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砸核桃(郝德海)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的家乡长安县郭杜公社杜永大队,社员们有一项特别家庭副业,那就是砸核桃。

核桃出产地为商洛地区,每年秋天,山民们把成熟的核桃交售给国家,商洛地区的药材公司负责收购,然后又转运到西安市药材公司,市药材公司又把核桃发送到我们杜永大队负责加工。据说,当年负责加工的大队只有我们郭杜公社的杜永大队和赤栏桥大队。

那时,三秋以后,农闲季节,每隔几天,就有一辆卡车开进我们杜永大队北街东门口的药材厂大院,车上装着一麻袋一麻袋,满满当当的核桃。

下货以后,大队部的开号叔就在广播上招呼社员们到药材厂领核桃。过了一会儿,大人、小孩,拉着架子车,陆陆续续地从大街小巷涌进药材厂大院,排起长长的队伍。有人装货,有人过秤,有人登记,三下五除二,用不了多长时间,一车核桃就放了个花,分割完毕。

当然,那些核桃不是为了食用,而是为了加工。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专门的木墩和木锤,筛子、簸萁、笸萝、担笼这些农具此时就是盛放核桃用具,甚至升、斗、盆、盘、碗、碟等等器具也派上用场。

勤劳人家无闲人,男女老少齐上阵。那时,大人们放工回家,吃过晚饭以后,就点起自制的煤油灯,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又一个辛勤地砸核桃。那时候,明月在夜空中,你家乒乒乓乓,我家乒乒乓乓,他家乒乒乓乓,此起彼伏,真是杜永一片月,千户砸桃声。砸核桃是技术活,通常由大人负责。我们小孩子有时也依样学样,往往砸中手指,疼的呲牙咧嘴,吸呼半天。众所周知,砸核桃有技巧,应该用力均匀,体位准确,否则,要么砸中手指,要么导致坚果品相破坏。即使技术熟炼的成年人也有失手的时候。常言道,人有失手,马有露蹄。真是一巧不得,少挣几百。因为核桃果仁的品相,影响工分的多少,从古到今,谁和钱有仇啊!

农民的孩子早当家。剥核挑自然由老年人和小孩子负责。老人有耐心,发挥余热。孩子们坐不住,却有父母连哄带吓,分配任务。做完作业以后,完成规定任务,才能外出玩耍,否则自有惩罚措施。剥核桃有专门的锥子。左手捧起有裂缝的核桃,右手握着尖尖的锥子,一下一下把桃仁从壳里挑出。一不小心,也会戳伤手指,血淋淋地。据说,桃仁是为了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所以,小孩们受到大人们的告诫,不能偷吃,否则轻则扣工分,重则要坐牢。那时的小孩真是老实本份啊!


关中记忆 | 砸核桃(郝德海)


桃仁分为头路、二路、三路几类。人常说,吃什么补什么。其实,核桃的营养价值极高,为什么我们当时不知道呢?完整的桃仁极像人脑,它由两瓣组成,一个完整的桃仁由两个头路组成。二分之一大小为二路,四分之一大小为三路,当然,能出口的自然都是好东西,均为头路。那时,每隔几天,社员们都要上交桃仁,然后,又领回核桃,而那辆绿色的卡车来往于我村和西安之间。那时,在宽敞明亮的加工车间,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桌和凳,坐着一个个穿红着绿的姑娘,麻利地分拣桃仁,熙熙攘攘,有条不紊……

砸核桃是我们杜永村过去的一项家庭副业,一举多得,既可以获得工分,增加收益,而桃壳可以作为绝佳的燃料,十分难得。据说有的村子可望而不可及,慕羡嫉妒恨,然而,其中的苦涩滋味有谁能理解呢?

郝德海

西安市长安区第八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长安区模范教师;长安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论文、散文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