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全国楷书展上这件作品,一看很抢眼,再看有不足

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上,广东深圳书法家陈守斌的作品(下图)入展。陈守斌的这件作品,取法魏碑,48个字写于6尺整纸上,大气开张,很是醒目。在当代展览追求展厅效应的趋势下,这件作品当是很适合展览的。这件作品好在哪里?又有什么不足?下面试做分析:

全国楷书展上这件作品,一看很抢眼,再看有不足

陈守斌二届楷书展入展作品

在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中,陈守斌的这件楷书大字很抢眼。因为写大字的作者少,而且写得特别好的也不多。48个字写于6尺整纸上,规整中含灵动,形神俱足。在风格上很显然受到《始平公》《张猛龙》等方笔一路魏碑的影响,做到了下笔有由,笔法苍厚、结构多变,章法也合理。

全国楷书展上这件作品,一看很抢眼,再看有不足

陈守斌作品

近些年来,楷书群体逐年强大了起来,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趋于魏碑方面创作的队伍也愈加庞大,陈守斌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以这幅颇富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魏楷书作在这次楷书大展中脱颖而出,展示了其驾驭魏楷创作的能力。

该作品以《始平公造像》为主基调,掺以当代楷书书写元素,既拥北魏书风之雄强遒劲,又含今人染翰之率真朴实。严谨中透着活泼,厚重中不失灵动,方峻中内藏圆润。

全国楷书展上这件作品,一看很抢眼,再看有不足

陈守斌作品

作品中五行大楷与两行行书落款,一动一静,一大一小,结字与用笔融通和谐,相互映衬,整幅作品气息通达,自然得体。

人无完人,书作亦如此,如果作者在以下三点上注意加强作品将会更加完美:

一个是结字还不够严谨自然。如第一行“之”字,看似写开了,但该字的中宫不够紧密,显得散了一些;第二行“鹤”字的左半部写得过小且拘谨;第三行“修”字中间的竖画和右下角的“月”字取势过于夸大。

全国楷书展上这件作品,一看很抢眼,再看有不足

陈守斌作品

另一个是用笔还不够纯熟统一。作者有时用笔守得很紧,有时却又过于放松,如,“饮”字的第一个撇和右下角的短撇,“犹”字“犬”部的起笔,“载”字的戈钩等笔画比较草率或不太到位。

再一个是章法还可尽善尽美。作品中用了两条线将作品分割成三个部分,如果在两条线的左右均多留一点空间可能效果会更好,落款字间的距离还可紧凑一些。

全国楷书展上这件作品,一看很抢眼,再看有不足

陈守斌作品

这些细节上的失误,暴露了作者的许多不足,使此作难臻上乘。这就要求大字楷书作品不仅整体上要“致广大”,细部更要“尽精微”,才能经得起考验。

全国楷书展上这件作品,一看很抢眼,再看有不足

陈守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