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紅樓夢》中的賈府,一年需要多少消耗多少銀子?在幾天,需要多少人們幣?

我就是竹韻


《紅樓夢》中其實多處提到關於銀子的事情,大到建大觀園的花費,小到一個個地位最低的僕人的花費,作者都給我們展現了冰山之一角,令人浮想聯翩。賈府中一年到底要消耗多少銀子,這是沒有誰可以計算得出來的一個數字。我們不妨從一些小的例子來說明他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會有怎樣的花費。

一、吃穿用度是他們最基本的開支。

作者通過他的一支妙筆,讓我們對那個時代貴族的吃穿用度有一個大體的瞭解,讓讀者大開眼界的同時,也在告訴我們其一定支出不菲。比如說劉姥筷子沒夾住,掉在地上的一個鴿子蛋,王熙鳳告訴她一兩銀子一個呢。可是,這一兩銀子一個的鴿子蛋在這些貴族們眼裡根本不算啥。劉姥姥只好說“阿彌陀佛”。王熙鳳過一個生日,大家湊了一百五十多兩銀子,在劉姥姥那些是她一家五口一年生活費的好幾倍了。當然,這還只是偶爾的乘興,在平時,整個府裡,光是吃就是不小的開支,那個做小荷葉小蓮蓬的模具,連薛姨媽這樣的大家閨秀都沒有見過。

至於穿,公子小姐們也有各有定例。冬天的大氅似乎是他們的標配。新來的邢岫煙因為沒有,擠身其中就顯得寒酸又可憐。瀟湘館的窗紗舊了,賈母就半帶批評地提示王夫人該換了,這些都是他們的日常開支。你能算出多少錢?


二、人情往來及排場費用也是極高的。

平民百姓還有三五好友,貴族之間的交往,禮尚往來一定不會少。從秦可卿出殯就可以看出,跟賈家往來的那些人的排場。同樣,賈家人出門排場自然也少不了。民間有說,人情大似債,要窮也窮在家裡。再窮的人出門也得換上一件“出客衣”。而對於像賈家這樣的公侯之家來說,自然有對等的排場。賈母去清虛觀打醮,出動了那麼多的車輿人馬,前面已經到了觀裡,後面才出門。這樣的排場一定是費用驚人的,可能有時候比正常的生活開支一點都不少。

遇到那些平日裡交往深厚的同樣是公侯之家的有婚喪嫁娶生日壽誕等,份子錢禮物錢也不是小數目。雖然作者沒有刻意去寫,但是從賈母過一個生日收到的禮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多到賈母都沒有興致看的程度。有進則必有出,不想都可以知道。

三、平日裡維護家族這麼一個巨大的機構的鉅額開支。

據不完全統計,《紅樓夢》裡大大小小一共寫了九百多人,這九百多人中除了極少部分不是寧榮二府的人,其餘大部分都是。這麼多人就像一個不算小的公司,維持這麼一個公司的運營,但凡當過總經理的都知道,每天眼睛一睜就得花錢。更有一些非兩府中的人上門求援的。比如說劉姥姥,比如說來借讀的秦鍾,比如說借居在寧府的尤老孃帶著尤家二姐妹,又比如說長期住在賈家並有自己獨立住處的妙玉。這些雖不是賈家的人,卻都或多或少地花著賈家的錢。作為局外人,誰能算得清。大概連管家理財的王熙鳳也得翻個賬本才能知道一年的開支有多少。


四、冒出來的額外開支也驚人。

皇帝突然開恩,元妃要回來省親了。看起來對於賈家是一種恩賜,讓元春回家跟父母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可是,換個角度說,卻可能是壓垮賈家的最後一根稻草。建一座大觀園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大概把賈家歷年積攢下來的錢都花得差不多了,甚至還出現了虧空賈璉跟鳳姐感慨要是再有三百萬兩銀子就好了,也許建大觀園,就花去了賈家的存量資金三百萬兩銀子。如今家底空了,家不好當了。如果家裡還有三百萬,璉鳳二位就都不用愁了。我們相信賈家從第一代國公爺起到現在,這樣的家底還是有的,只是,在“安富享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的情況下,原本還可以多撐幾年,卻因為建造大觀園,讓賈家提前加快走向沒落。

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貴族的生活我們無法想象,他們的花費我們也只可以窺見冰山一角,更無法用今天的金錢來衡量。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尺,如果你有閒且有興趣,不妨去幫他們算算。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弄清榮府的收入來源。因榮府既是官宦之家又為皇親。按階級地位分析,應屬"官僚地主階級"。他們家庭的經濟來源由三部分組成:1.莊園年佃租。2.朝廷年賞金。3.家庭有職位成員的年俸祿。以上三項中首先朝廷年賞金有不確定性。況且對於這樣的官宦大戶人家只能算杯水車薪可忽略不計;其次有職位成員的俸祿,如賈赦、賈政、賈璉等都有小家庭,個人收入不可能充公;所以田莊年收入,應是府裡開支的主要來源。

榮國府的田莊有多少呢?榮府的田莊有兩處。一處在金陵祖籍。從府裡籌備元春省親,派人去江南採辦小戲子時,賴大就說:"竟不用從京裡帶銀子去,江南甄家還收著我們五萬銀子。……"(第十六回)。這應該是榮國府委託江南老親甄府代收的祖籍莊園的佃租;另一處在京城郊區。從烏進孝的口中讀者得知,榮國府在京郊有"八處莊地",且由烏進孝兄弟代管,比寧國府京郊的莊園"多著幾倍"(五十三回)。

現再來分析榮府田莊的年收入。1.金陵祖籍佃租。上面甄府代收的5萬銀子不可能是一年的佃租,若按2年的租金量,則每年有銀約2.5萬兩。2.京郊佃租。按照賈珍的算定,正常年景寧府每年可以收到到五千兩銀子。因榮府田莊比寧府"多著幾倍",若多2倍則為1萬兩、多3倍則為1.5萬兩、多4倍則為2萬兩。這樣榮府年開支銀子約:4一4.5萬兩。

最後弄清那時的銀子與今天人民幣之間的折算關係。按史料記載,清.康熙四十年北京的行情:一兩白銀可購到二石大米(每石160市斤),按今天每市斤大米2.5元計,則一兩銀子約折今天800元。由此估算榮國府年開支約為:3200萬元一36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