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教師職稱改革,是評審機制改革重要還是職稱工資制度改革更重要?

百姓茶館話人生


教師職稱已經令廣大教師們深惡痛權,嚴重製約了老師們的工作積極性,降低了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因此教師職稱要改革,就要大刀闊斧的改,從職稱評審機制到職稱工資制度都要改。

一、職稱評審機制需要改革的問題

1、職稱評審“限額制”讓佔全體教師94%左右的老師都無法評上高級職稱,這實在斷了教師職業的活力和未來。因為老師即使再努力,教學成績再突出,但註定絕大部分老師評聘高級職稱是無望的。

因為名額太少,因此註定了高級職稱的爭奪只能是少數有權有勢,有關係有後門的少數人的盛宴,是滋生腐敗的根源。

高級職稱名額少得可憐,中級職稱人員大量堆積,這讓普通一線教師窮其一生連個中級職稱也有可能評不了。

中級職稱是個什麼概況?全國80%的中小學教師只有過了中級職稱才能拿到過4000的工資待遇,但如果連中級職稱都過不了,那麼就意味這輩子到退休也過不了4000元的工資水平了。這讓老師如何能心甘?這讓這份職業如何能養家餬口?這讓教育業如何能吸引優秀人才?

2、職稱評審制度的不公開,不透明評審流程,被送審的所有老師的材料全部上交評審部門,然而該部門人員怎樣給老師們打分,怎樣判斷誰夠評聘資格,誰不夠?直到評聘結果出來全都是不透明的,沒有人知道自己為什麼沒被評上,而另一個人為什麼被評上。這樣一來,這個環節又是滋生腐敗的一條利益鏈。

3、職稱評聘條件與教學成績關係不大,而與各種各樣的證書有關,而證書掌握在當權人的手裡,要想得到正常渠道早已被不正常渠道所堵死,而且無論是優質課證書也好,論文論著也好,全部成了權錢交易的結果。這一系列腐敗現象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二、職稱工資制度使教師同工不同酬,即使同年同月同等條件進入同一學校的老師們,因為職稱評聘等級的不同而工資待遇相差巨大。

而且每次漲工資,都以職稱高低為標準,職稱高的漲的工資就多,職稱低的漲的就少,甚至有些地區連取暖費和節日福利都和職稱掛鉤,致使差距越來越大。這嚴重違背了按勞分配的原則,也極大的打擊了教師們的工作熱情。

總之,職稱不死,教育不興,和職稱相關的評審制度以及工資制度已將教育拖向了無底的深淵,如果職稱不能被取消的話,希望早日改革成比較公平的評審制度和工資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