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类固收新贵——供应链金融

大家好,本期内容跟大家来聊一聊近两年开始活跃起来的供应链金融。


不同于传统的信托资管,供应链金融主要针对的不是大型企业而是围绕大型企业生存的中小型企业,而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经济下行。


凛冬已至

10月15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将2019年和2020年的世界经济增速作出下调,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调至3%,这个数字代表了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的最低水平。

在全球衰退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速也在降速途中,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第一季度6.4%,第二季度6.2%,第三季度6%,照这尿性是不是第四季度要破6%?

哈哈当然了这只是个玩笑,破6%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经济下行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其中中小型企业可谓是亚历山大,2018年末中小企业同比减少6494户,这是近8年来首次负增长,而我国中小企业对GDP、就业及税收的贡献巨大: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

但即使如此,在融资领域中小企业同时又是最不受待见的,银行贷款首选对象当然是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审批繁琐融资困难,在经济繁荣期倒还好,一到衰退期就完犊子,因此供应链金融就应运而生了。

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支持


2017年10月,国务院颁发首个供应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2018年,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纷纷下发针对各地的《关于积极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与中央政策相呼应。

自2019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把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作为推动供应链产业的重要途径,各大重点城市纷纷出台供应链金融政策,鼓励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倾斜。


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


从全球来看,供应链成为了衡量一国实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发达国家欧美日已将供应链竞争提升至国家宏观战略局面,但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方面的表现一直差强人意。

从数据上看,中小企业贷款仅占银行总贷款金额的24.67%,总融资成本是大型企业的1.5-2倍,审批时间长、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特点十分明显。

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2018年融资需求超13万亿,但仅有1万亿得到满足,而这1万亿也仅是服务超大型核心企业的一级上游供应商,嗷嗷待哺的12万亿亟待解决。


何以解忧

就像前例所说,13万亿的需求仅1万亿得到满足,还只是一级上游供应商。

之所以这样我认为最大的阻碍是刚兑,关于刚兑催生的金融巨婴之前聊过了就不赘述了,去年国家才发布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在此之前无风险收益率都飙到8%了,相比之下谁愿意去选择收益差不多却要承担风险的供应链金融?

可如今不同于往日,2018年4月打破刚兑,经过了一年的适应期已经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接受无刚兑时代,我相信很快到2020年供应链金融至少可以跟信托资管同台竞争了,同样需要承担风险,同样需要底层穿透,同样需要风险甄别,根据统计业内人士的预期显示,2020年供应链融资规模应该能超过27万亿。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雌雄


说起来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测评方式跟信托资管等异曲同工,唯一不同的是信托资管重点大多在于主体的还款能力,而供应链金融重点大多是主体交易对手的还款能力。

怎么理解呢?首先我们来说主体,在前文中我们也讲到了供应链主体一般是中小微企业,其信用评级不用查都知道非常低,因此主体一般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信用记录,也就是有没有过恶意违约记录。如果还用调查信托资管那一套老套路来评估供应链金融的主体,那基本上没几个能过关的。

然后我们来看底层资产,供应链金融最重要的就是底层资产,通常来说是与交易对手的应收账款或是商票,比如说主体是A,主体A与某大型企业B有业务往来,A将对B的应收账款或商票作为抵押来融资,简单来讲就是B欠A的钱没给,A拿着这笔帐去做抵押融资。

那么我们继续穿透,既然抵押的B的债务,那么理所应当地要去了解B的还款能力,如果B还不上钱,那么极大概率A也将无法兑付,所以究根结底我们要慎重考察的更多是B而不是A。

说到这里其实就已经很好选了,就比如说以前推荐过的中国移动供应链金融,融资主体是个不知名的供应商,应收账款债务人是中国移动,看到这里很大程度上已经没多大问题了。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助,请关注加转发,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