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人说贾宝玉垃圾,该怎么怼回去?

李路林


有人说贾宝玉垃圾,不用怼回去,自己喜欢的话,自己明白就好,因为没有必要去争辩什么。

首先,红学大家胡适先生当年参加调查说红楼梦中最厌恶的女性是林黛玉,因为刻薄小气,最喜欢的是尤三姐,因为觉得有些风骨。现在又有好些人觉得喜欢林黛玉的真性情,我也很喜欢林黛玉,你觉得对还是不对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杆秤,没有必要强求。

其次,红楼梦读多了自己感觉不太会以非黑即白来认识人,而是怀着大悲悯之心去理解人。戏剧作品中一般好人坏人分得很清楚,是为了戏剧冲突需要。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需要,产生不同的立场,人也许并不是非好即坏,非黑即白。读了红楼梦以后,我去看过电影芳华,里面到底谁是大美大善,谁是大奸大恶呢?我觉得没有。即使有些所谓“心机婊”也许有自己的苦衷,结局也不一定美好。

所以,我觉得有人说贾宝玉垃圾,不用怼回去,因为真的是没有必要。





秋阳lsl


首先我们结合《红楼梦》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然后再下结论,才能以理服人。

一、贾宝石身上既有有叛逆精神又有妥协性,是个矛盾的统一体。贾宝石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一方面,他为男子身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起才快乐。他自小不爱四书五经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鄙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反对仕途济世。但他毕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身上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比如他对封建思想、观念、礼教等核心价值不反感。对于父辈和贾母等人很孝顺,又忠君。与丫环小厮的交往是讲究平等的,但还不时摆出少爷臭架子。与黛玉的爱情也无法执著的坚持到底,种种迹象表明其叛逆精神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贾宝玉有文才,但无济世之用。他自幼天资聪颖,给大观园题额受到父亲及一帮文人的赞许,为晴雯写所写《芙蓉女儿诔》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但对于四书五经之类的圣贤书他怕读、厌读,他反感世间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宝玉目睹了最后家族败落却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情深的女儿们作鸟兽散,有的沦落风尘。

三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但往往事与愿违。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他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

四、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对爱情的自主选择上。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媒说之言,与家庭的利益密切相关。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他爱林黛玉的可怜身世处境和孤傲冰清玉洁的内心品格,与他的三观高度契合,“心有灵犀一点通”,情投意合。

综上所述,贾宝玉决非“”渣男”一枚,“垃圾”一堆,“酒囊”废物一个,而是有情有义,才华过人而无心仕途,对自由恋爱充满渴望而不能坚持,有叛逆精神而又妥协家族的具有矛盾悲剧性的公子哥儿。




胡林平a


有人说贾宝玉垃圾,是否要怼回去?

润杨说没有必要怼回去。因为你不能强迫任何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增广贤文》云: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意思是,谁都会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而每一个人也都会被别人在背后议论。被人说“垃圾”,又怎么样,公道自在人心,不能人家说宝玉是垃圾,宝玉就真是垃圾了。

世界上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对贾宝玉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人说好,就有人说孬。角度不同,对人的评价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东西各不同”。对贾宝玉的看法也不能强求一致。

贾宝玉是垃圾,还是才子?

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贾宝玉是垃圾。

贾宝玉“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因为贾宝玉不读书,不要求上进,不愿意与为官做宰的交谈,联络感情,不为自己将来走上仕途积攒人脉。

对于国公府的公子来说,贾宝玉有那么好的资源不利用,于国于家无望。贾宝玉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就是垃圾。

对于男权社会来说,贾宝玉尊重女性,是惊世骇俗之举,其行为偏僻性乖张。连他的母亲王夫人都说宝玉是“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站在林黛玉的立场,宝玉不是垃圾,他是才子。

贾宝玉虽然不爱读八股文,但是他爱读其他书籍。贾宝玉在书法、绘画、诗词、园艺、植物、美容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张道士在别人家看见过宝玉写的诗,家人们在别人家看见过宝玉写的斗方。还有许多人找宝玉求字,求画,求诗的。贾政每次带贾宝玉见客,每次宝玉当众作诗,都是才思敏捷,标新立异,令人赞不绝口。贾政都暗赞宝玉的诗才。

大观园试才时,不仅试出了宝玉的诗才,也试出了宝玉的园艺、建筑、植物学等才华。稻香村的建筑,大家都说好,唯独宝玉说此处不好。

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稻香村虽好,但是人工穿凿而成,并非自然造化。贾宝玉对于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看法真的很精妙。

蘅芜苑里的香草,好多人不认识,唯独宝玉识得。

贾宝玉不是满肚子草莽之人,贾宝玉学识渊博。

贾宝玉会做胭脂,会给女子美妆。

贾宝玉思想先进。

贾宝玉鄙视功名富贵;尊重女性;没有等级观念。贾宝玉的思想比同时代的人先进,因此那个时代的人除了林黛玉,其他人都不理解贾宝玉。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贾宝玉到底是才子还是垃圾,不必解释。有时候,理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越描越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贾宝玉都不屑于别人诽谤他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我们没有必要替贾宝玉怼人。不是赞同别人的观点,而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润杨阆苑


“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

我猜测宝玉本人如果被骂垃圾,他的回应应该和这一段差不多。

果真是懂得宝玉的性情中人,如宝哥哥所言,哪里会顾得上那莫许多。


小马拾图


有人说贾宝玉垃圾,该怎么怼回去?。《红楼梦》人物众多,各人有各人特点,但这必竟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公子哥们,千金小姐。用現代人的审美观点去看,大概不是垃圾就是废物,这并不奇怪。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不可能苛求古人和我们一样,这未免有些苛刻,而且也不可能,不現实。

假如現在真的有人装腔作势,模仿《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其人是贾宝玉,依我看说是垃圾,不仅不过分,反而有高抬之嫌。

封建社会的公子哥们贾宝玉除了衣来伸手人,饭来张口,就是浪籍于青春少女堆中,“食胭脂,吞口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果用今天人们的观点去看,不是典型一条大寄生虫,废物,又是什么?,因此,有人说贾宝玉垃圾,并不过分,怼人家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老兵4200


认为宝玉是一个垃圾,是不可以的。

按照贾雨村在第2回,对人物样态的分析看,宝玉有正邪二气,即聪俊灵秀、乖僻邪谬,又因生于公侯富贵之家,而成为情痴情种。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样态。

认为贾宝玉是个垃圾,可能是受第三回《西江月》两首词影响吧。说他″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等。是这样吗?这里我们要知道说这话的人,他是站在维护封建科举文化,反对宝玉的一言一行角度来说的。

1. 有自己的学习追求——懂学

贾宝玉确确实实反对当时官场,也不愿走科举之路,称那些读书人为“沽名钓誉之徒” “国贼禄鬼之流″,更是对官场中的贾雨村深恶痛绝。而贾宝玉他的反对并不是就停留在反对而已。他不完全读科举考试的书,但他却读《西厢记》《牡丹亭》,他会做《芙蓉女儿诔》,和姐妹们一起开诗社做诗,为大观园这样一个封闭天地中的姐妹们带来诗情画意,也为其生活增添亮丽色彩。他是在“破”的同时,也是在“立”呀。这是宝玉文化上的追求啊。

2. 有爱他人之行——爱人

宝玉在与人的关系上,他是有爱心的,而且这个爱心是平等的,无论是丫鬟还是小姐还是其他的人。他惦念过小红,惦念过伶官,他觉得对不住金钏,他也惦念着晴雯,他可以把随身携带的小物件分配给小厮们等。

3. 升华自己的所学——感悟

宝玉能够学有所用,他不象贾政那些清客们阿谀奉承,他没有书呆子气。第17回,他为大观园题匾额、做对子,得到清客和父亲的认同,特别是得到元春的认同。而在第15回,他在秦可卿送殡途中,进入一个农家后,他书本上的"粒粒皆辛苦”,在生活中得到了体验,由概念升华到生活,体悟到乡下人的艰苦生活,他的怜悯之心可见。

4. 积极的尊重他人——知礼

我们也似乎看到,宝玉每天都在大观园中游来游去,这也许是作者笔触在这方面着墨多了而已吧。宝玉是有他的学习内容的,比如他在知礼节上是非常到位,无论与北静王相处,还是与甄家婆娘的相处。正如贾母所言,这个样的家庭孩子如果不懂礼,那是会被打死的。另外那些题对、写诗不都是他学习的结果吗?

我们读者,应该在细节上把玩宝玉的优点,绝对不能被他表面的,在大观园中的游玩所遮掩。也不要以为宝玉最后出家,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我们应该认识到,那是宝玉对生活的感悟所至。

总之,宝玉是爱人、知礼、懂学。绝不是生活垃圾。但宝玉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那就是没有肩负起使家族振兴的重责大任。


文学与教育


贾宝玉内心一直都是挺善良的,起码他对女性是很好的,一是原著需要,本身在作者所处那个时代就是比较男尊女卑,作者特意用破天荒的写作角度把红楼梦中的女性地位都提高,因此贾宝玉的个性自然也要对女性展示尊重的态度;二是贾宝玉的人设既然是尊重女性,那女性在他心目中就是比男人高,他也反复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认为男人浊臭无比,因此他更愿意亲近女性。有一点做的不好的就是他也只是对他想要对她好的人好,并不是一视同仁,而且他刚开始也特别鄙视从乡下来的刘姥姥,这一点确实是不好,但也不至于说他是垃圾,毕竟是阶级观念所导致,大家的阶级地位不同,他不可能对所有人好。

感情方面,他虽然对谁都好,但无非是出于内心对那些女性的怜爱,以及他那「想死在女人哭声里」的私心,爱情上他还是分得清楚。他确实是比较懦弱无能,但并不能说他是渣男,他内心里唯一爱的也确实是林妹妹,至于和薛宝钗成亲,一是老夫人的要求,他违抗不了,二是林妹妹身体一直都不好,即使宝玉想娶她,家长们可不愿意让他娶一个病殃殃的姑娘,毕竟会影响到家族的繁衍后代,传统世俗观念可不是因为你是宝贝少爷就可以打破的。

才华方面,他的才华还是有的,人也聪明,过目不忘,只不过是一直被贾政打压,毕竟在父亲眼里他就是不听话不成事的窝囊废,每天游手好闲。他并不是不爱读书,只是不爱读想四书五经这类正统学说,只是迫于父亲的淫威之下不得不读一下。这也是作者给他的人设,也是体现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的设立八股文和文字狱这些腐朽不堪的制度发出无声的控诉和不满。

最后,荣国府衰败时,他也彻底顿悟了,看破红尘,放下了一切,落发为僧。这样一个人,是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文化造就了他,并非他本就如此。他内心充满着爱与自由的光辉,比起现在很多在家颓废打游戏的人,实在是好太多了。

以上是我对宝二爷的理解,不足之处还望指正,谢谢!





基耶斯洛夫斯基


个人认为没必要怼,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贾宝玉。

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文学层次不一样,对贾宝玉或者说对其他的名著理解不够深刻,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明了。这就造成的同一个作品,有诸多观点,我们也不能说别人的观点和我们不一样,就怼人家,不可取。

这个社会就是这求同存异的集合体。

这个社会需要听到不同的生音。同样一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贾宝玉来说,他只是叛逆,不愿接受那些顽固的世俗,尊重女性。只是他的行为不被那个时代所接受而已。

因此,他的那个时代只能服从教条式的安排,不允许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算贾宝玉生在一个富贵之家,他也不能有自己的观点,要不然就得被他老爹揍。

因此,贾宝玉的时代不允许有其他的声音,但是我们的时代,需要发出不同的声音。


传说中的二大爷


如何评价贾宝玉?本来就是个辩证的问题,如果只是停留在好与坏的层次上,何谈看过红楼梦?!

对宝玉的分析一定要忽略后四十回及各种影视剧、各种红楼解密,依据并忠实于作者原笔正文,努力作一些有意义的分析。

宝玉这块经过锻炼的石头不能经世济民而自怨自哀。他有才华,却不能渡人,他要自由,却又贪恋红尘。

这是楔子,很多人说《红楼梦》开头讲的是神话,其实也在写宝玉。

《红楼梦》是一面镜子,它能照见别人,也能照见我们自己,每一个对宝玉的评价,折射的都是自己。

宝玉的争议不是现在有的,在书里就是存在的,作者想客观地塑造一个人物,然后通过不同人的视角来描写宝玉,任何一个上帝视角都是片面和不公正的,因为这世上没有上帝,上帝都是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冒充的,他拿起笔就以为自己是上帝,可以改变一切。

所以在贾政眼里,宝玉是一个迟早要羞辱门楣的孽子。

在贾母眼里,他不仅是个宝贝,还是个孝孙,就因为他打发丫环把刚开的花儿送给祖母。

在黛玉眼里,他是个好知己。

在宝钗眼里,他是个旁学杂收的宝兄弟。

为什么在婆子的眼里宝玉是个呆子呢?自己烫了手还问人家疼不疼,这难道不是非傻即呆?一个公子爷居然受丫头的气?这就好比老板受雇员的气,这老板难道不是呆子?宝玉对金钱的态度也不似常人,在宝玉眼里,东西的价值不以金钱为衡量标准,他当然是个傻子。

宝玉常被吐槽的,一个是他不专情,到处搞女人。

我们不能以现在的人文环境来讨论过去环境下的人物,来评价当时人物的行为,这是不公平的,就好比宝玉从来不敢在父母面前顶嘴甚至是大声说话,你这一生有没有做到过?



雨落一方


我觉得宝玉就是这样一个至情的人, 若仅仅是富贵公子的闲逸生活日常打发时间的诗,那他的诗文经常是诗社的倒数几名,就比如元妃省亲命大家作关于大观园的诗,大家都能写出关于大观园的美又顺带拍皇妃马屁的诗,独宝玉死活写不出来,还要求助宝钗问典故,又抄黛玉的诗,才蒙混过关,但他写的文章若是自仅仅是内心急切需要表达,当日记本需要发泄写出来的诗文那就相当惊人。而宝玉写的文章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文章就是《芙蓉女儿诔》忍不住贴出来,仔细阅读足以证明宝玉的感情真挚纯粹,文采不输于大观园的女儿们。

想想一个13- 14岁的少年,在芙蓉花前行礼,留着泪念诵诔文,纪念自己少年时代的玩伴,这个从小都在一起的小Y鬟, 他们亲密像亲人一样,像宝玉的一个姐姐,小时候盖着一床被子, 枕-个枕头的睡觉,童年的时候一起捉迷藏, 弄花戏草,他们朝夕相处,单纯而亲密无间,如今却惨死在外,宝玉怎能不伤心,不仅仅是因为晴雯,他哀悼的是所有的青春生命,大观园,曾经是宝玉和他姐妹青春王国,他们相约结社、赏花、作诗、而拒绝长大的宝玉最终还是长大,他避不开姊妹或出嫁或因避嫌不便再回到大观园的宿命,妩法挽回Y鬟也因和宝玉亲密的关系被赶走,青春王国逐渐没落。宝玉怎能不伤心,每每读到”太平不易之日””无可奈何之日” 内心跟着一酸,宝玉生命;里最为难的事情就是无可奈何这四个字,他总归抓不住流逝的东西,所以读到”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最后还是剩下他一个孤鬼儿,怎能叫人不鼻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