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來,聽一聽西鄉籍援鄂醫生的故事


來,聽一聽西鄉籍援鄂醫生的故事


3月2日,武漢下起了小雨,這是餘亞蘭來武漢的第11天,綿綿的陰雨讓空氣中有了些許寒意。接送醫護人員上班的司機已經在宿舍外等待,在武漢的這些天,她感受最多的是大家庭的溫暖。


萬眾一心 匯聚合力

餘亞蘭是西鄉縣柳樹鎮豐東村走出的漢中籍中醫人,她所在的江夏方艙醫院,實行6小時四班制,不管出艙多晚,司機們都會耐心等待。一次聊天,司機說:“感謝你們來支援武漢,這個時候,我們武漢人要更加努力自強,要不然怎能對得起像你們這樣來幫助我們的人?”餘亞蘭聽後很感動。

餘亞蘭在日記裡寫道:“讓人感動的還有方艙裡的患者,在做完治療後,他們總是會給我們說聲“謝謝”。這裡就像一個大家庭,患者們互相關心、相互鼓勵,他們會為每一個出院的病友感到由衷的高興。他們中,很多年輕的患者會主動幫助我們做一些消毒、發餐、組織患者練習八段錦等日常工作。整個病區氛圍十分和諧融洽,我們工作起來也也十分舒心。”


來,聽一聽西鄉籍援鄂醫生的故事

今天一大早,餘亞蘭前往住地庭院領取了一些生活物資。到達武漢後,餘亞蘭和隊友們不止一次收到諸如洗髮水、沐浴露、晾衣架、紅茶、指甲刀等十分實用的生活用品。這些來自社會的捐贈,讓這裡的醫護工作者覺得分外暖心。

“這些都讓我感受到了不是我們自己在戰鬥,而是全國人民在與我們一起戰鬥,有這樣的後盾支持,我們又怎能不全力以赴!”這是餘亞蘭寫在今天日記結尾的最後一段文字。


來,聽一聽西鄉籍援鄂醫生的故事


抗疫前線 醫者擔當

時間回到2月21日,餘亞蘭帶著一箇中醫人的熱忱與信念奔赴武漢,用行動詮釋作為一名醫生的光榮使命。前往武漢途中,餘亞蘭才將出行的目的告知家中老人,再三的解釋下,老人才漸漸從不能接受到給予支持和鼓勵。餘亞蘭向老人再三保證,一定平安歸來。

抵達武漢之後,餘亞蘭和夥伴們進行了為期兩天嚴格、專業的崗前培訓,隊員們反覆進行防護演練,確保帶給患者最好的治療、護理以及安全防護。


2月25日,餘亞蘭進入方艙開始工作,迎接未知的挑戰。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前幾批支援武漢的小夥伴向餘亞蘭傳授經驗,用碘伏處理護目鏡,可以有效防止護目鏡起霧的問題,餘亞蘭照此做,果然一整天沒有絲毫的起霧。餘亞蘭趕緊把經驗分享給同隊的小夥伴,讓大家都解決了護目鏡起霧的問題。

進入方艙後,一個班次下來,餘亞蘭和隊友們有近10個小時的時間是不吃不喝的不上廁所的。所以進艙前,餘亞蘭都會強迫自己多吃些。隨著進入方艙的次數增多,餘亞蘭也總結了些經驗。比如,要把防護衣的拉鍊拉到下巴處,不能拉到嘴巴處,這樣呼吸就會順暢很多,憋悶的感覺也會好很多。再就是可以把別人不用的防護服的包裝袋,套在最外層的鞋套上面,這樣可以很有效的對鞋套進行保護,防止鞋套損壞。


來,聽一聽西鄉籍援鄂醫生的故事


忘記不適 全心守護

在方艙醫院每日忙碌的工作,餘亞蘭和隊友們常常不知今夕是何夕。在他們的眼裡,只有白上、白下、夜上、夜下班的區別。

上崗前,老師笑著對隊員們說:“每天穿防護用品都會有不同的酸爽,以後你們就知道了。”在前幾次的上班中,餘亞蘭小有體會,但在忙碌的工作中,這些不適感很容易被忽略,等出艙時才突然感覺到明顯的不適感。記憶最為酸爽的一次,進艙前餘亞蘭怕護目鏡松會留有空隙,佩戴了一個比平時小一點的護目鏡,當時略微有一點不適,進艙後就去病房進行夜查房。工作中,鼻部不適的感覺已被基本忽略。待查完房,處理完相關工作後,安靜下來時,這才發現鼻樑處的疼痛已經開始在蔓延、刺骨的痛。這時患者需要處理的工作已經處理完成,大部分患者也都已經入睡了,鄭萬利老師在看到餘亞蘭很不適的情況後,堅決要求她出倉。出倉後才發現鼻樑處有一個很深的壓痕,但由於時間不長,還好沒有破損。這次的經驗告訴餘亞蘭,在進倉前防護用品一定要做到最舒服的狀態,這樣才能更好地守護方艙裡的患者。


來,聽一聽西鄉籍援鄂醫生的故事


深入疫區,家中女兒很是擔憂,女兒在給餘亞蘭的來信中說:“媽媽,我非常支持您做的決定,您這麼做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和家人儘快團聚。您負重前行,抵禦疫情,佑護生命!我堅信,只要每個人都為抗擊疫情做出一點貢獻,這場戰鬥就會很快結束!春暖花開不會太遠,等疫情結束,您再陪我一起欣賞美麗的西安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