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失信背後難“渡劫”滴滴癥結在哪兒?

網約車行業從來就沒有風平浪靜之時,即使水面並無波瀾,水下也會暗流洶湧。從接連發生的順風車乘客與司機遇害案,到各大出行平臺多次被約談,網約車行業每次出現在視野中,無一例外總是會引發廣泛的關注,牽動人們的神經。

失信背後難“渡劫”滴滴癥結在哪兒?

就在近日,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公佈了道路運輸行業企業和個人違規經營首批“嚴重失信黑名單”,滴滴出行、美團打車等頭部企業赫然在列。根據上海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公示的49條“嚴重失信行為清單”,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因未經許可或者超越許可從事道路運輸相關經營活動而上榜。

失信背後難“渡劫”滴滴癥結在哪兒?

要知道,滴滴剛剛在不久前的11月20日重啟了順風車業務,滴滴順風車似乎迎來了“第二春”。就在一切即將步入正軌之時,滴滴卻突然被列入“嚴重失信黑名單”,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事實上,當前滴滴雖已具備較大體量,且在網約車行業中佔據龍頭位置,但盈利仍然是滴滴的一塊心病。為突破困局,滴滴或許出現了一些“過激”行為,導致觸及違規的紅線,上榜黑名單也就不足為奇了。

提升運力效率成為當務之急

造成滴滴陷入困境的一大推手便是運力不足,增加運力以及提升運力效率是滴滴的當務之急。

滴滴發佈的“2019春運小結”數據顯示,2019年3月,網約車平均打車成功率為66.02%,最難打車的3天,全國平均打車成功率僅55%,運力難以滿足需求。

在2018年春運期間,滴滴順風車在10天內便運送乘客達758萬人。2020年春運將至,而滴滴順風車剛剛重啟,正在進行試運營,運力將遠遠無法滿足迫近的春運需求。同時,上榜黑名單迫使滴滴不得不清理大量的不合規運力,進一步急劇了運力緊張局勢。

對於滴滴而言,運力問題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好在滴滴並沒有坐以待斃,滴滴在11月29日表示將升級拼車產品。進過升級之後,拼車從快車版塊中獨立出來,不僅費用比之前的“一口價”更低,還將推出延誤保障。

失信背後難“渡劫”滴滴癥結在哪兒?

滴滴在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拼車業務上線以來累計使用人次達29億,北京約有30%的滴滴用戶在通勤高峰時段選擇拼車。拼車對提升運力效率的作用顯而易見,這也是滴滴將拼車業務升級為獨立版塊的原因。

在滴滴順風車業務尚未完全鋪開,運力短時間內難以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滴滴大力提升現有運力的效率,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尤其是當不合規運力的清理導致運力短缺態勢的加劇,合規運力推進受限的兩難處境中,提升運力效率的關鍵性凸顯。

11月26日,滴滴舉辦司機開放日活動,以滴滴相關部門人員現場演講,司機打分的形式,讓規則的制定者和被規則約束的人直接溝通。而在11月28日,滴滴宣佈建立租車交付中心,增加租車開網約車的合法性,緩解“以租代購”被清理造成的運力減損。

無論是嘗試讓司機理解規則和規則的制定者,還是試圖解決“以租代購”風波對網約車業務的影響,滴滴的目的都很明確,減少運力流失或者鞏固有效運力。

司乘權益保障是關鍵

運力問題十分棘手,而滴滴順風車業務的重啟或將大大緩解運力危機,但與此同時也面臨重拾用戶信心的挑戰。

滴滴在11月20日上線試運營順風車,也是時隔14個月後,滴滴重啟順風車業務。而在此前,滴滴順風車曾因發生惡性安全事故而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這一業務隨之被下線。此時重新上線順風車,滴滴是否已經完善了乘客安全保障措施?此外,外界也想知道滴滴為何要冒巨大的風險重啟順風車。

失信背後難“渡劫”滴滴癥結在哪兒?

順風車曾是滴滴三大主力業務(另外兩個是快車和專車)之一,到2017年末,滴滴順風車日均訂單量達到200萬,乘客數超過3000萬,覆蓋城市達到351個。儘管順風車僅為平臺日訂單量的十分之一,但卻是三大主力業務唯一賺錢的一個。

重啟順風車業務,不僅能帶來盈利,還能補充運營車輛規模,對滴滴而言自然是一樁美事。然而,乘客遇害的惡性事故發生之後,滴滴順風車的口碑與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能否再次獲得用戶信任,還需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乘客安全保障成為滴滴必須跨過的一道坎。

12月1日,滴滴順風車在山西太原召開的首批試運營城市用戶懇談會上,有乘客代表表示,安全方面有很大改進,但操作比較麻煩,程序很繁瑣。安全功能固然重要,但用戶體驗也不可或缺,對滴滴而言,產品仍需持續打磨與優化。

不僅僅是乘客的切身利益,滴滴順風車司機們同樣需要更多關懷。在提升運力方面,司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滴滴此次“升格”拼車業務的同時,也對司機的收入作了調整。

《電商報》瞭解到,為了提高司機的拼車積極性,滴滴提出共乘計價規則。當一輛車只有一位乘客,未拼成狀態里程的計價跟快車保持一致,若接到第二單和第三單,司機的里程費按照1.2倍和1.4倍計價。這種計價規則下,拼的越多,司機賺的越多。

此外,相比收入規則上的激勵,派單、口碑值、平臺判責等對整體收入影響較大的因素也成為滴滴此次升級的重點。滴滴司機服務部負責人表示,將為更多司機提供福利或保障。在權益保障不斷得到優化後,司機們自然能夠“死心塌地”為滴滴服務,對服務質量提升和運力穩定的保障均大有裨益。

盈利難題待破解

滴滴在提升運力水平,增強安保措施方面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終都是為了盈利。在網約車行業,滴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上線6年以來,滴滴還沒有實現盈利。數據顯示,滴滴2018年虧損高達109億元,滴滴創業近6年合計虧損約390億元。

失信背後難“渡劫”滴滴癥結在哪兒?

今年以來,滴滴宣佈對非主要業務“關停並轉”,並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涉及減員比例15%,“優化”約2000人。減員增效的確是一個明智之舉,但卻並非長久之計,節流的同時更需探索開源之法。

近期,滴滴在開源上大做文章。在重啟順風車業務後,滴滴還在11月份上線了全新的拼車與包車業務,對規則進行了優化。

滴滴調整拼車計費規則,將對滴滴的盈利困境有所改善。更低的拼車折扣,會吸引更多用戶使用這一功能,甚至拉動一些新用戶試用,在整體上增加營收。

而經過升級之後,滴滴包車將採取專車車型,提供包括提前確認行程、提前15分鐘等候、微笑迎接、幫提行李在內的專車服務。包車業務將服務做到細緻入微,用戶體驗提升的同時業績也提升在望。

當然,順風車對於滴滴盈利的意義不容小覷。有消息稱,2017年滴滴順風車已有8億的淨利潤,這並非空穴來風。從盈利模式看,順風車司機大多盈利訴求不強,平臺不需要給予補貼,也不需要買車,成本較低,因此雖然平臺抽成比例低於快車,但順風車賺錢仍然較容易。

同時,網約車監管趨嚴,專車、快車等准入門檻越來越高。相比之下,順風車業務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較少,既能盈利,又能擴大網約車規模,自然成為滴滴的心頭肉。

總體而言,滴滴正在經歷破局的陣痛,伴隨有“出格”的舉動可以理解,但觸碰監管的紅線顯然不可取,滴滴此時經不起折騰。雖然滴滴發展歷經坎坷,但仍然具有先發優勢,只是暫時在低谷中徘徊,相信滴滴在梳理好發展戰略,並將業務做精做細之後,其前途仍然是光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