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觉得教育是万能的吗?为什么?

静静的遐想2200


你好!本人从事教师工作也有15年了,从你的的问题描述来看,你所说的教育单指学校教育或者老师教育,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回答你的问题——教育是万能的吗?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学校教育不可能是万能的!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其中一个环节,孩子也好学生也罢,在学校教育之外,他们的成长还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经常讲,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往往发现,越是调皮的孩子,其家庭教育越是薄弱。

那么,是不是是不是放弃才是一种艺术呢?个人觉得不是,抛开什么高风亮节,师德师风的说法。在其位尽其责,面对这样的学生就是作为教师的工作之一呀。只要学生一天在你的班级、在你的课堂,不管是学校里面的课堂还是网课,你的责任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教育他。但前面已经说过了,单靠学校老师单方面的教育是事倍功半的,寻求合力才是正确的选择。合力可以来自你的同事们、你的学生们、学生家长们……当然,学校教育要求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你把主要精力全部也要分散到各个学生身上。当你付出了努力,付出了真心,你要相信,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能把所有精力全给了这边,却忽略了另外一批学生,对得起自己的教育初心就可以了。可能是自己经验和方法还修炼得不够好,可能会有其他的教育形式能让你所说的那些孩子有所成长。但这绝对不叫放弃!因为你从来没有放弃!



嘿嘿马儿不吃草


我作为一个任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肯定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遇到一些极端的学生老师们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遇到这种学生只能保证在我的视野范围内不会出问题即可。


我举我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个学生家庭条件很不错,在我们本地属于相当有钱的那种家庭。但是这个学生的家长因为工作太忙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自觉性也特别差,所以最后这个学生已经到了不可管教的地步。老师和他谈心,他根本无动于衷,好像老师自己在自娱自乐一样;叫家长,家长却说根本没时间过来。后来我就对他一个要求,在学校里不要惹是生非。等这个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后来听说他因为吸毒被强制戒毒。


经历这件事之后我发现,不是任何一个人接受过教育都会变成大家理想的样子。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学生周围去指导他们。但是另一方面,没有教育却是万万不能的。遇到不容易沟通的学生还是需要先和他们交流,而不是彻底不闻不问。我认为绝大部分的学生通过教育还是能走上一条正道,不能因为部分学生的不配合,而去把全部当成无可救药的孩子,这也是不对的。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之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属于家庭条件一般,学习不怎么好,而且性格很内向,在班里属于边缘人群。有一次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他一开始不愿意。最后再我的再三追问之下他终于说出了实情。他父亲下岗,母亲是开小超市的,每年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花销,当他看到班里其他同学平时攀比手机、衣服,他感觉很自卑,觉得以后也没什么希望。之后我说你要是学习有问题,我下来给你补课,不要任何钱,而且如果你在高考能考上二本线我自己掏腰包给你买一个2000元左右的手机,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该有的功能都有。最后高考他的英语考了130多分,而且就差几分上一本线,他也是特别开心,我也按照承诺给他买了手机。


从这件事以后我发现,虽然不是所有人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但是教育工作者只要用心地引导学生,仍然可以改变大部分学生。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教育却是万万不能的。


新视野教育字幕组


万能的你是指哪方面,我只知道没有教育,就不认识字,没有接受过教育知识的老一辈我们能够看到,出门到哪儿都是不方便的,包括外出务工,搭乘长途运输工具,办理业务的交际能力都是虚拟飘渺的。所以我认为教育就是万能的。它至少是实现万能的前提,有知识有文化了,那么才有成功的前提。所以,小孩子再怎么不听话,不爱学习,都还是要耐心的给他解释,道明知识的重要性。包括我自己,以前从来不爱学习,高三的时候也是班上倒数十几名,有时候老师劝我提前进行单招考试提前离校,让他省心一些,我也曾一度的想放弃学业,不过后来想了想自己父母一辈没知识没文化是在社会上很吃亏的,所以坚持大了大学毕业,自己回想起来还是挺幸运的,读了大学感觉自己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是正确的。哪怕是大学不是很好也要比没上过大学的要好很多!这位老师,这就要你多费心了,遇到淘气的孩子多多担待。恨铁不成钢,学生成大了总会学会感激的!




强强兄


教育是万能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教育受家庭和社会的制约

先看家庭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法定的监护人。
  2.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
  3. 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
  4.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行事风格和是否有主见。
  5.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至关重要,孩子的价值观,就是家人围绕在一起吃饭和共同活动中形成的。
  6. 修养的家庭,能够强化学校教育结果,反之,则会弱化学校教育影响。

再看社会

  1. 社会的舆论(电视、网络、大型活动、周围人群)的影响,引领着孩子的价值取向(比如追星、金钱至上、享乐主义)。
  2. 同伴群体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春期的孩子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往往只跟同伴说心里话以及隐私。
  3. 公众的影响和熏陶。比如一个地方的公众等公交车有序排队、给老人让座位,孩子自然而然地习得了这种行为。反之亦然。英国公交出行沉默绅士、低头读报,孩子也会模仿。
  4.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态决定着孩子的观念追求。近代科技革命以前,社会盛行礼仪修身,孩子就不会学习科技。后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产生“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思想,孩子也会深受其害。
  5. 手机网络的兴起,让许多孩子沉迷其中,厌恶读书,有时让学校老师爱莫能助,十分痛心。

“教育万能论”可以休矣

  • 爱尔维修认为“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主张“通过教育改造社会”,“教育万能”。后来被批判,说他否认了遗传素质差异和环境影响,陷入“意志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观。
  • 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说,他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将一打健全的儿童任意加以改变,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律师、乞丐、盗贼等。华生也是一个“教育万能”的支持者,但被批判“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教育救国论及其实践的失败。陶行知、梁漱溟、胡适之等,提出教育救国论,并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实践运动,试图通过教育而非军事创建民主国家,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而走向失败。
  • 学校教育只是传递前人的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经验,真正的知识创新和能力发展大多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 适应社会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一书告诉我们,个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儿。

结语:

“教育万能”是对教育作用的夸大,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作茧自缚”,我们一定要认清教育的“无为”和“可为”,在“可为”和职责的范围内尽力而为。题主所说的问题我也遇到过,目前仍在沟通,打电话,发信息,喊家长,例举榜样,耐心说理,降低要求,静待“回心转意”,守望“春暖花开”。


致思远达


不知道作为研究教育的同行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作为师范毕业的我,依然记得《教育学》里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就是这样的教育目的,让我们一直走在教育的道路上。

每个社会时期都有每个社会的要求,封建社会的教育让普通的人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可是我们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终观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建立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官位体系之中,但也有一定的认识,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而古汉语中对“教”和“育”的理解是不同的。

古汉语中,《学记》中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乐记》中的“教者,民之寒暑也”等话语中的“教”总结来看有5层意思,分别是:

教化,教育、教导,教诲、指示,指点、教授,传授知识技能、使,令,让等

可以说,“教”其实已经涵盖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教育”一词的含义;

古汉语中的“育”也有三层意思:

生育;养,抚养;培养。

由此可见,“育”在古文中主要是表达我们今天所说的“培育”“培养”这层意思。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已经是非常狭义的了,只相当于古代的“教”一字而已,更多的是学校教育,也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所以,现在很多时候,学校教育只履行“教”的义务,“育”这件事往往是留给家庭来做,或者是学生为老师的日常影响,所以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也就是说,教育应该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使受教育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人格,使其具有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再来看看西方研究教育的大家们又是怎么看待教育目的这个问题的呢?

赫尔巴特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卢梭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的自我实现。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

斯宾塞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其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怎样生活。

我认为在今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成为真正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成为真正的人以后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至于教育的意义我想应该是让每个生命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引用《少年中国说》里面的一段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尽心上》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每个时代亘古不变的文化传播手段,没有教育的国家,缺乏教育的国家就是过家家。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教育就是家庭幸福,稳定安康的前提,没有教育,就好比石缝中的枯草,缺乏养分,难以遍地开花。可见人跟教育之间的关系,好比鱼离不开水,花草离不开土壤,万物离不开阳光。

​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网上前段时间有一个段子:说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湖面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够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在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里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这当然是一种调侃,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能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赋予我们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青少年科普短片


看到你因为学生不学习不写作业而感到沮丧,首先要说的是,你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在看到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希望他能够在学习上赶上,但是似乎效果没有所想的那么理想,所以感觉到挫败,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教育是不是万能的,我的回答是,当然是万能的。不过有一个前提条件,下面我来说一下。

我是做家庭教育的,经常会面对很多的家长,很多时候也面对你所面对的这些困惑。

明明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父母的身上,比如孩子胆小自卑,往往能够看到父母的强势和控制。孩子脾气暴躁,家长脾气也好不到哪里去。孩子磨磨蹭蹭家长上班也总是迟到。

但是呢,很多家长会这样告诉你,“是的老师,那个我是知道的,我知道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因为我,但是我就是没办法改变!老师,你直接给个方法就可以了,简单一点的,有效果就行。”

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往往这种时候,我的内心就很清楚了,如果自己拒绝改变,一心只想要绝招和方法,这种绝招和方法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一样,维持不了多久,短时间有效果,长期来看,也会归零也会无效,那应该怎么样来帮助他呢?

在线教育的特点就是没有真实的线下接触,所以只能把道理跟他讲明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余下的,还是要看家长自己的行动,观念决定家长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先从观念方面来入手,只有观念改变了,他的行为才会改变,但是换另外一句话来说,改变一个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观念难度,相当于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


所以话说回来,如果要让一个人通过我们的教育来改变,那么一定首先需要改变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不改变,他的行为也无法改变。

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不愿意写作业的背后,就是他对学习方面的观念并没有改变,除非我们能够让他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这需要有责任感,这是要自动自发而不是靠别人的,否则我们的教育对他来说就是对牛弹琴。

所以,判断教育是不是万能的也挺简单,就是看他愿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念,有没有一种主动性,如果没有,那就是那句话,虽然难听但是话糙理不糙,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尽人事知天命。做好我们自己余下的部分交给他,看他会怎么做,我们做好我们份内的事就行了。

对此,你怎么看?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庭爸谈育儿


看做了您的问题描述之后,我非常能够理解您的心情,这其实也是一种教育上的挫败感,老师想尽了办法也是为了学生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苦口婆心的这么多,反而还会引起学生甚至是父母的反感,所以无形之中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面情绪。

我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会有此疑问吧?

我觉得是您把这个问题有点扩大化了,其实你的问题应该是“学校教育”而并非“教育”才是。

因为从广义上讲教育的范畴太广了,尽管不能绝对说它一定是万能的,但是说接近万能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学校教育”就不同了,它只是诸多教育中的一种教育,而且它还受制于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

比如你说的这种情况显然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者及你本人已经尽到了各种能够尽到的职责,也做了各种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孩子还是这个样子,那么这里面的问题就一定是出在其他方面了,比如说家庭教育。

至于你说的放弃是不是一门艺术这一点我是绝对不认同的,实际上你所谓的放弃更多的是一种气话。

一位能够纠结孩子不认真学习的老师而且还能因为这种事情把自己给惹的很沮丧,这本身就说明了,这位老师本人是对这项事业非常热爱的,对学生们也是非常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变得很好的。

所以别看你现在能够想到这一点,但是等开学之后看到这帮孩子的时候,你就会忘了此时此刻的心情,而去想的一定是如何让他们变得更好。

毕竟家庭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作为老师其实很多时候是很难解决父母的问题的,所以与其说生孩子的气,倒真不如说是生父母的气——而这个“气”中更多的其实是心痛。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再三,有这样几点体悟,跟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是不是万能的,似乎谁都不敢说,为什么不敢说?因为在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对象不接受,那么,教育就在面临着挑战。而挑战来了,是退缩,放弃,还是积极寻找办法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多年以前,我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初衷的,也确实有了一些成果,但一想到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我就感到自己的乏力和贫弱了,甚至黔驴技穷。那时我就在想,自己所在做的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后来我发现,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表面上的所谓为别人的好,只是假象,真相是为了自己。而这,也正是目前教育的尴尬,也是老师的尴尬,学生的尴尬。同时,我们的教育更多在呈现的是一种功利色彩,正在偏离真正教育的初衷。学习,本来是很愉快的事情,但为什么不愉快呢?因为有功利在里面。面对于此,不是某一个老师所能解决的问题,只能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一上升到理论高度,就要尴尬了,甚至难以自圆其说,前后矛盾。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教育,真的出现了大问题,不是个别学生不爱学习的问题,而是我们在干什么?到底为了什么?等这样的问题。

教育,不是管教,管教是公安机关的事儿,不是学校的事儿,不是老师的事儿,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再做打算。

上个网课,跟在教室里上课,其实是一样的,但为何总有那样的孩子出现呢?可以说,自控能力差,家长也可以说老师不管,但其实呢,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态势,绝非一日之功。这跟家长脱不了干系的。不认同这点的,可以摸摸胸脯问问自己,是不是这么回事?

举例来说,穿着正装和穿着休闲,是两个不同感觉状态。关键就是这个状态,孩子是否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上网课,在家,一定是随便的,作为老师能把课讲好就可以了。而且不仅仅是孩子,就是在成年人的层面也是如此。给成年人上网课,也有这样的现象,所以,只管讲好自己的课才是首要的。


纪诚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为社会培养人,教育联系了人与社会,是它们的中间桥梁,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必须适应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与这与那发生这种种社会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社会就不是人了,例如狼孩,我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就必须需要教育来培养我们,这种教育是广义的教育,是无时无刻都受到的,不仅仅是在学校,而学校能更好的培养我们,个性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各自取得自己最大的发展,这是理想,但我们可以在这种程度上取得自己更好的发展,所以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个性化的人,但必须有基本的一些知识。

人可以从教育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成长,那教育是不是万能的呢?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任何东西都不是万能的,教育制度也是如此。

2、虽然说中国古代沿袭下来的科举制度,演变为了如今的高考制度,很多家庭、学子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努力读书,考上好的大学,能够有份不错的薪资、工作。

3、但是今年来也出现了很多相反的事情,比如南科大集体缺考2011年的高考,中科大博士跳楼事件,都表明了当今的教育制度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高考。

4、当然了,读书是没有错误的,读好书还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当做事出人头地唯一的渠道。要努力培养的是全能型的人才,能够有担当,能够承受压力的人才。

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小牛顿


你说的这种情况感同身受。

疫情把人们都隔离在家,特殊时期,知识的传递的方式由原来的面对面变成了网络传递,但是学生能不能接受到老师的信息,那要看学生跟不跟老师一个频率。

老师也是凡人,家里有生活去忙碌,家里也有孩子需要照顾。我们家就是这种情况,家里两个老师,同一科目,同一时间,家里孩子也要上网课,需要督促,需要报体温,干这行,知道孩子老师辛苦,定好几个钟点,孩子起床的,孩子填体温的,上课的,学习语文的,学习数学的,课间活动的,按老师要求的课表去做。

当然还有自己上课的时间,下课的时间。在自己上课时安排孩子自己去看书,孩子确实也懂事,课下辅导孩子,陪伴孩子。备课都得是等孩子睡着了以后,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弄好了都晚上十一点多了。

但是看到上网课,学生懒懒散散的不能及时的进直播间,有的甚至睡过了,听不到,是很有挫败感。认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得不到重视,有的科目上课的时候,学生一直在那点赞,老师压堂了,学生下面留言老师该吃饭了,该下课了,有的学生抱怨为什么要求我们按时上课,却不能按时下课。

我们追其原因,其实是学生跟老师没在一个频率上,那就达不到共振,是不能清晰的接受到老师的信息的,学生想着这是在家,还是假期的状态,能不学习就不学习,其他的诱惑可比上课有意思多了,就是打开着视频,谁也不知道网络那端到底在发生着什么。

教育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不是经过教育所能解决的,如果说教育单纯靠教授知识去教育,单纯靠老师说教去教育,那教育的力量太单薄了。所以简单的说教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们可以自己安慰自己,自己去做这个工作,认真工作是自己的本分,教授知识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如果多付出,多以自己的经验让学生少走些接受知识的弯路那就是自己的良心了。但是有些路谁也代替不了学生,非得自己走完,才知道什么是合适的。

当然了,学生少不更事,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有时强制的自律是必要的,超强的自律性那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学生在家,我们起到作用确实有限,但是到了学校,学生不管再什么作用下,能自律学习知识就行了。少些怨气,多些理解。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