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经济纠纷涉嫌诈骗怎么样才能尽快立案?有何法律依据?

翁之意受害者


你好,无论任何报案,向公安机关举报要求立案时,最为关键的都是证据问题,首先你得先把这件事情的经过讲清楚,如果手机有犯罪相关的证据,能够报案同时提交,显然能够大幅提高立案的可能性。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

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根据上面的规定,具体到经济纠纷案件中,首先你要说清楚有诈骗的事实发生,即要讲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诈骗什么人,诈骗的手段、过程,诈骗的金额(非常重要),诈骗的前因后果等相关信息,至少要让公安机关相信有犯罪事实发生。另外,刑事案件是由犯罪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管辖,那么你要向犯罪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报案,被受理就可以直接立案。

关于诈骗的金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个省可能会有自己的诈骗立案金额规定,但都不会超出三千至一万的范围,达到这个数额即可作为刑事案件立案处理。

另外要注意的是,经济纠纷中的诈骗很有可能是合同诈骗,合同诈骗的立案金额高于一般诈骗,通常是以诈骗二万元为标准,所以在报案时,证明自己的损失超过立案标准的数额是非常重要的。


棱镜说法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266条)


经济纠纷如果涉嫌诈骗,则多数为合同诈骗。而要准确界定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刑法第2l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如果认定对方涉嫌诈骗,则可以直接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如果公安机关不立案,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以经济纠纷进行处理。

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民事纠纷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若干程序问题的处理意见》规定,民事案件审理中,法院发现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实涉嫌刑事犯罪,或者案件所涉的犯罪事实已经法院刑事判决,由于实践中具体运用的标准不统一,致使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发现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实涉嫌刑事犯罪的,要这样处理: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法院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但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判断,当事人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且不影响民事案件审理的,民事案件可继续审理。  

2、审理中发现涉嫌犯罪,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 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


无语也刚


如果涉嫌诈骗刑事犯罪,需要准备好控告材料和相关证据,去公安机关报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