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從紈絝子弟階下囚到再登九五,人生起伏不定卻始終不是個稱職皇帝

北宋靖康之變,宋徽宗趙佶、欽宗宋趙桓被金人俘虜,慘遭金人戲謔分別被封為昏德公、重昏侯,最終客死他鄉,雖然下場悽慘但並不值得惋惜,可謂咎由自取。二人的經歷可謂名副其實的高開低走,因為投胎投的好,生在帝王之家,坐上了無數英雄豪傑提著腦袋都掙不來的九五之位,可是二人並無治國之術,最後淪為他人階下之囚,貽笑大方。

而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雖然有著與徽、欽二人極為相似的高開低走,卻又有著區別二人的從低到高蛻變,其過程不可謂不精彩。

土木堡之變,從皇帝到俘虜

英宗朱祁鎮繼承皇位時,可謂抓得一手好牌。因為大明朝經過他爺爺、爸爸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此外他爺爺、爸爸還給他留下了一大批賢臣民將,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明朝將大概率地將繁榮穩定的局面延續下去。然而嬌生慣養的朱祁鎮,偏偏要親征瓦剌,又輕信官宦小人王振,以致有了土木堡之變。

《明史 英宗前紀》記載:辛酉,次土木,被圍。壬戌,師潰,死者數十萬。英國公張輔,奉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並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野,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皆死,帝北狩。

不得不佩服古代史官的文筆,明明是皇帝被俘,卻寫了“帝北狩”。一場變故,葬送了明朝大好局面,不僅不僅僅近20萬軍隊傷亡殆盡,近200位文臣武將也一併隕落。至此,明朝進入了由盛轉衰的起點。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人趁機進攻北京,雖然在於謙等人的堅持下守住了北京城,紈絝子弟朱祁鎮卻開啟了他顛沛流離的俘虜生涯。

從紈絝子弟階下囚到再登九五,人生起伏不定卻始終不是個稱職皇帝

土木堡之變,堪稱明朝氣運的轉折點。

紈絝子弟的成長,苦難的生活更能磨鍊人

瓦剌也先俘虜了朱祁鎮後,原以為奇貨可居,可藉此染指大明山河或大發一筆橫財,卻萬萬沒想到郕王朱祁鈺火速登基。朱祁鎮一下子成了一張作廢的銀行支票,再難兌現什麼想要的東西。

“我爸叫李剛”的故事,最容易說明太過優渥的生活往往會讓人走上歧途。飽暖而思淫慾,因為物質條件足夠好了,如果自己的世界觀又不能與之匹配,必然會導致一個人走上歧途。很多人都想著給子女留下豐厚的財產卻往往忽略了對子女的觀念上的培養、教育,常常出現富不過三代的情況。

所以,人也只有在經歷過磨難、困苦之後,才會懂得生活的不易,也才能夠看得清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才能夠成熟起來。

紈絝子弟朱祁鎮也不例外。落難後,朱祁鎮首先遭到了昔日奴才嘴臉的太監喜寧的背叛,喜寧搖身一變成了也先的奴才,對待朱祁鎮時倒像是一條惡狗。從皇帝到俘虜,可謂天壤之別,落差非常之大,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紈絝子弟朱祁鎮的並沒有一蹶不振,反倒是頑強地活了下來,並在這種艱難、困苦中火速地成長了起來。不僅結交了摯友袁彬,還設計除掉去了賣主求榮喜寧。

重返故土,卻成了另一種俘虜

朱祁鎮能夠回來實屬不易,因為自己首先得適應從皇帝到俘虜的落差堅強地活下去。而且,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祁鈺並不希望他能夠回來,這點並不難理解,想想枉死的岳飛就明白了,岳飛一直想著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卻不考慮時任皇帝趙構的想法,才讓秦檜等人有了可乘之機。

可能,朱祁鎮的處境畢竟與二聖不同,因為在北京保衛戰之後,瓦剌明顯元氣大傷。而且,明朝立了朱祁鈺登基後又讓朱祁鎮成了作廢的支票。因此,對於瓦剌來說,此時的朱祁鎮已經毫無價值。事有湊巧,使臣楊善能言善辯,硬是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讓瓦剌也先放回了朱祁鎮。

而朱祁鎮回到明朝後,並被冠以太上皇的名義,圈養在南宮之中。說是圈養,其實等同於俘虜,因為嚐到皇權滋味的朱祁玉一直擔心朱祁鎮會對其構成威脅,類似的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清朝的九子奪嫡等。畢竟,跟無上的權利相比,親情實在是算不上什麼。

從紈絝子弟階下囚到再登九五,人生起伏不定卻始終不是個稱職皇帝

朱祁鎮的真是跌宕起伏。


再登九五,是個好人卻做不了好皇帝

按理來說,朱祁鎮應該會被以太上皇的名義圈禁至死。可是世事難料。

《明史 英宗後記》記載:天順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輗、張軏,左都御史楊善,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以兵迎帝於南宮,御奉天門,朝百官。

朱祁鎮在石亨、太監曹吉祥等人的支持下,又坐上了皇位。再次坐上皇位後,朱祁鎮卻沒能吸取土木堡之變教訓,又崇信助其復位的曹吉祥、石亨等人,在政治上不僅毫無作為,還聽信讒言殺害於謙等賢臣。不過,其在臨終時,卻也做了一件頗有功德是好事,就是廢除了殉葬制度。

關於其廢除殉葬制的行為,筆者認為與其被俘的經歷有關。因為人,往往只有經歷了苦難後,才會更容易理解他人的不易,朱祁鎮大概也是因為體會到了殉葬嬪妃的無辜,才會廢除此陋習。

《明史 英宗後記》: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縱觀其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前半生寵信王振以致有土包之變,後半生經歷託門之變,又寵信石亨、曹吉祥等人,並殺害一代名臣于謙。其在位24年毫無作為,卻又在臨終前廢除了殉葬制度。


從紈絝子弟階下囚到再登九五,人生起伏不定卻始終不是個稱職皇帝

朱祁鎮一生做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廢除殉葬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