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伍子胥为何鞭尸楚平王?其行为可取吗?

四维求索


导语:

伍子胥是一个悲情猛人,说他悲情,那是因为他这一生,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说他是猛人,那是因为他做人做事都比较猛。

伍子胥全家遭到楚国陷害,他只身逃到吴国以后,发誓要为父兄报仇。结果带领吴国大军将楚国踏平,伍子胥挖出了楚平王的尸骸鞭尸泄愤。吴王阖闾十分信任伍子胥,可是夫差称王后,逐渐与其疏远,甚至开始怀疑伍子胥,最终伍子胥含恨被杀。

01一夜白头的伍子胥,前半生只为报仇。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曾经是楚国的官员,因为遭到了费无极的构陷,结果伍奢全家被抓。伍子胥和哥哥伍尚逃了出来。可是楚王担心伍子胥兄弟俩会在外面搞事情,所以就命人召回伍子胥兄弟,表示会放了他们的父亲。

哥哥伍尚比较仁义,他相信楚王和费无极的话,可是弟弟伍子胥却深知他们的计谋。所以伍尚回到楚国,而伍子胥则出逃在外。

  1. 伍子胥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吴国。可是忧心于父兄被杀的仇恨,所以伍子胥是一夜白头,这种仇恨已经深入骨髓,谁也无法改变。
  2. 他这辈子似乎只有一个理想,那就是灭了楚国,杀了楚王报仇。可是这件事并不容易,因为当时器重他的阖闾还不是吴王,于是伍子胥便辅佐阖闾登上了王位。
  3. 阖闾对伍子胥十分器重,同时也器重另外一位高人,那就是孙武
    。伍子胥负责战略上的总指挥,而孙武则在具体战术上作为总指挥,两个人合作非常默契,使得吴国很快成为了东方大国。

可是伍子胥从来没有哪一天是忘记仇恨的,所以他感觉时机成熟以后,便怂恿阖闾进攻楚国。结果楚国大败,吴国攻陷了楚国国都以后,伍子胥什么人都不找,就单单要找楚王报仇雪恨。

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史记》

当时的楚平王已经死了,新上任的楚昭王早就跑没影子了,这个时候的伍子胥愤怒之余,只好命人将楚平王的尸体挖了出来,鞭尸三百下泄愤。阖闾明白伍子胥的这种心情,所以并没有阻止伍子胥这么做。

02伍子胥的这种复仇方式过分吗?

这件事发生以后,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大家都在对伍子胥的行为指指点点,他们认为,楚平王再混蛋,好歹也曾经是伍子胥需要跪拜的国君。

现在伍子胥居然为了报仇,将昔日的主子给挖出来鞭尸,这种报仇方式实在是惨无人道,堪称禽兽。

一时间对伍子胥的声讨之声不绝于耳,甚至连伍子胥昔日的好友申包胥都认为伍子胥的这种报仇方式太过分,写信严厉地抨击了伍子胥。

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於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於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史记》

伍子胥只是冷冷一笑,他用行动告诉世人,他就是一个倒行逆施的人,他想要做的事情,谁也不会拦得住。

那么伍子胥做得真的过分吗?这完全就是道德绑架,如果是你的父兄被楚平王给处死了,全家人都被楚平王给杀了,那么你会怎么做呢?难道还要去祭拜一下楚平王吗?

当然不是,可能你的做法要比伍子胥可怕的多。伍子胥此刻已经是吴国的臣子,就算昔日是楚国人,现在也跟楚国没什么关系了,当然除了仇恨以外。

所以伍子胥对楚平王的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什么过失,反而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伍子胥如此对待楚平王,这就说明伍子胥不可能再有机会得到楚国人的任何好感。

伍子胥只有彻底跟楚国断绝了关系,才能够真正得到吴国的信任。所以说伍子胥的这一行为,也有为自己铺路的打算。

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既然仇恨已经酿成,那伍子胥肯定是要报仇的。既然报仇的方式可以随便挑,为什么伍子胥不选择一种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呢?

03伍子胥辅佐夫差,结果被赐死。

伍子胥成为了阖闾最为信任的大臣,更是被封为了相国,是臣子当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可惜的是,阖闾在于越国作战的时候,被越国大将灵姑浮射中了脚拇指结果病死了。

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郧公弟怀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王,己自为王以当之。随人卜与王於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史记》

新上任的吴王夫差,虽然对伍子胥也比较恭敬,但是信任感却荡然无存。因为夫差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个道理。

  • 夫差更加信任太宰伯嚭,可是伯嚭这个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势利小人。他收了越国不少贿赂,所以处处都为勾践说话。
  • 在击败越国以后,是灭亡越国还是保留越国,伯嚭和伍子胥产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因为伍子胥将儿子留在了齐国避祸,夫差最终更加信任伯嚭,疏远了伍子胥。
  • 在伯嚭的谗言之下,伍子胥根本就没办法辩驳。伯嚭甚至告诉夫差,伍子胥有谋反的嫌疑,所以夫差赐了伍子胥一杯毒酒,解决了他的一生。伍子胥生前的遗言是,把他的双眼挂在城墙上,他要看着越国大军杀入吴国都城。

伍子胥的死,是吴国非常大的损失。他死后,勾践在吴国呆了几年就被夫差给放回国了。回到自己地盘上的勾践,开始厉兵秣马。

在夫差参加黄池会盟的档口上,勾践带兵杀入吴王宫,结束了吴国的统治。夫差回来以后节节败退,最终兵败亡国。伍子胥终于是看到了这一天。

总结:伍子胥是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伍子胥对大局的控制,那是非常强的。他的构想很简单,吴国先打垮楚国,再击败越国。与北方强国齐国联盟,从而吴国可以蚕食南方的所有诸侯国。

等到吴国真正成为了南方霸主以后,那吴国就可以掉过头来灭了齐国。可是夫差偏偏不听这些,他非要跟齐国作对,才会造成后来的悲剧。

伍子胥对夫差的态度,足见他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 他始终认为夫差是一个晚辈,常常拿夫差当年夺位时,对伍子胥的许诺说事儿。当年夫差为了上位,曾经许诺将半个吴国送给伍子胥。
  • 甚至在夫差不听从伍子胥劝告的时候,伍子胥居然把自己的家人留在了齐国。
    这显然是要为自己跑路做准备了,夫差又不是傻瓜,他怎么可能不生气呢?

所以说伍子胥的结局,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如果他能够细心揣摩夫差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许结局也不会如此悲剧了。


江湖小晓生


01伍子胥为何鞭尸楚平王?

  •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楚平王为了联秦制晋,让其子太子建与秦女孟嬴联姻。派费无忌到秦国去迎接秦女孟嬴,孟嬴很美。好色的楚平王在费无忌的唆使下,强纳儿媳。费无忌担心太子登基于自己不利,不断离间楚平王与太子建,并迫害太子建与伍奢全家。

伍子胥像

  •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便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若来,我就让你父活命;不来,马上就杀掉伍奢。”
  • 伍尚为人仁厚,束手就擒;伍子胥为人刚烈暴戾,忍辱负重,能成大事,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一定不会来,伍子胥便逃走了。伍尚到了楚国都城,楚王将伍奢并伍尚一道杀死。
  • 一心想报父兄之仇的伍子胥,投奔吴国,后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并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吴王的另一个重臣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当时楚平王早已作古,继任者楚昭王早就跑了,这个时候伍子胥只好把楚平王挖出来鞭尸。《史记 伍子胥列传》载

“乃挖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02其行为可取吗?

伍子胥在中国文化里是正面形象,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人。我们看先秦的史册,诸如《左转》《韩非子》《战国策》等,提到伍子胥时,都肯定他的光辉事迹,说他是“烈大夫”。就连楚国后来的大诗人屈原也好几次写诗歌颂他,还表示“浮江淮以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要投入大海,去追随伍子胥的灵魂。

  • 在我们的教育下,一直习惯了这个故事,可能察觉不出来,但你仔细想想,当下社会,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投奔敌国,带兵攻打母国,掘坟鞭尸,这不明摆着就是妥妥的“楚奸”,当然不可取。
  • 那如果在秦汉至明清两千年来的封建王朝时期,此行为当然也不可取,想想宋朝的岳武穆,岳飞和其长子都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宋孝宗时才被平反昭雪。但是他三个儿子活了下来,如果岳飞这三个儿子逃到金国,并引金兵攻打母国,帮助金朝灭了宋朝,掘了宋高宗的坟,然后鞭尸三百,大家还会这么歌颂他吗?
    然而在先秦时期,为什么伍子胥报父兄之仇,受到广泛赞誉,说他是“烈大夫”。

郭店楚简

  • 在先秦时期,中国社会秩序的最高原则是血缘原则:家大于国。周朝的社会是一个血缘社会,周天子按照血缘远近及区别亲疏的程度把他的亲人分封到各地,他的亲人在自己的小国在层层进行分封,因此这样分封的结果就是,周代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大家族当中,效忠于自己的家族,比效忠国家重要。
    所以当时普遍的价值标准是:父高于君。在郭店楚墓竹简《六德》篇上记载,“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意思是说,为了父亲,可以不管国王,但不能为了国王不管父亲。说明先秦社会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提倡“父高于君”,正是为了阻止国家权力向家族内部延伸。所谓“忠孝不能两全”是后世的观念,先秦人是没有这个矛盾的,所以伍子胥的行为在当时是可取且合理。

参考资料:张宏杰著《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图来源网络,侵删


云影说


伍子胥鞭尸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报仇雪恨。

一、伍子胥家庭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姓伍名员,子胥是他的字,他的祖父是伍举、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这三个人都是楚国重臣。

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师,史称太傅。

二、仇恨起因及经过

当时楚国的太子和其他朝代一样,老师不止一位,除了伍奢还有一位就是费无忌。

这个费无忌,品行不好,是个奸臣,太子建非常不喜欢他的做法,相反,却对伍奢父子非常倚重。

费无忌非常担心将来太子建当了王以后没有好结果,所以就想办法除掉太子,以绝后患。

要说机会也是给“一心谋事”的人。

太子建到了该娶亲的年纪,楚平王给太子建求的亲是秦昭王的妹妹孟嬴,这个孟嬴非常漂亮,是出了名的美人。

费无忌就在楚平王面前一个劲的夸孟嬴漂亮,劝楚平王把孟嬴留给自己当妃子。而从孟嬴的随嫁队伍里找一个漂亮的给太子建。

楚平王不知道是不是被花言巧语眩晕了头还是本身就是一个好色之徒,尽然同意了费无忌的建议。

后来楚平王怕事情败露,又把太子派往城父(地名)镇守,而把伍奢召回都城,先看押起来,再让伍奢写信召回来伍尚和伍子胥。

伍子胥看穿了费无忌的诡计,劝哥哥伍尚不要回去,而 伍尚有点“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精神,不听劝回到了都城,后来被楚平王杀害了。

楚平王不放心伍子胥,所以下了通缉令,要求诛杀伍子胥。

后来,伍子胥在别人帮助下,逃到吴国,担任吴王阖闾的大夫。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攻打楚国并取得胜利。

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为报仇,挖了楚平王的坟墓,对楚平王进行了“鞭尸”。

三、鞭尸行为是否可取

无论是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还是站在个人报仇雪恨的角度看,伍子胥“鞭尸”的行为都是罪大恶极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今天,我们倡导核心价值观,更是不能容忍这种行为的发生。

纵然有天大的仇,人都死了,仇也就了结了。何况冤冤相报何时了?

所以,我不赞成鞭尸的行为。


平哥智慧分享



伍子胥复仇灭楚,一直是一个历史励志故事,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

其实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儒家文化中,虽然讲究忠君爱国,但是也讲究恩怨分明。甚至有君子当事明君这样一种理念,固有“君待臣如国士,臣必以国士报之;君待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之说。

伍子胥与楚平王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以致于要将其从坟墓里扒出鞭尸、挫骨扬灰才能解心头之恨?

实际上,楚平王与伍子胥结下的确实是古时候的第一大仇——杀父破家之仇。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之子建太傅,因为楚平王听信了费无极的谗害,将其与其长子伍尚一同杀害。

伍子胥侥幸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向吴王阖闾借兵伐楚。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也因为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了诸侯一霸。

但是从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可以看出,伍子胥这个人的人品还是比较狭隘阴毒的,杀人不过头点地,引外军灭故国已经是不该的了,进入楚都,人也杀了,仇也报了,还将死人从地底下扒出鞭尸,可见其心之狠。

后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到吴国为奴,这个伍子胥尽然阴毒到让勾践夫人雅鱼去陪晋国使者睡觉来试探勾践,其策实非君子之所为也。其后来被夫差逼的拔剑自刎,也实在是咎由自取。


谢金澎


伍子胥身为楚国人,为什么要投靠吴国鞭尸楚平王?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也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他后来帮助吴国灭了楚国,而且还将死去的楚平王挖出来鞭尸,但是其实他自己本人就是楚国人,那么,伍子胥为何要鞭尸自己曾经的君王呢?伍子胥的父亲叫做伍奢,是楚平王儿子的太傅。但是,伍奢被权臣费无极陷害,被关进了大牢。费无极为了斩草除根,就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如果不把他们俩一起搞死,以后就会成为祸害。”于是,楚平王对伍奢说:“你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我就免你的死罪。”伍奢很明白楚平王的意图,对他说:“我大儿子伍尚为人很老实,我叫他来他一定来。但是二儿子伍员不一样,从小就能忍辱负重,他肯定不会来。”果然,伍子胥接到父亲的信就对大哥说:“楚平王根本就是想杀我满门,不能去!”


伍尚说:“我也知道去了是死路一条,但是老爹召唤我们,不去的话老爹心寒,是为不孝。好在我们是兄弟二人,我去尽孝,你去为我们报仇吧。” 就这样,伍尚回到父亲身边,和老爹一起被杀,而伍子胥则开始了逃亡之路。伍奢临死前,感叹道:“唉,楚国的老百姓要遭殃了!”伍子胥先跑到宋国投奔老爹辅佐的楚国太子,后来宋国内乱,二人开始逃亡。逃到晋国时,楚国太子被杀,伍子胥带着太子的儿子跑。为了不被发现,伍子胥二人昼伏夜出,成了和老鼠、蝙蝠这些动物一样的生命。

逃到吴国后,伍子胥的盘缠已经用尽。祸不单行,伍子胥此时又患了大病,只能拖着病体,一边乞讨一边前行。来到吴国后,伍子胥看出了吴国公子光的野心,帮助公子光夺得了吴王的位置,受到了公子光的重用。就这样,在孙武的帮助下,伍子胥终于带着吴国的军队,攻破了楚国。

但是此时,他的仇人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态度很明确:死了就完了?想得美!来人啊,把楚平王的尸体给我挖出来!当他手握着鞭子,看着楚平王尸体的时候,父兄的惨死、自己多年来的忍辱负重、当初拖着病体乞讨的苦逼经历,一下子涌上了心头。于是,伍子胥挥起手中的鞭子,开始鞭尸。一鞭比一鞭狠,一鞭比一鞭重。一直抽到楚平王尸体都皮开肉绽,方才停手

说起来,这楚平王到底算是倒霉还是幸运呢?说他倒霉吧,毕竟是死后才被复仇,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了;说他幸运吧,终究还是被鞭尸,成为了后世的笑柄。他的性格十分刚烈,为人爱憎分明,不喜欢被礼法所约束,也正是他的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这个人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奇才,有长远的目光,公私分明,绝对是个忠臣的料,可惜造化弄人。作为一个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人,对于帮助过他的吴国,他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先是为了吴国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一顿经济整顿后,将楚国的所有先进的技术全部传到了吴国,并且还大兴水利,其次是整顿了军队,并且重用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孙武,将教育和法律结合在一起,以此提高了吴国的整体国力,靠着伍子胥的一番改革后,吴国瞬间变成了继楚国之后的一大强国,差点成为了春秋霸主,这差一点,就是因为越王勾践。

目光长远的伍子胥早就看出了越王勾践的能力和野心,就算后来被吴国俘虏,他也一直劝谏吴王夫差,将其杀死,以免后患,但是夫差是怎么样也不听,最后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给伍子胥赐死,但是夫差念及他的功劳,于是便令他自杀,面对夫差的命令,悲痛的伍子胥只能选择顺从,临死前的他还嘱咐家里人在自己死后将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楼上,他要亲自看着越国将吴国灭掉。

当然了,后面的结局也是被伍子胥猜的准准的,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最后击败了吴国成为新一任春秋霸主,可想那挂在城楼上的伍子胥的无奈与悲怒,气质伍子胥本可以不管这件事情,大不了后面跑路,不过他没有,因为他将一番热血全部倾洒在了吴国,誓要与吴国共存,历史上的各大名人也是对他做出了最高的评价,梁启超就曾经说过,伍子胥的智勇双全,处事平稳,真的是一代英雄,虽然他死的很憋屈,不过他就是这样一个有大智慧的至情至性之人。


游戏解说项小羽


春秋后期,楚平王因听信馋臣费无忌之言而冤杀了楚国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等人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过一劫。随后伍子胥逃到吴国,此时伍子胥的盘缠已经用尽。祸不单行,伍子胥又患了大病,只能拖着病体,一边乞讨一边前行。来到吴国后,伍子胥看出了吴国公子光的野心,帮助公子光夺得了吴王的位置,受到了公子光的重用。就这样,在孙武的帮助下,伍子胥终于带着吴国军队,攻破了楚国。

但是此时,他仇人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态度很明确:人死仇不灭,他找到楚平王的坟墓,命令士兵挖掘坟墓,把楚平王的尸体给挖出来,他手握皮鞭,看到楚平王尸体的时候,父兄的惨死、自己多年来的忍辱负重、当初拖着病体乞讨的苦难经历,一下涌上心头。于是,伍子胥挥起手中的皮鞭,开始鞭尸。一鞭比一鞭重。一直抽道楚平王尸体皮开肉绽,方才停手。

说起来,这楚平王到底算幸运还是倒霉呢?说他幸运,毕竟是死后才被伍子胥复仇,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了;说他倒霉吧,人死后入土为安,还被伍子胥挖出来鞭尸,成为了后世的笑柄。

伍子胥性格刚烈,为人爱憎分明,有仇必报,不喜欢被力法所约束,也正是他的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这个人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奇才,有长远的目光,公私分明,绝对是个忠臣的料,可惜造化弄人。作为一个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人,对于帮助国他的吴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就伍子胥鞭尸这件事,伍子胥做的过火,你率兵灭了楚国已经是大仇得报,楚平王已死在率兵去挖坟墓,把楚平王的尸体搬出来鞭尸五百下,以报当年之仇,这可是鞭尸侮辱罪啊!报仇的手段过于残忍,有损个人的阴德,不符合封建礼教。伍子胥的朋友责备他太狠心。他说,我已经像夜里走道的人看不清路了。在他班师回朝后不久自己就被夫差所杀。


海纳百川233699882


楚平王继位后任命伍子胥之父伍奢为太傅,宠臣费无忌为少傅,然太子恶费而尊伍,楚平王奢侈众姿,在其统治下国力每况愈下,见美色而抢夺太子未婚妻,认为太子心存怨恨,和伍奢有谋反之心,后在费无忌合谋下诛杀太子和伍奢一家,伍子胥侥幸逃脱,历经九死一生逃到吴国,正所谓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



吴楚战争爆发后,伍子胥随吴王阖闾伐楚,占领楚国都城,然楚平王早已去世,伍子胥掘其坟,鞭尸三百!


在那个礼坏乐崩的春秋战乱时代,权利争夺,政治斗争中所发生的满门抄斩,诛杀九族,挖坟掘墓现象比比皆是。


阳光5577


楚平王信谗言,杀死伍奢、伍尚

伍子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太子的老师。楚平王很无耻,听信了费无忌的谗言,娶了原定为儿媳妇的秦女伯嬴,给儿子换了个媳妇。费无忌害怕太子报复,抓了太子的老师。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不杀掉伍奢的两个儿子,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以将伍奢先抓起来,再召来他的两个儿子。

楚平王就派人去召伍奢的两个儿子。大儿子伍尚要去,小儿子伍子胥说,楚平王就是要团灭我们。不如先逃走,再为父报仇。伍尚说,你报杀父之仇,我安心就死。

楚平王的人来抓他俩时,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尚被抓走了。楚平王将伍子胥父兄都杀了。

伍子胥逃亡

伍子胥逃到了韶关。韶关是吴楚交界之地。可是有重兵把守,到处贴着伍子胥的画像。关口前面是大江,两侧是峭壁。除非会飞,否则就逃不出去。

伍子胥怎么也想不出办法,难以出关。竟然急白了头。这时东皋公让人冒充伍子胥去过韶关。等假冒者被抓之后,伍子胥才趁乱逃出城,逃到了吴国。

伍子胥复仇

伍子胥到了吴国。几年后吴国攻打楚国。等到吴国军队功进楚国都城,伍子胥没找到楚昭王,就挖开楚平王的坟墓,鞭打楚平王的尸体300下。

伍子胥是个很悲情的人物。父兄被害后,他活着的原因只是为了复仇。

楚平王被美色迷了心,霸占儿媳。如果这是普通人,最多也就是丑闻。可对于国君来说确无法原谅。强娶儿媳,干吗还杀太子的老师呢?愚蠢。虽然死了,可也导致国家的战乱,为国家带来灾难。

有人说,伍子胥不该这样做。可是楚平王杀了人家父兄,还要求伍子胥对楚平王感恩戴德吗?要知道伍子胥的父兄都是被楚平王杀死了。


史小生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有两种说法,第一种的确是把楚平王挖了出来鞭尸三百下,第二种就是把楚平王的墓碑鞭打了三百下,但无论是鞭尸还是鞭打墓地都是很大不敬的事,那么为什么伍子胥这么恨楚平王呢?


这是因为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子胥的一家人,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本是一位忠臣却没想到会落到满门抄斩的境地,并且后来只有伍子胥逃了出去,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一夜白头,这才躲过了追捕,后来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帮助公子光重振吴国,还举荐了孙武这样的军事天才,再这样的轻轻联合之下吴国的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后来吴国发兵攻入了楚国郢都,这时候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看见了很不解气于是有了鞭尸与鞭坟两种说法,但无论是鞭尸还是鞭坟对伍子胥而言也都是报了自己父兄的血海深仇,这样的深仇大恨莫说伍子胥就是换成任何一个人这么做也都不是过分的事。


婉兮历史


关于伍子胥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此人一生忠直刚正,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美名,包括端午节吃粽子,除了主流的纪念屈原一说之外,也有人说是纪念伍子胥的。但伍子胥为什么没能成为端午纪念的主流?这与他为人太过刻薄有关,特别是他在率领吴军,打败楚国,报仇之后,对楚平王的鞭尸掘墓行径,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还要从伍氏家族与楚国的关系说起。伍家在楚国一直很有名望,当年伍举配合霸主楚庄,让“一飞冲天”的大鸟展翅翱翔,伍举的后人伍奢辅佐楚平王,他一开始当君主还有模有样,可私生活实在无耻荒唐,为儿子娶来秦国公主本属正常,可楚平王一见儿媳漂亮,便偷偷纳入自己之床,这个秦女如同当年的卫国宣姜,从此做了楚国太子建的后娘。楚平王开始对自己的儿子有所提防,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也被视为同党,果然伍奢最后被陷害进了牢房。

楚平王打算斩草除根将伍氏杀光,便命令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员和伍尚:如果你们乖乖认罪服绑,你们父亲的罪过可能会得到原谅,兄弟俩明知此去是给父亲陪葬,可也不能怕死贪生四处流浪,经过一番艰难的选择和商量,伍尚决定自己放弃抵抗,尽孝心陪在父亲身旁,又让弟弟伍员远走他乡,以伍子胥的坚韧倔强,一定能逃到其他国家借兵调将,以便回攻楚国报仇算账,兄弟俩从此各奔一方。最终伍奢伍尚毫不意外命丧,伍子胥逃亡的过程也无比悲壮,楚国的追捕让他难以躲藏,到处都是通缉他的画影图像,很难顺利闯出楚国边疆,再加上全家被灭带来的哀伤,据说伍子胥一夜愁得白发苍苍,好端端的青年英雄英姿飒爽,最后竟被逼成了须发皆白的老丈!

即使这种传说有些夸张,也可以想象伍子胥的绝望悲凉,但一夜白头也算是遇难成祥,因为这是一层天然的伪装,如此混出楚国也算是天理昭彰。经过一路艰辛的波折飘荡,伍子胥终于来到了吴国的土地上,要说吴楚之间本就经常碰撞,吴军是帮助伍子胥的合适对象,可以说对楚国向来怒火满腔,吴国提起楚国就斗志昂扬,再加上伍子胥擅长带兵打仗,所以他顺利地走进了吴国朝堂,然而他虽屡次请吴王僚帮忙,可吴国始终没有发兵意向,伍子胥最后才弄清了真实情况,只要帮公子光实现“篡位”的理想,这位新吴王才会给他信任与嘉奖,就是他需要的兵马和刀枪。

猜透了公子光这种心肠,伍子胥开始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勇士专诸如愿以偿,从此专诸的家人由公子光供养,平民得到如此丰厚的奖赏,让专诸的豪情彻底释放,一定要让吴王僚被刺身亡,哪怕是被吴王僚的侍卫剁成肉酱,自己也要帮公子光夺回家邦,这股决心在专诸心里已无可阻挡。

想要成功将吴王僚杀掉,也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目标,如果计划不够谨慎周到,凭借贴身的护卫保镖,吴王僚万一能侥幸逃跑,那公子光就成了窃国大盗,他自己反而会性命不保,因此周详的计划比什么都重要,最终决定让专诸苦练烹调,因为吴王僚对吃鱼很有一套,等专诸将鱼烹制出极为鲜美的味道,公子光便请吴王僚入府品尝佳肴,专诸拿做好的雨身当“剑鞘”,锋利的短剑在鱼的肚肠里藏好,因此才有了鱼藏剑或鱼肠剑的名号。

等到专诸端着鱼盘靠近吴王僚,使出了稳准狠的毙命杀招,迅速出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此突然使吴王僚没机会脱逃,恐怕都来不及一声惨叫,便在血泊中轰然栽倒,反应速度超越了众侍卫的大脑,吴王僚死后他们才感到不妙,公子光的府宅只剩下一阵喧闹,专诸最终也死于乱刀,风平浪静后全尸已很难寻找。公子光终于如愿身披王袍,吴王阖闾正式拜祭了吴国祖庙,从此掀起了春秋时代最后的风暴。为伍子胥报仇,既是对这位“功臣”的回报,更是吴国挺近中原的迫切需要。而促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竟然只是楚平王一时色迷心窍,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可见,伍子胥早年遭遇如此之惨,为了报仇付出如此之多,他对楚平王的鞭尸掘墓行径,虽然有些过火,但也是怒火长期压抑,终得释放的结果。所以说,这个性格刻薄,做事过火的人,还是值得同情的,自然也会得到后世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