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从心理上保护好自己,专家教你驱除恐惧

北京精神医学会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临床心理科

多伦多大学抗击疫情国际心理援助小组成员

冯坤整理

NO1. 援助确诊住院患者

2019-nCov爆发以来,在我国乃至世界对人民生活引发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抗击新型肺炎对民众的心理影响,我们在多伦多大学组建了抗击疫情国际心理援助小组,曾家达教授邀请我加入团队一起来制定此次疫情下的心理干预策略。我们将按照心理干预不同等级将整个人群分为4大类,通过概念化这四大类的人群特征,提出心理干预要点和具体方法,同时通过鲜活的案例模拟展示,帮助人民群众自助,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及心理干预人员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

排在心理防控第一位是确诊新型肺炎住院患者。毫无疑问,每一个确诊患者都在经验着巨大的考验。新型肺炎的发生打乱了个体内在的心理稳定状态、同时他们也经受着巨大的躯体痛苦。他们从无症状、疑似到确诊经历了非常煎熬的历程,伴随整个疾病周期个体会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反应,

危机事件将唤起个体几乎所有种类的负性情绪,包括害怕、焦虑、恐惧、愤怒、受挫感、悲伤、绝望、迷茫、力不从心、内疚、羞耻、孤独、抑郁等。这些人情感上的体验不仅涉及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忧虑,也包括对周围朋友、同事、家人、孩子是否被感染的无限担忧和内疚。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进展,出现更多的躯体症状,例如失眠、持续发热、肺部感染加重、呼吸窘迫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让病患感到无助、绝望,后期一些人会逐渐出现抑郁和情感麻木。他们强烈地体验到自我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的失衡,他们焦虑不安,惶恐无力,这种关于疾病的不确定感,让他们丧失了对生活和自我的掌控。

这种状况下的心理干预策略:

1 明确诊断:按照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初筛,如果已经出现了持续的抑郁、焦虑、恐惧、强迫行为、强迫观念、精神病性症状、疑病症状等,需要请精神科专业人员会诊给予帮助。同时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不要扩大化诊断,因为很多个体在遭受重大突发事件时,出现的很多情绪躯体不适状态都是个体正常的应激反应。要让个体知道这些反应在绝大多数人身上都会出现,也会帮助他们减轻情绪反应。

2 对于所有的个体,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生存需要,关注个体的安全需要

将病患从此刻的绝望的心理状态带入更有力量、有希望的生命状态。重新建立内在的秩序感和掌控感。

具体的干预步骤 step by step:

1 肯定患者目前所有的情绪反应和身体症状都是个体对危机的自然反应,给予深刻理解和接纳。

2 建立好的咨询关系,咨访关系在整个病患的康复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寻找并确定患者忧虑的核心内容,帮助患者确定自己真实的期待。帮助患者管理期待。如果患者期望探讨死亡,可以与之探讨。关于死亡的探讨可以包含足够的深度,例如告别、遗憾、感恩、原谅、未了心愿、想要达成的愿望等。

4 帮助患者建立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帮助患从垮塌的内在世界中重新建立秩序和人际之间的相互信任。

5 寻找患者自身可以应用的资源,灌注希望。

6 帮助患者建立适合的行动目标及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从心理上保护好自己,专家教你驱除恐惧


案例演示

通过案例演示来帮助大家掌握以上的步骤(案例为模拟演示,由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曾家达教授作为访谈者与开治中博士模拟病患进行演示)


病患:男,42岁,某企业老板,因谈生意飞到武汉,落地后2天发现身体不适,第3天疫情爆发,就诊武汉当地医院确诊,成为首批感染者,被隔离在医院治疗的患者,其家人均在外地,他提出极端问题,问:我刚刚到了武汉怎么就得了呢,为什么是我?

对话实景

问:我每天在医院感觉自己要死了,下不了床没事做,闭眼就觉得自己要死了,我很绝望,晚上睡不着觉,医生忙起来也没空管我,我越想越觉得自己要死了,每天死亡案例都在飙升说不定那天就到我了。

答:有件事你比别的病人厉害,第一你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第二你知道你的想法引起了你身体的反应和情绪反应从而影响你的睡眠,你也知道越想越糟糕,你已经找出目前的规律,转变的答案其实已在你手中,只差指出。 首先,怎么不让身体出现这种反应呢?你可能会说我明白,但是控制自己想什么很难。下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留意身体反应,除了心跳之外肯定还有别的反应。心跳无法控制,可以通过放松、正念或者肌肉放松练习增加自身可以掌控的部分,将能操控的部分不断增加,不能控制的部分不去刻意关注。

病患:可是我仍然担心自己会死。无法在这次危机中挺过去。

回应:是的你有很多的恐惧,因为现在无论是谁,大家都会害怕。你看我也在这里,我和你一样,也有感染的风险,这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危机。告诉我你的担心。

病患:我人生还这么年轻,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我还有我的事业,一切都在起步,我不甘心,我不能死啊。

回应:是的,你这么努力,这么爱护你的家人。你在这里也在保护你的家人免受伤害。你愿意用自己信念支撑你自己么?尽管现在有很多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是也有一些是我们可以试图去做的更好的。如何可以获得更大的存活的机会呢?

病患:或许我可以让自己更加平静,积极治疗,相信我可以走出这间病房。

解析

曾教授补充治疗策略的背景知识:患者的正向期待受到破坏,出现不安全感,感觉不平,将愤怒转为非理性提问,应当首先认同感觉:真的很糟糕,情况出乎意料,换我也这样。让对方感觉自己的反应是正常的。依恋的需要没有满足,产生负面情绪。当对象不知道如何归纳感受时,为对象提供标签,稳定其情绪。“感受难以言喻”也是标签的一种。提出隔离的好处,但也表达:我知道我这么说可能对你也没帮助。管理期望。提出尽管没有人陪伴,但有我们可以支持你走过这一段,邀请病患提出要求。表达理解需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独自面对疾病转变为拥有更多支持。

治疗解析:帮助病患把情绪躯体化的反应转化为由认知监控的反应,患者在这个过程内有一部分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只让患者控制认知可能效用不大,需要帮助患者区分可以控制和不能控制的部分。过程中涉及伦理问题:患者对自己身体危险的担心是合理担心(不能安慰没事没事)。对康复机会极低的患者进行对死亡的讨论。(大家都会死去,早晚问题)有什么是我们为了晚死一点能做的?讲康复动力,就是积极的信念会带来更快的康复。讲可控因素“我在这里也有感染概率,但我还在这里”建立双方的信任。帮助患者掌控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通过练习握拳放松技术增加对方的掌控感。帮助来访者进行躯体症状的抽离,不带批判的方式帮助患者找到出路。确认针对死亡有这种恐惧是自然的,让患者意识到哪怕事情不可控,但自己仍能掌控若干因素。对方严肃提出问题,则我们严肃回应。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有很多原因可以详细讨论,死亡并非一个禁忌话题,是可以正面讨论的,对死亡的探讨代表病人并没有在回避问题。)

特别致谢多伦多大学曾家达教授团队对国内此次疫情的重要贡献,我们成立了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小组。组长多伦多大学曾家达教授,组员多伦多大学开治中博士、清华大学冯坤博士、多伦多大学李锦霞硕士、多伦多大学韩菲、多伦多大学庄颖仪硕士。


2020年2月1日星期六


曾家达教授简介:曾家达教授,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博士生导师,知行易径系统创始人

授多年从事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推动社会工作和心理服务, 并具有丰富国际灾难干预经验。

冯坤医生简介:清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专业受训背景15年,08年参加了汶川地震的抗灾心理援助工作。近8年聚焦青少年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哀伤治疗及抑郁焦虑的药物及心理联合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