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宣太后芈八子和穰侯魏冉位高权重,为何让秦昭襄王废后撵出了宫?

李宣泽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41年)在魏国人范雎的游说帮助下,成功收回秦国的军政大权,并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秦国国土国力都达到同时期的巅峰状态,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的江山是在其舅舅魏冉的协助和其母亲宣太后的筹谋下做到六国翘楚之位。两人为秦朝江山奉献近四十年的光阴,随着两人年龄越来越大,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心无旁骛的维护秦昭襄王的利益,后被秦昭襄王发现并乘机夺了老舅魏冉的权利,顺带着把同父异母的兄弟一并驱逐出咸阳城。

秦昭襄王为何要夺了老舅、老妈的权利呢?


原因其实在秦昭襄王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身上。熟悉秦国那段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宣太后为了秦国的长治久安,不惜牺牲色相和狄戎的义渠君扯上关系并为其生下两子,就是后来被驱逐四贵之中的儿子公子悝、公子芾。


秦国在宣太后等家人的帮助下,国力国运在当时都处在繁荣稳定时期。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秦宣太后掌握天下军政大权,家人自然跟着封侯拜相。



其中太后的亲兄弟魏冉被封为穰候,芈戎及两个儿子皆被封为郡王,封地全部都在物资丰厚,土地肥沃的平原区域,主要的是这几个人除了魏冉芈戎有军功在身,其他二人都是关系户,而且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奢华无比。


特别是穰候魏冉在位期间竟然利用手中军权以公谋私,在出兵东征之际为了扩展自己的封地,竟然命令将士私下掠夺别人的土地,然后占为己有。


还有就是秦宣太后虽然帮着儿子处理朝政48年之久,从来没想过称王称霸,独坐朝廷,一心一意想着为秦昭襄王谋划。


但到了晚年时期,却对幼子极其宠爱,造成幼子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把秦昭襄王权利架空,视若空气。这让同样坐朝听政四十多年的秦昭襄王是不能容忍,不能放任不管的事情,苦于一直没有机会,知道遇到魏国人范雎。



而范雎的一番话让秦昭襄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范雎曾说:


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昭王闻之大惧

正是因为范雎的话,让秦昭襄王幡然醒悟,自己隐忍多年的心里话终于有人替自己说出来,从此以后重用范雎对国策大加改革,并在范雎的出谋划策下,收回了宣太后手中的权利,其余几人驱逐出咸阳城。



夺回权利的秦昭襄王拜范雎为相,对周边小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在秦昭襄王后来掌政的十几年间得到飞速发展。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评论。



微风之语


这个得归功于应侯范雎,而此时的宣太后也确已垂垂老矣,秦昭襄王也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此时的昭襄王已经五十六岁,独立执政合情合理。

本来嬴稷实无君主之份,非嫡非长,母亲芈八子的位分也不高,有时真是天命所归,嬴稷的哥哥秦武王举鼎绝膑而亡。武王没有留下子嗣,群弟争立,这时就要比谁的身后力量大,赢稷的舅舅魏冉是母亲芈八子的同母异父的弟弟,秦惠文王与秦武王时就屡有军功,此时魏冉有能力一举助外甥赢稷上位。

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而逐
武王后出之魏(武王后为魏国女)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太后一词始自芈八子,先前的王后是附在先王的谥号后,比如惠文后。但芈八子虽是惠文王后宫女人,但惠文王生前她不是王后,现在已经有了惠文后,芈八子创立一个新词,自称太后,太字是大的意思,也是尊称,比如:太姜、太妊、太姒。

宣太后这一自治时间可真够长的,一是宣太后能力超群,二是宣太后以秦国大业为重,秦国日益强盛,所以秦昭襄王从未觉得与母后同坐朝堂有什么别扭,而魏冉已为国相,封穰侯,宣太后同母弟弟芈戎为华阳君,而宣太后的另外两个儿子(不与秦昭襄王同父),一个为泾阳君,一个为高陵君(

时称秦国四贵)。

这一切都因一个叫范睢的人来到秦国而打破,范睢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国相魏齐鞭笞而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藏匿,易名张禄,时秦国使者王稽入魏,郑安平悄悄引荐范雎见王稽,王稽与范雎交谈后认为其贤,回秦国时将范雎藏于车中带回咸阳。

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厌天下辩士,王稽引见张禄(范雎),昭王不见,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时穰侯魏冉欲越过韩、魏而伐齐,欲广其陶封。范雎给秦昭襄王上了一书,昭王认为写的很好,大悦,谢王稽,召见范雎。

于是范雎来到离宫,假装不知永巷而进到里面,宦者发怒撵他说:大王来了。范雎就故意大声说: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听说有太后、穰侯。以此激怒昭王,昭王至听到了范雎与宦者的争执,长揖说:寡人因义渠之事急,旦暮得请示太后,现在义渠事了,寡人才得以向先生请教。

昭王屏退左右,长跪三次向范雎请教,范雎才开言:我是羁旅之臣,现在却要谈论大王与亲人之间这些大事,我愿效愚忠却不知大王之心,这就是大王三问我不敢答的原困……范雎发现宫中窃听者多,恐,不敢再说内事,只言外事,跟昭王谈论″远交近攻”策略,认为穰侯越过韩、魏攻齐国纲寿不对,应以兼并韩、魏为目的,结交齐国……

秦昭襄王听了范雎长谈,钦佩不已,任为客卿,范雎与昭王的关系也日渐亲密,信任范雎几年后,一日,二人独处。范雎说:

臣居山东时,闻齐国有田文,不知有齐王;闻秦国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知有秦王。独掌国家大权的称做王,能够兴利除弊的称做王,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称做王。如今太后独断专行,穰侯出使他国从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惩处断罚随心所欲,高阳君任免官吏从不请示。这四贵凑在一起而国家却没有危险,真是闻所未闻。秦国子民处在这四贵统治之下,哪有秦王啊,大权怎么能不旁落,政令又怎能由大王发出呢?如今秦国从小乡官到各大官吏,再到大王左右侍从没有一个不是穰侯的亲信。看到大王在朝中孤单一人,我替您担心,在您之后,拥有秦国的恐怕不是您的子孙。

秦昭襄王听后如梦方醒,又惊又惧,遂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拜范雎为相,收穰侯之印,使归陶。时年为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五十六岁。


寻桂子


因为根本原因就是:宣太后芈八子和穰侯魏冉位高,但并不权重,权利重心仍在秦昭襄王手中。

而所谓范雎的提醒,不过是给了秦昭襄王一个清理外戚的借口而已,如果秦昭襄王没有权力,如果权力掌握在宣太后芈八子和穰侯魏冉后中,即使秦昭襄王有再多的借口,也无法清除他们势力。



秦昭襄王嬴稷之所以能当上秦王,原本并不是靠芈八子和魏冉的支持,而是靠赵武灵王的强力干涉才当上秦王的,芈八子和魏冉原来是想在公子芾和公子悝两人中选一人成为秦王,但是由于赵武灵王的干涉,芈八子和魏冉迫于形势,才接受嬴稷成为秦王的,反正嬴稷也是芈八子的亲儿子,而且还是长子。

嬴稷成为秦王的那一年,已经有20岁,完全是一个成年人,完全可以亲政,我们从秦昭襄王即位次年发生的一件事,就能看出秦昭襄王是否有权力?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即位的当年,楚怀王派兵攻打韩国,韩襄王派出使者向秦国求救,当时的使者叫尚靳,他求见宣太后请求出兵,但是宣太后随便找了个理由拒绝了,原因是宣太后是楚国人。

之后韩国再次使者求见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召集群臣商议,左丞相甘茂主张出兵救援,并详细地分析了原因,秦昭襄王觉得有道理,于是同意了韩国国使者的请求,派出秦军支援韩国,楚军闻讯撤退,于是解了韩国之围。



这事发生在秦昭襄王即位的当年,如果秦昭襄王不掌握大权的话,如何敢驳逆太后的主张,而擅自出兵救韩呢?可以看出,秦昭襄王是有话语权的。

秦昭襄王作为新君,即位之初是需要自已的力量来巩固权利,他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已的母亲及舅舅魏冉、舅舅华阳君等人的支持,来打击反对他的势力,按道理来说,秦昭襄王应该是重用了芈八子、魏冉、华阳君,决定权及朝政大权是掌握在自已手中的,而不是作为傀儡的存在,重用并不代表这些人就能专权,秦昭襄王能重用外戚,同样就能驱逐外戚。



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即位的第二年,在秦国任庶长的公子壮联合部分王公大臣、惠文后、其它公子等人造反,想通过政变夺取秦昭襄王的王位,他们并不满意嬴稷的即位,在秦国发动叛乱,最后被秦昭襄王联合外戚一族消灭,自此秦昭襄王真正巩固了自已的王位。

而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魏冉,魏冉在秦武王时期,就在秦国做官,拥立嬴稷成功即位后,被秦昭襄王任命为卫戍咸阳的将军,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手握兵权,所以才能成功的铲除了公子壮一党。



但是魏冉的官职一直处于变化当中,魏冉先后四次被任命为丞相又四次被免职,魏冉第一次被任命为丞相是在公元前295年,而这时秦昭襄王已经即位秦王12年了,三年后因病被免职,第二次被任命为丞相是在公元前291年,不仅后又被免职,第三次被任命为丞相是在公元前288年,六年后又被免职,第四次被任命为丞相是在公元前280年,直到范睢被任命为丞相后,罢免了魏冉,如果魏冉真有决定权,怎么会如此之多的被任免和被罢免呢,而且这都是秦昭襄王的直接命令,唯一的解释就是权力都控制在秦昭襄王的手中。



而宣太后在位期间所做的最著名的事,莫过于色诱义渠王,并斩杀了义渠王,消除了秦国的心腹大患,这件事只不过说明了宣太后为了秦国的将来,而牺牲自已的身体而已,并不能说明宣太后有多大的权力。

而范雎的出现,只不过是为了提醒秦昭襄王加强集权而已,秦国的四贵“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及宣太后的存在,只不过分了一小部分秦昭襄王的权力而已,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秦昭襄王手中的。


范雎设法让秦昭襄王明白了加强集权是成就霸业的基础,秦昭襄王一听就明白了,因此很轻松地就驱逐了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及宣太后等权贵,一点障碍都没有,完全可见秦昭襄王独掌大权。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1]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2]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3][4]

主掌秦政

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军队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动。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因为自己的故乡是楚国,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见尚靳对他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韩襄王于是又派张翠出使秦国。甘茂认为韩国一旦投靠楚国,楚、韩两国就会挟持魏国来危害秦国,他主张秦昭襄王立即出兵救援韩国。秦昭襄王于是下令出兵,楚国闻讯后撤军。[5]

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未能成功,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秦昭襄王想让韩国公子成阳君兼任韩、魏两国的国相,韩、魏两国不同意。宣太后通过穰侯魏冉对秦昭襄王建议不要任用成阳君。因为成阳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在他穷困的时候,秦昭襄王没有任用他,而成阳君受宠,秦昭襄王又要任用他,不会使他满意;秦昭襄王任用成阳君而韩、魏两国不同意,会有损于秦国与这两国的关系。秦昭襄王听后打消了这个念头。[6]

诱灭义渠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前331年,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平定内乱。前327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前319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7]作为报复,次年义渠参与了公孙衍合纵楚、韩、赵、魏、燕的五国攻秦之战。义渠趁秦军主力与五国交战之机,大败秦军于李帛(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仍保留一定实力。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8]

失势隐退

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五人的权力,以免造成淖齿、李兑那样弑君篡国的祸乱。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驱逐出首都咸阳。[9]

晚年去世

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后。庸芮先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后回答说不能。庸芮继而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认为庸芮所说有理,于是撤销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旨令。[10]

前265年十月,宣太后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11]

人物评价

马非百: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12]

轶事典故

始称太后

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三十六年之久,而且大大发展了国力,“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记·穰侯列传》)。[12]

后妃掌政

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任何人如果拿鄙视女人的眼光来看她,必将自尝苦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三十岁上下的成熟美妇人一跃成为封建社会里后妃掌政的鼻祖。秦国尚武,而武功最盛大的时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掌政的三十六年(也有说是四十一年的)。

三十岁上下的她当上了秦国太后,称“宣太后”。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联姻——也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楚国的公主为王后,同时也将秦女嫁与了楚国。

与此同时,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

不用说,亲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在楚怀王的推荐下,宣太后让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国的宰相。(从这项推荐来看,芈八子的母亲应该是姓向的)。同时为相并控制兵权的,还有力保外甥为王居功至伟的魏冉,他被封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州市),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这是宣太后的异父弟弟。还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今河南新密市)。

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当然更是要封。公子芾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封地在西安高陵,后来又换封地为邓。[13]

秦兵马俑主人是宣太后一说系为造谣

此观点由学者陈景元提出,但无证据证实观点。考古学界并不认同。

兵马俑曾出土过刻着奇异文字的兵俑,当时的考古学家将其定义为“脾”。但学者陈景元提出质疑,左边的“月”字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当他翻遍《金文编》和徐文镜编写的《古籀汇编》时发现,右边“卑”字有很多形式的写法。然而,在众多的字形当中,没有一种写法符合兵马俑坑中发现的那个奇异的文字。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景元结识了古文字专家段熙仲教授,段教授认为,这应该是两个独体字,月边的应为“芈”,兵马俑身上刻的“月芈”和阿房宫遗址筒瓦上刻的“芈月”应该是一回事。

陈景元说,秦俑的一些特点其实是楚风体现。比如秦俑身上以红、紫为主色调的彩衣,其实是楚人的习惯。他还从军事、交通等角度对兵马俑进行了剖析,指出兵马俑的主人若是秦始皇的话,兵马俑的一些特征则成为难解的悬疑。他得出结论,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

事实上,兵马俑大量证据均表明兵马俑主人是秦始皇,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兵马俑出土的兵器戈胡部两侧均刻铭文,正面:“五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蕺、工寅。”背面:“诏事。属邦。” [14]表明兵马俑系相国吕不韦所造,吕不韦所造兵器绝不可能出现在宣太后年代。

兵马俑身上以红、紫为主色调的彩衣不能作为兵马俑是宣太后的证据,秦国尚黑,但不可能人人皆穿黑,更何况秦国王室来自楚裔的不计其数,比如秦始皇祖母华阳太后。

宣太后葬于芷阳骊山,兵马俑地址并不在芷阳。

史书记载

《史记》[13]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

《史记·卷百一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战国策》[15]

《战国策·秦策二·秦宣太后爱魏丑夫章》

《战国策·秦策三·五国罢成皋章》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章》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曰臣居山东章》

《战国策·秦策三·应侯谓昭王章》

《战国策·魏策一·秦败东周章》

《战国策·魏策三·魏将与秦攻韩章》

《战国策·魏策四·芮宋欲绝秦赵之交章》

《战国策·韩策二·楚围雍氏五月章》

《战国策·燕策二·秦召燕王章》

家族成员

丈夫

秦惠文王嬴驷

儿子

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

孙子

秦孝文王嬴柱、悼太子

曾孙

秦庄襄王嬴子楚

玄孙

秦始皇帝嬴政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宣太后于第九十七回《死范雎计逃秦国 假张禄廷辱魏使》中短暂登场,篇中只描写宣太后与四贵专权,秦昭襄王重用范雎后,将宣太后安置于深宫,不让其参与政事。


雨过天晴37999091


小生斗胆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孙皓晖先生写过一套大秦帝国,并且有几本被翻牌成了电视剧,这其中的一部《大秦帝国之崛起》就演的是秦昭襄王时期秦国东出崛起的事情,里面也具体的叙述了穰候魏冉从下等秦兵到独揽大权的丞相,最后又落魄被贬的一生!好了,废话不多说,下来,我们道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魏冉,楚国人,芈姓,芈八子的弟弟,秦惠文王的小舅子,秦昭襄王的亲舅舅。

魏冉本是楚国皇室,奈何后期家族没落。于是早年的时候啊,落草为寇,成了山贼,后来得幸让纵横家张仪救出带回秦国,于是其洋洋洒洒的辉煌一生开始了。

魏冉初来秦国便得知,自己的姐姐是当朝的皇妃,但是却没有靠姐姐来博取官位,而是入营为兵。此时,恰遇战神白起,与白起一起出生入死成为兄弟。



后来秦惠文王去世,武王继伟没有多久便举鼎而死,于是只得接远在巴蜀的赢稷和母亲芈月回国。而此时的魏冉,大权在握,兄弟白起领兵。魏冉不仅平安接回芈八子母子,还替昭襄王除掉异党不让年幼昭襄王知道残忍的排除异己方式,此为爱秦亲秦之一。


与此同时,白起的一路战功赫赫也归于魏冉的功劳,战神白起郢都之战攻打楚国(魏冉的母国),魏冉并没出面阻止,而是替秦国着想,此为爱秦之二。

但是,人的欲望是无限膨胀的,一旦得到权力便不想放弃,穰候魏冉也不例外。昭襄王所做之决定被穰候尽数否决,而且还借着姐姐宣太后之力拉帮结派,大举提拔人士,贪污腐败,到处垄断,使得朝野内外只知丞相而不知网上,此为被贬原因之一。



据史记载,穰候魏冉自视清高,目空一切,毫不把平庸穷困之人放在眼里。有一次,魏冉因公出使魏国,恰遇当时郁郁不得志的魏人范雎。范雎高兴得不得了,想着一代贤臣穰候定能看到自己的能力与志向。于是便见到魏冉,说自己有能力,希望可以遇明君,一展才华。但是啊,天公不作美,魏冉想:你没钱,我便不会用你。并且又想,我要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便侮辱他,在他面前当众如厕,还让范雎给他擦屁股,此乃被便原因之二。后来范雎到了秦国,仍记得当面被辱之事,于是和昭襄王联手,扳倒丞相魏冉,就连他的姐姐宣太后这次也无能为力了。



玛格丽特安


据《史记.穰候列传》记载“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可见穰候有拥立昭王稳定政局之大功,当时秦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在此之后,穰候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也为自己捞下极大的政治威望和经济利益。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雎自称张禄先生,讥笑魏冉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秦昭王于是任用了范雎。范雎向秦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魏冉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魏冉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魏冉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最后魏冉也算忧愤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