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蘇-57和F-22的較量:看誰運氣好?

最近,俄羅斯蘇-57戰鬥機吸引了不少目光。先是俄羅斯媒體公佈了一段蘇-57投放新型隱身巡航導彈的視頻,讓那些關於該機彈艙有問題的傳言不攻自破。緊接著,因打算採購俄S-400而遭美停售F-35威脅的土耳其宣稱,可能採購蘇-57來彌補空缺。這不禁讓人對蘇-57的戰鬥力產生好奇。美國媒體最近就把蘇-57與F-22戰鬥機進行了對比。文章認為,蘇-57已經開始向“天空之王”F-22發起挑戰,至於誰是最終的勝利者仍是未知。

機動性蘇-57佔優

苏-57和F-22的较量:看谁运气好?

蘇-57戰鬥機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的防務版編輯大衛·馬宗達日前撰文指出,洛-馬公司的F-22戰鬥機自2005年12月宣佈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以來,已有十多年,它將隱身和令人震撼的機動性,與傳感器、強有力的武器結合在一起,毫無疑問是“天空之王”。但俄羅斯的蘇-57已經開始挑戰F-22,它將於2019年進入服役階段。

文章認為,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蘇-57處於頂尖水平。蘇-57的初始版本是由蘇-35S發動機的改進版驅動,這種發動機被稱為AL-41F1,單臺加力推力可達14.5噸,遠超最初推出的原始AL-31發動機。而且,該機第二階段版本將由名為“產品 30”的新發動機提供動力,這種發動機據稱可以產生約17噸的推力,預計2020年中期投入使用。蘇-57在接收新引擎後,機動性可能會略超F-22。

俄羅斯專家指出,蘇-57在氣動性能設計上有兩大優勢,一是繼承了蘇-27的中央升力體氣動佈局,增加了升力係數。二是使用了較大的可動邊條,它可以參與飛機配平,進一步增大升力係數。總的來看,蘇-57的最大升力係數要高於F-22,同時翼載荷也不高。這使得其常規機動性,特別是瞬時盤旋能力更具優勢。另外,蘇-57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儘管只能進行俯仰方向的運動,但可能具有一定的外傾安裝角,通過發動機的差動有利於飛機的滾轉機動控制。

而在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機動方面,兩者基本相當。從氣動佈局上看,蘇-57的設計更利於超音速飛行。蘇-57的機翼後掠角更大,由於使用了升力體設計,其外翼明顯較小,這樣其波阻更低,而且它的大型內置彈艙為串列布局,橫截面更小,同樣有利於降低阻力。F-22則有一臺超強的小涵道比、大推重比發動機,以彌補相對簡單的氣動佈局。在俄羅斯的“產品 30”發動機成熟之前, F-22在超音速飛行方面應該還具有一定優勢。

隱身性F-22勝出

苏-57和F-22的较量:看谁运气好?

F-22戰鬥機

當然,機動性並非萬能。對於五代機而言,隱身是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文章認為,在這方面,F-22保持著較大優勢。

F-22可以說是戰鬥機隱身設計的標杆,在很多領域都具有開創性。其採用的S形進氣道,將飛機最大的反射源遮蔽;風擋使用了一體化鍍膜處理,外形也經過隱身修形;另外,其細節處理很到位,例如襟翼、副翼的作動筒採用紡錘形整流,機翼、副翼與主翼的連接處進行了遮蔽處理,開口作了鋸齒處理,讓雷達反射波朝向有限的幾個方向反射。再加上美國在隱身塗料和隱身結構方面多年的技術積澱,F-22的雷達散射截面積(RCS)可能是現役中最小的。

相比之下,蘇-57的隱身性能就不樂觀了。《國家利益》認為,蘇-57“只採用了一定的RCS減少措施”。俄羅斯方面給出的數據是,該機正向RCS為0.5平方米,而一些三代機改進型的RCS都比這個值低。蘇-57隱身設計中最大問題是:其進氣道採用直通式設計,而非五代機慣用的S形設計。這種設計雖然進氣效率較高,但由於發動機風扇葉片沒有遮蔽物,會大幅增加正向雷達反射面積。

另外,在一些細節設計上,蘇-57也“不太講究”。例如,可動邊條的邊緣與機翼之間沒有采用密封遮蔽措施,會有較大的雷達衍射;座艙蓋採用了兩片式設計,風擋框外露,引發雷達波衍射等。

《國家利益》認為,由於蘇-57的RCS更大,理論上憑藉強大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F-22能夠首先看到蘇-57,並用AIM-120D 導彈對其進行攻擊。

運氣是決定性因素?

美國媒體稱,在航空電子方面,F-22的AN/APG-77(V)1雷達是美國第一款有源相控陣雷達,目前進行了多輪“增量”改進,使其性能始終保持在世界前列。俄羅斯的雷達工業雖然總體上落後於美國,但蘇-57的雷達具有後發優勢,而且俄羅斯善於在傳感器上創新,蘇-57就融合了多個波段雷達和紅外探測裝置。

《國家利益》稱,俄羅斯希望蘇-57的傳感器套件能夠探測到第五代隱身戰鬥機。通常而言,工作在低頻率的雷達,例如L波段雷達更容易發現隱身飛機。但該頻段不夠精確,無法控制導彈與飛機對抗。不過,蘇-57的L波段雷達一旦捕捉到目標,就相當於縮小了火控雷達的搜索範圍,這時再利用其他波段雷達掃描更小的空間,並融合光電瞄準系統和電子對抗系統的數據,可以進一步確保跟蹤精度和連續性。如果技術有效,即可發現F-22的真身。

俄羅斯同時擁有先進的電子戰能力,其戰機配備數字無線電頻率存儲器干擾機,可以致盲F-22的主動雷達導引頭。此外,俄羅斯戰機可使用雜波干擾,或者通過向敵方雷達方向轉動90°的方式,使自身在敵方雷達顯示器上消失。因為這會被對方雷達視為靜止物體,並因此被過濾掉。當然,F-22也可以如法炮製,反制蘇-57的超視距攻擊。

《國家利益》稱,如果雙方在超視距範圍內得以生存,那麼可能在視距內混戰。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蘇-57和F-22都將配備“頭盔式提示系統”和大離軸角、高機動性的空對空導彈,基本上允許飛行員在近距空戰中“看到哪裡就打到哪裡”。此前多次的模擬對抗結果顯示,在視距內空戰,運氣可能是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誰勝誰敗還得等到F-22與蘇-57未來在戰場上對決後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