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4个特征,体现你是否适合学数学


4个特征,体现你是否适合学数学


4个特征,体现你是否适合学数学,尤其是最后一条!

还记得当年学数学的场景吗?一个方程式解一上午,结果是错误的结果。在我眼里,数学就是最难学的科目,不像语文,总是可以从多方面来阐述。至少能得个辛苦分,数学就不一样了。如果结果是错的,过程有多辛苦都没用。

每当学期末,大量的试题就来了,想要学好理科,大量做题是必然的了。虽然这样,像我这样的智商,还是不能考高分。尤其是在工作以后才发现,以前学的数学根本就用不上。感慨异常。如果不是走数学方向,我以前学的数学到底做什么用呢?就算高考满分又如何?

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是目光短浅,如果不是数学,怎么能考上大学......

小时候,老师总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其实真的,如果数理化都能考高分,在高考上是一定能胜出的。可能一分就决定了你是否能上重点还是普通本科。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很多同学偏科严重。导致120分的物理只能考不到60分,150分的数学也只能考80分。最终的结果就是根本上不了重点大学。

其实从初中开始,就已经开始了数学成绩的较量,如果数学成绩不好,在中考的时候就已经分出了是否重点学校,中考的划分也会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绩,因为不同的学校,师资力量是不一样的,包括学习氛围,整体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绩。

既然数学这么重要,那么该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帮助有数学恐惧症的同学。

1、数学的基础学习不容忽视

一般情况下,理科的难点就在于基础没有打好,学理科就像是盖房子,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基本就很难继续下去了。这是很多同学刚开始学习数学容易忽视的问题。感觉听听课就可以了,没有课后的加强巩固。在做老师留的作业时,也是敷衍了事。结果错误率明显上升。

理科知识的学习总是离不开课后的练习,数学也是如此,课后的习题也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上课学习的公式定理以及一些解题技巧要强化训练。在所有的习题里,尽量用刚刚学过的公式定理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式定理运用熟练,在能综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建议不思考的去大量做题。

数据表明:很多丢分的地方都是在细节方面,基本都是基础知识不够数量导致。

2、认真审题

考数学最忌讳的就是不细心,很多题目都是设置的障碍,如果不仔细读题,就会掉入考题的陷阱。一般基础知识丢分都是因为审题不仔细,开始感觉是对的,解题到最后发现整个过程都是乱的。这种情况比较多。最后虽然试卷是答满了,但是错误率明显上升了。

对于能得分的一分都不能丢,要熟练掌握公式定理。在解题过程中要冷静分析。基础知识不能丢分。

每次考完试,自我感觉良好,感觉很多题都是对的,为什么发下试卷才发现,很多应该得分的却没有得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审题的时候不够认真导致的。

3、灵活运用知识

数学的公式定理比较多,很多人都能轻松背下来,但是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会用。这就是把知识学死了的表现,很多同学很聪明,平时不怎么背公式,但是考试他会自己推导公式定理,考试一样可以得高分。

前提是要记住公式定理,但是要明白公式是如何产生的,这个在每个公式的前边都有一个例题来阐述。一定要好好研究例题。

课后多做几个同类型的例题,如果还会出错,找老师多帮助分析出错原因。出错之后记得总结,下次不要再次出现即可。偶尔的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不改。

4、学会数学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最重要的,很多同学学不好数学,主要是数学的逻辑思维不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的软件公司在招生的时候只要学数学的,而不要学计算机的。学开发很简单,主要就是靠的是数学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和思维能力,才能综合运用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在中学时期,我们涉及的思想方法有很多,尤其是数学方法。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和分析,最终的结果就是应用,再中考和高考中主要就是考察的应用层面。所以还是需要同学们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虽然学习很辛苦,学数学更辛苦,但是只要努力、用心,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加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