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他是溫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 從擦鞋匠奮鬥成電器大王

《環球人物》記者今年幾次見到南存輝,他都會談到一個話題:改革開放。他說:“關於這40年,至少可以說上四天四夜。”採訪者們愛問他改革開放的故事,因為他是這場大發展浪潮裡的受益者、成功者,也因為他來自一座深受改革影響的城市——溫州。

他是温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 从擦鞋匠奋斗成电器大王

南存輝,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1963年出生於浙江樂清,1984年創辦求精開關廠,1991年成立正泰電器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正泰集團。南存輝被視為“浙南模式”的探索者,溫州商人的代表。

南存輝是個典型的溫州人,聰明、果敢、勤奮,始終奉行著溫州著名的“雙板精神”: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後來,他又加了一句話:“平時看黑板。”沒有知識,不懂政治可不行。

他又不是個那麼典型的溫州人,假貨橫行時他是“業界良心”,炒房成風時他跑去做虧本實業。大浪淘沙,最後他站到了溫商軍團的排頭——他的正泰集團,如今是全亞洲低壓電器產銷量最大的企業。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過:“溫州能成為全國的創新改革典範,靠的是‘溫州人’。”這激盪的40年,既是溫商抓住機遇強勢致富的過程,又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過程。而從南存輝的故事裡,我們能清晰看到,改革開放是怎樣改變了一個人、一座城,甚至一個時代的。

“買賣超過8只雞,就是資本主義的尾巴”

正泰集團的總部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柳市鎮中心,門前有鎮上最重要的兩條大道交匯。從溫州各地區過來的城鎮大巴,大多都不會直接到柳市車站,而是先停在正泰門口,司機就會喊:“正泰,有沒有人下?”對柳市人來說,正泰就是鎮裡的標杆。

他是温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 从擦鞋匠奋斗成电器大王

正泰集團總部

柳市鎮不大,全鎮大約90平方公里,卻誕生了1400多家民營企業,4家“中國500強”,是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基地,被稱為“中國電器之都”。這是浙江省最富有的小鎮,但在南存輝的記憶裡,40年前的柳市,完全是另一番模樣。

1976年,13歲的南存輝被迫輟學——父親腳骨受傷失去勞動能力,他作為長子必須扛起家庭生計。輟學時,他離初中畢業只剩15天。“我家住的是柳市最破的一套房子。下雨的時候,外面雨下得小,屋裡雨下得比外面大。”此後,南存輝在路邊擦了3年皮鞋,成了鎮上的“擦鞋狀元”,月收入是當時一個國企工人的六七倍。

也是在那3年,柳市鎮窮則生變。吳曉波在分析溫州崛起時提到:“溫州的自然資源較差、可用地少、交通優勢不明顯、產業工人基礎和教育基礎比較薄弱。”當不甘貧窮的小鎮遇上大時代,變化發生了。“我剛開始擦皮鞋時,邊上有個老太太擺一個地攤,監管人員就要過來,買賣超過8只雞,就是資本主義的尾巴。”南存輝說。

漸漸地,南存輝發現把皮鞋穿破的人越來越多,原來是很多農民做了供銷員,每天拎個皮包跑業務,修鞋時常從包裡拿出一些合同、印章。一天,南存輝發現柳市整條街上全是“前店後廠”,大家都在做電器。他聽別人說:“改革開放了,農民可以辦工廠了,我們可以搞長途運輸了,可以跑供銷了。”

1984年,經過多年積累,南存輝與同學胡成中合辦求精開關廠。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開關廠沒有廠房,因為“不敢露富”。“做電器要鍊銅,就悄悄在樓梯下隔出一個房間煉。”南存輝說,“那時候‘姓資姓社’的爭論在溫州特別大,辦廠就要被拉去批鬥。後來溫州90%的企業都是民營的,有老同志寫信到中央,說溫州完了,溫州統統是資本主義啦!”1991年,南存輝從求精開關廠單飛,創立正泰電器有限公司,依然沒敢建廠。

他是温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 从擦鞋匠奋斗成电器大王

上世紀80年代末,南存輝(左一)創業初期在公司廠區。

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並發表一系列講話,“發展才是硬道理”一錘定音。南存輝這才建成了自己的第一個廠房。

“你是要牌子,還是要票子?”

在商路行走三十餘載,南存輝面對過幾次抉擇的分岔口。每次的事件不一樣,但問題的本質卻是同一個:究竟該堅持自我,還是隨波逐流?

第一次抉擇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他還在求精開關廠苦苦探索時。那時候民營企業在溫州形成聲勢,“假冒偽劣”開始盛行,溫州成了“假貨王國”。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廣場上,下城區工商局一把火,燒掉了5000多雙溫州產的劣質皮鞋。而在柳市鎮,幾乎是全民進入電器行業,很多企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導致產品出現事故,給小鎮和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南存輝一心想做出好東西,可沒錢沒人沒技術,看似只能跟風了。思考再三,他決定去上海尋求支援。當時溫州不通火車、飛機,只能坐汽車。但溫州公路極差,人們常說“汽車跳,溫州到”,就指這地方“難進來,難出去”。

到了上海,南存輝找到了剛從上海人民電器廠退休的3位師傅。聽到去溫州的邀請,師傅們二話沒說拒絕了。南存輝就一次次到上海,打個地鋪“賴”在師傅家,靠著三顧茅廬的勁兒打動了三人。其中一位宋師傅問南存輝:“你是要牌子,還是要票子?要牌子就得紮紮實實幹,要票子就像別人一樣搞假貨。”

“當然要牌子了!我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您儘管批評指正,我一定照辦。”

最後,3位老人從上海來到柳市鎮,幫助南存輝建立熱繼電器實驗室,吃住都在廠裡,晚上被子鋪在地上就睡了,比許多溫州人還賣力,打造出一流的設備和模具,才有了求精開關廠和正泰公司的堅實起步。

他是温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 从擦鞋匠奋斗成电器大王

南存輝閉關修煉,窗外則是山雨欲來。1989年,國家檢查了近7000個經銷單位,查出偽劣低壓電器170多萬件,其中大多數來自柳市。199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為柳市鎮單獨“發文”,國家7個部委進駐柳市打假,5個月裡全鎮1267家低壓電器門市部關閉,1544個家庭工業戶歇業,359箇舊貨經營執照被吊銷。全浙江嘆息:柳市完了。

時任溫州市委書記劉錫榮見狀心痛不已,對部委的人說:“農民放下鋤頭辦企業,生產電器是偉大的創舉,國傢什麼也沒給,不容易啊!你們取締關閉了就走人,但我們要管百姓的吃飯,要解決就業,考慮社會穩定。”為此,劉錫榮提出“打擊、堵截、疏導、扶持”八字原則,創辦柳市電器學校、每年撥給白銀原料、建立電器質量測試中心、憑“合格證”放行電器商品……這才讓柳市重新走上正軌。

“無證的、假冒偽劣的打下去,我們集團作為典型就上了新聞報道,打一次報一次,我們就上來了。”南存輝說,“這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過程,讓溫州人意識到,質量才是生存。”

第二次抉擇,是與世界電器巨頭施耐德的13年斡旋。1994年,施耐德提出意向收購正泰80%的股份。“剛聽到消息可高興了,外國人給我們提供技術,教我們培訓,幫我們提高競爭力,多好。”南存輝特地請了禮儀小姐,拿著鮮花在機場迎接,施耐德業務員一出機艙就熱烈歡迎。沒想到,業務員回去後,第二天就把正泰給告了,說正泰產品做得和施耐德太像了。合作不歡而散,但南存輝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外觀專利,什麼叫知識產權。從此,南存輝更加重視起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

1998年,施耐德又來談合資。這次,南存輝沒有打歡迎牌,沒有搞合影儀式,等對方人到了,直接開始談合作。施耐德提出要收購正泰51%的股份,進而擁有控股權。“我覺得,如果只是為了錢就被收走太可惜了,我們已經有了很強的品牌意識,而且有信心能做贏。”南存輝主動拒絕了這次合資。

此後,施耐德開始一邊控告正泰侵犯知識產權,一邊與正泰商談控股意向。從1994年到2007年,施耐德起訴正泰24次,提出的控股價碼越來越高。2005年,施耐德再次起訴正泰,正泰積極應訴,還提出了反訴。兩年後,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施耐德專利侵權成立,賠償正泰3.3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知識產權案訴訟史上的最高價。

他是温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 从擦鞋匠奋斗成电器大王

“這件事情的意義不在於錢多少,”南存輝說,“而在於讓國內的民營企業樹立信心。要自強、自信、自立,我們有在國際市場競爭的可能。”

“我做新能源,是十年磨一劍”

南存輝的第三次抉擇,與10年前興起的房地產有關。

2006年,正泰投資3000萬美元進軍光伏產業。南存輝的理由是:第一,21世紀最大的競爭就是能源競爭,誰能搶佔新能源市場的先機,誰就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產業興起的龍頭;第二,正泰雖然已做到行業領先,但低壓電器畢竟處於行業末端,只能算個配角,而投資光伏產業,能幫助正泰進入前端的發電環節,從而打通全產業鏈。

然而,在那段溫州人瘋狂炒房、炒礦的時期,南存輝的決定並不足夠吸引股東。正泰內部,好幾個股東提議要投資房地產,溫州一些銀行甚至表示,南存輝如果做房地產,可聯合向他授信200多億元。最後,新華社的記者都給他發來短信:“你們要做房地產嗎?”

所有人都覺得應該把錢投向房地產,南存輝堅決不同意,他給股東們講了一個故事。溫州曾經有家很有名的電器企業,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沒有承受住誘惑,做起了一種專治中老年心血管病的枕頭。枕頭是大眾消費品,需要廣而告之,結果很多人以為這家企業不做電器而要轉行做枕頭了。這樣一來,枕頭沒有像他們想象得那麼暢銷,電器業務也因為失去信任而萎縮了,這家企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他是温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 从擦鞋匠奋斗成电器大王

他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公司裡的人,錢來得快,去得也會快,越是美麗的東西越藏著陷阱。他說:“我不會因為要賺這筆‘短錢’,丟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錢’!”

然而,太陽能的路也並非一帆風順。正泰太陽能最早研發的是薄膜電池,沒想到不久後硅價暴跌,晶體硅技術的成本遠低於薄膜電池。所以,即便是研製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薄膜電池,正泰也必須果斷放棄,之前的成本很多都打了水漂。諸如此類的彎路讓南存輝揹負了巨大壓力,他一直在心裡給自己打氣:“在沒有希望的地方看到希望,在沒有機會的地方看到機會。”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溫州的實體經濟受到影響,老闆們越發依賴房地產,溫州炒房團“名震全國”。到了2009年,溫州房價逼近4萬元/平方米,最高價可達到10萬元/平方米,把北京、上海遠遠甩開。所有人追著紅海,沒人把錢投給實體,結果房價泡沫破裂,資金鍊斷了。2010年起,溫州老闆跑路、自殺不斷出現,這座城市進入了最灰暗的時期。

“對我來說,2008年爆發的危機,是壞事,也是好事。”南存輝說。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高端人才出現“過剩”,他就抓住這個機會“人才抄底”,先後引進了200多位海歸博士、外國專家,組建了正泰太陽能研發和高端裝備製造團隊。同時,歐洲債務危機,雖然經濟動盪,但也出現了大量兼併、擴張的機會,“因為這時候最容易找到物美價廉的賣家”。一輪歐債危機下來,南存輝得到了最先進的煉硅技術。

他是温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 从擦鞋匠奋斗成电器大王

2010年1月,正泰電器在上海證交所正式上市,南存輝(右二)在敲鑼。

“我做新能源十年,是十年磨一劍,如今很多新產品,都是五六年前儲備的,現在慢慢釋放出來。”南存輝說,走過的彎路,都是爆發前的蟄伏。如今,正泰光伏市佔率浙江第一,在全國位居前列。

這些年,所有溫商都在疑問:如何轉型升級?南存輝用鷹的故事來向記者解答。他說,鷹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往往能活到70多歲。但它們40歲時,爪子開始老化,喙變得又長又彎,翅膀也十分沉重。於是,它們會在懸崖上築巢,用喙擊打岩石,直至完全脫落;等到新喙長出來,它們就用喙把指甲一個個拔掉;等指甲也長出新的,就把羽毛再一根根拔掉。這樣過去5個月,新的羽毛長出來,老鷹又開始飛翔,重新獲得了30年的生命。從商也是如此,需要不斷摒棄舊思想、舊習慣,同時也要學會靜靜等待、忍耐,才能獲得重生。

南存輝的創業是這樣,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這樣。

(原標題:《40年40人 | 他是溫州商人,不炒房不售假,從擦鞋匠奮鬥成電器大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