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已經醞釀了十年之久的北京古都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近日已列入市政府重要工作項目,《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規劃》及《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規劃綱要》已完成編寫工作,與之配套的《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規劃實施計劃》《中軸線申遺風貌設計管理導則》的編制正在進行中。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十年來,關於中軸線申遺的討論、方案很多,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見,但也有一些認識模糊。中軸線的“線”不是實體,所以稱之為“北京古都中軸線文化史蹟”更為準確。根據國際規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報告必須做到四個準確,即位置範圍準確、年代沿革準確、實體遺存準確和文化價值準確。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位置範圍:從線到面

北京古都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外護城河窵(音同吊)橋南端,北至鐘樓北邊,中心是一條貫穿南北筆直的“線”,但線是虛象的界限,只有位置沒有範圍,必須在它的位置上拓展成“面”,才能劃出範圍。但這個“面”究竟劃到哪裡才算準確,至今眾說紛紜。有一種觀點是,凡是和中軸線有關聯的部分都應當劃入,如天壇、先農壇、大柵欄、鮮魚口、西苑三海、明清皇城、南鑼鼓巷、南北池子、南北長街等等。誠然,歷史上這些片區的形成,與國都中軸線定位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把它們劃入中軸線的範圍內有一定道理;但是,一旦申遺成功,把它們都劃入文物範圍,就必須按照國際標準實施保護管理,而事實上這些片區中有相當多的部分地處現代都市中心地段,涉及社會民生、市政建設、街區更新諸多現實工程,遠不是單純的文物保護能夠掌控的,最多隻能做到優化環境,但這又和嚴格意義的文物保護不完全相同。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筆者認為,劃定保護範圍首先要緊靠中軸“線”,包容“線”上的實體,凡是與“線”距離太遠、搭車入界的都不應劃入;其次界面必須對稱,突出中軸,在空間上能夠襯托出“中”的形態,使之由虛象的線成為實象的面;第三要便於掌控管理。

據此建議分六段劃界:(一)永定門至天橋“天街”南段,以天壇西牆和先農壇東牆為界;(二)“天街”北段天橋至正陽門,以正陽橋牌坊寬度定界,實測牌坊通面闊為35.36米;(三)天安門廣場,以人民大會堂和國家博物館立面為界;(四)天安門以內至午門間東西朝房和太廟、社稷壇,紫禁城和景山全部;(五)景山後至地安門內以東西黃瓦牆、雁翅樓為界;(六)地安門外至鐘鼓樓周邊,以萬寧橋寬度為準,劃定範圍。

年代沿革:從元到清

北京古都中軸線起始於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的大都,南端起於麗正門,貫穿大內宮苑,北端止於中心閣,總長3.9公里。明初平毀元大都,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元大都基礎上新建北京,沿用元大都中軸,南面延伸至正陽門,北端止於在元代中心閣位置上新建之鐘樓,總長4.75公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建外城,南端延伸至永定門,清乾隆年間進一步完善,新建永定門窵橋、箭樓,移建壽皇殿居中,增建景山五亭,改建鐘樓,最終形成古都中軸線完整的形態,今天所謂的古都中軸線指的就是始於1276年、成於18世紀中期的總長度7.86公里的這條“線”。

1911年清朝覆亡,中軸線上的建築不少失修頹敗,至1959年廢棄了正陽門內棋盤街、大清門內千步廊紅牆及兩側官署,建成天安門廣場。著名歷史地理專家侯仁之教授把天安門廣場的建設稱為首都建設的里程碑,當然也是中軸線沿革的里程碑。在中軸線的沿革中它是劃時代的形象、古文化的復興。這一點必須在申報文件中加以強調。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實體遺存:三部分組成

中軸線的實體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跨線建築,二是界內古代建築,三是界內現代建築。

跨線建築指的是由永定門外窵橋至鐘樓7.86公里直線上跨線的建築,包括橋、坊、門、樓、亭等共43處。其中缺失8處,它們是永定門外窵橋、永定門箭樓、正陽橋、棋盤街柵欄、大清門、北上門、景山北中門和地安門,又新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升旗臺、毛主席紀念堂,合計共缺失5處。這5處中只有大清門、棋盤街柵欄不可能恢復,其他三處中正陽橋可以在原址地面恢復原狀,北上門、北中門和地安門創造一定條件也能夠在原址恢復,特別是地安門,無論是文化價值還是地標價值都非常高,應該恢復。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界內古建築包括天壇、先農壇壇牆和壇門(缺一座),天安門內太廟,社稷壇,東西朝房,紫禁城和景山全部、地安門內黃瓦牆和雁翅樓等實體遺存。

界內現代建築也屬於中軸線實體,許多已成為有較高藝術質量的景觀,如地安門內對稱綠琉璃瓦頂多層宿舍樓、正陽門外市民廣場、自然博物館、演藝中心等,都屬於中軸線的實體遺存。

總之中軸線上的實體遺存不僅數量多、年代跨度大、建築質量高,而且文化含量之高也是中國唯一、世界僅有。

文化價值:歷史+社會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必須對其文化價值作出準確的評價,在一定意義上,文化價值評估的結論直接影響到申遺的結果。

所謂準確,一是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地位,二是文化內涵的廣度和深度,三是在當代社會的價值。在進行文化價值評估中必須內容詳實、用詞準確,切忌空泛的形容、無限的誇張、離譜的比擬。

文化遺產的價值主要是它本身固有的文化價值,也就是歷史價值,這是必要的條件;遺產在當今社會可能發揮的作用,也就是社會價值,這是拓展的條件。有的遺產歷史價值很高而社會價值較弱,有的兩者都很高,必須科學判斷。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北京古都中軸線的歷史價值主要有:

第一,它是中國曆代王朝建都的中心骨幹,《周禮·地官》規定,以土圭之法求地中,“乃建王國也”(“國”指國都);《考工記》“匠人營國”規定,都城為正方形呈“井”字分隔,中軸貫通;以後歷代都城大多有貫通宮室的中軸線,最成熟的是三座平地起城的都城隋唐長安、洛陽和元大都。北京的中軸線是最後集大成者,它是現存形態最完整、遺蹟最豐富的歷史遺存,在中國是唯一的,在世界是僅見的。

第二,它體現了中國古代立國的核心價值觀。首先是立國之本,《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周禮·春官》注:“中,猶忠也。”《說文》:“中,上下通也。”以中庸之道立國,君民都要忠於國家,政令要上下貫通。其次是體現社會和諧。《易·蒙》卦釋文“中,和也”;《易·蹇》卦釋文“中,適也”;《莊子·在宥》釋文“中者,順也”,中軸線是和、適、順社會關係的象徵。

第三,它是古代造型藝術的最高典範。中軸線上空間起承轉合,序列嚴謹,富有音樂感;線上建築是中國古典建築中式樣最多、形式最美、工藝最精的造型精品,這麼多的建築藝術精品集中在一條線上,在世界上是僅見的。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第四,它的定位具有科學價值。據元末文獻《析津志》載,忽必烈在建大都以前問計於劉秉忠如何確定中軸線,劉秉忠以閘河上第三橋南一株大樹為準,由此指向北斗,定位大都中軸線。之所以選擇大樹為起點,是因為古代“社”是國土的代表,以大樹為社主。這條線的定位記錄了自周代以來以天象為依據的地理測量科學。

第五,線上的建築技術,從木構殿堂樓閣、磚石拱券門橋結構、排水系統,以至磚石木雕、彩畫油飾、室內裝修,所有材料製作和施工技藝,都是幾千年來傳統集中的積累、最高的水平,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它有深遠的社會價值。一是認知價值。中軸線上鮮明的建築形象,告訴現代公眾一段真實的歷史,它是活生生的歷史教材。二是它所包含的古代核心價值,在今天仍舊能夠發揮出保護國家統一、政令上通下達、社會和諧穩定的教育功能。三是徜徉在這條線上,可以從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審美愉悅。四是許多建築可以合理利用,如用作博物館、陳列館、圖書館,可以取得互為表裡、相得益彰的效果。

文化價值的評估陳述,可以說是申遺成敗的關鍵,切不可等閒視之。

北京中軸線要申遺,四個關鍵詞get到了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