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評價德雲社張文順先生的藝術造詣?

這廝有話說


張文順先生是中國相聲21世紀復興的奠基者之一,北京德雲社創始人之一。北京市曲藝團第一科學員,師承佟大方先生,後跟隨架冬瓜冀德霖先生學習滑稽大鼓。後與郭德綱搭檔表演傳統相聲。其捧哏風格幽默含蓄,自成一家,多年來發揚、保存、上演了很多瀕臨失傳的傳統單口相聲。代表作:單口相聲《海棠花》、《教書匠》、《燈下神算》、《邵康節測字》,對口相聲《財迷回家》、《相面》、《跳大神》等,群口相聲《秦瓊賣馬》等。


手帳er洛笙


張文順已故多年,作為相聲界一位沒什麼經典作品流傳後世、卻至今仍被相聲觀眾或評論家屢屢提及的“文”字輩相聲藝人,他的價值——或者說對相聲界的貢獻,其實不體現在其藝術造詣、而是現實中德雲社影響力的一種折射。

年輕時的張文順絕對是相聲界的一朵奇葩,能因為愛情而不惜丟掉體制內相聲演員身份、在那個年代堪稱是驚天駭俗了吧。

被體制內開除之後的張文順也就基本告別相聲了,幹嘛去了呢?下海經商!用當時的流行話說,他絕對是個時代“弄潮兒”。

幹了十年左右生意,張文順沒能成為企業家、但也實實在在賺了點錢。“上岸”之後時常請相聲學員班時的好哥們吃飯喝酒,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留下了不少體制內相聲界的人緣,這也為其後來能不斷擺平德雲社初創時期各種麻煩事留下了伏筆。

雖然脫離了相聲界多年,張文順還是懷念這門自己從小喜歡的藝術——尤其是人到知天命之年特別容易懷舊。

偶然的時間和地點,張文順遇見了懷揣夢想而“北漂”的郭德綱,相差三十多歲的爺倆成了莫逆之交、忘年之交,一起離開“京味茶館”弄了個“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前身)。

拿自己的錢補貼“北京相聲大會”虧空,用自己的人脈呵退找麻煩之人,早期幾年裡如果沒有張文順,也許就沒有今天的德雲社了。

所以說,把張文順定位為郭德綱早年間遇到的貴人——或者說張文順是德雲社真實的締造者,一點也不為過。

也真是因為如此,德雲社總店後臺至今還供奉著張文順的畫像。

斯人已逝,又有誰還會記得這個曾經無所畏懼的老頭呢?好在郭德綱不忘恩情,非但每逢節日、忌日必須親自跪拜老頭之外,還把張文順女兒、外甥(後來離開了)一直留在德雲社。

逝者如斯夫,黃泉之下老頭看到今時今日德雲社之盛況,也應該感到十分欣慰了。


岑詮


不談個人的藝術水平,捧哏的太突出是一種不好的風氣。

郭全寶、趙世忠、範振鈺、石富寬、孟凡貴、杜國芝、李文華,這都是好捧哏。 于謙如果不是老扯著脖子一個調門兒的嚷,他會比現在更可愛。但是方向是沒錯的。

趙佩茹、朱相臣、謝天順這種風格,非有高超的藝術造詣不可。

包括劉寶瑞的捧哏,也並不討喜。

你看看楊少華。乍一聽好玩,聽多了就狗血了。

你看看馮鞏……

你再看看王聲……那就別看了……

藝術不是一刀切。都有可取之處,也都是這麼等而下之的。

所以說有了參照物,評價任何一個人就都好評價了。張文順捧哏真不如他說單口的水平。大方向不對,用雞賊去彌補是沒有前途的。論雞賊程度屬於跟楊少華仿上仿下的水平吧。

好多人還提他捧的《大實話》,這算舞臺事故好不好!

捧哏的不可不機靈,但是一定要藏住了。 捧哏的“反擊”逗哏的,一定要以棉裡藏針為努力的方向。我們不是花錢看臺上雞吵鵝鬥去的。三分逗七分捧,也是建立在逗哏主動配合捧哏的基礎上。現在的逗哏,捧哏這邊都繃臉了,那邊還自顧自叨叨叨,那這舞臺還有什麼意思呢。

所以捧哏也是沒辦法。再不搶戲就變成電線杆子了。

王玥波講過一個張文順的軼事:有年輕相聲演員想找他借錢,剛往他跟前一走,還沒張嘴,他先來了句“老了,不中用了,早晨坐車讓小捋把錢包掏走了……”

雞賊如此,不搶戲是不可能的。不然拿什麼跟郭德綱要錢啊。






柴門聞犬吠666


張文順是郭德綱早期的搭檔,二人合作的一些作品很經典,張文順的捧哏水平還可以,當然他的藝術造詣相當高,比某些所謂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強多了。

張文順的捧哏獨具特色

張文順(1938~2009),生於北京,天資聰明,是北京市曲藝團第一科學員,師從佟大方先生。

上世紀50年代末,張文順以某大學大一學生的身份,進入曲藝團學員班,相當驚世駭俗,那時候能上大學又說相聲的都不是一般人。


張文順十八九歲進團,而李金斗、王謙祥那時才十一二歲,張文順負責給他們帶文化課。

本來張文順發展挺好的,可由於早戀,學校不允許,但張文順不願意背叛愛情,就曲藝團給開除了。

離開體制以後,張文順做生意賺了點錢,後面認識郭德綱,很認可郭德綱,很快與他成為好朋友,共同創立了北京相聲大會,即德雲社的前身。

德雲社早期後臺沒幾個人,郭德綱缺搭檔,便與張文順合作。那時候,郭德綱才二十多歲,相聲說的很好,有老藝術家的風格,而張文順年齡稍微大了一點。不過,二人合作的還不錯,一捧一逗的,非常默契。

張文順的捧哏不按套路出牌,“你比我說損,我比你更損”的那種,蔫壞蔫壞的感覺。張文順與郭德綱早期的作品有很多經典,《論50年相聲之現狀》、《大實話》等等,包袱很多,效果很好。

郭德綱成立德雲社之後,一門心思撲在說相聲上,他對捧哏的水平要求是相當高的。如果張文順水平不行,即使他人再好也沒用,會影響郭德綱的前途。

三分逗,七分捧,既然郭德綱願意跟張文順合作,說明他對張文順還是認可的,張文順的水平並不差。

張文順後來沒有跟郭德綱合作,是因為身體原因,年齡大了,再加上有病,在舞臺上站久了會支撐不住。

張文順可惜去世太早,如果他活到現在的話,還會有經典作品出來,他是發自內心熱愛相聲。

張文順是真正的相聲行家,比某些所謂的表演藝術家強太多了

主流相聲界有很多的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等等,其實都是沽名釣譽,不會說相聲,也不懂相聲,而張文順是真正的行家。

德雲社早期的小劇場表演,張文順經常一個人在臺下坐著,看臺上演員的表現,演出結束以後,當場就會給他們提意見,督促他們改進。張文順在那時候就相當於一個把關人員,既是觀眾又是演員,評價比較中肯。

徐德亮、王文林等人離開德雲社的時候,張文順就說了,當初和郭德綱一起創立德雲社,不是為了指著這些演員賺錢,而是為了讓相聲更好的傳承。

張文順和郭德綱一樣,是真想為相聲做點事,無論幹什麼都是全力以赴。張文順和郭德綱合作過一段時間,在臺上鍛鍊的機會挺多,他的水平也是相當高的。

張文順幫了郭德綱很多忙,是德雲社的元老和工臣,到現在,德雲社的後臺還供著張文順的頭像。如果張文順有在天之靈,看到郭德綱和德雲社今天的成就,他肯定會非常欣慰的。


R娛記


大家好,我談談對張文順先生藝術的造詣及對相聲的貢獻。①現在每提起相聲界的郭德綱和德雲社那是如雷貫耳,無人不知,在這當中有一個重要人物就不能不提,他就是張文順先生。張文順先生是北京曲藝團第一科學員,師承佟大方,後又跟隨架東冬學習滑稽大鼓,其捧哏風格含蓄幽默,自成一家,併發掘保存上演了一些已少演出的傳統單口相聲。②張文順先生在復興相聲這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三位發起人是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老先生很欣賞當時還沒名氣的郭德綱的相聲才華,大力支持。在德雲社遇到困難時,一身正氣的張文順總是挺身而出,畢竟老先生在相聲界輩分很高,誰都會給面子的。如果沒有老先生的盡力支持,估計德雲社也很難堅持下來。眾人的艱辛努力終於迎來郭德綱與德雲社今日的輝煌成就和相聲藝術的復興。這一切都有張文順先生的功勞。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還望您多多交流與關注,謝謝大家。






休閒畫題


張文順做為德雲社創始人之一,對德雲社的貢獻功不可沒,只是當時相聲這門藝術不被重視,不溫不火,後來郭德綱這個後起之秀反而風頭蓋過了張文順,但老先生不計較個人得失,努力的培養新人,提攜後輩,對推動相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努力。



雪飛188836876


張文順先生可稱“德藝雙馨”藝術家。德,在不被大家看好的郭德綱身上,投入巨大支持,不怕得罪同行,不在乎收入,還制定了年青一代相聲藝人的傳輩字號,雲鶴九霄龍騰四海。藝,師承名家,迄今為止給郭德綱捧哏的演員中,唯一一個可以讓郭德綱接不上話的演員,《全本大實話》是經典,後來于謙都不捧這段了,郭德綱自己唱去吧。


三省堂主凌雲逍遙


張文順老先生藝術造詣,非常棒,,捧哏捧得天衣無縫,見縫插針,讓大家從頭笑到尾,非常親民,語言通順活學活用,不可多得的人才,對大家和藹可親,藝人藝德不是一般相聲演員做得到的,風格別出心裁,捧哏每一句話時間點拿捏分寸,順暢如流水,口德藝德非常棒,做藝先做人,太值得後人學習了


張瑞往


張文順病倒之時,曾對郭德綱說:“我最不放心我的孩子”。郭德綱說“有我呢”。岳雲鵬說“也不知道師傅怎麼突然就火了”,郭回答“我花著錢吶”。那些花錢買票的人們想想吧。


手機用戶55477603757


張文順先生是德雲社的創社人之一,老先生是相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了,白駒過隙,時光如梭,不覺間老先生已經駕鶴仙遊十年矣!老先生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相聲,都是傳世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賞性,若果大家有空得閒,一定要好好欣賞欣賞,即可修身養性,又可愉悅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