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我不是藥神》最大的敗筆,終於還是逃脫不了歌頌的老戲路

其實我對《我不是藥神》這部劇還是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和之前看的一部小成本劇《驢得水》相差還是蠻大的,這部劇最大的敗筆就是結尾,有點讓人感覺在樹立形象的嫌疑,我不認為當下電影,通過樹立形象就可以給與我們深刻的反思,而這樣一味的梳樹立形象,只會讓個人,讓社會有驕傲的問題,大家都會覺得我未免太過分。

我卻認為當下社會,電影應該有展現社會現實的勇氣,你必須無限的接近,現實需要展現的地方接近現實不完美的地方,《我不是藥神》這部劇從一開始就在不斷的接近很多現實,比如:天價藥、醫患關係、還有坑人的保健品推銷等等,但到了最後,卻出現了大反轉,一切都改變了,我不希望這部劇變成對一鍾藥劃入醫保的歌頌,對英雄主義的歌頌,難道現實真的就比以前好了嗎?你的歌頌無疑不是在表達,現實在不斷的變好,但事實就算是在變好,難道我們就要歌頌嗎?就算你不歌頌,我們也不會對這樣的英雄主義人物的漠視,對國家做出的努力漠視。

《我不是藥神》最大的敗筆,終於還是逃脫不了歌頌的老戲路

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孩子,當他做了好人好事,我們應該以一種平常心對待,這不是漠視,而是理所應當,讓他知道具有一顆愛心,是我們人人所應具備的最基本品質,而一個社會,不斷的變好,我們也不應該歌頌,這不是漠視,而是整個社會應該具備的這樣一種愛心,我們從不缺少歌頌,我們缺少的是這種認識,一種對具有愛的意識的平常心,如果把愛當成一種需要接受歌頌的付出,那人和社會不會從內心自然生長出美好

就像《驢得水》,當張一曼槍響的那一刻,那一槍卻是打向了所有觀眾的心,就算不是美好的結局,我們也一樣記住,《我不是藥神》,雖然我認為因為結局的不完美,但我還是記住了劇中這些讓人淚崩的臺詞。

《我不是藥神》最大的敗筆,終於還是逃脫不了歌頌的老戲路

程勇:“就當是還他們的”。這是一種“還”的精神,他曾經賺過患者的錢,如今他就算賠錢,也要做這件事,就當是還他們的,劃入醫保,如果能以一顆“還”的心態,這還需要歌頌?只有改變這種心態,我們才能做的更好,才能變的更好,一種由內生長的,一種是鮮花錦旗的表揚,我永遠相信前者會更真實的一直好下去。

程勇為了說服牧師為自己當翻譯,進口盜版藥,於是對牧師說:“上帝說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同夥呂受益(病人之一)說:“這是佛說的不是上帝說的”。程勇說:“這有區別嗎”?對,沒有區別,就像他最後虧錢賣給患者藥的時候,他和藥神沒區別,只要人心向善,人人都是神。

《我不是藥神》最大的敗筆,終於還是逃脫不了歌頌的老戲路

程勇對捉黃毛的警察說:“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麼錯”?多麼刮心的一句話,人在為了活下來的時候,對和錯到底是什麼?而局長那句話“要合理、合法”,我們不得不承認,法應大於情,但法中也要有情,命都沒了,還如何去守法,法也是在維護情。

我們如果缺少歌頌,世間也許並不會變得更差,但我們如果缺少批判,那一定會讓我們變得更傲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