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苏轼写得最悲凉的古诗词是哪一首?

谢小楼


当然首选苏轼最深情的一首词,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泪,感人肺腑

说到苏轼最悲凉且深情的一首词,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深夜,苏轼从梦中惊醒,记下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用来悼念已逝妻子王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实,纵观我国文学史,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很多“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别的地方的水和云就看不上了。同时表明看过你之后,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还有李商隐的悼亡诗《锦瑟》里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他们的作品真切感人。有的写爱侣去后,孤独凄怆,睹遗思人;有的开始追忆往昔,慨叹世事多变,命运无常;读来都让人感到心痛不已。


而当我读到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时,我知道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诗。苏轼呼喊道,吾妻,我与你生死相离十年余,不用去细致的思量,自是难以忘怀你。你的孤坟距我有千里远,没有地方可以让我与你诉说心中的悲苦与凄凉。纵使你我夫妻二人再次相逢你也应该认不出我了吧,我的脸上沾满了灰尘,两鬓的白发如霜一般。早已变了当年的模样。

深夜在梦境中自己忽然回到了家乡,在那小门窗旁,你正在对镜梳妆。你我两相望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说起,唯有相顾无言流泪千行。料想那明月照射长着短小松枝的坟岗,便是你痛苦哀伤、思念亲人年年悲痛断肠的地方吧。

读来,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泪,感人肺腑。


苏轼的亡妻王氏在年少时便嫁给了他,自此以后,左右相随十一年余,后因重病不幸逝去,独留年幼的长子苏迈与苏轼孤苦在世。王弗天性善良。虽是大家闺秀,却十分贤良淑德,深的苏轼父母的喜爱,在苏轼考取功名的那段时光,相伴其左右。对于苏轼来说,王弗不仅仅是他的结发妻子,也是他的知己。两人相濡以沫十一年余,生活的点滴又岂能忘怀。


即便是十年过去了,那住在心里的人又岂能忘怀。那天夜里东坡又梦到了妻子王弗,我想这种经历大家都有过,梦里面梦到已故多年的亲人,放佛那一刻觉得亲人还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但醒来却发现,早已阴阳相隔,无法相见。十年了,岁月已经催白了东坡的双鬓,时过境迁,时事更迭,与妻子王弗的那十一年感情,慢慢被掩埋,不去掀开无伤,一旦拂开,便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泪流满面。唉,有些话或许只能对着一个孤坟去说了。

全词感情真挚,梦境与现实相互,虚实相间,情感抑扬顿挫,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最悲痛的思念。我想,生死两相离大概是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吧。


每天读宋词


苏东坡写得最悲凉的一首古诗词是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十八岁的时候娶了四川眉山青神县王家的王弗小姐为妻,妻子比他小三岁。王弗是大家闺秀,秀外慧中,面容姣好,婚后和苏东坡十分恩爱。

两年后,苏东坡二十岁,和父亲苏洵,还有弟弟苏辙一起北上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名列榜首,一举成名。但是因为母亲突然离世,苏东坡返回家乡为母亲丁忧尽孝。

那段时间,苏东坡和妻子住在一起,夫妻恩爱,举案齐眉。苏东坡经常到青神县的岳父家里去,和妻子一起,游山玩水。不久,妻子就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苏迈。

两年之后,苏东坡举家迁往京城。他被任命为凤翔通判,苏东坡离开父亲和弟弟,与妻儿一起到了凤翔。在他还不够成熟老练之时,苏东坡需要妻子的忠言箴劝。夫人王弗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似乎远胜过丈夫。因此在官场往来之中,王弗作为丈夫的贤内助,帮了他很多忙。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是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所以苏东坡事事多听从妻子。

苏东坡嫉恶如仇,刚正不阿,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往往不吐不快。王弗经常规劝丈夫,遇事不能太过莽撞直爽。苏东坡交友广泛,每逢丈夫和客人在厅堂中谈论,王弗都会在躲屏风后仔细倾听,担心他太过心直口快而得罪旁人,或者被小人所利用。

三年后,苏东坡在凤翔任职期满,次年正月,他携妻儿返回京都,和父亲还有弟弟一家团聚。苏东坡居住在京城,等候朝廷新的任命。那年五月,苏东坡的妻子以二十六岁之年不幸病逝,留下一个儿子苏迈,年方六岁。王弗陪伴了苏东坡十一年,她的离去,让他深受打击。

王弗病逝十年后,苏东坡在密州担任太守,有一天晚上妻子走进了苏东坡的睡梦中。此情可待成追忆,苏东坡细细咀嚼过往那些琴瑟和谐的美好时光,提笔写下了堪称千古第一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一年的恩爱时光,往昔平常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如同倏然而逝的梦境。短短七十个字,读来让人凄然泪下,道尽苏东坡对妻子王弗十年来无穷无尽的思念。

从古至今,悼亡之作成千上万,但是苏东坡悼念妻子的这首词,公推千古第一!


END.


博书


苏轼写得最悲凉的古诗词,一定是那首吊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了。现在摘录如下: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就开始产生,悼念之作通常以悲切感人为特点,一般写于爱侣过世后,当事人目睹遗物追忆往昔,将自己深沉的思念和追忆,用文字抒发,读来令人心痛伤感。而用词的文体来抒发悼念,是苏轼的首创。



苏东坡是在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合的,王弗不仅年轻貌美,而且亲和孝悌,她与苏轼过着恩爱情深的生活。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早早离开人世,她的离开是对苏轼的一大打击,他心中的悲恸和精神上的痛苦,不言而喻。

苏轼这首悼亡之作在艺术手法上有它的特色,比如它有“记梦”的情节,而且明确写出做梦的日期。下阙的五句是回忆梦境,其余为直抒胸臆,诉说悲伤,写得真挚朴素,沉郁感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句就首先让人无限感伤。恩爱夫妻,撒手永诀,转瞬已有十年时光。“不思量,自难忘”,过去美好的情景当然令当事人难以忘怀。而且那十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颇受压制,心情是悲愤的。

后来苏轼被贬到密州后又逢灾年,他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难以维持的地步。苏轼此时的继室为王润之,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他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她颇有堂姐的风韵。

即使如此,苏轼依然把亡妻挂在心间,即使因琐事不能经常想念,也放在心间永远不曾忘却,那种深深根植于心底的深情,是难以消除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句,让人想到即使她的坟墓近在身边,隔着阴阳生死,又怎么能共能话凄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诉说的情感。

世间最令人伤心的,莫过于相爱的两人一生一死,阴阳相隔,思念心切让人茫然,又平添伤感,所以只好祈祷能在梦里和她多见一面吧!

看到苏轼的这首词,也会让人伤感的预想:

自己和相爱的那个人,到底谁会先走?到那时,自己又该如何面对痛彻心扉的想念呢?


兰阇读书


苏轼最悲凉的古诗词莫过于这首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说的是自己的内心犹如已经心灰意冷。一辈子就仿佛是一条四处漂泊的小船,没安定下来过,你要问我一辈子的做了什么大事,我不过是在黄州,惠州,儋州转了一圈罢了

这是苏轼去世的那一年写的诗歌,看到自己当年的画像,感概年华不再,壮志难酬,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我们都知道苏轼这个人少年成名,放荡不羁。有着平治天下的政治追求,无奈一辈子陷入了新旧党争的漩涡,始终是不得实现。

这首诗歌中的黄州惠州儋州其实就是苏轼三次被贬谪的地方,而且一次比一次边缘,在黄州,还是和汴京遥遥相对,而到了惠州,已经是蛮夷之地,至于儋州,在宋代是最偏辟的,那个地方在苏轼去之前都没有出过一个进士,而且地理上孤悬海外,苏轼已经做好了在那边客死异乡的打算了。

这就是他说自己“身如不系之舟”的原因,至于心如已灰之木则是苏轼在写诗的时候的真实写照,虽然在贬谪的过程中苏轼始终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但是,我们说苏轼毕竟是一个传统的文人,逃不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写诗的这一年,苏轼是遇到皇帝的赦免可以从儋州回到大陆,可是苏轼这个时候年纪很大了,在政治上已经很难有什么建树了,同时,他当时的还是一个戴罪之身,他来到金山的寺庙,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画像,如今自己双鬓斑白,功业难成,壮志未酬,怎能不泛起一阵阵悲凉呢?(和上文中的图片对比)


羊告白说话的地方


我个人觉得苏轼写的最悲凉的古诗《狱中寄子由二首》

最悲凉的古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最凄凉的古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最孤悲的古诗《倦夜》

《狱中寄子由二首》 宋 •苏轼

序篇

一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

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公元1079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二年的四月,苏轼从徐州知州调任湖州知州。

由于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遭人诟陷。

这一年八月,苏轼在湖州被捕,押至汴京御史台狱中,审讯他的谏官必欲置他于死地。

在被押往狱中的途中,苏轼和长子苏迈约定,让他送饭只送蔬菜和肉,如果听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换成鱼。

苏迈严格遵守约定一个多月,恰逢粮尽,于是去找人想办法,嘱托一个亲戚帮忙送饭,却忘记告诉人家他和父亲苏轼的约定。

这个亲戚心很善,有一天弄到了一条腌制的鱼,就给狱中的苏轼送了过去。

苏轼见状大惊,以为自己的罪将得不到赦免了,马上有可能会被处死。

于是就在狱中写了这两首诗给弟弟子由嘱托后事,算作是遗言吧。

这两首诗可以说是苏轼在狱中的“绝命诗”,字字出自肺腑,无暇雕琢。你就想啊,一个中年人壮志未酬,却要马上去赴死,而且还是被冤枉的,心里会是多么的悲凉和无助。

所以我说在苏轼的古诗中这首是最悲凉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说苏轼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十年后,他官场不得意,有一次在梦中梦到她,醒来想起妻子在世时对自己的种种关怀和照顾,使自己在仕途上少走了很对弯路,如今天人永隔,再也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只有无尽的相思和流不尽的泪千行。

所以我说在苏轼的古词中这首是最悲凉的。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 •苏东坡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后,中秋的一个夜晚,没有人与他一起赏月,他凄然北望,往事不堪回首,感觉就像做了一场大梦,官当的好好的,却横遭排挤打击被贬至此。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总有一些势利小人对他落井下石,真是奸人当道啊!

这首词处处显示出他被贬到陌生之地的凄凉孤寂,和前两首比起来,至少他还活着,不是去死,所以并不绝望,比较凄惨,也就够不上悲凉,只能算是凄凉吧!

所以我说在苏轼的古词中这首是最凄凉的。

《倦夜》 宋 • 苏东坡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这首诗是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儋州,

在桄榔庵居住时,桄榔庵里因为常年无人居住,长满了杂草,在草中竟是晚上鸣叫不绝的莎鸡。

苏东坡经常失眠,一天夜里仍然辗转发侧,回想着自己的一生,爱的人纷纷离自己而去,现如今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两鬓斑白,到了生命的暮年,却仍然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只能沦落在这样的一座庵内,隐约间在前方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说不定那一天就死在了这里。

他心里多想再次回到故乡那令人神往的地方,和故友月下畅饮聊人生聊理想,可此时却只能想想,把对于故乡的思念深深的埋在内心。

他当时心里的孤寂落寞、悲伤哀叹难以消化,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极为伤感的诗。

所以我说在苏轼的古诗中这首是最孤悲的。


slx孔雀东南飞


我认为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公元1083年,苏轼第一次被贬苏州,由于之前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虽然勉强保住了一条命,但是收到的打击太大,让他的心境一度的沉沦。这次远离京师往好了说是贬谪,实际上就是流放。这个时候的诗句也能看出他的心境,他平日“谢客对妻子”,“无事不出门”。如此深居简出,说明乌台诗案在他心中的伤害巨大。

一个晚上偶然外出,面对着冷清的夜,环境与他的心境产生了共鸣,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宋词,全词如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的名字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定慧院是苏轼来到黄州之后的寓所。

词的头两句写的是环境,夜已经很深了,周围的一切都陷入了寂静之中,可是词人的内心却是极不平静,深夜未眠一定是心中感慨万千。残缺的月亮挂在枝干稀疏的梧桐树上,黯然之中似乎还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词人以幽人自称,接着看到孤鸿的影子若隐隐现。幽人和孤鸿紧密相连,都是孤独的呈现,是词人内心孤独的写照。

下片紧接着上片,孤鸿似乎受到词人的惊吓,迅速地飞起,反复的回头,词人仿佛看到孤鸿内心无人理解的痛苦,实际上面对着离群的大雁,词人也想起了自己的处境,那种大雁内心的恨和痛苦,何尝不是词人自己的呢?惊起的大雁在飞走中精心挑选自己的栖息之地,最后选择的寂寞而又冷清的沙丘。

整首词在幽人和孤鸿之间展开,词人把自己的经历和内心的感受全部投射到孤鸿身上,把词人在这清冷之地的孤独感受全部抒发了出来。这首词在当时就被人高度称赞,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鲁直就说这首词“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诗书君


中华出类拔萃的人物太多 。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少有,铁冠道人苏轼,便是其中一位。

东坡居士,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

青瓦房,石板路相间的眉山县城西南角沙巷里,有一户苏姓人家。

阴历十二月十九日这天,苏府一名婴儿呱呱坠地。

府上老爷名唤苏洵,以车轼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为孩子取名儿:轼。

小苏轼,就这样诞生了。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世事难料,王弗二十七岁时难产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初读这首词,不知有多少人,读着读着,就哭了,为苏轼的爱情故事,也为读者自身内心藏有的思念,苏轼,用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在这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回忆着往事,一幕一幕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

可以说这是苏轼写得最悲凉的古诗词,没有之一。对此你这么看呢?

感谢你的阅读,期待你的关注。


悟文化


1、苏轼最悲凉的诗就是大多数人共认的这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这是一首悼亡词,用词的文体抒发悼念,是苏轼的首创。这是苏轼悼念结发亡妻王弗所写的。哪年十六岁的王弗与十九岁的东坡成亲了,王弗貌美如花且善良贤惠,东坡年少英俊且才华横溢,佳人对才子,千古不变的爱情佳话,但是美好也会无常,王弗东坡的锦瑟年华定格在王弗的二十七岁那年,王弗香消玉殒,离开人世的王弗是对东坡的一大打击,他心中的悲恸和精神上的痛苦,不言而喻。

3、十年后的夜里,苏轼梦后,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十年了,不敢想却难忘,盘结于心,解不开拂不去,你千里之外,独自卧泉,是何等的凄凉。如果真有还生,我们走在对面,你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了啊。昨夜我又梦到了你,你在小窗前梳妆,我俩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冷月清光洒满松冈之下,那里是你我的断肠处。

4、他们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诚挚,相伴十年,思念一生!


摇曳盛开


说起苏东坡最悲凉的诗词,那肯定少不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你们都熟悉那个“十年生死两茫茫”。

但是你想啊,东坡一生多坎坷,仕途有多不顺利,纵使他再乐观,也不可能只有这一首悲凉的词把。

我分别说几首不同情况下苏东坡的悲凉:

悼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东坡悼念结发妻子王弗的词,堪称史上第一悼亡词。

东坡填下这首词那年,正是王弗去世10年之际,所以他说即使你已经离开了10年,我依然对你念念不忘。

昨晚我梦见你啦,你正坐在小轩窗前梳妆呢,你还是那么美,一点都没有变。我们四目相对,惟有泪千行。

我想啊,假如我们现在碰面,你应该已经不认识我了吧,你一点都没变,而那个翩翩少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将死——《狱中寄子由二首》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写这两首诗的时候,东坡已经预见了自己死期将至。

一个正当壮年的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理想还没实现呢,就要冤死狱中,让人如何能不悲伤?

诗前有小序,曰:

一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说我现在已经活不下去了,只可惜见不到子由,留下这两首诗给他吧。

诗中,东坡表达了对子由的不舍,他说我死了,今后只留下你一个人在雨夜独自难过。

他说我要与你生生世世做好兄弟,今生的缘分,我们来世再尽。

诗中,东坡表达了对妻儿的歉疚,所以他说“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诗中,东坡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恐惧,所以他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乌台诗案”,可以说是东坡一生最大的坎坷,好在,他挺过去了,好在,他留下了这两首诗。

人生——《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词眼就是一个“凉”字。

上片写景,实际上是寓情于景,写的是人生虚幻,叹的是壮志难酬。起笔就被一股悲凉的气氛笼罩全词,一句“人生几度新凉”,后又用秋叶凉风、明月孤灯,把这种悲凉推向了高潮。

下片写中秋佳节,自己一人独自赏月,前两句承接上片,东坡为什么会觉得人生如梦,人生悲凉呢?因为“酒贱常愁客少”,暗指自己被贬谪之后,人们避之如瘟神;因为“月明多被云妨”,暗指朝中奸人当道,自己这样真有报国之心的人却被排挤。

东坡渴望为国出力、渴望朝廷重用,在此中秋团圆之际,这种渴望和痛苦自然更深一层,他能怎么办呢?

唯能对着月亮举起酒杯,凄然望向北方——那是“圣主”所在的地方啊!




也可自话


苏轼写得最悲凉的诗,小楼觉得是乌台诗案时写的《狱中寄子由二首》的第二首。这首诗让我们了解到,即使豁达如苏轼,在面对死亡时,依然有着深深的恐惧。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苏轼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苏轼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关进了御史台的大狱中,在狱中,他与自己的大儿子苏迈约定,给他送饭时只送蔬菜和肉,如果听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换成鱼。

后来苏迈因为粮尽,要找人想法,只得嘱托一个亲戚代为送饭,却忘了将与父亲苏轼的约定告诉他,结果亲戚给苏轼送了一条鱼。苏轼见了大惊,以为命不久矣,于是写下了这两首诗。

诗的第一首是写给弟弟的,而这一首,是写给妻儿的,诗中,有对妻儿的愧疚,也有对死亡的恐惧。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柏台,即乌台,御史台。琅珰,指屋檐下系的铃铎。寒冷的月光下,御史台监狱阴冷森森,夜月低沉,风吹动屋檐上的铃铎,声音凄恻。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苏轼的内心如到处乱撞的鹿,感觉自己的命运就像将被扔进锅里煮的鸡,苏轼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出了他此时惶恐的内心。

眼中犀角真吾子

,犀角,诗后自注「犀角,杜琮事」。《新唐书·杜悰传》:“ 悰,於大议论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故时号‘秃角犀’。”琮与悰是笔误。犀牛以角为贵,脱角则仅存其名而无实用。后因以之嘲讽徒有其名而无真实才能的人。苏轼因诗文身系狱中,且生存无望,难免盼望孩子们象杜某那样才能平平,却能安享富贵。

身后牛衣愧老妻。牛衣,给牛御寒的草蓑。《汉书·王章传》。汉代王章生病无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诀别。遂用“牛衣对泣”等谓夫妻共守贫穷,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当年苏轼在杭州任期间,大有功德于杭州人,因此杭州人民得知他入狱,为他作道场累月,苏轼得知后,得到很大的精神安慰,因此希望自己能葬在浙江。

苏轼石像

从这一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凡人苏轼,看到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很多年后,当他真正面对死亡时,他已不再像这次这样恐惧,而是平静地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在我们的映像中,苏轼是一个旷达的人,是一个充满人生智慧的人,但是,他的旷达,他的人生智慧,是通过他不断地对人生思考获得的,是经历人生一个又一个苦难洗礼获得的。

古人曾评,李白是仙而人,而苏轼是人而仙,这个评价很在理。李白生来就是谪仙人,而苏轼,则是在苦难中,不断地对人生反复思考,最终获得人生的超越,所以,苏轼的人生,才能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答者:谢小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