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伊比利亚半岛的沧桑录

自从七世纪初叶穆罕默德崛起于阿拉伯半岛以后,伊斯兰教大军就右手拿宝剑左手拿可兰经,以破竹之势向四面八方扩张领土,他们在709年就征服了北非一带。阿拉伯帝国名将亚格伯就跃马大西洋滨叫嚣:“唯一真神阿拉,倘此海不阻我军之锐锋,则我将进军西方未知之国,布我伊斯兰圣教于荒蛮异域,加我利剑于未服之民”。大西洋果然挡住了伊斯兰教军的进路,使这位阿拉伯一代骁将只好望洋兴叹。不过大西洋虽然挡住了伊斯兰教军的近路,可是地中海却没挡住阿拉伯人的前进。后来到了711年(唐睿宗景云二年),阿拉伯北非总督穆萨就派遣部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统领重兵渡海由北非进攻欧洲。塔里克在西班牙半岛登陆的地点,后来就被命名为塔里克之丘(Jibel al Tarik),这句阿拉伯语后来就演变成Gibraltar,这就是今天直布罗陀名称的由来。


伊比利亚半岛的沧桑录

穆斯林名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


从此阿拉伯人就盘踞在伊比利亚半岛南端,跟统治西班牙200年之久的西哥特展开争夺战。711年3月在加的斯附近的赫雷斯之野,跟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的大军展开为时四日的激烈生死决战。结果是阿拉伯军大获全胜,西哥特王国灭亡,阿拉伯人就在这里建立了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


伊比利亚半岛的沧桑录

强悍的阿拉伯帝国军队


塔里克的捷报传入北非以后,穆萨也渡海来到西班牙,跟塔里克协力奋战,到713年就扫平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当时穆萨雄心万丈壮志凌云,他想再北越比利牛斯山脉攻打法国,然后从西欧挥兵南下征服罗马,把回教的绿色大旗插在梵蒂冈宫上。接着就回兵北进,平定日耳曼民族各国,接着顺多瑙河东下至黑海,把巴尔干半岛也纳入回教版图,最后就可以凯旋阿拉伯帝国本部大马士革。可惜穆萨的这个横扫欧洲的雄伟计划,由于他被阿拉伯帝国本部召回而作罢。后来阿拉伯帝国又派阿布杜勒·拉赫曼为西班牙统帅。


伊比利亚半岛的沧桑录

倭马亚王朝是穆斯林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阿布杜勒秉承穆萨的既定政策,决心要把伊斯兰教传遍全欧,所以他就统领大军北越比利牛斯山,在732年10月抵达欧陆中原。不料却跟法兰克宫相‘铁锤’查理·马特,在图尔城和普瓦提埃城之间激战数日,阿拉伯军反而被法兰克打得大败崩溃,主将阿布杜勒也死于乱军之中,因此伊斯兰教军就退回比利牛斯山以南。


伊比利亚半岛的沧桑录

普瓦提埃战役


普瓦提埃之战是决定东西两大民族总命运之战,假如这一站回教军能击溃基督教军,那整个欧洲势必都变成了回教世界,就是我们今天的整个世界史也要为之改观。


伊比利亚半岛的沧桑录

法兰克宫相“铁锤”查理·马特


不过阿拉伯人虽然被阻于图尔城,但是他们仍旧统治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使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徒,都被逼进阿斯图里亚斯山苟延残喘。这些被伊斯兰教军逼近穷山恶水之地的基督徒,对于他们祖先所遗留给他们的肥美家园怀念不已,尤其是对于各礼拜堂所飘舞的伊斯兰教新月大旗,更感到悲痛万分。所幸到了11世纪末期,由于哥多华回教王国内乱频繁,以致动摇了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力量。到了12世纪初叶,哥多华回教王国分裂,基督教徒趁机奋起,历经300年之久的长期争战,才逐渐把阿拉伯人赶到南方一角,到14世纪中叶,已经从伊斯兰教手里夺回大部分失土。

在这两三百年之久的长期战争中,新诞生的很多基督教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有三国,这就是东边的阿拉贡王国,中央的卡斯提拉王国,以及西部的葡萄牙王国。至于其他弱小国家,都先后被这三大王国吞并。这些基督教国家一方面跟伊斯兰教徒的阿拉伯人作战,同时他们自己基督教国家之间也互相残杀,而且有时候还比对外敌更为激烈。


伊比利亚半岛的沧桑录

收复失地运动后期伊比利亚半岛形势图


到了15世纪中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独立国家,除了阿拉贡、卡斯提拉,葡萄牙三国以外,还有雷翁、加里西亚、瓦伦西亚、加泰隆尼亚、那瓦尔、格拉那达等国。其中吞并雷翁和加里西亚的卡斯提拉王国占全半岛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二;吞并瓦伦西亚和加泰隆尼亚的阿拉贡王国,占全半岛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五;葡萄牙王国,占百分之二十;东北小国那瓦尔,占百分之一;回教王国格拉纳达,占百分之二。到了1479年,卡斯提拉和阿拉贡两国合并成西班牙王国,1492年灭亡格拉纳达回教王国,1512年再合并那瓦尔王国。如此一来,伊比利亚半岛就只剩下两个强国,一个是占据半岛总面积百分之八十的西班牙王国,一个是占全岛总面积百分之二十的葡萄牙王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