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分離的壺身與壺蓋怎麼做了剛好配合在一起?

文 / 轉山

分離的壺身與壺蓋怎麼做了剛好配合在一起?

陶友詢問:紫陶壺的壺身與壺蓋是分開製作的,怎麼做了剛好配合在一起呢?

在製作一把茶壺時,壺身與壺蓋需要分開製作。確定了壺型後,先拉好壺身的陶坯,然後再拉壺蓋的陶坯,於是就涉及到壺蓋與壺身尺寸搭配的問題。

分離的壺身與壺蓋怎麼做了剛好配合在一起?


拉坯時已經在考慮二者的吻合度了,但只是大致的估計,更精細一些的尺寸處理在修坯階段。

匠人先把壺身修好後放在一邊,再開始修壺蓋,修掉一層泥,就拿去扣一下壺口,看是否達到標準了。如此反覆很多次,直到最終達到經驗之中的標準。

分離的壺身與壺蓋怎麼做了剛好配合在一起?


是的,只是經驗之中的標準。這裡很考驗修坯匠人的技藝,壺蓋修成什麼造型,修得多厚,壺鈕修成多大尺寸,才能與壺身協調,就靠修坯匠人的觀察和把握。

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是截蓋的製作,比如西施、龍蛋、秦權等器型,蓋子就像是從壺身上截下來的。蓋上之後,就是一個完美的正圓形或者橢圓形。這樣的壺蓋非常考驗匠人的技術!而且往往難以做到完美,因為茶壺燒製後壺身和壺蓋都要收縮,而紫陶泥的收縮率又比較大;燒製之前搭配好的尺寸,高溫收縮後就會出現偏差。

分離的壺身與壺蓋怎麼做了剛好配合在一起?


更難的在於,壺身和壺蓋的收縮程度很多時候並不一樣。如果修坯時把壺蓋修了正好可以嚴絲合縫地蓋在壺口上,燒製之後,壺蓋往往就會收縮得更多,蓋上之後出現晃動。

分離的壺身與壺蓋怎麼做了剛好配合在一起?


所以,目前不管是紫砂還是紫陶,最普遍也是最保險的做法是,修坯時不要修了正好蓋上,而是蓋子稍微大於壺口。至於大多少最合適,要根據不同的壺型和匠人自己的觀察去估計和調節。這樣經過燒製後,蓋子即使偏大一點,也可以通過打磨與壺口搭配;要是蓋子偏小了,就沒什麼辦法去補救了。

分離的壺身與壺蓋怎麼做了剛好配合在一起?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整口”這道工藝。整口成為製作茶壺的常態,很多嚴絲合縫、密不透風的茶壺,其實都經過了整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