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版中国“绿卡”申请条例即将出台,将会对中国楼市产生重大影响

2月27日,中国司法部公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该条例一经公布,还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新版中国“绿卡”申请条例即将出台,将会对中国楼市产生重大影响

该条例相比2004年的“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对外国人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的门槛进行了大幅的放宽,同时在教育、住房、买车等多个方面,提高了“永久居留权”的待遇,相当于中国“户口”

该条例一旦正式实施,我们认为将会对中国经济及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最新条例中规定,新版中国“绿卡”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申请,申请门槛及条件下降,覆盖的人群确实有了极大的提升:

第一,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可以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荐申请。

第二,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第三,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外国人,可申请永久居留:包括重点行业、高校教授及研究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

第四,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且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高学历、高收入且在中国实际居住一定年限。

第五,外国人按照外商投资法律的规定,以自然人身份或者作为控股股东的企业投资,且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以上五种渠道,可以说直接针对的是欧美地区的高学历、高收入的中产群体,家庭至少需要拥有美元资产在100-300万以上,才能申请。

欧美中产阶级的主要资产基本都在股票和债券之中,流动性较强,可以变现,并向中国进行转移,中产阶级可以不用放弃自身在本国的工作,凭借对华投资就可享受国民待遇资格。

这些年以来,随着欧美金融市场乏力和过度金融投机导致的结构性风险不断增大,国外中产阶级和机构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体作为资本避险的去处,中国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应该说,引进欧美高学历高收入的“中产阶层”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新条例中,还规定了一种“落户”申请条件,争议就比较大了:

新条例的“第十七条”规定:外国人有家庭团聚需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1.配偶为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或者永久居留外国人,婚后已在中国境内与配偶共同生活五年,且每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九个月,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

2.未满十八周岁的

女投靠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籍父母或者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外国籍父母;

在“第十九条”中还规定 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以上两个“条款”让申请永久居留的准入门槛一下子就变得很低了,有可能会导致鼓励引进人才、引进中产变成一句空话,同时背后还有诸多政策隐患。

例如第一条只需要和一个中国公民结婚五年就具备了申请资格,直白的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可能会成为新中国绿卡的中介。

再比如已经移民国外的中国孩子,在拥有他国国籍的同时,还能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可能会和国内居民争夺资源。

第19条更是完全没有了门槛: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这里的正当理由,并无明确解释,未来该如何界定,还需要配套政策规定。

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新的永久居留权管理条例,会让绝大部分的外国人涌进中国,“落户”中国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3年十年间,获得中国“绿卡”的总人数仅有7356人,而居住在我国的外籍人口已高达84.85万,占我国人口的0.06%。

这个比例是全世界最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1.2%。

按照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新条例一旦实施,涌进中国的“外国居民”规模一定比较庞大,会对中国经济及社会形成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因为在新版条例中,对于“永久居留权”的待遇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在住房、买车及教育等层面享受“国民”待遇:

1.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中国境内办理金融、外汇、教育、医疗、交通、电信、社会保险、住宿登记、财产登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等事务提供便利。

2.永久居留外国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中国境内购买自用、自住商品住房。

3.永久居留外国人可以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有关规定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离开缴存地时,可以按照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或转移手续。

4.适龄永久居留外国人或随迁的未成年子女可以在中国接受义务教育,不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完善配套措施,保障本地区内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参加社会保险、购买自住自用房以及本人或随迁的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这就意味着只要能够申请到中国“绿卡”,就可以享受到“国民待遇”,如果在一线城市,甚至等同于一线城市的“户口”待遇:买房、买车、教育等各个层面。

而在中国,只有一线城市和少数的二线城市,才有好的教育医疗资源,所以在中国,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都是高度稀缺资源,因此一二线城市一定会是外国人“落户”中国的核心地区

而永久居留的外国人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中国境内购买自用,自住商品住房,永久居留外国人还可以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有关规定,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离开缴存地时,可以按照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转移手续。

这就意味着,中国楼市可能会面临新的变局。

中国房地产市场历经多年的发展,面临居高不下的房价,国内普通居民就算掏空“六个钱包”也已经有点跟不上购买力了,虽然调控政策对房价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与普通刚需的收入相比,房价仍然过高。

而外国人的涌入,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房价自然有了支撑的动力。

如果是真的打开国门,涌进国内的外国人基数很可能会很庞大,如此庞大的住房需求存在,高房价问题恐怕将继续存在,有人托底了,房价自然就没有往下跌的可能性。

这就是中国楼市面临的巨大“变数”所在。

但话说回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飞速发展,有大量的外国人“落户”中国,符合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也符合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同时可以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消费力”,这是好事。

中国要从一个世界大国真的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强国,少不了外国人才的助力,但是国内不缺人,缺的是人才。因此,对于进入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的筛选门槛,我们认为应该要更加严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