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探访穴居人的住所

探访穴居人的住所

我的司机穆拉德(Murad)手里抱着一只羊羔,紧挨着我蹲在壮观的底格里斯河岸上。我们周围是百年古树投下的阴影。无论是身着色彩斑斓裙装的年轻女孩,还是满脸沧桑岁月的年迈男子,都紧盯着自己的羊群。有些羊误入了浅水区,浑身溅满水的女孩儿们紧随其后看护着它们,避免自己的牲畜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羊羔的安全。借助穆拉德的翻译,我向他们表达了给山羊挤奶的愿望,引得一帮孩子咯咯大笑。

探访穴居人的住所

这里是土耳其东南部巴特曼省的哈桑凯伊夫镇,距离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边境不远。如今,这里的居民以库尔德人为主,很多考古学家都将哈桑凯伊夫视作全世界有人类持续居住的最古老的地区之一,过去1万年间,先后有9种文明栖息于此——包括新亚述人、古罗马人、波斯人、拜占庭人和土耳其人。这里最重要的一些遗产,都源自12和13世纪的阿尔图格王朝和阿尤布王朝。当时,这座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站。在那一时期,当地修建了很多陵墓、宫殿和清真寺——包括12世纪举世瞩目的大皇宫(Great Palace)和著名的底格里斯桥——正因如此,如今的哈桑凯伊夫才得以保留了300多处历史遗迹。

同样令人神往的还有这里的数千个人造洞穴。这些洞穴沿河而建,都位于石灰岩峭壁之上,与大名鼎鼎的卡帕多奇亚非常相似。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居住在洞穴里,依靠农业、果树、山羊和绵羊为生。

然而,这些卓越的珍宝却无法高枕无忧。2015年底,高135米、宽1820米的伊利苏大坝——这是全球最受争议的水利项目之一—将会把哈桑凯伊夫的许多地方葬身水底,包括大皇宫和这些洞穴。据估计,大约有2.5万至7万穴居人需要因此搬迁,他们有的会搬到北部2公里的新哈桑凯伊夫,有的则要跋涉100公里,前往南部的新伊利苏。

据巴特曼省省长特梅尔·艾贾(Temel Ayca)介绍,他们计划将部分古迹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创建一个考古公园。无法移动的古迹则会打造成潜水公园。然而,即使制定了这些计划,很多历史学家、科学家和考古学家还是担心又一个特洛伊或迈锡尼可能会因此而永久消失——毕竟,这里还有很多区域尚未被充分发掘。

我本想给山羊挤奶,但最终却无功而返,引得穴居人哈哈大笑。在与他们一同返回的路上,我们的话题很快转移到大坝上。一个5口之家的牧民家庭邀请我和穆拉德到他们家里喝茶,还用美味的食物款待我们——这是土耳其的传统待客之道。

我们挤进牧民那摇摇晃晃的卡车,穿过浅河,来到了他们的家——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洞穴。这里共有两层,空间很宽敞,装饰得也很精美,甚至还有自来水、电线和玻璃窗户,连我都想搬进来住上一段时间。客厅的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上面摆着毛绒坐垫。

作为尊贵的客人,他们邀请我们共进丰盛的早餐。因为吃得太饱,我一直到晚上都感觉腹中满满。席间一道菜接着一道菜,令人目不暇接:煎鸡蛋、绵羊奶酪、现烤面包、橄榄、番茄、黄油、黄瓜、肉丸、甜品和gözleme (这是一种土耳其的传统薄饼,里面有奶酪或蜂蜜和坚果)。出于礼貌,我们必须每种食物都吃上一点。

另外一些家庭成员也走了进来,坐到我们身旁,包括哥哥(弟弟)哈桑(Hassan)和一家之主萨布里·贝伊(Sabri Bey)。

“看,”贝伊指了指周围说,“我的家族已经在这里居住了5代人。我们在这里很快乐。我们靠土地和羊群为生。现在,这一切都会葬身于水底,我们只能背井离乡,去一个我们不想去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为了发电。”贝伊疑惑地摇摇头说,“我们有电!”他大声喊道。好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好几次按下了电灯开关。

“我们得到了补偿,但数额太低,根本不够在他们安排的地方购买一套新房子。”哈桑指着河的方向说,那里有一座新建的桥,“我们也不能搬到其他地方去,这是我们的家,这里有我们的传统,有我们的河流。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适应。”

哈桑变得更加严肃,用不安的眼神看着我。“你知道更糟糕的是什么吗?”他边说边举起手来,“这里的工作很少,钱又很紧张,我甚至要去工地打工,帮助他们建设大坝!”他握着自己的手说,“这是让我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痛苦。”

吃完饭后,我们跟随牧民回到了他们的牧场,最后看一眼这个历经几个世纪沧桑的地方。

探访穴居人的住所

事实上,在伊利苏大坝之前,各种各样的事情一直在影响着这座古镇。战争、地震、掠夺——荣耀与衰落——最终留下了屹立至今的各种古迹,以及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小镇上有一个名叫赛维(Sevi)的女孩儿,她想到了一种让这里继续维持现状的办法。

“或许从现在开始,会有越来越多像你这样的游客前来参观。”她说,“我们可以开一些小餐馆,为他们提供我们的特色美食,或者向他们出售我们手工制作的服装和银饰。我们可以学英语,以便与他们沟通。另外,”她淘气地露齿而笑,“有些人或许也想学学怎么挤羊奶。”

从我享用的那顿早餐来看,这里的餐馆肯定能大获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