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濟南的歷山在哪裡?

故鄉之路Wine


《史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

關於”舜耕歷山“之歷山,先不說學術界還有沒有爭論。現在,很多人都把歷山之名歸在了千佛山名下,那麼,這個歷山究竟是不是千佛山呢?

(舜耕歷山雕塑)

而根據陳強老師發表在《走向世界天下泉城》雜誌(2014年第43期)上的文章《千佛山溯源》中的觀點,“舜耕歷山”之歷山並不是千佛山,而是濟南的“古歷山”。

在濟南過去有這樣一個說法,叫“三山不顯出高官”,或者“三山不顯出皇位”。清人濮文暹《華不注山》詩有云:“我聞濟水南,滄桑變未休。歷山久無頂,耕者沉鐵牛。”又注曰:“歷山、鐵牛山久埋入地,今成市衢而存其名曰歷山頂、鐵牛頂云云。”這三座山分別是歷山、灰山、鐵牛山,其實就是孤立於地面的三塊大石,峰皆不及三尺。民間傳言這三座山埋在地下,只露出個山頂來,所以稱“三山不顯”。相傳濟南有渤海的海眼,常有海水噴薄而出,得大舜以三山鎮之。

其中也說歷山並不是指千佛山,而是城內的一片區域,近世單指歷山頂街一塊被稱為歷山的石頭,其高不及一米,傳說是古歷山露出來的山頂。

它是三山中名聲最盛的一座,1976年濟南冶金局修建宿舍樓,歷山石被埋於地下。這附近,唐代人還記述了另一座歷山。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八》載:“齊州城東有孤石,平地聳出,俗謂之歷山。以北有泉,號舜井。”唐代俗稱的歷山顯然是在舜井的南面,也被稱為歷山,而不是在今天的歷山頂街。

那如今的歷山石又是從何而來呢?到了清代,歷山頂街的北段被改稱為按察司街。

今天所見的歷山頂街不過是明代歷山頂街的南段。隨著街名的湮沒,歷山頂逐漸被人遺忘。清末民初,因歷山頂街的名字,有人指認另一塊裸露的石頭為歷山,也就是我們近世所見的“歷山石”。

究竟真正的“歷山石”在哪兒,如今還是一個謎。


濟南時報


濟南的歷山在哪裡?首先來說,濟南的“歷山”就是現在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千佛山,古時候稱之為“歷山”。

那,為什麼要叫他“歷山”呢?

看來大家需要來了解一下濟南的歷史故事了。下面就來為大家稍微講一下。不喜勿噴。

相傳古時候,上古虞舜帝還是平民的時候,曾親自耕作於歷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

所以,現在我們的“舜耕山莊”,名字也是由來於此,並且舜耕山莊就是在千佛山腳下不遠的嘛。

據史載,後來到了隋朝年間,因為山東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的巖壁鐫刻了許多石佛,並且修建了千佛寺,因此而得名“千佛山”。

“千佛寺”最初的名字叫“興國寺”,始建於唐代,後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餘尊,年代悠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千佛山上的諸多石佛就是集中雕刻在千佛寺後面的千佛崖上。

又有古書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路過此處,沿著西路盤道登山,途中有一座亭子叫“唐槐亭”,秦瓊就曾休憩於此。因為從這裡憑欄北望,可以一覽泉城所有的景色,近處有大明湖湖水輕泛漣漪,遠處有黃河如金絲纏繞,美呆啦!

千佛山以東,還有一座佛慧山,上面也雕刻了諸多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這就是在濟南俗稱的“大佛頭”,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

每個城市從古至今,都有許多的歷史故事,大大小小,長長短短,也許講解的以上這些故事大家可能都看過,所以現在的“歷下區”也是因為是在“歷山腳下”才因此得名。


齊魯壹點


首先回答問題:濟南的歷山就是現在的千佛山,與趵突泉、大明湖同為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古稱“歷山”,得名源自“舜耕歷山”的歷史故事,所以又被稱為舜山、舜耕山。千佛山一名源自隋朝。

關於“舜耕歷山”《史記》有記載: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是冀州人。在歷山耕過田,在雷澤打過魚,在黃河邊做過陶器,在壽丘做過家用器物,在負夏經商過。

“舜耕歷山”中的歷山,並非濟南所獨有。據統計,全國至少有20座歷山,包括濟南歷山,菏澤(古稱雷澤)歷山,山西、浙江、湖南分別都有兩座歷山……濟南不僅有歷山,還有歷山路、舜井街、歷山頂街、舜耕路。戰國時期濟南被稱為“歷下邑”,西漢初年被稱為“歷城”,此處的“歷”特指歷山。現在,濟南還有歷城區、歷下區,此處的“歷”同樣特指歷山。

至於全國為什麼有那麼多歷山,相關專家認為這是舜及相關部落,在上古生活中不斷遷徙的結果。也就是說,舜在上述這些歷山附近都生活過。

那麼,為什麼濟南關於舜的遺存如此之多?這是因為濟南地處古“四瀆”之一的濟水之南。四瀆分別是古代對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的合稱。因此,舜在四瀆之間的土地上生活耕作,濟南的歷山也就成為一個選項。同時,濟南還有一個古稱為“濼邑”。“濼”專指濼水,源頭是趵突泉。也就是說濟南這片土地上不僅有四瀆,還有大量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上古時期人們選擇棲息繁衍之地,通常會在水草豐美之地,這是古人的一種生存智慧。

作為華夏民族的共祖,舜的生活遺存遍佈全國是不難理解的。同時,在濟南這片豐美的地土上,舜給留下大量故事和傳說,讓今天的人們也津津樂道。


指動濟南


濟南歷山

《孟子》:"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這是舜生平的最早記述之一。

濟南別稱為歷下,即“歷山之下”之意。春秋戰國時,濟南已設“歷下邑”,歷山的稱謂當早於春秋戰國。

濟南的歷山,今稱千佛山,古稱舜耕山。

舜是中華優秀的典型人物,深受歷代人民愛戴。正因為如此,各地人士愛慕之餘都願意靠近他,就近供奉紀念他,紛紛拉他為本地的鄉親先賢。由於年代久遠,古史簡約或缺殘的這種任意“落戶”的方式比較容易。例如依靠“舜耕歷山”的說法,就產生了許多叫歷山的山嶽。據不完全統計,自稱是舜耕過的歷山,在全國不下20來座。其中北至黃河逐鹿,南至浙江上虞,西至山西永濟,東至山東濟南。

1.山西曆山

2.山東歷山

3.安徽歷山

4.山東歷山村——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歷山村


大聖吥齊天


千佛山就是歷山。因為古史稱

在歷山耕田的緣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

隋開皇

年間(581年一600年),因

佛教

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千佛像,故稱千佛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