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爲國家交公糧出義務工的農民,國家有什麼好的待遇提供?

眼鏡超人


五六十年代的農村人誰還沒有給國家交公購糧、各項提留款的親歷經歷?尤其是五十年代以前的都是參加過修路、治河、改土等等義務勞動的人群。如今的他們都已是年逾花甲、或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國家還真得對這些曾經做過貢獻的老人們有了好政策:

【1】社會福利機構養老。雖然說它是公立的養老院,養老對象主要為農村的“五保”老人;【2】新農保保障老人的最低生活費。國家為了保障農村老人最低生活保障,給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每人每月由以往的55元今年提高到了85元。說起來還是太少,很難解決大的問題,但基本上保障了農村老人平時的油鹽醬醋,水電費;【3】強化了農村老人的醫療保障。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都會定期上門為老人體檢,讓老人在家中享受免費的養老服務,同時有政府主導的家庭醫生簽約,讓老人們能夠直接獲得專業又方便的醫療服務;【4】高齡補貼。對於高齡老人,地區之間年齡界定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從70歲算起,也有的地方80歲或90歲才算。又因地域經濟發展狀況不同,都在每月80元左右;【5】失地養老金。近年來,因國家建設和發展需要,一些地方徵用了農民的田地。而當田地被徵收後,農民年老了,便可領取國家專設的失地養老金。具體數額依據徵地面積而定。一般來說最少的每個月可領取10元,最多的每個月接近100元;【6】

喪葬費。隨著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保障能力的提高,農村老人去世後,從2015年1月1日起國家給予相應的喪葬費補助。其補助標準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國家喪葬補貼至少是800元,加上當地相關補助會在1500元左右。

以上這幾個方面應該是國家對繳過公購糧、幹過義務工的那些農村老年人的優惠待遇了。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發展,農村養老制度的不斷完善,老人們一定還會有更好的待遇。但願他們永遠健康,永遠長壽!


提神只為自己


對那些為國家交公糧出義務工的農民,國家有什麼好的待遇提供?

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這就是目標。

咱們一定要緊跟國家主流的方針政策來處理自己的事情。俗話說國計民生,有大國才有小家。

以前農民為國家交公糧出義務工,那是義務。因為國家把集體的土地無償的給咱們農民耕種,從而能吃飽穿暖。所以交公糧出義務工是應該的。農民在過去的幾十年,對國家的工業化建設確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和犧牲,這也是農民值得尊敬的地方,可以說農民才是大公無私的群體。

但實際的情況是,農民基數太大了,有好多億萬農民。不是一下子都能照顧過來的,現在國家富強了,已經開始工業反哺農業了。這一點從這幾年的形勢就可以感受到的。現在國家搞的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計劃,產業扶貧項目,三農補貼等,不都是在反哺農業嗎?

還有農村現在的社保醫療養老政策等,都在慢慢的有序進行,但要時間來操作,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全面的鋪開的。

未來的農村願景就是逐步的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農民的社保醫療和養老問題和城鎮居民同步,待遇一樣。


農民妹子一枝花


本人農村長大,十四歲就參加公社水利工程,早五點到工地,晚七點收工。但題主說全是給國家乾的並不準確,只有公糧作為農業稅是給國家的。其餘義務工和"三提五統"都是給自己的集體經濟組織上交的。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實行的是"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和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盡相同。現在農村有公益性工程(如修路)是釆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由村民代表會議民主決定。農民占人口大多數,在"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幾十年裡,農村和農民貢獻是巨大的,全社會也普通承認。國家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已經好多年了,早已取消農業稅,現在種糧有財政補貼。農村已經開始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土地政策,會逐步形成絕大多數農民離開土地從事工商業、服務業的局面,農村也將城鎮化,再隨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制度的城鄉全覆蓋,城鎮化"農民"和城市居民的差別逐步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