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在太陽系內,我們除了對八大行星瞭解比較透徹之外,太陽可以說是我們人類想探索而能力又有限的“天體”,因為太陽是一個“火熱”的天體,探測器幾乎是不可能完全靠近的,所以瞭解是有限的。而對於太陽的變動,對地球的影響可以說是時刻存在的,少了太陽發射出來的光,甚至地球上的一些生命體都無法生存,而對於這個神奇的天體來說,並非總是對我們地球非常好,也有不好的時刻。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例如太陽黑子的減弱可能會影響地球的氣候,甚至有部分科學家懷疑會影響地球出現小冰河時期,當然這個是沒有確定的一個說法。而除此之外,太陽爆發耀斑或者說是產生太陽風暴的時候,同對地球的影響也很大,這就是它的“雙面影響”,我們具體來看看太陽的一個變化。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遠古強大太陽耀斑痕跡

太陽耀斑對地球的影響可以說是有理可說的,並且還具有一定的依據。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科學報告指出,地質學家們在格陵蘭島冰層之中,發現了最強太陽耀斑痕跡,而根據分析發現,這次強大的太陽耀斑痕跡是在公元前660年所留下的,而鑑於它的影響力,如果發生在當今這個時代,可能會導致文明崩潰。

所以說,太陽耀斑的爆發確實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如今通過這個研究也給我們指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爆發類似的風暴可能性被大大低估了,我們需要提前做好一種預測並且防禦類似於此災難的發生。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我們太陽具有一定的爆發頻率,定期會產生突發“閃光”現象,以可見光、熱量和X射線的形式釋放能量的爆炸性事件,並且可怕的是,強大的閃光會"刺穿"地球的磁盾,破壞地球的一些設備,這才是最擔心的問題。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什麼時候還會爆發?

當然,對於太陽耀斑的爆發,這個是沒有一切確定性的規律。根據《驚人預測》科學刊物表示,在2019年的年底的時候,最強X級太陽耀斑可能引發太陽風暴,損壞大多數衛星,損失可達2萬億美元。而主要的推測數據說明,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第25個太陽周”太陽活動將開始,其將一直持續到2030年,也就是說這一次可能要持續“10年”的時間,並且可能產生一些不想看到的太陽風暴或太陽耀斑。影響主要在哪裡呢?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最強太陽耀斑和隨之而來的太陽風暴可能襲擊西半球。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所以說,我們也必須要做好防止強太陽風暴可能帶來的危害準備,並且今年10月份的時候,俄羅斯專家明利加列耶夫也發佈了相關說明,那就是如果發生這種有地質效應的太陽爆發活動,拋出的所有太陽物質全部流向地球,那麼“對我們而言,這將是全球性的災難” 。

並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發佈過預測說明,聲稱如今再次發生此類事件的概率約為12%。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歷史上太陽耀斑產生的例子說明

我們上面也說了,太陽這個活動的突發性很強,那麼也是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的肯定性說。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科學報告指出,科學界普遍認為,最強大的太陽耀斑發生在1859年所謂的"卡林頓事件"期間,期間釋放了高達近10的25次方焦耳的能量。1989年3月也爆發過一次,導致加拿大電網損失達到了1320萬美元,2003年11月的時候,X45級耀斑直接導致SOHO太陽探測器暫時"失明"。

2017年9月發生的X級太陽耀斑,直接讓太空宇航員提前24小時將宇航員著陸,所以說,這就是一些有記錄的特殊例子。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在每次爆發太陽耀斑的時候,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果科學家計算的準確,2019年底,第25個太陽周——“太陽活動”將開始,其將一直持續到2030年,這10年的太陽活動期間,太陽耀斑或者太陽風暴大概率會產生,只不過是否具有致命的太陽耀斑,暫時還不明確,也沒有直接給予說明。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按照《新科學家》雜誌早期的報告指出,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稱,未來100年內將爆發猛烈的太陽耀斑活動,所以應該沒有那麼快,在2019年的太陽活動週期之中就出現,並且科學家們對以往的太陽耀斑分析發現,當某些耀斑將太陽亮度提高到30%的時候,就會"吹走"地球臭氧層。

10年太陽活動周或馬上來!致命耀斑可提高30%亮度,地球會咋樣?

超級耀斑釋放的能量比太陽通常的亮度要高出幾個數量級,但這種耀斑2000萬年才會爆發一次,所以也不用擔心。不過強度弱一些的超級耀斑更常發生,上面的例子說的1859年那次就是,所以就看這次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期待就好,這也算是一個科學家推測數據,以參考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