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佛教圣地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道场,《清凉山志》这样记载“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热,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很久以前,这里就有清凉山的美称,当盛夏酷暑难耐之时,五台山却是无比清凉,平均气温只有23℃左右,是绝佳的避暑胜地。五台山以其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深深的吸引着各地游客不断地来朝山礼拜,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朝拜五台山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一、五爷庙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五爷庙

五爷庙本名“万佛阁”,原来是塔院寺用来接待来自各方的云游僧人和居士的十方院,因为寺内有一座供有一万尊小佛像的万佛阁而得名。五爷庙占地面积很小,只有广济龙王殿、古戏台、万佛阁、文殊殿四座建筑。

自从清代万佛阁北面供奉五龙王的龙王庙建立之后,寺庙的香火逐渐兴旺起来,人们也干脆叫这座寺庙“五爷庙”,寺庙原来的名字万佛阁反而被人们逐渐淡忘了。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广济龙王殿

进入寺庙正面首先看到的是五爷庙的核心建筑——广济龙王殿,这座殿始建于清代,1917年,传说五爷嫌它又小又旧,于是夜里托梦给塔院寺方丈,要求“重建殿宇,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我们眼前这座龙王殿,就是按照五爷梦中的要求重新修建的。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万佛阁

寺庙东面的一座大殿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万佛阁。它面宽三间,上下两层,上层供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罗,令人称奇的是二楼上还挂有一口重达7000斤的大型铜铸“幽冥钟”。下层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文殊骑狮、普贤坐象、观音架着朝天吼,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尊佛像是用脱纱工艺塑成的佛像,工艺复杂,塑像轻盈逼真。三大士左、右、后三壁建有木制方格,每个方格内都放置两到三排小佛像,加上梁柱上摆放的小佛像,共计有10000余尊,万佛阁就是因此得名的。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五爷庙古戏台

民间传说五爷喜欢热闹爱看戏,人们就在广济龙王殿对面盖了一座戏台,供五爷看戏。直到今天,这座戏台还能经常派上用场,许多人在愿望实现之后,都在这里供还愿戏。不过,现在戏台因为维修,暂时不能唱戏了。


二、殊像寺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殊像寺

殊像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十大青庙之一,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本尊道场。殊像寺创建于唐代,原名殊祥寺。文殊菩萨这个名字是由梵名音译而来,意译则为妙吉祥,殊祥寺是从音译,意译中各取一字,说明这里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

殊像寺始建于唐代,明弘治九年铁果林禅师重修,重修后的大文殊殿供文殊骑狻猊像,民间传说这尊文殊像的头是用荞面塑成的,非常特殊。1983年落架翻修大殿时发:文殊像头部的确为荞面塑成,荞面塑像经历了几百年而至今保存完好,是在令人称奇。

殊像寺占地面积6420平方米,拥有牌楼,天王殿,大文殊殿,藏经阁等建筑,寺宇虽然不是非常庞大,在五台山却有极高的地位,清代诸帝朝山时频频前来朝拜,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朝台时还亲自到殊像寺拈香点礼,为殊像寺题匾“瑞像天然”。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殊像寺大文殊殿

殊像寺的主要建筑就是寺庙的主殿-大文殊殿,大文殊殿建于明弘治二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大殿高20.5米,长26.4米,宽19.6米,加上殿前的月台、踏垛和散水等,总共占地近990平方米。大文殊殿不仅外观宏伟,殿内更是法像庄严,繁华壮丽。大文殊殿殿内正中供奉文殊五尊,即文殊菩萨、善财童子、于阗王、圣老人和佛陀波利。泥塑文殊菩萨骑狻猊像高9.87米,是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其中狻猊高3.95米,它昂头竖耳,精神抖擞,作行走姿态,给人动静结合,既活泼又威严的感觉。


三、塔院寺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塔院寺

塔院寺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年间重修大白塔后单独成寺,成为五台山非常著名和重要的寺院。现在的塔院寺作为五大禅处、十大青庙之一,占地15625平方米,拥有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大藏经阁、山海楼、文殊发塔等众多的楼宇殿堂,还有1948年毛主席居住过的方丈院,现在辟为毛主席路居馆。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大白塔

塔院寺的大白塔一直被人们视为是清凉第一胜境和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原名“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舍利是指高僧圆寂火化后形成的珠状骨粒。佛祖释迦牟尼涅磐之后,各地人们争分舍利供养,几乎兵戎想见。后来阿育王将佛祖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藏在各地。据说,在中国也建了19座铁塔供奉佛祖的舍利,这座塔就是其中之一。

大白塔通高56. 3米,直径40米,从远处看像一个“亚”字型的大藻瓶,有粗细相间,方圆结合的特点。大白塔建造应用了土木砖石等各种材料,当时没有水泥,工匠们用当地出产粘性非常强的小米熬成稀粥搅拌白灰,以增加建筑的坚固性。大白塔是实心的,中间只有熏动物避雷的烟道,不能登临。塔外二层设回廊,走在二层回廊时可以听到清脆悦耳的铜铃声,塔上的铜铃共有252个。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塔院寺转塔

大白塔的下层是著名的“转经筒”,这里的转经筒总共有121个,每个经筒上都写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这六个字代表一切藏经,把这六个字“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书于门”即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用手转转经筒,就是将六字真言触于手,可以获得平安、吉祥。来到这里一定要转转经筒,但大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来转,因为这样才能做到:“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绕塔的圈数也必须是单数。


四、显通寺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大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位列五大禅处和十大青庙之首,创建于佛教刚刚传入我国的东汉年间,是五台山上兴建的第一座寺庙。东汉永平10年,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派遣使臣西域求法,请来了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二位高僧在洛阳建了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在这里翻译出了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从第二年开始,二位圣僧就离开洛阳去各地云游、说法。当他们来到五台山时,发现这里的山形和古印度灵鹫峰相似,当即奏请明帝要求建寺,建立了今天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

显通寺的第一座大殿是三大士殿,主供普贤、文殊、观音三大士。其中的观音菩萨像是按照“不肯去观音”的形象塑造的。


在佛教徒心中,朝拜五台山分为大朝台、小朝台和方便朝台共三种。所谓大朝台就是要朝拜五台山五座台顶,只有非常虔诚且有毅力的人才能做这样的功德。小朝台是指朝拜台内五峰之一黛螺顶上的五方文殊,民间早就有“不朝黛螺顶,等于只朝了半座山。”的说法。而为了照顾年老体弱爬山不便者,就在显通寺里修了一座五方文殊殿,供奉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以方便人们朝拜,称为“方便朝台”。现在殿内供奉的五方文殊分别是:东台聪明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北台无垢文殊和中台儒童文殊。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显通寺大雄宝殿

显通寺的大雄宝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五台山清代建筑的代表作。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大屋顶,高台基,柱承重,墙活动”,这个特点在这座建筑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显通寺无量殿

过了大雄宝殿看到的外观两层,通体白色的建筑是“无梁殿”。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在殿额上有七块磨砖雕刻的匾额,分别是“法菩提场”、“普光明殿”、“仞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园林”等七个地名。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讲《法华经》是在这七个地方分九次讲完的,被称作“七处九会”。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显通寺铜塔

显通寺最为精华的部分是铜殿和铜塔。说到铜殿,必须提起一个刚刚已经提到过的高僧――妙峰祖师。妙峰祖师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在五台山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无遮大法会,并发愿“要建铜殿三座,送三大名山。”会后,他在荆州监制了三座铜殿,送给五台、峨眉、普陀三大名山。可是当时普陀山正被倭寇侵扰,于是就送到了宝华山。现在,峨眉山和宝华山的铜殿都已不存在了。五台山这座铜殿铸造最晚,工艺最精。

在铜殿的前面,安置了五座铜塔,象征文殊五智。五座铜塔同时以清凉妙高台为塔基,构成了中国金刚宝座式塔的格局,成为一处独具一格的建筑奇观。


五、菩萨顶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菩萨顶

菩萨顶坐落在中台翠岩峰支脉的龙头灵鹫峰上,左以东台望海峰为青龙山,右以西台挂月峰为白虎山,背靠北台叶斗峰,前屏南台锦绣峰,实在是占尽了风水,自古就被认为是菩萨居住的地方。北魏孝文帝在五台山建大孚灵鹫寺,菩萨顶是当时十二院之一的真容院。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108台阶

菩萨顶山门前有一条著名的108级石台阶,佛教认为人有六根,即:眼,耳,舌,鼻,身,意。六根各有六种烦恼,是三十六烦恼。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共有108种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法门”,菩萨顶的108级石台阶就代表着解脱烦恼的108个法门,我们每踏上一个台阶,就可以跨入一个法门,解脱一种烦恼。当我们走完这108级石台阶,就可以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脑后了。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菩萨顶牌楼

108级石台阶尽头的是木牌坊,是五台山木牌坊的代表作。它三门四柱七檐飞挑,雕有团龙、飞凤、吉祥花卉等图案,雄伟而绚丽。牌坊所处的位置是在海拔1795米,108级石台阶的尽头,尤其让人感觉到一种“人天相接处,知是最高层”的气势。牌坊上“灵峰胜境”四个字是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亲笔题写。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菩萨顶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全寺僧人举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殿门上挂一副对联“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说明坐落在灵鹫峰上的真容院是文殊菩萨显示真容的地方。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菩萨顶大文殊殿

菩萨顶的文殊殿院。这座写有“五台圣境”的石牌坊是康熙年间修建的,“五台圣境”四个字是康熙皇帝的亲笔题刻。这四个字也是历代帝王对五台山的赞颂杂诵中,唯一带有“五台”二字的。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带箭文殊殿

带箭文殊殿供奉一尊持剑文殊和一尊带箭骑狮文殊像。传说,唐代雁门太守李靖有一次在五台山中台打猎,路经澡浴池时忽然看见一个妇女在池中洗衣服,不远处一个和尚赤身裸体的在池中洗澡。本来就对佛教不感兴趣的李靖拔出箭,一箭射去正中和尚肩头,和尚落荒而逃,李靖巡着血迹追。当追到菩萨顶时发现文殊菩萨的肩头插着自己射出的那只箭。正在这时,有人来报:那个洗衣服的妇女已经立地成佛了。李靖后悔不已,发愿重修了带箭文殊殿,回去后也崇信佛教了。带箭骑狮文殊像上一直都有一只箭,直到清光绪年间,有人将箭取下,放在狮子肚下,可是现在箭却不知去向了。


六、黛螺顶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黛螺顶

黛螺顶建于明成化年间,原名佛顶庵,清乾隆年间改为黛螺顶。黛螺顶这个名字是以山势而得名的。黛螺顶所在的山峰象一只倒扣着的海螺,于是人们叫这座山峰黛螺顶,位于峰顶的寺庙也用了相同的名字。黛螺顶坐落在山顶,庙的面积虽然不大,在佛教界的地位却极高,所以民间有“没朝黛螺顶,等于只朝了半座山”的说法。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大智路

黛螺顶山脚下有一条1080级台阶的石台阶,因为登黛螺顶可以朝拜五方文殊,是一条求取智慧之路,所以这条台阶就叫“大智路”。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青峰顶

登上“大智路”,首先看到的是正面写着“大螺顶”,背面写着“青峰顶”的木牌坊,这两个名字既是山名又是寺名。黛螺顶这个名字不仅说明山的形状象一个大海螺,还有两层含义:一种说黛螺顶是一个大法螺,佛像中只有佛的头上才有螺髻 ,这样无形中提高了黛螺顶的地位。另一种说法说黛螺顶暗示文殊菩萨过去曾经是佛,而且是七佛之师,众佛之母,所以头上有螺髻。

五台山旅游朝拜必去的六大经典寺庙

黛螺顶五方文殊殿

五方文殊殿是黛螺顶的主殿,建于清乾隆年间。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 年)乾隆皇帝在五台山的行宫里召见了佛顶庵(黛螺顶原名佛顶庵)的住持青云和尚,向在中台演教寺居住了近20年的青云和尚询问五台山五座台顶的情况。青云和尚如实的报告了五座台顶的气候情况。他说:台顶气候变化多端,寒冷异常,一年十二个月,八个月有积雪。只有六,七月份是最佳的攀登时机,五月和八月也勉强可以攀登,其他月份一般就不登台顶了。 乾隆皇帝本来是希望像他的皇祖康熙那样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的,这样一听又觉得还是龙体为重的好。他给青云和尚下令说:“五年后我还来五台山,到时候不登台顶,可是要朝拜五方文殊,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说完就走了。

乾隆走了,可是愁坏了青云和尚。他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方法。正在这个时候,青云和尚发现庙里有个叫栓柱的小和尚偷吃佛坛上的供果,这个小和尚还没有受居足戒,是一个沙弥。但沙弥也要遵守五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饮酒,不妄语。栓柱偷吃供果犯了偷盗之戒,按戒律应受到重罚,甚至开除僧籍。可是这次青云并没有处罚栓柱,而是限他三日之内想出一个不登台顶朝拜五方文殊的办法。按说该栓柱发愁了,可是栓柱还是整天乐呵呵的,原来他已经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三天栓柱把这个办法告诉师父青云和尚之后,青云和尚也非常满意,马上按栓柱的方法组织开工。原来栓柱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建一座大殿,大殿里供奉从五个台顶请来的五方文殊,这样就可以不登台顶朝拜五方文殊了。大殿建成之后,塑造了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东台聪明文殊,西台狮字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儒童文殊都请到了这座五方文殊殿里。乾隆皇帝也真的在后来又来到这里,朝拜了五方文殊殿中的五方文殊,并且亲笔题了一首诗,立碑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