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在西方人看來,不同的學說,不同的宗教由於立場不同,其關係往往對立,不可調和,甚至是水火不容。

在中國,這種情況是不存在,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讓華夏大地既誕生了儒家、道家這種土生土長的哲學宗教流派,也吸納改進了佛教這樣外來宗教。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歷經千年,這三教雖有著不同的學說思想,有過一些爭議,但這種爭議也僅僅停留在哲學範疇,並未上升為矛盾衝突。在很多時候,甚至相互吸收對方的學說,在包容之中謀取發展,速歸同途

,形成中國人特有的複合人文思想,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

為什麼西方人做不到的,中國人能做到,實現三教合一呢,關鍵一個字,和。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所謂儒家衣,在於儒學文化是中國文化建築的主幹和基礎,推崇“和而不同”的境界。

正如孔子說得那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個簡單的“和”就是中國人最高的思想境界。

儒家的“和”建立在多數人的價值取向之上,反對“孤立主義”,提倡平衡互補,反對傷害和戰爭。這也就是中國曆代王朝無論如何更迭變化,始終能維持統一的政權的關鍵所在。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儒家從”和”到”和“,以“和”制“合”。和,不是簡單拼湊和吞併;而是兼容並濟,閤中平衡,實現和平。

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道,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歷經千年風雨,被多個朝代視為“國教”,從皇帝到百姓,擁有大量信徒。

道教成立之初,只是百家學說之一種,以“道”為最高信仰,其核心就是容納萬物、提倡清靜無為。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和西方宗教不同,道家沒有上帝造萬物一說。認為宇宙洪荒最高法則,就是道。而後才孕育萬物。

和普通人以為的道家消極遁世不同,道家的核心依然是“和”字,肯定生命存在的價值,主張通過身心的修煉,使自己和宇宙融為一體,最終身心和諧,不為物役,不被財色權所迷惑。

在道教看來,宇宙間四大根本:道、天、地、人,人為萬物之長,以地為法則,繼而以天為法則,最終實現宇宙的統一和諧。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老子曾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社會和諧是道教不懈追求的理想狀態。一片祥和之中,和睦和平和善,內和外順“致太平”。

以“太和萬物”為基礎,謙虛謹慎、虛懷若谷,淡泊名利,用祥和之氣緩和戾氣焦慮,以“上善若水”的胸懷,以德為本,孝敬父母、敬老恤孤,助人為樂,以和為貴。

佛教雖然起源於印度,但在中國曆經兩千年的發展,已經被多次改良,打上了鮮明的中國文化烙印。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佛教提出“諸法因緣生緣起論“。認為一切事物的產生、發展都是有原因和條件的,萬事萬物和合共生。

在這個基礎上,佛教認為每個人互相依存,密切關聯。主張和諧平等,在“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只有內心平和安定,才能和諧安寧。

心淨方能“和”,只要心乾淨了,佛就在心中。

儒家衣道家骨佛家心,一個字總結中華文化,精闢

“和”的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思想。從百家爭鳴開始,中國人就開始運用“和”的闡述治國安邦的理念。“和”是對自身的認可,更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然的感恩,還是處事的真理。

以和為貴。以對話求理解,求團結,最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新年要到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和和美美,和氣生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