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關於小學元角分的換算和加減,怎麼給孩子講,他才能輕鬆學會呢?

墨涵媽1


不得不說現在的教材設計的真的是非常的好,我們以人教版的一年級下冊關於《認識人民幣》這節為例:

課本的第一頁上不光告訴了我們“
人民幣能做什麼”,其實也告訴了我們“可以讓孩子如何去認識人民幣”不是嗎?

所以,按照課本講的內容個去帶領孩子預習或者是複習(補習)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在複習(補習)的時候,孩子多少已經有了這方面的基礎和印象,所以在這個基礎之上去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顯然從效率上講是最高的。

而從這一節的第二頁開始則是讓孩子們去具體的認識每一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並且告訴孩子嗎不同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

例如下圖中的“2”中所示:課本中用實物的方式直觀的演示了“1元=10角”的關係。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或者使用過人民幣的話,那麼完全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而即便在這方面過去是零接觸,那麼通過這課本這種直觀的展示也是不難去“理解”的,只不過孩子達到“掌握”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那麼如何能夠讓孩子更快的去掌握呢?


我有如下的方法供題主參考:

1、首先題主你要先好好看看孩子的課本。

這個環節很重要,如上所言,孩子在章的學習上已經有了基礎,而孩子如果沒有掌握好那麼就說明他沒能夠理解課本,所以你更應該以課本為基礎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了。而如果你現在僅僅是為了預習,那麼如果能夠把你的預習跟課本結合起來,那麼也更有利於孩子後面的課堂學習。

2、結合教材上的內容給孩子準備“教具”。

這些類型的題目實際上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去理解並且掌握的,而且對我們來說完全可以在家裡就能夠通過實物來進行演示。

而通過實物演示首先你就得去準備“教具”。

用真錢也行,如果怕髒那就買點人民幣教具也可以,當然,如果你確定孩子已經認識了錢,你也可以自己畫點,總之方法還是有很多的。

除了上面這些“練習”之外,你還可以跟孩子做點小遊戲——例如你們彼此各拿一些事物,然後表上價格,然後每人分一些“錢”進行相互的購買練習。


顯然,這種方式簡單易操作,幾乎不需要什麼成本。

3、生活中嘗試讓孩子參與“花錢”

雖然現在我們電子支付多了,使用現金的機會少了,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給孩子“出題”不是嗎?

而且帶著孩子光超市、菜市場最最重要的其實是讓孩子感受“不同物品的不同價值”以及“價值的不同表達方式”,例如書上的這道題:如果帶孩子逛超市的話並且有意識的之給孩子看,那麼對於“59.90元”這種表示的方式孩子是很容易就理解的。

如果你願意的話,我這裡可以建議你再給孩子講解一個“位值”的概念入門,而這個概念在孩子後面的學習中也會有很大的用處。

就以“59.90元”為例,當孩子明白了這個數值原來表示的意思是“59元9角”的時候,你可以跟孩子將將每個“數字”所代表的的“數位”是什麼等等:

1、“5”代表的是“十位”即“十元”

2、第一個“9”代表的是“個位”即“一元”

3、第二個“9”代表的是“角”

4、最後一個“0”代表的是“分”

5、那麼“百位”即“一百元”應該在什麼位置呢?

6、為什麼有一個“.”,這個“.”為什麼放在了“個位”上面?

7、“逢十進一”是怎樣的一個變化?

8、如果你願意,這個時候也可以直接給孩子講講“小數”是怎麼一回事兒。

……

這種方式的學習只要你能夠提前準備一下,避免自己說亂了,那麼孩子是比較容易結合具體物品理解的,而且他們有的是實物進行認識、練習不是嗎?

所以你看,這麼學下來的話已經可以遠遠學會超出課本的很多內容,而且還是在讓孩子“吃透”課本的前提之下進行的有益補充學習。

而“逢十進一”、“小數”、“位值”等概念的認識也會對孩子後面的學習帶來很大的自信和好處,尤其是逢十進一這種計算規則/方法,平常孩子們往往只是在計算中去運用,但是這次卻可以結合實物來認知,甚至你還可以在進步的集合“湊十法”來讓孩子更進一步的去體會——

比如你選了某一個商品是4.6元,然後你跟孩子說再找一個多少錢的物品我們就可以湊夠10元了?然後就帶著孩子滿超市的去找,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進行很多次的訓練,比如發現了一個5.5元的,你都可以讓孩子去計算這時候加起來是多少了啊?孩子不會計算小數沒關係,你可以教孩子:

5.5=5元+5角,4.6元=4元+6角,那麼合計就是9元+11角,而因為“逢十進一”,“11角”可以拿出“10角”兌換成“1元”,所以就是10元+1角……諸如此類,我們有很多種方式讓孩子可以更好的不但“認識人民幣”還能“使用人民幣”箇中啊喲的是還能“計算人民幣”……

而這個過程的本身其實就是數學的“抽象思維”訓練!

這可比只是講課本、做習題有意思、有意義的多得多。

尤其是最後帶著孩子一邊吃著、喝著購買的好吃的,一遍“複習”著之前的所學,那麼孩子能不感到這是一次“輕鬆”、“快樂”的學習嗎?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兒子上一年級的時候也學了這個單元,他很喜歡看喜歡看動畫片,特別喜歡看超人和怪獸,我用擬人化教他元、角、分,分是最小的級別,湊夠十分就可以升級,能量就會變大,變成角了,湊夠十角又可以再升一級,變成大哥“元”,兒子很快就理解了元、角、分。

然後再買一些遊戲假錢和他玩買賣遊戲,先玩分的遊戲、再玩角、然後元,兒子全理解後,再分角元放在一起,商品價格都在面值內,不找錢,也不用湊面值,如一元一角,讓他拿一元再拿一角就可以,這是讓他初步學習換算,這時,我通常都會演“老闆”,他做“顧客”。等兒子全都掌握後,再加大難度,抽起一些假錢,讓他學習找錢,湊錢。


1024566137


人民幣的認識是一年級數學的難點內容,很多家長存在誤區,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以及換算,如何付錢等知識既結合了生活,讓孩子體會到“數”與生活息息相關;又加深對十進制的理解和100以內數的認識,這才是重點。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講,而是用。直接拿實物來教學😄,或家庭模擬小超市。今天歸納下主要的題型及輔導方法。

人民幣的計算

① 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人民幣有哪兩種形式?元有幾種面值?長什麼樣子?不同單位如何進行換算?超市裡的價格標籤等。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通過不同方面區別來描述。

② 我會算

元換成角時,先算出對應元等於幾角?單位相同的可以直接相加,不同單位不能放一起相加要分開計算,滿10進1。如:3元=10角+10角+10角=30角,7角+8角=1元5角。

③ 買兩件東西要相加,貴多少用減法。

附:人民幣認識專項練習題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乾貨知識


一學堂王老師


關於這個問題,他其實已經超出了小學的接受範圍。因為它涉及到錢幣單位、小數點、進位數等等多方面的知識,而且很多在生活中能很自然引導孩子的事情,一旦脫離了實際場景它就變了味。對於錢幣的認識和計算就是如此,孩子的抽象思維遠未達到成人的同等水平,面對書面那幾個圖案,想讓孩子真學會怎麼使用錢幣孩子不如孩子去超市用錢購物幾次。

教育引導孩子有很多情境化教學很好解決的事情,放到講臺之下的課堂它就“索然無味”了,無任何樂趣可言,由於課堂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情景化引導如:帶領孩子登山,到山腳下,可以引導孩子認知“高聳入雲”......;登山過程可以體驗成長高升的躍遷;到山頂可真實感受“山高人為峰”、“一覽眾山小”...... ;如果孩子途中產生畏難情緒,需要抱抱什麼的,就可順道“高不可攀”、“半途而廢”、“再接再厲”、“從頭再來”....... 情境化學習更有利於學習,學習為生活,生活總在不斷的體驗中成長,充滿生活樂趣的學習更高效......


育鄰人


小學一年級就認識了元、角、分,重點就是元角分的換算和計算,怎樣才能輕鬆學會,我可以肯定地說,能學會的都比較輕鬆,學不會的都感覺好難呀!大錢換小錢,買東西找錢的計算都是重點和難點。班裡有個小男生,家裡開小超市的,幫媽媽賣東西找錢他會,但是數學題他卻做不對,看來理論還得多聯繫實際呀。那麼我來談談我是怎麼教學這部分內容的。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里,誰也離不開人民幣,就連小孩子們也知道錢是好東西,過年家長給壓歲錢都好開心呀,都想要紅色的“毛爺爺”,知道那是個大票,可以買好多好東西吃。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幣。人民幣的單位就是:元、角、分。人民幣上的“元”寫的是“圓”。人民幣根據材質分為紙幣和硬幣兩種類型。

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現在流通的人民幣沒有兩元的。但是在課本學習的時候,兩元還是存在的。人民幣上的大寫“壹佰圓、伍拾圓、貳拾圓、拾圓、伍圓、壹圓”,人民幣的顏色也各異。

(這就是貳圓的人民幣,現在流通的人民幣2元的幾乎沒有了。)

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5角、2角、1角。目前以角做單位的人民幣使用最多的就是1角和5角,2角也使用不多了。

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5分、2分、1分。這些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不在流通使用,成為了大家的收藏品。

現在市面上流通的硬幣是下面三種:

我們把這些人民幣認識清楚後,就可以進行大錢換小錢的活動了。現在孩子們的學具很豐富,每個孩子都拿來了一些人民幣的學具,不看下面打著“兒童銀行”幾個字,我都差點看成是真錢了。印刷的可以以假亂真。

首先要知道相鄰的元、角、分之間換算進率是10,也就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叫孩子們分成組,拿著學具進行換算。比如100元的,可以換幾張50元的,50+50=100所以100元可以換2個50元的。

以此類推,100元可以換()20元的。那麼20+20+20+20+20=100,所以100元可以換5個20元的。

100元可以換10個10元的。叫孩子知道大錢換小錢,一定是等量的換取。比如20元可以換()個5元。5+5+5+5=20 所以20元可以換(4)個20元。教會孩子檢驗,如果左右不相等,就算錯誤的。

比如上面的65角=()元()角 65角=60角+5角=6元5角

27分=()角()分 也是同樣的道理,27分=20分+7分=2角7分

6角3分=( )分 6角3分=60分+3分=63分

這樣的題教會方法,多加練習很快就會掌握規律,不是很困難的。

我們再來看人民幣的計算問題。首先把握一個原則,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滿10進上一級單位。

比如7角+5角=(12)角=(1)元(2)角

4元5角+7元8角=(4元+7元)+(5角+8角)=11元13角=11元+10角+3角=12元3角

這就是做題的思路過程。

再看看減法也是如此,我給大家舉例說明。

1元-5角=()角 過程:1元-5角=10角-5角=5角

舉個難點的,13元-6元7角=()元()角 過程: 13元-6元7角=12元10角-6元7角=6元3角。 看明白了嗎?

再舉例說明下。11元2角-3元4角=( )元()角。本著元減元,角減角的原則。出現不夠減的問題,那麼我們就這樣做:11元2角-3元4角=10元12角-3元4角=7元8角

使用這種方法計算,學生計算不容易出錯。

我們去買東西,超市打的價格都是這樣的形式,一年級的小孩子還沒有學過小數。簡單的講一下,不要過深。這個小圓點前面的數字,表示元,小圓點後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就像上面的35.90元=35元9角。就算沒有分也要用0站位。

舉例:14.68元=14元6角8分。

題主問怎麼輕鬆的學會這些,只有叫孩子在遊戲玩耍中學這些比較快,家長也好,老師也好,設定情境,在遊戲中去學習,因為孩子們感興趣,所以學習的興趣肯定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肯定高,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枯燥為有樂趣,一定效果比較好,但是別忘了,最後都要由生動具體的實物變為抽象的數字,所以學會了方法,一定要孩子多加練習,熟能生巧,沒有其他高明的辦法。

這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大家有什麼疑問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交流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