现在依然为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就是因为这近代史拉了后腿,所以,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满清十二帝真的皆为酒囊饭袋!

但是要是从当时的角度而言,“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还真的不是一句空话,结论从何而来,实际上是从清朝和我中原大地一直以来的继承制度而来的:

我国从西周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几乎延续了整个封建时代,但是这个制度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嫡长子不一定优秀,甚至有可能是个庸才,很容易把先皇所留下来的王朝玩坏,使得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满清则一直使用“狼性法则”,强者上,庸者下,这样最恐怖的就是,小孩子(皇子)从刚出生就开始争斗,一直到有一方完全胜出为止。如此一来,庸者,能力不肖者,连生存都成问题,如何去争夺皇位,经过这近乎养蛊似的争夺,能够得到皇位的必定是一个能力超群之人,是不会坑先皇留下来的一切,反而能够青出于蓝,使得国家蒸蒸日上。

什么是人才,脱颖而出者,为之“才”,只有人口基数大,竞争激烈,为才者需要打败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竞争者,才能真正做到脱颖而出。而如果人口基数少,则必定人才凋敝,或者人人都为“人才”,但是这个人才,含金量可是相当低的。与真正的人才相比,宛如“国考第一名VS村考第一名”,根本就是不是一个档次,夜郎自大,徒增笑料耳!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国嫡长子继承制,继承者真的没有丁点压力,稳稳的长大就好了,坐等上位,如此,焉能出大才者!而清朝,如果不成皇帝,恐怕性命都难保,毕竟他们没有向我中原如此注重血缘关系,亲弟弟舍不得杀之类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在清朝发生,甚至为了防止亲弟弟竞争,直接先把他踢出局,如此动力十足,竞争者众多,能够脱颖而出者,方为一代贤皇。所以,人们常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正是此理!


荡漾飞剑


明清皇帝一对一比较

(建文帝是废帝,明仁宗、明光宗时间太短都不在比较范围内)

一,朱元璋vs努尔哈赤

朱元璋从乞丐起家,成为大明开国皇帝,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而且他从南方起兵,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南向北统一(老蒋那个形式上的玩意儿就别说了),难度可谓非常之大。

努尔哈赤也是底层出身,但前期基本上是靠了李成梁的纵容和庇护才能发家,军事能力也算不弱,但一辈子都在啃关宁防线,还没啃透,还极有可能是被袁崇焕干死的,所以比较起来说,朱元璋不管是身世传奇程度还是文治武功成就,都明显高于努尔哈赤。

第一局,朱元璋胜

二,明成祖朱棣vs皇太极

朱棣是中国大一统朝代唯一一个从藩王起身造反夺得天下的人,军事能力毋庸置疑。在位期间五征漠北,六下西洋,修永乐大典,建北京皇城,史称永乐盛世。绝对是千古一帝级别的。

皇太极军事能力也不弱,松锦之战大胜明军,而且在位期间让满清的综合实力更上一层楼,但可惜的是,他跟他爹一样,一辈子都在啃关宁防线,还没啃穿,朱棣可没有想打打不下来的地方,所以皇太极军事能力强的有限。

第二局,朱棣vs皇太极,朱棣明显胜出


我坚决不


难道你上学时没有碰到过勤奋到可以用拼命来形容,然而成绩始终一般般的同学?

为什么有的学生可以悠哉悠哉着成为班级第一,年级第一,而那些死读书的就无论如何不行呢?

答案是:正确的读书方法胜过凌晨的挑灯夜战。



读书学习是这样,王朝统治也是这样。

满清一朝一十二帝,确实无一庸人。哪怕是同治光绪这样的皇帝,依然能激起大量士人官员的忠心,戊戌君子,慷慨赴死。北洋海军,激战碧波。

当时的满清皇室,虽然顽固,但没有哪一个皇帝是淫乐于后宫的;没有哪一个皇帝是数十年不上朝的;没有哪一个皇帝是委政于阉人的;

虽然有慈禧垂帘,但相较于历朝历代的末世,怕是换唐宗宋祖来接手满清的万里疆土,亿兆元元,他也得睡觉中笑醒了。



但你说这样的一个王朝怎么就又割地又赔款呢?就那么是怂呢?

原因就是统治的方法错了。

闭关锁国让清王朝看不到民族主义的崛起,搞不清楚能延续其他封建王朝的帝王权术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的竞争。

在1840年这个时间点,若是将英美德意比之为学习方法对了的高材生,那满清皇帝的表现只能算是拼命死读书的末等生。

1840年,满清皇帝勤奋的方向应该是蒸汽机,铁甲舰,重商主义,君主立宪,这是时代的潮流,历史的走向。



然而满清一十二帝,无一庸主,却也无一人能摸到全球大航海开拓时代的脉搏。

这就是方向错了,越奋斗越落后。


王斌兔斯基


因为明末代皇帝挂了,没人说理去,由着清狗使劲地黑…而清末代皇帝没挂,一大批清狗拿着清廷收刮的民脂民膏继续黑明扬清…

查查底细就知道,清朝的版图论、民族融合论、经济发达论、社会安定论等等,一半要么是皇室、要么是清朝太监后人…

明朝至少没给中国拖后腿,经过大明一朝,各方面得到了发展,直到明亡中国都是世界范围内先进发达强盛的国家。版图论纯属扯淡,现代意义的国家概念都没出来;民族融合汉朝就开始了,唐朝做得也很好,明朝也没反其道而行之;清经济发达八成是吹牛逼,看那些达官贵人的穿着就知道;社会安定哪个大一统朝代不短暂地经历?只是清愚民愚得太狠、中华朝代更替太多都麻木了,要说正常情况下就那个傻逼发型都应该造反了…大明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抛开前明后清的时间看,明朝各方面对清朝都是碾压式的优势,说版图明朝一票的小弟,说文化四大名著有其三,说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说军事干翻各时期世界老大(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英国)就没输过,清朝从诞生到结束一直被唾弃和鄙视,明朝至少还有那么多崇拜国,真心没得扯…

再谈清朝,如果领先全球几千年的中国,经过清朝后被打成狗,落后到需要几十代人去奋斗,还叫清朝无昏君,那真不知道人们应该说什么了。俄罗斯西方扩张受挫,来到东方碰到康熙,送了六十万领土尝了甜头就赖着不走了,结果折腾中国几个世纪,在俄毛子手上损失五百万国土,近损失两个印度!乾隆的四库全书,相信文史大家都心痛不已,不解释…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反问清朝哪位帝王不昏庸?扯淡就真的没意思了,绞尽脑汁地美化清朝,说再多也无益,引狼入室被说成卓越远见、毁史灭文被说成修整文书、割地赔款都能被说成维持国体,我勒个去,真的无懈可击!

每个朝代都有优秀的帝王和昏庸的帝王,一朝天子一朝臣,国家在进步帝王可以放手让臣子搞,国家动乱帝王可以组织广思集益,明朝也有累死的皇帝,也有天天不上朝的皇帝,这个角度看素质是异常的高。一个戊戌变法多少人心凉了,国家要亡了帝王丝毫没办法,权都夺不回何谈其它?这也是优秀的帝王代表么?

所以没法比,都是中国历史,都不想遗臭万年,只是认知所限时局所致,都新中国了,求不黑明扬清了,蛋疼~


茉之泪


呵呵……,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不知道是站在哪个角度提出的,我从未听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能说出这种观点。

清朝是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历经两千年的发展不仅没有创新和进步,反而严重退步,在近代世界大发展中落后西方国家,导致我泱泱大国近代史不堪入目,哪来的勇气说“无一庸帝”?

我从来不否认清朝那些有作为的皇帝,做出的有利国家功劳之事,康熙的平三番、打沙俄、以及其他的文治武功,也不否认雍正的勤政治国,但是除了他两个,还有哪个清帝有留名青史的事件?遗臭万年的倒是有,就算康熙和雍正就是无污点的吗?

不否认清朝确立了中国近代国土版图的雏形,但绝对不否认割让的大片国土。

对于一个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无功即为庸”。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在清朝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丢弃黑龙江上游大片国土,全是因为康熙没有近代国家概念、授权索额图可以妥协退让以及对沙俄的畏惧之心,沙俄使者来到朝堂对康熙三跪九叩之礼,康熙就乐的手舞足蹈,对俄国人无比优待。

从顺治开始就有了闭关锁国,这是最高统治者对自己统治的不自信和对外来国家的畏惧心里,闭门造车、自诩天朝、盲目自大,人为隔断了和外界的联系,造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红利没有普惠到中国大地。

从康熙开始到乾隆大兴的文字狱,多少文人志士被屠戮;从隋文帝杨坚开科举开始,千年来发展到清朝,没有一丝的进步,死板的八股文科举,对西方兴起的现代科学的排斥;严重禁锢了人们思想和科技的进步;《四库全书》的修订真的是功劳一件吗?

乾隆,这个自诩为“十全老人”的皇帝,现在他爹和他爷爷的肩膀上,接手了一个富裕十足的国家,而他奢侈无度、六下江南、纵容贪污、民怨沸腾、起@义四起;在他当位时竟然制定了“议罪银”制度,在全世界史上也只有他把这种奇葩至极的事议为制度政策吧。

等乾隆把帝国交给嘉庆时,已是满目疮痍的一个国家,嘉庆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活活气死自己。

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虎门禁烟,也算是满清统治者干了一件有骨气的事吧。

随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英法军用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清王朝的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出让权益,割让港口,强迫开展贸易,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烟之毒,中国三千年从未有过之祸”,不仅掠夺中国的财富,更是从身体和精神上摧残国人,贻害无穷。

到了清朝后期,列强遍布中国,国中之国,各种不平等条约被清朝签到手软,割地赔款。朝政被一个老太婆把持,祸国殃民;“宁赠外寇,不与家奴”“量中华之财力,结各国之欢心”,这是后期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无耻嘴脸,奴颜婢膝、无耻至极。历代有哪一个王朝的统治者说过这样的话,不思发展改变强国,一味保守残疾,一个想有点作为的光绪吧,还没有实权。

“钱粮”制度更是闲养了大批满清宗室和八旗贵胄,玩鸟弄花、泡茶馆、斗蛐蛐无所事事,加剧清王朝财政和军事的衰弱。

后期进行的一系列改变,比如洋务运动以及戊戌变法,由于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阻挠,都无疾而终,没有赶上发展的班车,反而日本迎难而上,发展起来,和西方列强站在了同一阵线,甲午海战彻底暴露清王朝的落后和腐朽。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纵观世界,这样的奇葩事件,也只能发生在清王朝这里吧。

清废帝溥仪更是把这种奴颜婢膝无耻至极的作风发挥到极致。颠颠到跑到日本,想认日本公主为干女儿,被回绝;甘愿在东北做日本人的傀儡,出卖国家利益,协助日本侵略中国,把中国人的脸面丢尽。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2年被推翻,72年间满清王朝把帝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受尽外族的欺辱,是一部血和泪的历史,每每想到都悲愤不已泪目婆娑。

满清近300年的统治,没有把中国带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反而越来越愚昧无知,怪谁?怪不到老百姓头上,怪吴三桂这个王八蛋倒戈引清兵入关?怪崇祯刚愎自用自毁长城?

竟然有人说清帝无庸者,谁给的勇气和不要脸的心态,呸。


小小罗罗蛛


诚邀,如题。大清末年,朝政腐败。清廷外不能抵御欧美列强入侵,内不能镇压起义此起彼伏。有清一代,中国丢掉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失去了大量主权利益。So,所谓“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的说法仅仅是个说法罢了。


的确,满清皇室有感其祖宗创业不易,对于清朝的后继之君培养极为严格。据史料记载,清朝皇子每日凌晨三五点就得起床读书,一年到头也只有元旦、端午节、中秋、万寿和自寿这5天的假期,比起现在的学子可谓是苦逼多了。再者清朝皇子成年前必须到各部参加政治作为锻炼,所以清朝的继承者一般都不会是个昏君,这点小编承认


但事无完美,清朝皇帝中昏庸的人也不是没有

举个栗子,大清最后一代皇帝宣统帝,继位时才几岁。宣统年间大清各地起义不断,1911年的辛亥革命把小皇帝送上灭亡的道路。退位后的溥仪不顾父王老师的阻拦,一意孤行去东北当了伪满洲国执政,做了日本人侵略东北的帮凶,历史上皇帝昏庸至此者,只溥仪一人耳!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