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8年前南医大命案告破!DNA技术成破案利器

28年前震惊全国的“3·24”命案,告破了!

2020年2月23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公告称,于当日凌晨一举破获28年前发生在该市原南京医学院的“3.24”命案。

28年前南医大命案告破!DNA技术成破案利器

消息一出,网友一片沸腾。

“这起旧案告破,即来自科技的进步与威力,也来自警方的努力与不放弃。”

28年前南医大命案告破!DNA技术成破案利器

DNA技术让凶手无所遁形

由于该案还在审理中,许多细节暂未公布,但据了解,此次命案告破但关键,是嫌犯一名涉及其他案件的亲属被警方提取DNA检材。

在与28年前保存的“3·24”案中的相关物证上所提取的DNA检材进行染色体比较后,最终锁定了“大隐隐于市”,28年来生活在距案发地发生不到5公里的南京市区石鼓路的嫌犯麻某某。

众所周知,不同人的DNA信息不同,在DNA检测中,只需一滴口水、一滴血迹甚至是一根头发等,就能够提取出DNA片段,将待检测个体的 DNA片段与被检测个体的DNA片段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从而进行鉴定。

28年前南医大命案告破!DNA技术成破案利器

据悉,目前的技术准确率已经达到99.9%。
当然,DNA指纹技术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还需要依赖两个条件:

其一是公共基因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既有嫌疑人DNA,也有普通人自愿检测的DNA,这些数据逐渐累积,构成了庞大的公共基因数据库;

其二是长线家族搜索,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个体DNA一直到第三代表亲的匹配。

DNA技术助力侦破疑难案件、推动家庭重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DNA鉴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在刑事侦查领域,高科技刑侦技术的问世,将意味着更多被搁置的陈年旧案结果会逐渐浮出水面。

2016年8月26日,嫌疑人高承勇被捕,经DNA、指纹验证确定其为甘肃白银案的真凶,至此,笼罩白银28年的阴影终于散去;

2017年,浙江通过采集DNA,破获了湖州1995年命案;

2018年,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通过与DNA数据库比对,发现了1992年一起案件的嫌疑人;

2019年,号称韩国“白银案”的华城连环杀人案真凶,依靠DNA的反复比对,真凶终于落网......

28年前南医大命案告破!DNA技术成破案利器

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NA鉴定技术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侦查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警方破案的速度,成为了打击不法分子的有利武器。

DNA技术不仅是复杂、疑难案件得以侦破的“杀手锏”,也是帮助失散人员时隔多年与家人重聚的重要手段。

以“打拐神器”团圆系统为例,该系统的“滴血寻亲”与定位功能,可帮助走失儿童就近找到警方DNA采集点,免费采集DNA信息,以便录入库中进行比对。

据悉,目前全国已有3300多个DNA采集点,承担血样检测任务的各地公安机关DNA实验室已全部联网,截止2019年11月底,已帮助6100多名被拐多年的孩子回家。

或许,这比刑侦技术更关键

积年悬案最终告破,人们欢欣鼓舞之余,相信也会对刑侦技术手段的进步津津乐道。

但比技术进步更关键的,却是一代代警察不放弃,及其锲而不舍的办案信念。

不论是“白银案”,还是此次的“3.24命案”,其共同特点都是刑侦周期十分漫长,物证线索破碎,破案希望渺茫,且案件日积月累,不知转手了几代警察。

但无论如何艰难、如何传承,所有经办的警方人员都小心翼翼地保留着包括DNA痕迹在内的各种证据、线索,并践行随着刑侦科技的发展,这些证据会帮助他们找到真凶。

28年前南医大命案告破!DNA技术成破案利器

这些旧案的告破,看似都是一系列“幸运”、“巧合”所催生,实际上却是一代代警察在远离热点、焦点的幕后踏实工作,恪尽职守的结果,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必然。

没有这些人的因素,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刑侦技术手段如何进步,也不可能无所寄托,凭空施展威力。

而这桩案件又让许多人想起了发生在1996年的那起“南大碎尸案”,据了解,对于广受关注的 " 南大碎尸案 ",南京警方从来没有放弃,此案在继续侦办中。

就这些悬案而言,囿于当年的破案技术条件,正义的审判或许会迟到,但在“技术+努力”的双重加持下,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