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清朝灭亡至今107年,皇陵依然有人守护,守陵人的生活现今如何?

沈伟鹏


其实在这个时代里,又哪里有什么守陵人依然守护着清朝的皇陵,那些曾经忠诚的守陵人在历史的变迁下,早已树倒猢狲散,都各自去奔波自己的前程了。

清朝的守陵人

我们都知道清朝历史中一共修建了三处陵园,第一处就是位于现如今沈阳附近的关外三陵,那里安葬着的是清朝入关前的君主、先祖。

第二处就是位于现如今唐山附近的清东陵,这里下葬着的是清朝入关后一大半的皇帝以及妃嫔。


第三处就是位于现如今保定附近的清西陵,这里下葬着的是自雍正皇帝后另一半的皇帝以及妃嫔。

在修建这三处陵园的时候,清朝皇帝为了保障安全,特意调遣了一些军队前来驻扎以及一部分的旗人百姓过来生活,由此,就构成了最初的守陵人群体。

守陵人的身份对于这些人来说就如同世代相传的铁饭碗一般,会生生世世地追随在他们以及他们子孙的身上,只要清王朝不灭亡,那么他们的子孙中就必须有一部分人守在这些皇陵旁,为清朝皇室守卫着他们的祖先陵寝。

当然,作为回报,清政府会给予这些守陵人们极高的待遇,在吃穿住行方,他们是从来不需要操心的。

就这样,那些守陵人们逐渐在清朝三大皇陵旁发展出了他们的村庄、渐渐在当地繁衍壮大起来。

清朝灭亡后守陵人仍旧存在

在很多人的想法中,都觉得这些守陵人是在清朝刚灭亡的时候就消散于历史之中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

在清朝灭亡的时候,清政府和袁世凯签订了和平退位的《清室优待条约》,在这份条约的保障下,溥仪保留了他在故宫的居住权、每年能从北洋政府手中拿到400万块大洋的补贴。


同时,北洋政府也保证了会继续维持对清朝皇室宗庙、祖陵的保护。

在他们对清朝祖陵进行保护时候,他们并没有特意往清朝的祖陵中派驻新的士兵,而是继续沿用了清朝的守陵人们,继续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帮忙把守清朝皇陵。

守陵人历史的消散

这种状况直到了1924年才发生了改变。

在1924年的时候,冯玉祥夺取了北京的控制大权,在他夺权之后,他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把溥仪以及居住在紫禁城中的太监、宫女们赶出了紫禁城。


而在溥仪之后,冯玉祥则继续把矛头转移向了其他北洋政府和清朝签订的条约,断绝了那些原本发给守陵人们的工资。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随着工资的中止,清朝皇陵的守陵人才突然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在1928年孙殿英盗清东陵的时候,孙殿英就未曾碰到过守陵人的阻挡,直接率领军队占领了清东陵。

当时,因为孙殿英对清东陵不够熟悉,他们甚至还找来了曾经当过清东陵守陵人的附近村民。

让他们告诉自己乾隆、康熙、慈禧陵寝的地道位置,在他们的告知下,用炸药给炸开了乾隆、康熙、慈禧陵墓的地宫通道。

在孙殿英事件之后,清东陵和清西陵在民国期间又连续遭受到了多股势力的洗劫,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没有任何守陵人站出来阻拦。

从这种种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清朝皇陵的守陵人早就在民国时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又何来现如今一直没有消失的说法?

在现如今,清朝三大皇家陵园所在地附近虽然还生活着不少守陵人的后代,但他们也仅是习惯了当地的生活、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去这才留在了那些皇陵附近,并不是说他们留在当地就一定还承担着守陵人的职责。

现在大家在去到清东陵、清西陵、关外三陵参观的时候,所能看到的大多数是被花钱请来的保安,说是守陵人,倒也勉强称得上。


孤客生


公元1912年大清朝灭亡,距今已经灭亡有109年之久了,难道说从封建时代跨入近现代,历经100多年的清东陵至今还能有守陵人在守护着陵墓嘛?如果换成古代,也许大家还可能相信一点儿,但是毕竟如今都是日新月异的现代了,说的清楚一点儿,哪里还有什么真的守陵人,至于题目当中的清东陵,109年的现在,只是被当做旅游景点来看待,题目中所谓的守陵人,想必也是现代化穿着制服的保安人员吧?不过再往前追溯几十年,清东陵果真是有守陵人的。



封建时期的守陵人基本上都是以世代相传为主要形式的,所以说守陵的一般都是一个守陵家族或者是与陵墓中人有着血缘关系的家族群体。古代对于死后礼节可以说是十分讲究的,地位越高,死后讲究的规格也就越高,而讲究最为规格的,当帝王莫属了。清代之前的多数朝代,自商朝以来,基本上都是采取“活人殉葬”的陪葬方式来充当守陵,我其实很不理解这种方式。而清朝的守陵人,便悉数都采取活人守墓。虽然说是守陵人,但是清朝对守陵人的要求却是很高,一般都是满清贵族或者是八旗子弟。

清朝灭亡之前的守陵人固然是待遇极高的,也正是由于极好的“守陵待遇”才使得守陵人始终时代相随,据说,乾隆时期的守陵人卫队曾经高达3000余人,清朝时期的守陵工作主要是由内务府所管理。

但是公元1912年清朝凐灭后,封建时代的一切都远去了,清陵的守陵人也就自然而然逐渐消失了。原本溥仪刚刚宣布退位时还居住在紫禁城,对于守陵人的俸禄还是给的起的,但是后来冯玉祥大搞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后,守陵人也就随即断了收入,便先后离开了清陵,四处寻找新的容身之所。

但其实此时的清陵还是有部分守陵人的,年轻力壮的守陵人选择外出打工,而年纪较大的老者便选择继续留下守护陵墓,只不过随着时代的改革、时间的更新,这些守陵人都搬迁到了距离陵墓较近的地方,我想在他们心目中,还是有一份对祖宗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吧!2015年的一天,某地记者前往清东陵旁边的永陵镇去拜访守陵人的后人,在这里他们有幸遇到了守陵人后代赵德新,在赵德新的讲述下,记者了解到了更多的守陵人的知识。而赵德新本人,现在也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农村老者,过着极其平凡的生活。



其实在溥仪宣布退位之后,中华民国政府曾经也应允过溥仪派遣军队守护清朝陵墓,溥仪没有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之前还好,袁世凯遵守诺言,派兵驻守皇陵。但是后来随着溥仪命运的多舛以及北洋军阀政权的交替,最终使得清东陵和清西陵沦落为“无人问津”之地。以至于后来清东陵被民国大盗孙殿英所洗劫一空。


小镇月明


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是谁给守陵人在发工资?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着厚葬之风。古人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前往另一个世界生活。而另一个世界的居所,就是自己下葬时的陵墓。所以不管穷富,人死后都会往棺椁中塞一些财物,而这些东西也导致历朝历代盗墓案件频发。皇帝作为全天下最富有的人,死后的皇陵中更是塞满了奇珍异宝。为了防止皇陵被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安排守陵人。

满清统治者入关后,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所以很多皇帝一上台就开始给自己选陵墓。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是顺治,顺治皇帝的孝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也是清东陵中的第一座皇陵。后来清东陵又陆续安葬了康熙的孝诚仁皇后、康熙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为何清朝皇陵又分东西陵之说呢?这是都是雍正皇帝搞出来的事。雍正继位后原本打算在清东陵给自己修座陵墓,后来借口九凤朝阳山风水不佳,穴中之土还带砂石,便重新在河北易县泰宁山下选了宝地,修了泰陵。

乾隆继位后就有点犯难,自己死后是跟爷爷葬一块儿呢,还是跟父亲葬一块儿?后来他想了个法子,那就是历代皇帝分开葬东西陵。比如他死后葬在东陵,那他儿子嘉庆死后就葬在西陵,之后依次类推。为了守护这么些座皇陵,清朝皇室也是下了本钱。不仅让一些八旗子弟搬到皇陵附近居住,而且还免了守陵人的赋税和徭役。

这守陵人一般是父死子继,世代守护皇陵。按说这职业根本没前途,为何清朝灭亡后还有人继续守陵呢?是谁在给他们开工资?其实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守陵人对满清皇室早已没那么忠诚。当溥仪被冯玉祥从紫禁城刚出来后,满清遗老贵族也忙着跑路。为了防止祖宗被挖坟,所以那些满清贵族便凑了一些钱给守陵人。按说,守陵人拿人钱财,给人消灾。但他们毕竟是普通百姓,被孙殿英的枪杆子指着,谁还会为已经过气的满清皇室卖命。所以在溥仪逃到东北后,清东陵就发生了盗墓事件。


送历史个救生圈


在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期隆裕皇太后在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无奈对外颁下一道旨意---正式宣布宣统皇帝退位,自此之后清王朝被彻底覆灭,我国延续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彻底结束,


大清朝灭亡至今107年,清朝皇帝们的陵墓,至今的确仍有人在看守,但大多是官方所派的值守人员。



清朝的皇陵大体分散在3处地方,其中包括清东陵、清西陵以及盛京三陵,在清朝统治存续期间,在位的皇帝为维持皇家无上的尊严和荣耀,大多会采取很多方法来保护和修缮皇陵,例如设立专门的军队和职能部门。


最早的守陵人


大多由当时的直隶绿营五镇之一的马兰镇总兵,负责派兵守护,另外他们还为此专门设立了皇陵的管理机构,其中除了在礼部和工部以及内务府等处设置专门管理部门外,在各个皇陵内部,亦会特别设置专职的衙门,例如清东陵便有专门的东陵承办事务衙门。

清朝期间负责看守皇陵的人,大多是经过内部仔细挑选的,而且因为其职能特殊,他们的官职是需要世袭的,即在父亲退休或者去世后,长子需要世袭职位,代替长辈继续负责看守皇陵。清政府为了鼓励和嘉奖守卫皇陵的家族,大多会许诺其家族内,除长子需要负责守陵之外,其他的儿子可有机会进入宫中任职,除此之外,在待遇方面,他们除了可以收到由朝廷发放的优厚俸禄之外,他们也可以通过养蚕织丝绸等皇陵产业来增加收入。

清朝覆灭后的守陵人


在清朝彻底覆灭之后,守陵人队伍亦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的国民政府,本来承诺愿继续派人守护皇陵,并在财政中设置专门的款项,按时拨付薪水给守陵人,但后来随着各地军阀混战,国内战乱纷飞,守陵的事项自然也被长久搁置。

但是当时的某些爱新觉罗氏后裔,不想先辈陵墓被外人染指,便亲自承担起了为祖宗守墓的责任,最终结果却依然并没有拦住盗墓者。


众所周知,在1928年,国民党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为筹集军费和满足私欲,竟然率军队盗掘了清东陵,其中从慈禧墓中盗出了大量财物和珍宝,但也有很多文物因此被破坏,当时国际之间,一片哗然。


国民时期的守陵人


溥仪等人致电蒋介石国民政府,要求他派人保护皇陵。对于这个要求,国民政府无法拒绝,花钱雇人去皇陵,但做的也就是一些打扫打扫卫生的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一些遗老遗少不满国民政府敷衍的做法,便自己搬家到了皇陵旁边的村子里,和这里的村民一起守护皇陵。当然,这里的村子也不简单,村民更不简单。


现如今在清陵附近依旧能够看到这些村子,他们的祖先不是八旗子弟就是皇室贵族。

那这些人还有工资吗?谁给他们发工资呢?和其他的村民一样,这里的村民也是需要自己劳动的,毕竟清朝灭亡107年了,不劳动早就饿死了。对于国家来说,这里的村民和其他地方的村民没有区别,只不过是离清代陵墓近了一些,自然是没有工资的。


但事实上,“看守”清朝皇陵的,除了这些村名,还有一些人。


现在守陵人基本上都是官方所派的值班人员,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皇陵被现代历史学家们挖掘出来,进行保护现场的一些历史还原。


路之意


大家知道,清朝的皇陵一共有三处:清东陵、清西陵和关外三陵。

其中,关外三陵分别是努尔哈赤的福陵、努尔哈赤祖先的永陵,以及皇太极的昭陵。清东陵为顺治帝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清西陵则是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

对于古人来说,尤其是皇帝们,是非常重视死后的事宜,所以在他们死后,其陵墓不仅修建得富丽堂皇,还有很多丰厚得陪葬品。

与此同时,为确保皇陵的安全,防止有人打这些陪葬品的主意,皇帝通常还会设有专门的护陵卫队,来守护清朝的皇陵。

在清朝入关之前,皇陵的守陵人多是“国戚舅姨子孙”,所谓的国戚舅姨子孙,指的是与皇家有姻亲关系的宗族,当时守护关外三陵的基本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舅父、姨母的子孙;等到清东陵和清西陵时,则大都由爱新觉罗子孙负责,其护卫也都是精挑细选的八旗子弟。



据史书上记载,清朝的护陵卫队,最高峰时有近三千人。当然,他们并不是简单地看护陵寝,清代守陵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守陵人除了看护陵墓,还需要准备祭品。

并且,守陵人分工明确,有人专职饲养牛羊,有的专职酿酒,每个人一辈子只干自己的那一件事,世代相传。

在这种背景下,在清东陵和清西陵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些以守陵人为主的村落,他们世代生息,以守陵为生,间或种植农田,自种自吃。但是,等到1912年清政府灭亡后,守陵人队伍亦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初,在袁世凯和清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条约》中,北洋政府承诺会继续维持对清朝皇室宗庙、祖陵的保护,继续沿用清朝的守陵人,继续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帮忙把守清朝皇陵。此时的守陵人,依然算得上是一份拿着固定工资的公务员职位。

但等到1924年的时候,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不仅将溥仪以及居住在紫禁城中的太监、宫女们赶出紫禁城,还废除掉北洋政府和清朝签订优待条约,不再给那些守陵人发工资。于是,这些守陵人纷纷沦为失业人口,他们为了生计,很多人开始离开另谋出路。



不过,有部分老年人,他们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自己也耕种有部分田地,所以他们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在这里守护;还有某些爱新觉罗氏后裔,不想先辈陵墓被外人染指,所以主动承担起为祖宗守墓的责任。

但是,他们的努力最终还是白费,在1928年,国民党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为筹集军费和满足私欲,直接率军队盗掘了清东陵。与此同时,随着军阀混战时代的开启,清西陵也先后被盗墓贼们洗劫一空。

自此,所谓的守陵,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当时这些守陵人所能做的,就是时常进来打扫下陵墓的环境卫生,修建一下杂草,或者在节日的时候,进来搞一搞祭祀活动,缅怀一下先祖们。

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钱重新整修了清皇陵,还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那些留下来的守陵人,也没办法再进行祭祀活动,甚至就是连打扫卫生,都不需要他们。所以等到他们的后代人时,已经没有所谓的守陵人这种说法,他们只是生活在陵墓附近的普通居民而已。

只不过,随着近十来年中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清皇陵一度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出名的旅游景点,这让那些居住在这附近的居民看到了商机,于是他们中很多人开始打出守陵人的口号,还搞出所谓的祭祀活动,说自己世代在此守护。当然,他们也没有完全说谎。

与此同时,当地的官员们和商人们,为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旅游,也开始丰富旅游项目,于是在一些重大节日,也推出所谓的皇陵祭祀活动,还特意找来许多守陵人的后人们参与,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故事来包装。这些,也就是所谓的清朝灭亡107年后,清皇陵还有守陵人守护的真相。


我是赵帅锅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哎!满清那守陵人真没啥好说的,您想啊,满清拢共十二位皇帝,入关后的就有十位,除了最后的溥仪之外,所有皇帝都有自己个陵寝。

满打满算就九个皇陵,结果被挖了六个,除了开头的顺治孝陵,雍正的泰陵和道光的慕陵,其他的全让人给挖了,而且挖了可不止一次,里面的东西被人家摸的光溜溜的,啥也不剩。

说道这里,有小伙伴要问了:“为嘛这三家,被手下留情了呢?”

这是因为顺治的孝陵还依照满清入关前的习俗实行的是火葬,好东西一把火随着主人都烧干净了,而且按照顺治的要求人家不厚葬,所以这地除了地宫中被安放的三骨灰坛之外(其中两个是顺治的老婆),啥也没有,所以躲过一劫。

至于雍正的泰陵,这有点意思,开头发现他那宝城琉璃影上有一个盗洞,有好些年了都。进入到近代,学术界那些个戴眼镜的人这就要开挖这陵墓。

其实俺也很好奇这陵墓里边埋的雍正,他那脑瓜是不是像民间传说一样被人摘了去,下葬的时候没办法用金子顶替了一个大脑瓜。

但这陵墓顺着盗洞往下一挖,得,这才发现这盗洞也就挖了两米,下边是原来的封土。

各位专家蹲那一琢磨:“泰陵似乎没有被整过?咱还挖不挖了!”

当时在咱大华夏有一项规定,这墓没有被盗挖,就不允许挖掘。这事就进入了死局,一帮人吵吵半天,撩挑子不干了,把家伙事一收拾,顺手把那盗洞给埋了,就没挖。

那么雍正的泰陵为嘛能逃过一劫呢?有人说,这雍正一辈子扣扣索索的,那叫个抠门,他这陵墓里边其实啥也没有,没人愿意废那劲。

再有那道光的慕陵没有被盗,但根据道光修建的规格,两次建陵超过了四百四十万两,超过了西陵的如何一座坟头。别看这皇帝一辈子扣扣索索的,穿个衣服都整俩补丁,但修这陵墓您可以理解为超豪华套房,里边的东西应该不少。但他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这就躲过了被洗劫的命运。

所以就按照他这样子,这满清的守陵人有没有都一样。开头的时候守坟头这工作都是不被待见的皇亲国戚,或者干了啥混蛋事,受到惩罚被贬到这坟头上当保安。

后来这又加入了没落的八旗子弟,或者干了啥坏事的八旗大臣,这就相当于发配,发到这里。

所以您想要让这帮人用心给您守陵,这想多了吧。当然满清对这帮人还是比较好的,这帮人的后人都是享有七品官待遇的主。

但就算是再丰厚的待遇,都没能拉住这帮人的心,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每回开挖的时候,基本上都有这帮子守陵人的痕迹。

咱做个比较和他挨的最近的是大明朝,人家大明的皇陵除了小郭子建议开挖的倒霉孩子万历,其他都没有人被盗掘过,这真没法比。

返回头咱在往前瞅瞅,咱皇帝的开山鼻祖秦始皇,人家的陵墓这都多少年了,到现在都没有被挖过。当然那兵马俑的陪葬坑不能算,那是因为都露出来了,您不来个保护性挖掘,全的完蛋不是。

这墓打开头到现在,那守陵人都在,现在都形成一个村落了都。

这改朝换代都多少代了,历经的战乱那叫个海了去了,但秦始皇陵那地宫真真的就是没有被盗过,这是因为秦始皇陵的守陵人是蒙家军的后人——蒙常山。

其实就在他的手上,秦始皇陵就经历过最大一次浩劫。那脑瓜顶硬的邦邦响的项羽,不就劫掠过秦始皇陵吗?

当年蒙常山带着自家八百子弟和项羽怼。蒙常山面对项羽的大兵那叫个巍然不动:“想要动秦始皇陵,行啊!从爷们的身上踏过去!”

项羽想要招降,得到的却是一支迎面飞来的羽箭,这就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了。

得,开打吧,八百人的队伍根本就怼不过,毕竟项羽面对秦兵几十万的大军都没有败吗?

结果这时候突然就刮起了大风,这大风结束后项羽转头就走了。

那么项羽在大风里遇到了啥?咱也不清楚,据说是化身成千上万守卫秦始皇陵的阴兵,这说的有点玄乎了,但总之项羽想要鞭尸的愿望总归是落空了。

就这么几千年下来,窥视秦始皇宝藏的海了去了,可就是没人动得了人家的地宫。这就和老蒙家的功劳有关,就算是到了现在,人家老蒙家每过二十年,把家里头的大小子都叫来,行族长的权利,安排下一个二十年的守陵人。

就这传统搁到现在都没有变过,这才是真真的世代守护。

至于您说的满清的守陵人,你快拉到吧,早散了,现在所谓的守陵人都是吃公家饭的保安,这帮人也许每年都不重样。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将守护陵寝作为大事来对待,清朝也不例外。

清朝统治将近三百年,入关后共有9位皇帝葬在了清东陵和清西陵。为了守护皇帝们的陵寝,清朝特别在河北遵化安排了守陵人世代戍守。

清朝皇陵的机构分为两部分:防卫和管理。

前者由八旗和绿营构成,负责保护陵寝、龙脉的安全。后者则负责祭祀活动,由内务府管辖。这些群体,共同构成了守陵人的体系。


在清朝时期,守陵人世代皆为清朝守陵,而且享有优越的待遇。

例如,雍正七年(1731)皇帝曾经对守陵的大臣说,“赏尔等银二万两……或买地亩,或开设当铺,滋生利息银至五千两”后,守陵兵丁家的红白事,就可以从这里拨款了。

清朝灭亡后,守陵人的生活有何改变呢?

肯定是没钱了;与此同时,守陵人也摆脱了清朝皇室的束缚。为了筹谋生计,他们有些人就对陵寝的树木动起了脑筋,如砍树卖给木材商人。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但即便如此,也没办法彻底解决生计问题,所以很多人都沦为了土匪、工人、小贩。直到1949年解放后,守陵人的命运才迎来新生。

现在还有守陵人吗?当然没有了。这点毫无疑问。凡是说自己守陵的,无非都是旅游骗人的产业罢了。


HuiNanHistory


清朝于1912年正式宣告退出历史的舞台,退出以后由于有优待政策,民国政府还帮清朝修建的最后一座帝陵,那便是光绪皇帝的崇陵。这座帝陵不仅是清朝的最后一座帝陵,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座帝陵。

(崇陵)

清朝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入关以后十个皇帝,去了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皇帝没有修建帝陵,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九座帝陵。

这九座帝陵分别在遵化清东陵五座,易县清西陵四座。

清东陵分别是顺治皇帝的孝陵,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皇帝的裕陵,咸丰皇帝的定陵,和同治皇帝的惠陵。

清西陵分别是雍正皇帝的泰陵,嘉庆皇帝的昌陵,道光皇帝的墓陵,光绪皇帝的崇陵。

(清东陵全图)

这些皇陵,清东陵除了顺治的孝陵没有被盗,其他悉数被盗。

清西陵就反过来了,除了光绪的崇陵被盗,其他均没有被盗。

至于为什么那就是方方面面的事情了,有人说清东陵的风水差一点,清西陵要好一点。还有人说是因为清西陵在抗日战争那个混乱的年代的时候是敌后根据地由我们八路军游击队的保护,所以才完好无损。

(清西陵昌陵)

至于皇陵有人保护,其实现在更多的是有国家出面在保护,那些护陵人员都是拿着工资有编制,甚至有一些是临时雇佣的人员。

因为整个陵区到处遍布监控,现在也不会有人傻到去盗这些目标这么大的皇陵。

所以现在的护陵人早已不是满族后裔,现在的护陵人只是一种工作而已。甚至于说,你想要去你可以去应聘嘛。

那些真正的护陵人在清朝时期是有着非常独立的生活系统的。他们是不会和周围的汉人有所交往的,他们说着一口纯正的京片儿方言。每个人出生以后便拿着朝廷的俸禄,这个人一辈子做什么事情那就是做什么事情。

比如说有人是负责在祭祀的时候在杀牛羊的,有人是准备祭品的,有人是看护松林的,还有人是维护和修缮的,还有一些人是负责做饭的,他们的分工非常的明确,而且这个工作几乎这一做就是这一辈子。


(守陵村凤凰台村)

清政府灭亡以后俸禄没有了,这些人没了进项,以后日子也非常难过,因为他什么都不会,而且也没有和外界打过交道。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家里还有一些余粮能够生活,到后来日子过不下去了,卖儿卖女的,逃荒的,要饭的太多太多了。

还有一些人监守自盗,开始贩卖一些陵区里的树木,或者是一些不是特别起眼,但是能卖一些钱的一些物品。

就这样,找个活口。后来才开始学习种地,开垦陵区周边的一些土地,慢慢的自己能够学会,我们汉人的一些生活方式。现在基本上已经完全汉化,和我们每一个自然村的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当说起来的时候他们是满族,是守陵人的后代,但是却不会说满语,更不会不会写满文,和任何一个村庄的农村人生活无意。

(满族风情村)

近些年旅游市场的火爆很多守陵人的后代做起了满家乐,有一些满族风情村吸引着很多人的到来。

所以他们现在的生活和我们是无异的,只是他们祖先是八旗人士,他们的姓氏现在已经完全的汉化,比如说富察氏目前姓富,瓜尔佳氏改姓关。很多人开起了满族农家乐,吸引着很多游客前去品尝满族菜。


观复一鉴


清朝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的开始,皇太极后改为大清,也许大家对于清朝没有太多的好的印象,首先他们并不是汉人,而是满族人。其次后来清朝的统治让我们中国倒退了一百年之久。但是不得不说康熙乾隆年间的清朝还是前所未有的强大的。


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让清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清朝的前期,物产丰富,边境无事,百姓安居乐业,他的综合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汉朝和唐朝。最重要的是清朝在统治年间统一了蒙古的一些部落,拿下了西藏和新疆的领土主权,在国家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清朝的陵墓

清朝的陵墓分为清东陵、清西陵以及盛京三陵。首先我们先来说下清东陵,清东陵中位于我们河北市,是我们国家现在存在的国模最大,最完整的一个帝王陵墓群。这里葬着好几位的清朝皇帝,其中有康熙、乾隆等和慈禧太后等一些皇后嫔妃。但是在民国时期,孙殿英以保护陵墓的理由将慈禧和乾隆皇帝的陵墓里面的珠宝陪葬品全部挖走,这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文物的一大损失。清西陵中所葬之人便有雍正皇帝,清西陵由于在民国时期时候国家就对其严加保护,里面的基本上是保持着原状。

清朝陵墓的守陵人

每个朝代的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不会愿意自己的祖先坟墓被挖掘,皇帝就更不例外了,所以皇帝都多会请一些人去为自己的祖先守陵,当然这些的守陵人也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大多是一些大内侍卫,武艺高强之人,这样就可以保护皇陵,等到他们死后又让他们的后代来守陵,子承父职,他们既可以得到朝廷的工资俸禄还可以去朝廷做官,待遇这里是非常的优厚。

可是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守陵?

在清朝灭亡之后,还能在这里看守皇陵的人就是爱新觉罗氏的后裔了,他们不希望自己祖先的坟墓被刨,于是就定居在这里守护皇陵,经过时间的不断流逝,这些人在这里生活,开枝散叶,于是这里便形成了村庄,他们把守护皇陵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并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司徒历史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祖坟不仅仅只是埋葬先人的场所,更是家族的记忆,是不可轻动的。

祖坟不仅给死者以归宿感,更让生者有了精神的寄托。曾经有一个河南周口平坟事件,因为民间抗议声强烈,最后不得不停止。平民如此,皇家就更是如此。

在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有浩大的皇家陵墓,人们看到这些陵墓,就会想起中国历史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灿烂,为了保护好这些皇家陵墓,守陵人这一特殊职业也就出现了。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是清朝,清帝陵也可以说是保存得最为完好的陵墓组群。

清朝皇陵分东陵和西陵,东陵15座陵园,西陵14座陵园,安葬着从顺治到光绪等皇帝及慈禧等人,还有一些后妃和重要皇室成员。

如此浩大的皇陵组群,没有人守护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守陵人的选择极为重要。你不要以为守陵人是随随便便选出来的,那都是精过经心挑选的人,而且是世袭制,历代皆为守陵人,由政府发工资的。

清守陵人政治地位高,工资收入高,工作又不累,这是一个肥差,谁不想抢着干呢?如果清朝一直存在,那些皇陵也没有人敢动,守陵人也就是不时去打扫一下就可以了。

由于世代守陵,在清东陵和清西陵附近,逐渐形成了一些以守陵人为主的村落,他们世代生息,以守陵为生,间或种植农田,自种自吃。一边拿着国家的俸禄,一边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所以这些京郊附近的村落也开始慢慢繁盛起来。

可惜的是,清朝末年,中国进入了战乱时代,清皇陵也倒了霉。不仅有孙殿英公然盗墓的行为,这些守陵人的工资也没有人管了。但是前面说过,中国人的祖坟不仅仅是坟,更是精神的寄托,是信仰的所在。清朝灭亡后,一些大清的遗老遗少主动来到了这里,担负起了守陵之责。

没有人给工资,无所谓;没有住的地方,就在山间搭个窝棚,能睡觉就行;没有吃的东西,就自己种点粮食,能果腹就行。所以后来这些守陵人一个个蓬头垢面,变得像鬼一样,如果你晚上进山,遇到这些守陵人,能把你吓个半死。

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皇陵,更是心中永恒的记忆,因为对他们来说,清朝一直都在,一直都没有亡过。这里是他们的家乡,是他们灵魂的归宿。

后来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国家拨钱重新整修了清皇陵,现在还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不需要守陵人了。但是那些因守陵而形成的村落却留了下来,时至今日,仍然会有当年守陵人的后代时不时上山去打扫一下。

尽管守陵已经从当年的专职变成了现在的兼职,但是那种深埋于守陵人骨髓中的意识没有消失。大清灭亡到现在有107年了,守陵人还在,守陵的习惯还在,更重要的是,心中的那份信仰和崇敬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