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葉類蔬菜什麼時候種可以避過春化期?

用戶742140545346


大多數葉類蔬菜都是綠體春化,什麼意思呢?就是這些蔬菜要想開花,必須在幼苗期經歷一定時期的冷積溫,促使植株完成花芽的分化。在生產上,如果不是制種,而是從事商品生產,春化是有害無益的,一般葉類蔬菜,抽苔後商品價值大幅度下降,或失去商品價值。解決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讓植株無法獲得完成春化的冷積溫,具體做法是通過延遲或提前栽培,在相對高溫期種植,二是採用耐春化的品種,現在科研單位和種業公司培育了一系列的品種,其中耐抽苔的葉類蔬菜品種有很多,農戶可根據市場需求和自己的生產計劃,有針對性去選擇。


黑哥遲萬勝


大部分葉類蔬菜要想結種子,就必須要經過春化。以大白菜為例,過去都是用秋天收穫的保存下來,到開春栽上以獲得種子。現在我們村裡給種子公司訂單育種,是年前在保溫棚裡育苗,開春移栽在大田裡,這樣也是經過春化的才能抽苔開花結籽。

種植蔬菜,要想避開春化期,就必須按節氣稍微晚點再種,各地的氣候條件不一樣,在我們北方這邊,一直有不過清明不種菜的習慣,都是過了清明節再種,大部分葉類蔬菜就不會抽苔了。


我從山中來570328


我國栽培的葉類蔬菜種類多,資源豐富。主要有芹菜、生菜、菠菜、茼蒿、油麥菜、芫荽、蕹菜、莧菜、落葵、苦苣、紫背天葵、藜蒿、薺菜、馬齒莧等。還有從國外引進的西洋芹菜、荷蘭芹、鴨兒芹、葉用萵苣等,由野菜轉為人工栽培的薺菜、蔞蒿、馬齒莧、蒲公英等共計13科50多種作物。

根據其對溫度的要求不同,葉類蔬菜又可分為二類:一類是要求冷涼氣候,較耐寒,但不耐炎熱,如萵苣、芹菜、菠菜、茼蒿、芫荽、薺菜等,生長適溫為15到20℃,能耐短期的霜凍,其中以菠菜耐寒力最強,這些蔬菜在冷涼條件下栽培產量高、品質好,在高溫條件下品質降低或難以正常生長。另一類是喜溫暖而不耐寒,如莧菜、蕹菜、落葵等,生長適溫為25到30℃或更高一些,10℃以下停止生長,不耐霜凍,遇霜即枯死。

華北地區喜冷涼的葉類蔬菜主要作秋冬栽培或越冬栽培,也可作早春栽培,而喜溫暖的類葉蔬菜則以春夏栽培或越夏栽培為主,也可作夏秋栽培。冬春季(11月至翌年3月)氣溫低、氣候寒冷,喜溫不耐寒的類葉蔬菜無法在露地生產,夏季(6到8月)又炎熱多雨,使大多數綠葉蔬菜,尤其是喜冷涼而不耐熱的綠葉蔬菜不能正常生長。因此蔬菜生產基地必須配套一定比例的溫室和大棚在冬春季可以進行喜溫不耐寒的綠葉蔬菜的春季提前、秋季延後或越冬栽培,在炎熱夏季可以進行喜冷涼而不耐熱的綠葉蔬菜的遮陽、降溫、避雨栽培,從而實現蔬菜基地大多數綠葉菜的週年生產,均衡供應。此外利用大棚覆蓋防蟲網也能較好地防治綠葉蔬菜的害蟲為害1、苗期(3-5片葉)

在這個時期,葉菜除了需要大量的氮之外,還有些營養元素必不可少!

磷——磷是促根壯苗的重要元素,缺磷植株矮小,直接減產;

鈣——增加葉片厚度和莖杆結實度 ,提高抗病力,減少爛葉現象。缺鈣葉片容易皺縮畸形,甘藍類乾燒心嚴重;

鎂和微量元素——促進葉片青綠,光合作用強,黃葉大大減少,商品菜比例高;

常見問題:根系差,苗弱,易死苗,成活率低。

防治措施:注重養根,定植後5-7天,衝施藻生根(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噴施葉面肥,促進緩苗、生根,培育壯苗,減少病害侵染,提高成活率。

2、生長中後期

葉菜類生長迅速,種植密度大,很多人通過施高氮肥料來促進長勢,但偏施氮肥,導致枝葉旺長,根系發育差,難以持續供給葉菜所需的營養,導致容易早衰,採摘期短,產量低,並且葉片薄弱,抗病能力弱,病害發生多。

大多數葉菜屬於淺根系,對土壤速效養分敏感,一旦養分供應不足,則生長緩慢,葉片發黃。因此在施肥時,除了氮肥還要著重補充磷鉀肥、鈣、鋅、硼等中微量元素。補磷,促進根系發達,新葉萌發,長勢快;補鈣,白根多,吸肥能力強,葉片肥厚,減少病害,增加產量;補鉀,提高產量與品質;補鋅硼,預防黃葉、畸形。

常見問題:植株矮小,長勢差,黃葉、易早衰,產量低。

防治措施:蹲苗壯苗、適當控旺,促進根系下扎,可使用唑類藥劑配上磷酸二氫鉀;注重養根,防止早衰,可衝施金源鉀(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提供中微量元素、有機質,最重要的是提供黃腐酸鉀,促進葉菜養根、保葉、保莖,還能抗早衰,提高產量。





農民可樂樂


題主是想問怎麼延遲春化,錯開播種或結果季節吧?目前主要是以下三種常用的方法,希望能幫到您。

一、溫度處理

1.提高溫度

促進開花。大多數花卉在冬季由於氣溫變低,生長緩慢,開花較遲。如果在溫室內給這些花卉加溫,就能加快形成花芽開花,對於這類植物,提高溫度後,就能提前開花。如牡丹經加溫後30-35天即可開花;垂絲海棠只需10-15天就可開花。

2.降低溫度

延長休眠期,推遲開花。在早春氣溫上升之前,將耐寒性強的花木放入冷室,使其繼續休眠而推遲開花,冷室應保持1℃-3℃,每天以弱光照射幾個小時。按預定的開花期,提前取出,放於避風、避日、涼爽的地方,細心養護,使之萌發生長,然後進行正常管理,則可開花。

降低溫度,以減緩生長、延遲開花。將含苞待放或初開的花卉,移入2℃-5℃的低溫之室,則可延緩開花和延長開花時間。如菊花、天竺葵、八仙花、瓜葉菊、唐菖蒲、月季、水仙等。

降溫避暑,使不耐高溫的花卉開花。仙客來、倒掛金鐘等在高溫季節有開花不良或休眠現象,如能在7—9月前降低溫度,則可使它們不停的開花。

用低溫處理種子或幼苗,使之通過春化階段,改秋播為春播,改變花期,某些兩年生花卉適用於此法,處理溫度為0-5℃。

二、光照處理

有些花卉有明顯的長日照或短日照習性,我們可以在某些植物的非開花季節,按照花卉開花所需要的光照長度,人為地給予處理,就能使之在原來不開花的季節開出花來。

1.短日照處理。在長日照季節,用黑布、黑紙等把短日照植物罩上,每天遮暗一定時數,即能促進開花。

2. 長日照處理。在短日照季節,用電燈補充照明,創造出長日照的環境,可以催進長日照植物的開花。此外,長日照條件還可用於阻止短日照植物開花。

3.光暗顛倒,改變夜間開花習性。縣花一般均於夜間開花,不便欣賞。如果在花蕾長出2釐米-3釐米時,白天遮去陽光,晚上用燈光照明,則可使其在白天開花,並可延長開花時間。

三、化學藥劑處理

利用對植物生長與休眠有刺激作用的藥劑處理花卉,可以提前或抑制開花,改變花期。常用的藥劑有乙醚、一氯乙醇、赤黴素、萘乙酸、2-4D、秋水仙素等,在這些藥劑中,以激素類用得較多。


貳零貳零樣樣好


2018-03-30

葉菜類蔬菜是指以植物肥嫩的葉片和葉柄作為食用部位的蔬菜。常見的葉菜類蔬菜有:芹菜、捲心菜 、白菜、青菜、紫甘藍等;具體介紹如下:

1.芹菜屬傘形科植物。有水芹、旱芹、西芹三種。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鈣、磷、鐵、鈉等。性喜冷涼、溼潤的氣候,屬半耐寒性蔬菜;不耐高溫。有鎮靜安神、利尿消腫、平肝降壓、清熱解毒等功效;

2.捲心菜 (cabbage),學名結球甘藍,結球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的植物,為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的變種。又名捲心菜、洋白菜、疙瘩白、包菜、圓白菜、包心菜、蓮花白等。有綠色、白色、紅色等不同顏色,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葉酸和鉀,烹製後的捲心菜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鉀和葉酸。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防治高血壓、增強骨質等作用。

3.白菜(Brassica rapa pekinensis,異名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或Brassica pekinensis)為二年生草本植物,大葉,花淡黃色,原產於中國。又稱“結球白菜”、“包心白菜”、“黃芽白”、“膠菜”等。其品種繁多,營養豐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營養豐富,含豐富的糖類、脂肪、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

4.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又名小白菜、油菜、小油菜。是我國最普遍蔬菜之一。

5.紫甘藍:又稱紅甘藍、紫洋白菜或紫茴子白,俗稱紫包菜,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中的一個變種,結球甘藍中的一個類型。由於外葉和葉球呈紫紅色,故稱為紫甘藍,也叫紫圓白菜。營養豐富,尤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U和較多的維生素E和B族。


魏大磊生活錄


影響蔬菜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中以溫度最敏感,各種蔬菜都有其生長髮育的溫度三基點:即最低溫、最適溫和最高溫。生產上應將各種蔬菜產品器官形成安排在當地氣候最適宜的月份內,以達高產優質的目的。

一、蔬菜對溫度要求的分類

根據各種蔬菜對溫度條件的不同要求及能耐受的溫度,可將蔬菜植物分為五類,這是安排蔬菜栽培季節的重要依據。

1、耐寒的多年生宿根蔬菜:包括韭菜、黃花菜、石刁柏等。在生長季節,地上部能耐高溫、冬季地上部枯死,以地下宿根(莖)越冬,能耐-10℃的低溫。

2、耐寒的蔬菜:包括菠菜、芫荽、大蔥、洋蔥、大蒜等,在15~20℃生長最好,能耐-1~-2℃低溫。

3、半耐寒的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菜、蘿蔔、胡蘿蔔、包菜、豌豆、蠶豆等,在17~20℃生長最好,能耐短期的-1~-3℃的低溫。

4、喜溫的蔬菜:包括黃瓜、番茄、辣椒、菜豆、茄子等,生長適溫20~30℃,不耐霜凍,15℃以下易引起落花,35℃以上生長和結實不良。

5、耐熱的蔬菜:包括冬瓜、南瓜、西瓜、豇豆、刀豆、莧菜、空心菜等,30℃左右生長較好,35~40℃仍能正常生長、結實。

喜溫與耐熱蔬菜欲在冬季栽培,必須採用大棚等保護地栽培,耐寒或半耐寒蔬菜要求在夏季及早秋栽培,要採用遮陽覆蓋措施或高山反季節栽培。

二、溫週期與蔬菜生產

蔬菜作物生長髮育對日夜溫度週期性變化的反應,稱為蔬菜溫週期。蔬菜作物在白天要求較高溫度有利於光合作用,而較低的夜溫可減少貯藏物質的消耗,並有利於同化產物的運輸與貯藏。

日夜溫差有一定的範圍,夜溫不能過低,因蔬菜作物在夜間仍進行生長,不斷地吸收水分和營養。因此要注意保護地栽培的日夜溫度管理,在光照充足的睛天,日夜溫差要大些,而陰天日夜溫差應小些。

溫週期對於指導蔬菜栽培有重要意義,如在確定播種季節時把產品器官的形成時間安排在晝夜溫差較大的時期,以利於養分的積累,促進產品器官膨大。又如育苗時通過不同時期日溫和夜溫管理,採取促進和控制幼苗生長,培育壯苗。在保護地栽培時,常根據天氣陰晴,把晝溫和夜溫分幾段進行調控,如晴天的晝溫比陰天的高2~5℃,晴天的夜溫比陰天的高1~4℃,午後的溫度比午前溫度低2~5℃,日落後3~4小時溫度較高,以利養分運轉,其後溫度繼續下降,使養分消耗維持最低限度。

三、土溫對蔬菜生長的影響

在一定的範圍內,土壤溫度增高,生長加快。各類蔬菜根系吸收的最適溫度不同,喜溫性蔬菜根系生長要求較高的土壤溫度,根系伸長與穿透土壤的適宜溫度為18~20℃,黃瓜和甜椒的根系對低溫很敏感。

蔬菜生產上冬春宜控制澆水,以防降低地溫,影響根系生長和吸收。通過中耕鬆土或覆蓋地膜等措施提高地溫和保墒。冬春無土栽培喜溫蔬菜往往由於水溫過低而生長不良,因此提高營養液的溫度不容忽視。土溫太高也影響生長,土溫超過25℃時根系吸收能力也減弱,土溫30~35℃以上時根系生長受抑,容易感病,引起植株早衰。夏季採用小水勤澆,培土和畦面覆蓋辦法降低地溫,保護根系。此外在生長旺盛的夏季中午不可突然澆水,使根際溫度驟然下降而使植株萎蔫,甚至死亡。

四、高溫、低溫對蔬菜生長髮育的危害

(一)高溫危害

1、高溫伴隨強光,引起植株失水萎蔫,影響生長,若水分跟不上可能造成植株死亡。

2、高溫影響花粉活力,導致茄果類、豆類蔬菜落花、降低座果率,畸形果增多。

3、高溫強光易使番茄、西瓜、冬瓜、辣椒果實灼燒。

4、高溫強光引起光合作用減弱,呼吸作用增強,造成內部養分虧缺,生長不良。

5、影響花芽分化與性別分化:高溫長日照往往使黃瓜雄花增多,雌花分化晚。番茄與辣椒花芽分化時,在高溫條件下花少,發育不良。

6、影響正常色素形成,番茄在高溫下(超過35℃),茄紅素難以正常形成,因而果實經常出現黃、紅、白幾種顏色相間的雜色,大大降低了商品價值。

抗高溫栽培首先要選抗熱品種,此外高溫期間的早晚可採用澆水降溫、水坑栽培降溫、遮陽網覆蓋或地面覆蓋起降溫作用,冬春小拱棚、大棚栽培在晴天應注意通風降溫避免高溫傷害。

(二)低溫危害

低溫危害可分為寒害和凍害兩種情況。寒害又稱冷害,是指蔬菜在0℃以上低溫下受到的傷害;凍害是指蔬菜在0℃以下的低溫,體內結冰而受害的現象。

1、茄果類蔬菜、瓜類、豆類蔬菜遇到低溫,常造成落花,影響花粉活力,甚至無粉,影響著果率,產生畸形果。

2、低溫常引起二年生蔬菜(如白菜類、甘藍類、根菜類)在產品器官未形成或在形成過程中抽薹,即先期抽薹。

3、在0℃以下的凍害,常引起組織破壞、脫水乾枯,導致植株死亡。

4、低溫阻礙了蔬菜正常生長,影響根系吸水,導致水分供應失衡,植株可能萎蔫,抑制葉綠素形成,致使葉片呈現黃色或黃白色,此為喜溫蔬菜寒害的典型症狀。

5、喜溫蔬菜早春播種,常造成爛種,幼苗期遇低溫陰雨天,葉片逐漸變黃,根鏽褐色,側根、根毛死亡,地上部萎蔫,俗稱“漚根倒苗”。

栽培上可選用抗寒性強的品種,秧苗進行低溫煉苗,增施磷、鉀肥,防止徒長,提高秧苗或植株的素質都可增強抗寒力,也可以採用灌水或葉面噴水,提高近地面空氣溼度的辦法減輕凍害。最有效辦法可採用塑料薄膜覆蓋栽培措施或燻煙、地熱加溫等措施防止低溫傷害。

五、低溫春化與蔬菜生產

二年生蔬菜(如大白菜、包菜、芹菜、菠菜、蘿蔔等)在抽薹開花前都要求一定的低溫條件,這種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期才能抽薹開花的生理過程稱為“春化現象”或“春化階段”。通過春化階段後在長日照和較高的溫度下抽薹開花。二年生蔬菜通過春化階段時所要求的條件因蔬菜種類不同而異,基本上可分為2類。

1、種子春化型蔬菜:如白菜、蘿蔔、芥菜和菠菜、萵苣等,它們在自種子萌動起的任何一個時期內,只要有一定時期的適宜低溫就能通過春化階段,爾後經過長日照和較高溫度就抽薹開花。大多數蔬菜的春化所需溫度0~10℃,以2~5℃為宜,一些蔬菜種類或品種的春化溫度可穩定到15℃左右或更高,所需連續低溫時間10~30天。這類蔬菜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範圍較寬,所需的時間較短,生產中容易遇到這樣條件,所以品種選擇不當,播種期安排不當,比較容易在產品器官形成以前或形成過程中就抽薹開花,這種現象稱為“先期抽薹”或“未熟抽薹”。比如春大白菜應選用“陽春”和“春大將”品種,該品種春化階段所需溫度較低,並且持續的時間要長,因此不容易先期抽吉。大白菜是種子春化型,應採用地熱線育苗,避免苗期受到低溫影響,引起抽薹,此外播種期不可過早且要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對大白菜高山反季節栽培,播種期的選擇顯得十分重要,比如“夏陽”白菜在高山(海拔800米左右)於4月上旬播種易導致不結球而抽薹開花。

2、綠體(幼苗)春化型蔬菜:如包菜、洋蔥、芹菜等,它們須在幼苗長到一定大後,才能感受低溫的影響而通過春化階段,低溫對這些蔬菜的萌動種子和過小的幼苗基本上不起作用。

一定大小的植株通常以葉數、莖粗等指標來表示。比如早熟包菜冬性較弱,幼苗直徑在0.6釐米以上,在10~15℃下30天以上便可通過春化,作春包菜栽培時過早播種易先期抽薹,播種期應適當推遲。中熟品種冬性介於早熟與晚熟之間,一般莖粗超過1釐米,40~60天的低溫才能完成春化,作春包菜栽培時,播期介於早熟和晚熟類型之間,屬於這一類型的品種有“京豐1號”。晚熟品種冬性較強,一般植株莖粗1.3釐米以上,經70天以上低溫才能完成春化,作春包菜栽培時,播期可適當提早。所以作春包菜栽培應選不易先期抽薹品種。

不同的品種通過春化階段時要求苗齡大小,低溫程度和低溫持續時間不完全相同。對低溫條件要求不太嚴格,比較容易通過春化階段的品種稱冬性弱的品種,春化時要求條件比較嚴格,不太容易抽薹開花的品種稱冬性強的品種。春季作為商品蔬菜栽培時,宜選用冬性強品種,安排好適宜的播種期,避免幼苗長到符合春化大小要求時,遭受長期的低溫而發生先期抽薹。


lcg農村大哥


這個問題有點籠統。葉類蔬菜有很多,同種蔬菜種植的方法也不同,有大棚室溫種植的,有自然季節氣候種植的。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喜歡自然季節種植的,所謂“應時而作”。它符合生態規律,這類種植的“時蔬”更有利於人們食用。


陸地上的老海


蔬菜春化作用是指低溫對幼苗影響,只要掌握好溫度就可以成功的避開春化作用,像白菜蘿蔔以萌發狀態的種子通過低溫春化,溫度在3-5℃最好


楊子的農村事


據說是春分期種植好點


寶樹瓷藝


立春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