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經常報憂不報喜的人是什麼心態?

張林彬


中國家庭的孩子出門在外,基本都是報喜不報憂。

正如我,我今天回家,其實心裡很煩「工作的原因」,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和父母溝通,畢竟他們體會不了我的心情,也幫不了我,知道了也會幹著急,所以我寧願什麼都不說。

另一方面,本來我和父母平時的溝通就不多,這種習慣從小就養成了,習慣一個人默默承擔,所以遇到事情也習慣一個人處理,根本不會考慮尋求幫助。

不過我並不打算改變這種局面,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報喜不報憂🤪


農村曉月


相信現在外出工作的人群,要麼已經結婚生子;要麼就是剛剛從校園邁入社會的應屆生畢業生。前者思想大多比較成熟,對家庭負責有擔當,常常都以報喜不報憂為主,從而以減少家人不必要的擔心,這樣在家的妻子父母才能安心的照顧家中,而如若隨隨便便一點小的事情都要告訴家中,會被家中之人認為沒有擔當、怕事、逃避。當然了,如若真的出了大事,比如“身患絕症”,個人主張還是要告訴自己家人的,畢竟這不是一個人能承受的事情,如若不告訴家人,突然離世,那麼讓家人不能接受呢!

另外一種“報憂不報喜”的人,多是一些思想不夠成熟之人,特別是一些在家中的獨生子女,平時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其性格大大多沒有主張,生活當中過於依賴父母。出去社會之後,雖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碰到問題解決不了,更容易向父母討要解決辦法,而且由於嬌生慣養的原因,可能手上擦破點皮,流點血,都會大呼小叫,慌忙去醫院包紮。其實這完全是小事情,大呼小叫的給父母報憂愁,只會讓父母比較緊張,更何況這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生活當中“報喜不報憂”的人,大多是孝順之人,而且有擔當、經濟上獨立,這種人往往能吃苦,日後能成大事,而且懂得為別人考慮,更加深知年邁的父母聽到不好的事情是什麼反應,所以為了父母能夠安心養老,所以多不會告訴父母或者妻子,畢竟作為男人,有些時候必須一個人扛。

其實生活當中,大家為了自己的家人,大多要以“報喜不報憂”為主,報憂只會讓家人徒增煩惱,作為男人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如若實在解決不了,告訴家人一起想辦法,也不失為是一個好的決定。


民俗大文化


心態問題。他看到的是消積的一面,而非積極向上。有人手上紮了根刺,但是他並沒有悲觀,反而覺得幸虧沒有扎到臉上、眼上,從而心態平和。


趨勢小散兵


這樣看對於什麼人了,比如對家人,那就是怕家裡擔心。如果對周邊人總是說好的,不把自己不好的事情說出來,這個就是多方面心裡,怕周邊人笑話看不起,愛面子,也是叫偽裝自己,其實自身什麼樣處境只有心裡最清楚!


剛才在168


我也是一個報喜不報憂的人,感覺對父母或者妻子報憂,她們根本不能解決你所面對的問題,而且還會給她們徒增煩惱,不如自己默默想辦法去解決


變富請慢一點


不想把傷心事帶給別人


稻草人書法


只報憂而不報喜的人,我覺的是缺愛,想引起你們的注意,想要你們的愛,一句話,嬌情。


修心人家


這是沒有擔當的人!


燈火闌珊處287


報憂不報喜的人,我認為是自己不努力極其貪生、老是想著別人來幫助他的人,哪怕是一點點小事,碰到一點點問題都是想著靠別人來解決,也許我的生活圈裡有這樣子的人,回答的有點極端,而且他覺得你好像欠他的。


I型糖寶


不想讓家人擔心,也不想自己狼狽的一面讓別人知道,心理比較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