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从经济学上看,通过长期大量发行新股挤泡沫,能让A股重新拥有价值投资吗?

资深韭菜根


可以,通过长期大量发行新股达到挤泡沫的目的,说这个话肯定要被很多人反对的,不认同我这个观点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几点,不够的欢迎补充:

1、反对理由1:新股发行抢占了市场的资金导致股市向下走

因为市场的资金就这么多,打了新股了,那么就不能买老股了。自然就导致了股市往下走。

这个理由看起来是很充分的,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当你拿着钱买估值100倍的股票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能用你的钱买23倍的股票?相同的钱你可以买到更多的股票?当估值达到100倍的时候,而企业的盈利远远跟不上的时候,说明了什么?说明是市场的资金过剩了,更多的资金追逐了少量的标的,造成流动性溢价。而这本来就已经脱离了股票的内在价值。

2、反对理由2:新股发行后,原股东必定要减持,造成股市下行

股市本来就是一个资金融通的金融市场,如果原股东的股票不能减持,那他上市有什么意义呢?减持本来就是他的权利啊!如果是以跌破发行价来减持的话,那么很多资本是要亏的,原股东减持也不一定都是赚的,他有得赚的前提是公司的估值足够高啊!如果公司的估值不高,他减持也是赚不了什么钱,但是高估值是怎么来的?是谁炒上去的,多少散户就喜欢这种高估值,这是谁的错?你们把高估值炒上去了,股东不减持还不是傻吗?


3、反对理由3、新股发行后遭到爆炒,股民损失惨重

这个理由我认同,我认同的的是新股发行遭到爆炒,股民接盘后的损失 惨重这个结果,但是我们去看看背后的原因,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不到23倍,而目前市场上的市盈率是多少?深证 指数28倍,创业板53倍,只有上证指数是12倍(还是被大量的银行股的低市盈率拉低的)。

新股发行的时候的市盈率比市场的其他股票的估值要低得多,你说你会买谁?傻子都知道买估值低的,所以股价被拉连续涨停板。同时因为流通的市值只有25%,可流通的股份少,没有大股东减持的压力,二级市场被炒翻了天,还有涨停板的制度,利用资金优势,更容易做到连续涨停板,然后新股的估值就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打开涨停板之后散户接盘,迎来的就是长期的股价下跌。下面这只股票就是典型的代表,上市发行价是2.21元,发行市盈率22.88倍,股价最高炒到了37.49元,市盈率都几百倍了,这种股票你敢买,你 如果亏了你怨谁?目前的动态市盈率还有75倍,尽管股价已经从最高点下跌了50%,估值还是高啊,这种股票你为什么要买?


4、反对理由4:股市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

这个话听起来也没错,但是股票的质量高低是由谁来判定的?监管机构吗?监管机构就是一直担心韭菜不懂,担心被收割,做得和爸爸妈妈一样,但是结果如何呢?股民反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判定性,监管机构该做的事情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监管机构不应该判定企业的价值方向,否则监管机构直接告诉股民买那只股票不就好了嘛。

现在的改革方向不就是往这个方向走吗?监管机构只做监管的角色,定价交给市场判定。

况且上市公司的质量的好坏是 由什么决定的?国家经济在发展,还会不断诞生新的企业,这些新兴企业代表了新的技术方向,如果这些股票不上市,股民如何分享更优质的企业,一个行业有周期,十几年前上市的时候也许是正当年华,现在已经英雄迟暮,难道不应该退出市场,让更加年轻活力的企业接班?

5、反对理由5:公司造假严重,上市更多的股票也只是为了圈钱

公司造假严重是没错,比如乐视、康得新、康美药业等等,但是这是 另一个问题了,是监管机构对对企业的信息披露的严格问题,以及对违法的惩罚问题,这个和新股发行有什么关系?

老股里面就没有财务造假的吗?老股里面就没有违法违规的吗?现在证监会对康美作出严惩,深交所也表示可会对其强制性退市,乐视网也退市了,这些难道不是进步吗?不是监管机构正在改革的好 方向吗?

但是作为股民也扪心自问自己,当康得新这样的股票,最后还有大量的资金在进入炒作,这,你真的怨得了别人吗?从来不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吗?

6、反对理由6:反正股市下跌,新股发行是元凶!

这个理由是,反正股市下跌要归罪于新股的发行,真的是这样吗?历史上股票暂停上市的时间也很多,以下统计的是A股从2006年以来A股上市的公司数量,可以看出来在2013年前后有两个高峰,2009年因为创业板的推出,所以2010年大量股票上市。然后是2015年到2017年,尤其是2017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438只股票。


2013年是暂停股票上市的一年,因为全年只有2只股票上市,那么如果根据新股大量发行导致股市下行,新股暂停发行股市应该大涨的,但是实际情况如何?下图就是上证指数2013年整年的走势,在当年7月份甚至创下了1849点的低点。所以,暂停新股发行也未必能带来股市的上行。


总结:很多人认为股市的长期低迷是新股发行带来的,我认为股市不是,我认为股市最大的风险是高估值,高估值过后必然是一地鸡毛,面临长期的挤泡沫,当你在牛市的估值越高的时候,股市的熊市就会越长,高估值对股民才是最大的杀手。


补充:最后再谈一个理由,有人认为股市估值越高,交易越活跃,新股发行会打破这种股市的活跃度,所以才引发了股民的亏损。

至于这个理由:股价跌了,股民自然亏损,这个直观的道理当然是明白,但是当时为什么会跌?当在2015年的时候创业板估值都超过150倍的时候,交易是很活跃,两市交易资金量每日超过2万亿,但是这种估值,要继续上涨,还需要多少资金?当年这2万亿资金有多少是杠杆资金?如果当年的股市泡沫没有150倍的时候破灭,而是在300倍的时候破灭,受到伤害要比今天大得多!

下图是上海交易所的估值,在2007年的时候70倍的滚动市盈率,这种估值能不是泡沫吗?


中国平安在很多人看来是优秀的股票,但是在2007年的时候他的估值达到了多少?80倍的市盈率,如此高的估值泡沫,直到10年后的2017年才回到当年的价位,平安通过10年时间,用自己的业绩才铺平了当年的高估值,更何况是其他股票。

A股的制度需要 完善,新股发行是更新血液的必经之路,完善信息披露、严惩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严格执行退市制度,让市场能够循环,让投资者享受公正的投资环境。新股发行是在挤泡沫而非制造泡沫。


壹号股权


从经济学上看,通过长期大量发行新股票挤泡沫,能让A股重新拥有价值投资吗?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认为不现实。

第一、长期大量发行新股票挤泡沫。这个思路本来就不对。挤泡沫怎么是靠发行股票来完成呢?如果你发行的股票是垃圾股,不光没有挤泡沫,反而在制造泡沫。这种行为叫发型股票制造泡沫,散户遭殃。你发的越多泡沫就越多。那哪里还有价值投资呢?

第二、长期大量发行新股,不光挤不了泡沫,同时无法让A股重新拥有价值投资。因为投资者无法判断哪些股票具备投资价值。比方最近出现暴雷的康得新,造假无底线,曾经一度辉煌,还上过央视,你们说让散户怎么去区别。

第三、长期大量发行新股,会让股票池大失血。因为大小非解禁。凡是参与大量大小非解禁的股东,我对他们上市的目的,表示怀疑。我认为,参与大小非解禁的股东,都是为了套现,不是为了好好发展自己的企业。

所以,从经济学上看,通过长期大量发行新股挤泡沫,本身就是伪命题,同时也无法让A股重新拥有价值投资。以上内容就是我的回答,喜欢并认可土菜观点的点关注和评论,谢谢大家。


股市第一桶金


通过长期大量发行新股挤泡沫,结果会导致更多更大的泡沫。

A股的泡沫,不在于股票的数量,而在于股票的质量,更在于制度的建设。

所有资本市场都是有泡沫的,没有泡沫就不成为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基础。

美国股市就没有泡沫吗?谷歌股价1092美元,市盈率34倍,你能说它没有泡沫吗?或者谷歌已经无法再像原来一样的高增长,进入低增长,那么它就是有泡沫。但这种泡沫,依旧是健康的合理的泡沫,因为市场会自发进行调整。而且,美国有完善的做空机制,如果上市企业财务造假,那么很快就被做空机构瞄准,然后给予重击;之后,美国有完善的索赔制度,如果上市企业造假,被做空机构发现,或者是监管机构发展,而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那么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得到合理的赔偿。

A股市场,不在于股票数量不足,而在于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制度建设的不完善。

美国股市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在三家交易所总的上市公司也就七八千家。而中国A股价上新三板,都一万多家了。(纳斯达克相当于国内的新三板)。

上市公司质量优劣,是市场自发淘汰的。有价值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当然愿意长期持有,伴随企业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分享增长红利。但如果是没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在海外很快被投资者摒弃,最终退市了之,这样“剩者为王”,能够留在资本市场上的,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企业,所以国外股市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因为基本上都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代表着一个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资本市场也是这样。没有价值的企业不退市,不但占据了有限的资源,还遏制了新的优秀企业的进入。

更关键的是,上市不能仅仅是冲着圈钱去。不仅仅融资很重要,上市之后对投资者的回报更重要。

因为整个市场不太健康,让投资者也只能在不太健康中大家抱团炒小、炒差、炒新。只要是新IPO企业,股价在短期之内必然暴涨,这种投资模式本来就是不健康的。因为相对于已经上市的同行业,新上市企业的市盈率很快被炒到天际,这样又为A股制造了新的泡沫。然后新IPO企业,在上市初期股价暴涨之后,必定进入下行通道:长期下跌,这是对炒新者的最佳警示。但其实没有几个人会关注这种现象,他们总认为有新的“接盘侠”在等着。其实每一次新股上市,都在制造一次新的泡沫。

所以通过长期大量发行新股,不但不能挤压泡沫,反而会制造了更多的泡沫。

泡沫总是合理存在的,要挤压A股东泡沫,还是在制度建设上做文章。


波士财经


发行新股挤泡沫的思路没有错,前提是,有进就有出,如果只进不出,不仅起不到挤泡沫的作用,反而会泡沫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股市的情况,最核心的不是增加多少新的企业,而是垃圾企业怎么离开市场的问题。因为,垃圾企业过多,不仅会让股市的肌体长期处于发霉状态,让股市的肌体整天吸收垃圾发出的臭味和毒素,而且,会让新进入股市的优质公司,也会在垃圾公司的影响下,“近墨者黑”,最终也变成垃圾公司。

所以,必须用一段时间,集中整治一下垃圾公司,让垃圾公司能够尽快退出市场。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新股发行,让更多优质公司进入到市场,发挥良币驱赶劣币的作用。在退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垃圾公司仍在市场兴风作浪的情况下,大量发行新股,风险是相当大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形成良好的退出机制,发行新股才会真正起到净化市场、改善市场生态、提高投资者回报率的效果。


谭浩俊


问题提的有点奇怪?应该是投资价值吧?

个人认为现行体制的A股,对散户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可能只是利用价值?对有产阶层、能参与风投并最终上市的投资者来说,或许有那么一些所谓的投资价值?但与广大散户无关?比较典型的例子,上市公司的定投是否利益输送呢?为什么现存的散户股东没有参与权呢?

机构大户公私募基金或许有投机价值,因为持有者的最终目的是套现,赢取利润,但只有引诱接盘者才能兑现?

二级市场接盘的散户股民,其股票持有成本是所有股东中最高的,暴跌来了第一个被套的就是高成本持有者的股民。现在竟然要拼命挤泡沫?什么起点论、什么蓝筹绩优、长期持有……,全都可以不认账?因为股市有风险?

IPO不能停,因为参与、相关各方,好人坏人都盯着股民的钱袋子呢?挤泡沫把股民挤死了、挤跑了怎么办?好像所有的钱,都是股民基民买单的吧?

或许有人想推倒重来?直至两年期限到来,届时那个什么什么的就水到渠成了?


nfsshtwfhczsfhhfdxx


长期大量发行新股来挤泡沫有点可笑,这里面的逻辑就是公司批量上市,然后任由市场野蛮发展,最后劣质公司退市。

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大量上市的话市场根本承受不住,投资者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上市之后杀估值,股民的利益谁来保护。况且,现在股票的退市手段并没有多样化,上市的远多于退市的。

长期这样的操作,大量坏公司还是就在了市场。如果新股发行速度一加快,很多公司会进行财务造假来创造条件去上市。

股市有投资价值不是靠数量,A股发展了不到30年的历史,已经上市三千多家企业,这速度已经傲视全球。但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有投资价值的还是比较稀缺。

外国股市对新股发行的要求较低,只要他们申报企业的真实情况,好坏由市场来决定,所以不乏公司一上市就破发。不过,不同的股市机制和文化都不同,如果我们生硬照搬是不可取的。

当然了,现在有个矛盾是监管层想尽办法去保护投资者,但正是这种保护干扰了市场,最后是出力不讨好。


小兵一枚


十年指数原地踏步,市值倒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这种奇葩市场,有牛市才怪呢!


手机用户67918218134


从经济学上来看,长期发行大量新股是并不能挤掉泡沫的,反而会让泡沫越来越大,所以大量发行新股并不会让A股重新拥有价值投资。

泡沫只要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刺穿它,而发行更多的新股相当于是让股市里面产生更多的泡泡,这些泡泡很难会自动刺穿。

如何才可以挤掉泡沫呢?

办法总是会存在的,就是看如何做了,想要挤掉股市里面的泡沫,那么就应该制定严格的退市和上市制度,并且加大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处罚条例,让上市公司不敢弄虚作假,这才是刺破股市里面泡沫的主要方法。

为什么A股里面的上市还是会存在泡沫呢?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敢于造假,为什么又敢于造假呢?还是因为处罚得不够重,假如是在美国股市里面,虽然也有上市公司敢于造假,但是却不敢随意造假,一旦处罚对于上市公司是毁灭性的打击,对董高监也会有严格的处罚,甚至判几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让A股回归价值投资,更加重要的应该是加大处罚力度,抑制整个股市里面的造假乱象,看看康得新虚增利润119亿元,如今还是在停牌中,尚未退市,处罚的力度不够,股市投资者非常容易买到这些全是泡沫的垃圾股。

能不能价值投资最根本的问题是让上市公司具有价值,假如对于股民来说,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连财务报表都是虚假的,那么怎么敢做价值投资呢?不如去直接投机,所以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真实性非常重要,是价值投资的第一步。

另外就是就是大幅度宣传价值投资带来的好处,通过一种财富效应来让更多人知道价值投资是非常赚钱的,是炒股最好的方式。


财道


看看康得新,这样的A股谁敢投资?

钟玉:一个能出任上市企业协会副会长的康得新董事长,一个能跟随国/家/政府首/脑出访德/国的康得新董事长,一个天天被各界夸赞“新材料界的任正非"的康得新董事长,一个2018年5月底还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德/国总/理第十一次访/华活动的康得新董事长!试问,A股中还有哪家公司有这么牛逼?结果10多万值价投资康得新的股民在2018年下半年全部被深度套牢(股价从2017年底的26.71元跌到2018年底的5、6元),进入2019年更是惨不忍睹,不仅股价仅2、3元,而且因曝造假要强制退市。一个退市,宣告这10多万股民再无翻身的机会!处罚吿知书公布:操控造假的大股东康得集团近5年侵占康得新资金530多亿,但这事现在没人去关注去管,而只是一片将让其强制退市的声音。退市后,康得新将不再接受监管层监管。大股东拥有康得新的股份也将从退市前的20%多到退市后的100%。


87306295


不能,我认为通过长期大量发行新股就能挤泡沫这个根本就是一个假命题。A股推行的审核制,不是信息披露充分即可的注册制,在目前A股这种审核制下,企业业绩不达到一定的标准根本过不了会,也因此造就了相当部分的企业为了上市,拼命往自己身上挤业绩,甚至透支未能几年能看到的订单,先把脸打肿了然后成功上市,但是上市后却频现“次新股业绩魔咒”——上市前业绩高增长、上市后当年或次年业绩就开始变脸告别高增长,陷入衰退,乃至亏损。

试问,就这样的市场格局,怎么能让市场泡沫降下来呢?相反,伴随这些业绩变脸的次新股越来越多,并且以A股特色的新上市就先来一波44%+N个涨停板的炒作模式,只会让市场的泡沫加剧。要让A股重新拥有价值投资,首先要从源头的IPO和借壳上市的企业身上严抓,而且这只是第一步。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