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唐玄宗李隆基对待皇族非常宽厚,为何会做出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

根据正史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对待皇族非常宽厚,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他在位的中期,却做出了一日杀三子(李瑛、李瑶、李琚)的“糊涂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李瑛被册立为太子说起。

唐玄宗登基后,虽然册立发妻王有荣为皇后,但在立储一事上却陷入纠结。原来,王皇后没有子嗣,在这种情况下,庶长子李琮理应被立为太子,但可惜他早年间被豽(猴类动物)抓伤面部,形象严重受损,不堪做储君。正因如此,唐玄宗踌躇数载后,最终决定册立庶次子李瑛为储君,时在开元三年(715年)正月。

唐玄宗李隆基对待皇族非常宽厚,为何会做出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

太子李瑛是唐玄宗的庶次子

​据正史记载,李瑛的生母赵氏身世寒微,原本是潞州的倡伎,因为容貌艳丽、能歌善舞,被时任潞州别驾李隆基看中并纳为侧室。李隆基称帝之初,进封赵氏为丽妃,对她极为宠幸(“瑛母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见《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七》)。然而,伴随着武惠妃的入宫,赵丽妃及其子李瑛的命运开始迎来逆转。

作为女皇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自幼被姑祖母抚养长大,不仅天生高贵、美艳迷人,而且还深得武则天的真传,学会了一肚子的阴谋诡计。所以等到入宫后,武惠妃便尽情施展魅惑之术,将唐玄宗深深地迷惑住,渐渐地成为后宫最得宠的妃子。不仅如此,武惠妃的肚皮还非常“争气”,相继诞下四子三女,更是在与其他妃嫔争宠的活动中,攒下足够的“资本”。

唐玄宗李隆基对待皇族非常宽厚,为何会做出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

武惠妃是唐玄宗中期最得宠的妃子

​随着武惠妃的日渐得宠,先前备受唐玄宗喜爱的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人,便开始受到冷落,没几年时间便全都郁郁而终。对于母亲的遭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皇甫德仪之子)、光王李琚(刘才人之子)全都愤慨不平(“太子、二王以母失职,颇怏怏。”见《新唐书·卷八十二》),明里暗中都对武惠妃表达出怨恨的情绪,时间一长,不能不引起后者的警觉。

武惠妃为了消除威胁,便听从女婿杨洄的挑唆,在唐玄宗面前哭诉李瑛等人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唐玄宗也是个糊涂蛋,竟然都没有进行调查,便想着废黜太子及二王。幸好宰相张九龄及时劝阻,并引用骊姬诬陷申生、江充诬陷刘据、贾南风诬陷司马遹、独孤皇后诬陷杨勇的故事,劝说皇帝千万不要听信谗言,以至于铸成大错。唐玄宗觉得很有道理,便暂时搁置想法。

唐玄宗李隆基对待皇族非常宽厚,为何会做出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

奸相李林甫是武惠妃的心腹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遭奸臣李林甫的诬陷而去职,宰相一职则由李林甫接任。由于李林甫是武惠妃的心腹,所以他上台执政后,便秉承主子的旨意,四处搜索太子及二王的“罪状”,并与杨洄、武惠妃一起密谋铲除他们。李林甫还大打包票,声称一旦李瑛被废,他将力荐李瑁(武惠妃第三子)为太子,由此让武惠妃欣喜不已。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没过多久,李林甫等人便商议出铲除李瑛等三人的诡计。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武惠妃以宫中有盗贼为由,下令李瑛、李瑶、李琚入宫捕捉。与此同时,武惠妃特别叮嘱李瑛兄弟,称宫内盗贼人数众多、身怀利器,需要他们身披铠甲、携带武器前来。李瑛等三人不知是计,便遵照武惠妃的要求前来缉盗,结果刚一入宫便被大批武士包围、拿下。

唐玄宗李隆基对待皇族非常宽厚,为何会做出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

武惠妃诬陷李瑛等3人,意图将他们置于死地

​李瑛兄弟不明就里,便质问武惠妃为何要逮捕他们,但后者并没有理他们,而是派使者禀报唐玄宗,坚称李瑛等三人率兵入宫、意图不轨。唐玄宗不相信太子及二王真的会谋反,但奉命查明此事的使者回来告诉他,李瑛等三人的确身披铠甲、携带武器入宫。唐玄宗认为兹事体大,便将李林甫召来征询意见,后者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话,只是说此事纯属皇帝家事,人臣不得干涉。

听后李林甫的意见后,被假象蒙蔽的唐玄宗最终做出决定,废黜李瑛、李瑶、李琚为庶人,并将他们囚禁起来。不久,在武惠妃的进一步煽动下,唐玄宗又下令将李瑛、李瑶、李琚三人赐死,此即“一日杀三王”事件(详情见《新唐书·卷八十二》)。李瑛等人被杀后,国人多以为冤,称呼他们为“三庶人”。

唐玄宗李隆基对待皇族非常宽厚,为何会做出一日杀三子的糊涂事?

唐玄宗一时糊涂,竟然一天内连杀三个儿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玄宗渐渐了解到李瑛兄弟入宫的真相,方才醒悟到他们的确死得很冤枉,并由此对武惠妃心生怨恨。正因如此,唐玄宗拒绝李林甫等人要求册立李瑁为储的提议,而是立皇三子李玙(唐肃宗李亨)为太子,并开始渐渐冷落武惠妃。机关算尽终是空的武惠妃连受打击,不久便患上严重的精神病,屡次看到李瑛等三人的鬼魂作祟,最终竟被活活吓死,时在当年十一月。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