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子《道德经》新译 第六课 劝 道

第六课 劝 道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一、国家爱好和平,人民拥护

小国寡民:国家小,百姓不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都是小国,所以,人民也不多。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纵然有各种兵器,十八般武器样样俱全,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刀枪入库,并不经常使用它,国家不打仗,爱好和平。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这样即使百姓受重刑而死,也不愿离去。因为国家爱好和平,人民犯了罪,情愿死在这个国家,也不愿逃离。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湖泊,有船舶,车马,但没有人去乘坐逃跑。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军队,也不陈兵布阵,准备打仗,军队也无用武之地。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一片和平景象,使人民好像又回到过去结绳记事、无争斗的时期一样。那时人群在一起,为了抵抗自然灾害,与野兽争生存。所以人与人之间,不互相争斗,和睦相处。

 

二、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

甘其食,美其服:人民有好的吃,并不是过结绳记事时期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也不是去穿兽皮、披树叶,而是自己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可以,有美丽的衣服穿。

安其居,乐其俗:人民有安逸的居室,住得宽敞明亮。人民有满意的职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工作也很满意。

三、邻国和平共处,不争斗,不打仗

邻国相望:邻国经常相互看望,人民互相往来探亲访友,不受任何约束,自由来往。

鸡犬之声相闻:邻国之间的鸡犬之声也能相互听见,这表明国界也是一片宁静。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民始终和睦相处,不相往来争斗,不打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