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適量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長壽”是謠言?

zasdff2010


  • 不謙虛,但,實事求是地說:

  • 答主是中文網上大張旗鼓反對適量喝酒有益健康說法的第一人!

“適量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長壽”是謠言?

不能說是謠言。

不過這是一個“過時”的說法,現在的主流觀點發生了逆轉。

以前認為適度飲酒可能對健康有益,包括延長壽命。

然而,現有的證據給出了相反的結論。

曾經,飲酒量與死亡風險的J-形曲線

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有人基於對“法國悖論”原因的探究認為,適量喝酒,尤其是喝紅酒,對心臟病具有保護作用,進而總體上有益於健康。

這一說法引發了大量跟進研究,數以千計的研究相當一致性地表明,適量喝酒者的死亡率低於從不用喝酒者。

當然,當喝酒量達到一定水平,死亡率開始拐頭向上增加,大量喝酒的死亡率則急劇上升。

總體上,每天喝酒量與死亡率之間呈現一種J-形曲線關係:

適量喝酒的死亡率的降低意味著早死的機會降低。

換句話說,也就是說適度飲酒者的壽命比從不喝酒者更長。

因此,在過去的接近30年的時間內,“適量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長壽”是基於研究證據的主流科學觀點,自然不能說是謠言。

2015年,英國政府官方:喝酒沒有安全劑量標準,只要喝酒就會增加健康和死亡風險

我們知道,當代醫學也被稱為循證醫學,就是基於科學證據的醫學;也或者稱為基於科學的醫學。

相對於其他自然科學而言,醫學不過仍處在幼年期,正在快速成長髮展,基於不斷出現的科學證據,很多醫學觀點正在日新月異地出現修訂。

有關喝酒與健康的關係也充分體現了這種變化。

早在“法國悖論”被拋出不久,大量研究對對它提出質疑,更廣泛的研究最終得出結論認為,“法國悖論”並非科學事實。

然而,即使“法國悖論”被認為是虛假的,如山的研究證據,主要是流行病學證據一次次驗證上述J-形曲線關係的可信性。

雖然也不斷有研究結論對此提出挑戰,但卻難以撼動其“主流”地位。

直到2015年,這種情況第一次發生轉變。

為了修訂飲酒指南,英倫各國首席衛生官和英國皇家醫師學會前會長於2012年召集專家組對喝酒相關的科學研究重新進行審查。

審查結果發現,即便是少量飲酒也增加肝臟病和某些癌症風險,而傳統觀點認為的少量飲酒的心臟保護作用也是研究缺陷造成的假象。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先前的研究樣本分組存在重大缺陷,大都將已經戒酒的前飲酒者歸於不飲酒隊列。

而這些人前飲酒者之所以戒酒,很多都是身體出現健康問題(不管是不是由於喝酒喝出來的),因而具有更糟糕的健康狀況,和更高的死亡率。

另一方面,從不飲酒者者很多都是由於身體健康問題才不喝酒的,這些人即使不喝酒,甚至活的小心翼翼,死亡率仍高於一般人群。

相反,當前飲酒者都是經過“酒精考驗”的,活到一定年齡健康狀況仍允許飲酒才繼續喝酒,因此,喝酒本身其實是身體健康的一種標識,喝酒並不是這種健康的原因。

其中,終生能保持適量飲酒的人,往往是自律性相當強,特別看重健康的人士,而且往往高學歷、高收入人士,對其他健康追求也更高,因而也就更健康。

這樣,拿適量飲酒者,即久經考驗和從人群中選擇出來的更健康的人群,與包括大量存在健康問題的從不喝酒者比健康和壽命,相當同時減小了分子,增大了分母,因而得出的相對死亡風險自然低得多。

研究還發現,只需要對研究稍加調整,比如將前飲酒者調整出不飲酒隊列,少量飲酒對心臟的保護和降低死亡率的作用就消失。

這些研究在2014年到2015年間陸續公開發表。

基於新的研究證據,英國於2016年修訂了飲酒指南,第一次以國家官方立場性聲明性質高調宣稱“飲酒沒有所謂安全標準”,並作為指導國民飲酒行為的基石性觀點。

也就是說,早在2016年,英國就以政府立場的性質否決了“適量飲酒有益健康,可以延長壽命”的論調。

以英國首席醫療官莎莉·戴維斯爵士為首的官員、專家和機構對此進行了廣泛科普宣傳。

隨後,有幾個研究團隊按照這種方法對以往發表的有關喝酒與健康和死亡率之間的研究進行重新審查,得出一致性結論,認為所謂適量飲酒有益於健康,降低死亡率的結論是由混雜因素造成的假象。

2018年,柳葉刀全球195個國家飲酒及飲酒相關疾病負擔研究:“最安全的飲酒水平是滴酒不沾”

2018年,發表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關於全球195個國家飲酒及飲酒相關疾病負擔的大型研究重複了英國政府研究的的結論。

通過對涉及全球數百萬人的700多項研究的審查,得出結論認為:

“最安全的飲酒水平是滴酒不沾”,只要喝酒就增加健康和死亡風險。

當然,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每天1標準杯(含14克純酒精的任何酒,相當於355毫升的1易拉罐普通啤酒)以下,對死亡風險的影響非常低;超過1杯,可以看出明顯的升高趨勢,超過2杯升高趨勢更加明顯。

每天大量喝酒死亡風險急劇升高。

這一研究獲得了廣泛認同,基本上可以說結束了幾十年來有關喝酒與健康和壽命影響的爭論。

因此,

如果現在還有誰在鼓吹“適量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長壽”,也可以視為造謠或傳謠


掙脫枷鎖的囚徒


適量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長壽,這句話並不是謠言,但看怎麼理解。


說到喝酒,人們習慣聯想到酗酒,起碼是多喝酒,很少有“適量”的聯想。生活中也是這樣的習慣,對待有建議不宜多喝酒的家人,一定是不讓端杯,嘗都不許嘗一口,把端杯抿一口與放量喝一頓劃等號,而且強制執行,比城管還厲害。

醫生也大都如此下醫囑。我家四弟去年四月份來鄭州一附院做了手術,全切了喉頭。他幹了幾十年廚師,每日應酬,抽菸喝酒,一天三頓酒,多的四頓,從不吃飯,結果喉癌晚期,給割了。從此與菸酒無緣,嘗都不許嘗。我說適當喝點酒還是可以吧?許世友最後都肝昏迷了,還靠茅臺緩和痛苦呢。醫生說的厲害,一滴都不許嘗,除非不想活了。去年十月回老家看他,活的倒是很好,因為沒有菸酒,一日三餐恢復正常,體質和精神狀態都比以前好很多,可我就是感到壓抑。不吸菸我贊成,我就戒了十幾年。可是明明喝酒人,每天一斤喝了多少年,突然一滴不沾,擱我受不了。


當然不是說喝酒就會好了的意思。人的生活質量一定程度上受著習慣的影響和支配。且不管你的習慣好與不好,一旦養成,不可陡然改變。很多因為病痛或其他種種原因,來個老習慣急剎車而引發出大問題的事例。就說戒毒,完全應該的事情,但看著那個難受,整個地獄走一道,不死脫層皮。再說戒酒,醫生好像也不主張戛然而止,要循序漸進,慢慢戒掉。


扯遠了,拉回話題。為什麼主張適量喝酒人比不喝酒的長壽,並不是非得這麼肯定,要看具體情況。還是老規矩,說三點:


第一,支持這個說法的關鍵在於“適量”兩個字。至於適量是多少,怎麼把握?有幾個標準:

  1. 國家標準。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5克。指的是酒精量,約合啤酒750毫升,50度白酒50克,葡萄酒250毫升。
  2. 傳統標準。這個標準最早是孔子定下的,他沒說具體幾杯幾兩,只說道喝好喝舒服,不要喝醉胡來就行。民間約定俗成的飲酒量標準,大都按著這個限度,不喝醉為上。
  3. 個人標準。個人標準有點亂,每個人酒量不同,生活和工作條件不同,飲酒的檔次也不同。就是說,喝酒人就沒有個統一的標準。其實存在有大致的參照標準,譬如:①微醺,養生喝法;②盡興,聚會喝法;③拼了,社交喝法。


第二,由此看來,喝酒和飲食健康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甚至是一對矛盾。在我國飲食文化裡,酒文化確實處在相對獨立的狀態,說是飲食文化吧,也算,可是酒文化單成系統。

這樣說有點繞。操近路說,我國的飲食概念,指的是物化食物,具體到雞鴨鵝牛羊豬,稻麥蜀黍豆薯。酒也是物質,但不屬於物資食物,屬於精神食糧。喝酒主要用於滿足精神方面的需要。

這就說清楚了,所有喝酒的人,問他為什麼喝酒,都不會提出物質的理由,渴了,餓了什麼的。全部都是精神方面的需要,高興了,憂傷了,聯絡社交了。所以說,當下社會文明程度,該是認可酒的這個屬性了,不能再單純列為一級致癌物嚇人。



第三,喝酒與不喝酒跟壽命沒有直接關係。本題的邏輯錯誤顯而易見,如果喝酒人長壽,不喝酒人必然短壽;反過來,喝酒人短壽,不喝酒人就會長壽,這是混蛋邏輯。

喝酒與不喝酒,只是個生活習慣的不同。對喝酒人來說,適量喝酒有益身心健康,起碼心裡不藏事,天大的事一頓酒都給發洩了。不喝酒的人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樣會排解情緒。至於壽命長短,實在跟酒無關,就別讓美酒背這個鍋了。


普濟


適量飲酒對身體確實有好處的,我外婆長壽的秘訣就是幾十年來,一直喝米酒,每天一小碗。

我外婆生了很多孩子,我小舅舅是我外婆已經四十幾歲了才生的,那個年代,其實生活條件也不好,營養也跟不上,外婆家自己釀的米酒,每天晚上喝一碗,從我記事開始,外婆這個習慣就一直保留。老人家身體很硬朗,前幾年我帶她出來玩的時候,八十多歲的高齡了,不需要我們攙扶,還要幫我揹包,她說她喜歡揹包。


後來因為被車從後面撞到了,所以一直沒辦法恢復,今年離世了,如果不是因為意外,外婆真的可以更長壽!


雲舒美食小記


適量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短命,這句話並不是謠言,但看怎樣瞭解。

說到喝酒,人們習氣聯想到酗酒,最少是多喝酒,很少有“適量”的聯想。生活中也是這樣的習氣,看待有倡議不宜多喝酒的家人,一定是不讓端杯,嘗都不許嘗一口,把端杯抿一口與放量喝一頓劃等號,而且強迫執行,比城管還兇猛。

醫生也大都如此下醫囑。我家四弟去年四月份來鄭州一附院做了手術,全切了喉頭。他幹了幾十年廚師,每日應酬,抽菸喝酒,一天三頓酒,多的四頓,從不吃飯,結果喉癌晚期,給割了。從此與菸酒無緣,嘗都不許嘗。我說恰當喝點酒還是能夠吧?許世友最後都肝昏迷了,還靠茅臺緩和痛苦呢。醫生說的兇猛,一滴都不許嘗,除非不想活了。去年十月回老家看他,活的倒是很好,由於沒有菸酒,一日三餐恢復正常,體質和肉體狀態都比以前好很多,可我就是感到壓制。不吸菸我同意,我就戒了十幾年。可是明明喝酒人,每天一斤喝了幾年,忽然一滴不沾,擱我受不了。

當然不是說喝酒就會好了的意義。人的生活質量一定水平上受著習氣的影響和支配。且不論你的習氣好與不好,一旦養成,不可陡然改動。很多由於病痛或其他種種緣由,來個老習氣急剎車而引發出大問題的事例。就說戒毒,完整應該的事情,但看著那個難受,整個天堂走一道,不死脫層皮。再說戒酒,醫生彷彿也不主張戛但是止,要按部就班,漸漸戒掉。

扯遠了,拉回話題。為什麼主張適量喝酒人比不喝酒的短命,並不是非得這麼肯定,要看詳細狀況。還是老規矩,說三點:

第一,支持這個說法的關鍵在於“適量”兩個字。至於適量是幾,怎樣把握?有幾個規範:

  1. 國度規範。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倡議成年男性每日飲酒不超越25克。指的是酒精量,約合啤酒750毫升,50度白酒50克,葡萄酒250毫升。
  2. 傳統規範。這個規範最早是孔子定下的,他沒說詳細幾杯幾兩,只說道喝好喝舒適,不要喝醉胡來就行。民間商定俗成的飲酒量規範,大都按著這個限度,不喝醉為上。
  3. 個人規範。個人規範有點亂,每個人酒量不同,生活和工作條件不同,飲酒的層次也不同。就是說,喝酒人就沒有個統一的規範。其實存在有大致的參照規範,譬如:①微醺,養生喝法;②盡興,聚會喝法;③拼了,社交喝法。

第二,由此看來,喝酒和飲食安康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以至是一對矛盾。在我國飲食文化裡,酒文化的確處在相對獨立的狀態,說是飲食文化吧,也算,可是酒文化單成系統。

這樣說有點繞。操近路說,我國的飲食概念,指的是物化食物,詳細到雞鴨鵝牛羊豬,稻麥蜀黍豆薯。酒也是物質,但不屬於物資食物,屬於肉體糧食。喝酒主要用於滿足肉體方面的需求。

這就說分明瞭,一切喝酒的人,問他為什麼喝酒,都不會提出物質的理由,渴了,餓了什麼的。全部都是肉體方面的需求,快樂了,憂傷了,聯絡社交了。所以說,當下社會文化水平,該是認可酒的這個屬性了,不能再單純列為一級致癌物嚇人。

第三,喝酒與不喝酒跟壽命沒有直接關係。本題的邏輯錯誤顯而易見,假如喝酒人短命,不喝酒人必然短壽;反過來,喝酒人短壽,不喝酒人就會短命,這是混蛋邏輯。

喝酒與不喝酒,只是個生活習氣的不同。對喝酒人來說,適量喝酒有益身心安康,最少心裡不藏事,天大的事一頓酒都給發洩了。不喝酒的人也有本人的興味喜好,同樣會排解心情。至於壽命長短,真實跟酒無關,就別讓美酒背這個鍋了。


吃貨大俠


以前確有調查顯示,適量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長壽,但最新研究[1]表明,最合適的飲酒量是0,也就是最好滴酒不沾。

早在二十年前,英國醫學雜誌曾經刊登過這麼一則消息,凡是定量飲酒,並且每次適量喝的人,壽命會比不喝酒的人要長。同時,美國哈佛醫學院、澳大利亞和日本也對此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適量飲酒比不飲酒的人長壽[2]。

同時,早在二十年前,世界衛生組織(WTO)卻認為,少量飲酒並不一定有益於健康。WTO認為“少量飲酒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缺乏充分有效的證據,並且WTO做了實驗,證明每隔一天喝一杯酒才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如果一天喝兩倍以上,發病風險反而增加。而且WTO認為,少量喝酒可以降低死亡率是有條件的,只對35對以上的男性,或者過了絕經期的女性有效,推崇適度喝酒可以增長壽命,很有可能是產酒商的一種營銷手段,喝酒百害而無一利,酒還是喝得越少越好,最好不喝[3]。

再者,也有其他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4],喝一點酒都會對肝造成損害,所以一點酒都不喝是最好的。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酒對延長壽命沒有幫助,喝一點酒可能會因為帶來愉悅感,減輕三高患者的心理壓力,進而對緩解病情有所幫助[5]。當然,這些目前調查證據還不夠充分。

但近期,一個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的研究[1]表示:最合適的飲酒量是不存在的。研究調查一共涉及195個國家和地區在1990年至2016年期間的酒精消費水平、死亡與殘障記錄,希望以此得出酒精與23種癌症或健康風險之間的關係。在目前所有關於酒精的研究裡,這是研究範圍最大的一個。在估計加權風險曲線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要將所有健康問題的綜合風險降低到最小值的話,標準日飲酒量是0,並且隨著日飲酒量的增加,風險也單調遞增。但是這項研究也有不足,就是沒有將啤酒、葡萄酒、白酒區分開來。該文作者表示:“人們不應該再認為每天喝一兩杯有好處,對身體最好的是——滴酒不沾。”

我們再來看這個數據,2016年,酒精導致了280萬人死亡。在15至49歲的年齡段中,酒精是過早死亡、殘障的主要危險因素。在死去的人中,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個因為酒精死去。另外,有研究還指出[6],飲酒給男性健康造成的傷害遠比女性的多。

喝酒跟長不長壽其實跟基因有很大關係,如果你沒有別人好的基因,最好就別逞能了,把酒戒掉吧!如果很喜歡喝酒,每天只喝一杯,那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最新的研究雖然認為最合適的飲酒量是0,但是,並沒有說小酌一杯就會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其實每天喝一杯的風險非常小,如果是年輕人的話,就更不用擔心啦。當然,飲酒的風險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體質、健康狀況都不一樣,能不喝,還是不要喝。

參考文獻

[1]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The Lancet, 2018.

[2]張豔芳. 適度飲酒能延長壽命嗎?[J].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2003(3):57-59.

[3]周恆剛.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長壽世界衛生組織說NO[J]. 釀酒, 2000(3).

[4]魯曉嵐, 陶明, 羅金燕,等.飲酒與肝病流行病學調查[J]. 中華肝臟病雜誌, 2002, 10(6):467-468.

[5]王秀敏.飲酒與健康[J].中國酒, 2009(6):77.

[6]惠文.為什麼男性壽命比女性短[J].健康, 2014(12):36-37.


超哥話食


2018年,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通過對涉及全球數百萬人的700多項研究的審查,得出結論認為:“最安全的飲酒水平是滴酒不沾”,只要喝酒就增加健康和死亡風險。


英倫各國首席衛生官和英國皇家醫師學會前會長於2012年召集專家組對喝酒相關的科學研究重新進行審查。


審查結果發現,即便是少量飲酒也增加肝臟病和某些癌症風險,而傳統觀點認為的少量飲酒的心臟保護作用也是研究缺陷造成的假象。


最主要的原因是,先前的研究樣本分組存在重大缺陷,大都將已經戒酒的前飲酒者歸於不飲酒隊列。

而這些人前飲酒者之所以戒酒,很多都是身體出現健康問題(不管是不是由於喝酒喝出來的),因而具有更糟糕的健康狀況,和更高的死亡率。


另一方面,從不飲酒者者很多都是由於身體健康問題才不喝酒的,這些人即使不喝酒,甚至活的小心翼翼,死亡率仍高於一般人群。


相反,當前飲酒者都是經過“酒精考驗”的,活到一定年齡健康狀況仍允許飲酒才繼續喝酒,因此,喝酒本身其實是身體健康的一種標識,喝酒並不是這種健康的原因。


其中,終生能保持適量飲酒的人,往往是自律性相當強,特別看重健康的人士,而且往往高學歷、高收入人士,對其他健康追求也更高,因而也就更健康。


這樣,拿適量飲酒者,即久經考驗和從人群中選擇出來的更健康的人群,與包括大量存在健康問題的從不喝酒者比健康和壽命,相當同時減小了分子,增大了分母,因而得出的相對死亡風險自然低得多。


研究還發現,只需要對研究稍加調整,比如將前飲酒者調整出不飲酒隊列,少量飲酒對心臟的保護和降低死亡率的作用就消失。

這些研究在2014年到2015年間陸續公開發表。

基於新的研究證據,英國於2016年修訂了飲酒指南,第一次以國家官方立場性聲明性質高調宣稱“飲酒沒有所謂安全標準”,並作為指導國民飲酒行為的基石性觀點。

也就是說,早在2016年,英國就以政府立場的性質否決了“適量飲酒有益健康,可以延長壽命”的論調。

以英國首席醫療官莎莉·戴維斯爵士為首的官員、專家和機構對此進行了廣泛科普宣傳。

一致性結論,認為所謂適量飲酒有益於健康,降低死亡率的結論是由混雜因素造成的假象。


大廚烏雨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這是古今中外的常識,但只被認為是經驗,卻不被科學所認同。

現在一直有大量的科學家,尤其是生命科學家和生物學家在研究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科學密碼,但酒屬於情緒飲料,大量的消費者在飲酒時容易失控,導致酗酒,打破了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邊界,對身體、對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這也是適量飲酒有益健康不被社會公眾普遍認同的原因之一。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剛剛仙逝的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112歲,百歲之後還在飲酒,每天適量。而遍覽酒類從業者,每天酗酒或者深度飲酒者,確實有疾病,但從事科技生產和酒類品評工作的人中,80歲以上還能四處演講者有十餘位,70歲只能算是年輕人。最有名的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今年80歲,酒量不佳,但飲酒4噸餘,折算8000瓶,從業55年,日均飲酒4兩。

任何一個行業也沒有如此龐大的高手人群,事實證明適量飲酒有益健康,而這些老專家畢生的心願,就是希望所有的消費者都能做到理性飲酒、文明飲酒,對酒給予基本的尊重,而不是買醉。其中已故白酒泰斗沈怡方先生(享年84歲)說,社會精英是最深度的酒精飲料消費者,他們是社會的脊樑,我們應當通過理性飲酒的風尚,讓他們享受飲酒的樂趣,使飲酒真正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犧牲身體健康。


肚松咪酒


影響一個人壽命的因素有很多,人的壽命長短客觀的說就是:外界因素作用在遺傳因素上得到的最終結果。飲酒只是外界因素的一小部分,所以“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長壽”或者“飲酒的人絕對比不飲酒的人短壽”,這類武斷的說法都不是正確的,如果要說是謠言也沒什麼毛病。

咱們就拿客觀事實來說話:人代謝酒精的能力是天生的,是由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來決定的,而負責這兩種酶合成的基因在每個人體內的狀態完全不一樣。於是有的人可能經常喝酒,但是體內這兩種酶含量高、天生的基因更“給力”,所以酒精對他的傷害就很小。但是有另外一些人體內相關酶的含量沒那麼高、甚至是缺乏的,如果也像前者那些基因“給力”的人一樣頻繁飲酒甚至酗酒,最後得到的結果可能就是酒精肝——肝硬化——肝癌。因為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所謂的“適量”到底是多少,可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人一天三頓酒能活到99,但是有的人一天三頓酒可能不到60歲肝臟就不堪重負了。忽略個體的差異和其他因素,而一直勸別人“多喝酒,喝酒長壽”的人要麼是賣酒的,要麼就是“酒蒙子”,畢竟一般人都還知道個不要交淺言深,何況這種有爭議的問題。

不過事實上關於“要不要喝酒”這種問題其實是沒有必要過多爭論,畢竟每個人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認為喝酒不健康的人就不喝,認為喝酒長壽的人就喝,反正“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做的選擇自己承擔結果就好了。就在前幾天我爸給我打電話閒聊的時候,說到我們老家的一個鄰居叔叔肝癌過世了,今年才不到50歲,他生前就是以“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為信條的人,從年輕的時候喝1兩就“到位”,一直自我“磨鍊”到一天1斤半沒有絲毫感覺。按照他家人的說法,他去看的所有醫生都叮囑他不要再喝酒了,但是依然勸不住。最後留給家人的就只是醫療費用而導致的外債,以及親人離世的悲傷,這就是“人生在世的灑脫、自在”嗎?好像也不太對吧。

最後咱們再聊聊這個“適量飲酒”和“健康長壽”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要分成兩部分來看,因為人的健康長壽除了受身體上的生理條件限制之外,人的情緒、心情等心理條件也是很重要的。我並不覺得一個滴酒不沾、但是每天鬱鬱寡歡的人,會比一個偶爾適量喝點小酒愉悅下心情的人要健康長壽,哪怕是從更全面的科學和醫學的角度來說也是如此的。當然這裡只是舉例,並不是說“不喝酒”就等於“鬱鬱寡歡”的意思,如果有其他健康的、沒有爭議的陶冶心情、釋放壓力的方式那也是好的。

首先單純從肉體上的、生理上的健康來說,任何酒精攝入都是弊大於利的,這是全世界範圍內比較被認可的醫學觀點,在很多國家都有各種相關研究可以查詢,我們之前也例舉過一些,就不再次贅述了。另外有一點我覺得有必要說一下,關於“酒是百藥之長”的這個說法,其實最初說的根本就不是現在的這些高度酒,而是原始的、傳統的那種酒精含量特別低的米酒之類的東西,古代醫者基本也都不認為高度酒是什麼好東西,借用李時珍的話說就是“純陽毒物也”。

其次如果考慮心情、情緒的心理因素的話,我覺得偶爾根據自己的狀況適量的喝一點酒對長壽可能是有點好處的。雖然喝酒解決不了實際性質的問題,但是確實還是能起到一些舒壓解乏、讓人身心愉悅的效果,人的心情好了,自然一個人在同等條件下長壽的幾率也大一點。


木牛哥


飲酒與長壽沒有什麼關係吧?但是,身體狀況不允許飲酒,卻在一意孤行的飲酒中,可以肯定會折壽的。

僅從一些飲酒又長壽的現象,去說明"適量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長壽",太牽強附會了!

一些身體好長期飲酒的人們,卻對於健康無大礙,又可以長壽,是身體健康的原因在起作用,而不可以誤導人們,以為是酒在給力、使他們延年益壽了。

如果那樣,酒的生產企業和經銷商,還需投資去做廣告,以及進行名目繁多的營銷活動嗎?

生命個體有很大的差異,有些酒精適應症人們,可以飲酒如飲水,有些卻滴酒不沾,他們一旦攝入少量的酒水,過敏性反應十分強烈,甚至失去了生命。

由此可見,凡事不可一概而論,至於少量飲酒,可以長壽的結論,也就站不住腳了。

(網絡圖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酒逢知己千杯少”、“長壽水 ”、“生命水”。自古以來,人們對美酒賦予了太多的寓意。喝酒和長壽有關係嗎?喝多少酒更健康?喝什麼酒更延年益壽?

白酒。適量飲酒健康,過度飲酒傷身。白酒可平緩的促進血液循環,起到催眠的作用。飲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因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等作用。

國外有研究證明,少量飲酒,可促使人體產生溶解血栓的物質“尿激酶”,可能對預防心肌梗塞和腦血栓有利。

喝白酒時不要空腹飲酒。空腹時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對胃腸造成傷害。

單獨喝一種酒,不要摻和其他飲料或酒類。這樣可以加快身體吸收酒精。

喝酒要搭配多吃青菜。尤其是綠葉菜,含有的葉綠素可以加快體內毒素的排出。

紅酒。紅酒是葡萄酒的總稱。有些朋友喜歡在喝葡萄酒時搭配一些可樂、雪碧飲料或加入冰塊等,以增加喝酒的口感。這種並不科學。可樂和雪碧飲料是碳酸飲料,會破壞了葡萄酒的純正果香。加冰的葡萄酒,酒溫會刺激胃,造成胃腸不適。

葡萄酒對人體最大的貢獻,要數美容養顏。葡萄酒中含有的單寧、類黃酮等物質,具有抗氧化、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減少出現色素沉著、膚色暗沉、皮膚鬆弛、長皺紋等問題。

睡覺前喝一口約20毫升的葡萄酒,對改善皮膚問題和入睡困難有很多幫助。

啤酒。啤酒中具有較高的水含量,多大90%,啤酒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具有清新、提神的作用。適量的飲用可減少過度興奮和緊張情緒。

啤酒中的水分含量高,含有低鈉、酒精的毒數也低、核酸能增加大腦血液的供給,擴張冠狀動脈,加快人體的代謝活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要限制飲酒,推薦一天飲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過25克,相當於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白酒75克。女性不超過15克,相當於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或38°的白酒50克。白酒不超過3兩,葡萄酒4兩,啤酒不超過兩瓶。

適量飲酒對健康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