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廣安市廣安區:發展特色產業 增強“造血功能”

2月24日上午,在恆升鎮代龍村,3臺挖掘機開進該村,對400畝撂荒地進行調形,轟隆隆的發動機聲打破了山村多日來的寂靜。駐村第一書記劉盛平告訴記者,該村春季將新發展400畝青花椒產業,讓荒山坡變成村民的“錢袋子”。

代龍村是廣安市廣安區發展青花椒產業的重點村。該村從2002年開始,逐步發展青花椒3000畝,使青花椒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今年初,在恆升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代龍村村支“兩委”與和誠林業公司達成協議,決定流轉1、3、4組的400畝土地,進一步擴大花椒產業面積,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子。

經過業主、村民及村集體多次洽談,三方達成按照“公司 農戶 村集體”的模式管理花椒基地的協議。“由公司提供種苗、技術、農藥、化肥,農戶以土地入股,村集體負責組織勞動力管護並支付工資,三方按照3:3:4的比例分成。”劉盛平介紹,村裡將把10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和50萬元貧困村產業扶持週轉金,用於土地調形、溝渠建設及支付工人工資等。

“按每畝地栽植100株花椒樹來計算,每株花椒樹盛產期產青花椒20斤,每斤青花椒價值5元,畝產值可達1萬元。”劉盛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3:3:4的比例分成,將來農戶每畝土地可分紅3000元,村級集體經濟每畝可收入4000元。”

據介紹,在村級集體經濟每畝收入的4000元中,還將支出村民管護和採摘工資2500元,剩下的1500元將拿出70%給群眾分紅。“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除去所有成本和分紅,400畝青花椒產業每年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純收入18萬元。”劉盛平頗為興奮地表示。

此外,該村還與和誠林業公司達成對代龍村原有3000畝花椒基地進行升級改造的協議。雙方一致決定,在未來兩年內完成全村花椒基地改造任務,通過換種新品種花椒樹,讓代龍村日漸老化的花椒基地煥發新的生機,為增加村民收入和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帶來新的希望。(何建 張國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