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评价二战中基辅之战苏军的失利?

卢金潮


这个问题必然指的是1941年的基辅防御战役。对于出版过描写这场战役专著《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的本人而言,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1941年7月7日—9月28日基辅防御战役的战役态势图

这场战役自1941年7月初拉开序幕直至8月中旬的这段时间里双方交战基本都处于胶着状态,但到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调集部队南下从基辅背后攻击苏联红军没有设防的后方,以及南方集团军群基辅以南下游成功渡过第聂伯河占领克列缅丘格后,对基辅形成合围之势时,战争态势才在数天内急转直下,其实这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与苏联西方面军和后备方面军在围绕斯摩棱斯克的交战中进攻陷入胶着状态也是分不开的。这场保卫战以苏联红军65.5万人被俘以及几乎整个西南方面军覆灭的惨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是很多因素加在一起造成的,指挥员的指挥失当、撤退时的调度失当、战线太长西南方面军无预备队可用,弹药物资补给跟不上等。

基辅周边所发生的这场战争的后果直接导致苏联红军失去了一支战初实力最为雄厚的方面军。根据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官于200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基辅防御战中苏联红军的损失超过705000人,其中无法归队的减员人数为616304人。

西南方面军的惨败,导致在整个西南方向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乌克兰首府基辅沦陷。在战争初期最困难的3个月里,苏联前线部队时常骚扰冯·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并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迫使德军统帅部从中央集团军群调集大集群兵团投入到东乌克兰地区,即将原本用来进攻莫斯科方向的第2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群调往东部乌克兰,而且基辅战役期间德军统帅部下令禁止部队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这大大缓解了该地区苏军部队的压力,为苏军部署日后的莫斯科保卫战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基辅包围圈的战斗中,德军虽然让苏军蒙受了巨大损失,但这也有效地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足足推迟了一个月,并扰乱了德军统帅部的原定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

因此,尽管西南方面军覆灭了,但对接下来的战争进程却影响重大,这可以通过一些德军将领的描述得到印证。比如,德军第2装甲集群指挥官古德里安上将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曾写道:“基辅战役无疑意味着一次巨大的战术成功,然而问题是这次战术成功是否也同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令人怀疑。”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则直言不讳地

称德军统帅部制定的基辅战役计划是“东征过程中最大的一次战略失误”。德国将军布特勒更是公开写下其对基辅方向战斗的评价:“这致使之后德军又花费了几周时间用于准备对莫斯科的进攻,这或多或少促成之后我军折戟于莫斯科城下。”


彼得堡的肥天鹅


基辅之战苏军损失整整一个方面军的兵力,苏军的失败绝不是广大官兵作战不力所致,完全是斯大林的错误指挥所导致!他拒绝让西方面军撤离基辅地区,直到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令部队撤退时,德军已经封闭了合围圈,西方面军的命运已经注定。

为何德军可以轻易的包围如此庞大的一支苏军呢?原因便是在基辅附近苏军成功的阻止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将其阻挡于第聂伯河一线。一方面是由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不如中央集团军群那样强大,尤其在装甲部队这一方面,所以导致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远不如中央集团军群;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这里的地形和苏军的坚决抵抗,由于基辅往西便是第聂伯河天险,再往西是沼泽地带,加上苏军西方面军实力也比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强大,所以在初期有效的抵挡了德军对基辅方向的进攻。迫使南方集团军群向防御薄弱的东南方向突击,结果取得很大进展。



由于在战役前期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集中了最多的装甲部队,推进速度也最快最远,所以包括斯大林在内大部分苏联高层都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是莫斯科,而南北两翼的进攻不过是为了掩护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所在在德军到达斯摩棱斯克,斯大林反而认为在南翼的西方面军的强大兵力(上百万)可以从侧翼打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来挫败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意图。

然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向东南方向的进攻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直接从黑海和第聂伯河交界处取得了突破,至此德军同时在苏军基辅地区的北翼和南翼形成了合围之势!假使苏军指挥官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官的话,在此时便完全可以察觉到苏军西方面军所面临的潜在致命危险。最好的选择就是将基辅和第聂伯河一线的苏军主力向东北和东南移动以掩护自己危险的两翼,至少也可以迟滞德军的合围行动,争取出足够的时间撤退。除非向西方面军投入强大的预备队以确保其两翼的安全,否则基辅地区是绝对不可以在死守了。



可以斯大林并没有给西方面军以任何强大的兵力增援,大部分的预备队都投入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可是斯大林却要求西方面军在基辅地区做坚决的防御,在三个方向同时作战无疑已经大大超过了苏军的能力范围。

即便是在此种危机时刻,苏军西方面军也并非没有机会撤离,由于天气的恶劣和道路的泥泞,导致了正在进行南北对进的德军装甲部队的速度缓慢,无法做到开战初期那样行动迅速。所以苏军最高统帅部完全有时间察觉到德军的战略意图和及时命令西方面军撤退,那怕让西方面军主力暂时向东移动也行啊!

可惜斯大林拒绝苏军主力撤离基辅一线,导致后方兵力严重不足,最终被德军装甲部队合围,全军尽墨!这一切完全是斯大林的战略目光短浅所致。

但是西方面军的失败,也给苏军带来了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斯大林在此之后很少再干预具体的作战指挥,将更多的指挥权交给他的将军们。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德军将领一次又一次取得辉煌胜利的情况下,希特勒却一步一步剥夺了他的将军们的指挥权力,希特勒对德军作战指挥的干预甚至到了营一级。

所以基辅合围战的意义远比本身这场战役的军事意义要深远。


战略论


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二战苏德战场上的基辅战役,是德军打的非常漂亮的一场围歼战,号称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歼战,百万苏军被歼灭,仅仅被俘苏军就达到65万之多,基辅战役堪称苏军的一次大败仗。基辅战役失败,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斯大林刚愎自用,不听朱可夫的撤军意见,导致苏军被合围。

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名将朱可夫从一名被俘的德军军官口中,得知节节胜利的德中央集团军群已停止前进,转入防御。中央集团军群是德军主力,主攻目标是莫斯科,德军突击向来高速凶狠,绝不会留给敌人构筑工事的时间,在战役进行到关键的时刻,德军主力竟然停止进攻?

朱可夫判断,德军很有可能从中央集群中,抽调部分兵力支援南方集团军群,对基辅地区实施钳形攻势,如果真是这样,虽然苏西南方面军实力最强,也顶不住德军对基辅的进攻。

后来的战况证实了朱可夫的预测完全正确。

苏军在基辅有南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拥有百万大军,也是开战以来打的最好的一个战场,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得到中央集团军群增援后,实力已经大大超过基辅周边的苏军,尤其是重装备方面差距更大,加上德军野战能力远远超过苏军,基辅战役苏军必败,只是本来及时后撤,可以避免更大损失,因为苏军统帅部撤军命令太迟,导致苏军大部被歼灭。

关注“麻辣战争”头条号,专注战争谋略分析!


麻辣战争


基辅会战苏军被俘六十多万人,这是斯大林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结果……。

1941年7月初,守卫白俄罗斯的苏军西方面军在德军的强势碾压下全军覆灭:三十多万苏军官兵被合围而成为德军的俘虏,明斯克被攻陷意味着白俄罗斯落入了德军之手。苏联西部军区司令员帕夫洛夫大将因此而遭处决。1941年7月底,乌克兰这个广袤富庶之地成为了德军的下一个目标。希特勒欲将基辅变成下一个明斯克,即以更强大的重兵集团实力合围基辅,从而让基辅包围战成为自己的‘’大手笔‘’。驻乌克兰保卫基辅的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共有6个集团军,其中包括了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希特勒更是迅速充实了剑指乌克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将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师,并一部分机械摩托化师加强了本来已经有39个步兵师的南方集团军群。




严峻的现实迫使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向斯大林进言:为了避免基辅成为下一个明斯克,更为了保存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几十万人的作战实力,因此而建议放弃基辅会战。而斯大林则认为失掉基辅相当于失掉了乌克兰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故而坚持基辅会战而反对朱可夫的建议,并认为朱可夫是在‘’胡说八道‘’。朱可夫于是负气向斯大林提出请求辞去总参谋长一职,自己去组建保卫莫斯科的战略预备队。基辅会战打响后,由于德军攻势猛烈苏军伤亡惨重,基辅苏军总指挥布琼尼元帅因提出撤退而被撤去职务,继任者为铁木辛哥元帅。

1941年9月14日至15日,德军两个装甲师顺利在苏军侧后会师,基本完成了对基辅的合围,并从西南方向向苏军阵地大举进攻。这时,斯大林看到基辅会战局势不妙,终于同意被围苏军突围撤离基辅。顷刻间,苏军的抵抗立刻彻底崩溃而陷入混乱,苏军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后退守基辅城区。铁木辛格元帅先后调集兵力进攻外围德军,然而遭到了德军第17集团军的顽强阻击。被围苏军也向德军发起数次突击,德军阵地也一度陷入危机。然而由于德军后援部队及时赶到,以至于苏军突围失败,德军第6集团军最终攻占了基辅。基辅会战使苏军遭受了比明斯克会战更加沉重的损失,除了赫鲁晓夫和铁木辛哥等高层将领乘飞机撤离基辅外,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战死,苏军阵亡近20万人,苏军65.2万人成为德军俘。


东骧神骏


基辅战役是德军战术胜利,战略错误之一。丧失了功䧟莫斯科的机会?苏德战争中希特勒好几次主次不分!



三千水唯取一


二战中基辅之战,很多所谓的军迷都在议论纷纷,一个个都以军事专家的口气在咵咵其谈。但是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自己不去查看原始材科,当事人的回忆录,战例资科等等,而是在贩卖或道听途说西方某个记者,某些所谓评论家的观点,甚至连西方军事评论都不去看,认为自己有了新的大发现。查看很多资料可以看出基辅战役苏军损失很大,但达到了战役目的。在战争初期西南方面军是顽强反击的,德军的三个集团军群,基捕方向是进展最慢的,由于德军是依托机械化进行闪电战来取胜,若基捕方何进展缓慢,势必使德军的闪电战优势不在,德军取胜基本没有希望,希特勒着急了,立即把北路(霍特)和中路(古德里安)的两个坦克集团军调往基辅方向,虽然德军占领了基辅,但丧失了占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时机,很多网上军迷也说到如果古德里安不南下打基辅,德军在九,十月份就攻占了莫斯科。这进一步证明,苏军组织基辅战役是正确的,牵制了德军精锐主力,使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有时间组织坚强的防御,达到了其战略目的,若不组织基捕战役或过早的放弃抵抗,在红场阅兵的恐怕是希特勒而不是斯大林了。

但为什么苏军损失惨重呢?问题出在当时的西南方面军司今员身上,他在三九年苏芬战争时还是一名师长,由于苏芬战争表现突出,只一年功夫连跨越几级,升为军区司令员,(苏军当时编制,平时称为军区,战时称为方面军。)缺乏指挥大战役和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也可以说根本没有,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是,当德军用三个坦克集团军进攻基辅的时候,他应该清楚自己部队的战斗力,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并在积极防御的同时做好撤退的准备,而他的部队是抵抗一阵就撤退一点,对撤退的部队没有进行整编,只是到筑垒地区报到,没有形成新的战斗力,很多撤下的军人官不认识兵,兵不知道自己的官是谁,当要撤退时,命令都传达不下去,只好用宣传车的大喇叭到处广播,部队才知道要撤退,可怎样撤,如何编队,突破方向在哪都不知道,只好坐等,可等来的是德军。凡是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进攻好组织,撤退是最难的,稍有不慎撤退就变成丁溃退。第二个错误是耍点小聪明葬送了自己。在最后突破德军包围圈时,他要求方面军作战部长带领方向军警卫营和一些年轻的参谋,天黑后开始行动,对德军还没建立巩固的包围圈进行攻击,他带着方面军军事委员,参谋长和机关人员,以及随同行动的第5集团军司令员和余部随后行动。根据作战部长本人回忆,他带领部队突破包围圈后,一直坚守在突破口,可一直不见有部队跟进,德军因天黑也不敢进攻,等到天亮了,德军调来大部队来封口时,才不得不离开。他们冲出包围圈,见到其它部队时才知道,方面军司令员耍了个小聪明,他带人根本就没跟进突击部队,而是又选择另一方向突围,可那知在作战部长带队打响后,德军将包围圈加强了,司令员带的部队怎么也突不出去,天亮了只好先潜伏在地里,可被当地农民告发,德军攻击后,司令员,军事委员,参谋长战死,第5集团军司令员及生存的大部人员被俘。这就是当时的情况,如果他带部队紧随突击部队从打开的突破口出去,西南方面军损失就不会那么重,但是没有如果的。纳碎德国当时敢于进攻苏联,是依仗自己的两大优势。一是突然袭击,二是闪电战,在突然袭击上德军得手,使苏联损失惨重,可苏军接连组织基捕保卫战,斯摩棱斯克保卫战,以及一系列保卫战,延缓了德军进攻速度,使闪电战破产,一旦德军没有闪电战的优势了,德国的失败是注定的。


手机用户62548063670


如不改变当时的死守不退的打法,不改变苏最高统帅部僵化的指挥形式(一人说了算,难听进专业意见),基辅战役失败是必定的,只是时间问题,损失大小的问题。苏方看到基辅是工业和交通中心,是乌克兰的象征,郊区还有着大量的永备工事,所辖部队前期相对打得较好,所以想博上一把,一赌输赢,带有相当的侥幸成份。主要还是犯在高看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对手能力的错误……如采取消耗对手,逐级抵抗,适时退过第涅伯河,适时放弃基辅的方针,以不被围歼主力为作战原则,战局一定会较为有利。(如不对望指点)


探测卫星A


根据当时的战场态势,基辅巳经很难守住,放弃是必然的,如果按朱可夫的意图,部队适时后撤,逐次抵抗消耗德军,也就不会败的那么惨。60多万被俘的苏军和装备如果釆取机动灵活的节节抵抗,迟滞德军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莫斯科危急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