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月利率1.5%的貸款是高利貸嗎?

人販子姐姐


1.5%的貸款利率算不算高利貸?這個問題估計很多朋友都會有類似的疑問。因為目前很多小貸公司的收費標準一般都是1.5%的利率加1%左右的所謂服務費。

如果月利率只有1.5%,那就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高利貸。

其實什麼是高利貸,目前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所謂高利貸就是利息比較高的貸款,但利率多高算是高的,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只是利息達到多少水平會受到法律的保護,超過多少不受法律的保護,這是有法律規定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化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化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經支付的超過年化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對這個法律規定,判定民間借貸利率是否受到法律保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界限,一個是24%,一個是36%,超過36%的部分不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們可以理解為真正意義上的高利貸。至於24%—36%期間的利率,這個法院不支持也不反對,出借人跟借款人可以自行協商。如果借款人不願意支付這部分利息,那法院也不反對,但是如果借款人已經支付了這部分利息,又想重新把它拿回來,那法院同樣也不支持。

除了書面上的利率,判定高利貸的標準還要把所有費用計算在內。

現在去貸款有不少收費項目,利息只是其中的一個項目,而且有些貸款公司還會變換一些名目收費,比如服務費、手續費、材料費、審核費等等,貸款公司試圖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增加其他收費項目來規避法律上的風險,但這種做法沒有用。

根據最高法院的規定,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利率,又約定了服務費或者其他費用,那借款人可以利息服務費以及其他費用一併主張,所有費用加起來超過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以支持。

比如你借款利率是1.5%的,服務費是1%,總的費用是2.5%,年化利率就達到了30%,這意味著超過的6%部分你可以拒絕償還。

除此之外大家在計算利息的時候,還要充分考慮實際到手資金潛在的利息。

目前有一些網絡貸款或者是民間貸款,在放貸的時候都會先把利息扣除,借款人實際拿到的錢少了很大一部分,但貸款公司仍然按照全部的本金計算利息,這中砍頭息法院不支持。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民間案件的法律條文第27條規定,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的借款金額一般認定為本金,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比如你借款1萬塊錢,貸款利率是1.5%,服務費是0.5%,借款一年時間總共的費用是2400塊錢,從表面看這個利率是合乎法律規定的,因為總的費用沒有超過24%。

但有些貸款公司會把2400塊錢預先扣留,實際給到你的錢只有7600塊錢。那實際的利率就是2400/7600*100%=31.58%。這個已經超過法律保護界限7.58%,超過的這部分費用,大家可以拒絕償還。

不過在實際辦理貸款的時候,即便有很多貸款公司的利率超過24%,但很少有人會真正的去糾結這個利息,因為能接受24%以上利息的客戶本身條件並不太好,能借到錢已經很不錯了。如果大家真的去糾結超過24%的利息,甚至為了這點利息和貸款打官司,那以後貸款就很難了。


貸款教授


雖然不是高利貸,但也是高息貸款了!在銀保監會和法院監管或者審理此類民間借貸時,也是如此歸類。

月利率1.5%,那麼年利率就是18%。我們知道超過36%,那是板上釘釘的高利貸。

但其實低於36%,利率也會劃分幾個檔次,給大家介紹一下。

1.按照央行公佈的2019年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6%,那麼在兩倍之內,也就是12%之內屬於正常貸款。為什麼這麼界定呢?因為如果是從正規金融機構放出的個人貸款,不論是個人抵押、擔保、質押、保證性的貸款,還是個人純信用性貸款,一般都不可能超過12%。這也是金融機構的監管的一個潛規則,如果超過,在銀保監會抽查或者巡查時,基本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問題。

最近這兩年,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同網貸機構或者貸款超市這些平臺合作,發放個人消費信用貸款,成功的將貸款利率突破到12%附近。其實這是監管不願意去看到的,所以現在查驗的非常緊。網貸平臺收取的高利息,都是通過服務費等形式輾轉收到,真正網貸用戶同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基本上都在年化12之內。

2.超過年化12%到年化36%之間,都可稱為高息貸款。但是在法律上又分為兩種情況:

A.年化12%到24%之間,法律是全部支持,民間借貸訴訟中會得到完全勝利,而且也基本上不會受到道義的指責。

B.年化24%到年化36%之間,如果債權人收到了超過24%部分的利息,法律也不支持退還借款人,如果債權人還未收到,法律也不支持收取。俗話就是“債權人收了也白收,沒收就收不到”,法院只支持最高24%的利息。但是基本上從道德領域會覺得債權人是在做一個類似高利貸的事情。

3.超過年化36%部分,那是法律也不支持,道德也會譴責。

目前,在民間借貸糾紛中,法院現在開始審查債權人的資金來源問題。

如果資金來源不合法或者被法院認定為職業放貸人,法院會停止民事借貸的審理工作,轉交給檢察院或公安局進行債權人的後續處理。

1.曾經有過此案件,在民間借貸法庭上,債權人訴說自己資金是通過向銀行質押借貸,拿出來後放款的,結果被法院和被告律師告到檢察院,以非法轉貸罪追究了債權人的刑事責任。那後續大家都可以想到,債務人順利逃脫利息負擔。

2.還有過職業放貸人案件,法院審查,認為債權人是職業放貸人,則借款合同無效,僅歸還本金或者加適當一點點利息。

總結一下,隨著後續網貸的清理,以及民間借貸的持續規範,銀行等金融機構放款會慢慢變成個人信貸的主力,屆時利息會逐步降下來。估計最少能降低到15%之內。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有專業,變得通俗,如果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首先弄清楚什麼是高利貸,根據最高法院對民間借貸的相關問題的規定,年利率36%以上是不受保護的,年利率24%以下法院是支持出借人的,在24%-36%之間的法院不支持任何一方,借款人要是支付了,那就支付了,無法追回。借款人要是沒有支付,出借人不可主張索取。

那麼月利率1.5%的貸款的年利率是多少呢?

1、一般以為是18%

這個很好理解,年利率等於月利率乘以12個月就得到了年利率,那麼你的年利率是1.5%*12=18%,也就是說你的年利率是18%。

那麼這個算法正不正確呢?不一定,如果是一年以後一次性還本付息,那麼這個算法就是對的。如果是等額本息的方法就不對了,等額本金的方法也不對的。

2、等額本息的方法是32%

假設你的本金是12萬,每個月的利息/手續費是1800元(=120000*1.5%),每個月還的本金是10000元(=120000/12),那麼你的月還款金額就是11800元,如果這種還款方式,那麼就叫做等額本息計算方法,你實際的利率是32%。

總結:如果你的還款方式是第一種,那麼你的實際年利率是18%,這個利息是你需要還給出借方的,哪怕打官司,法院也是支持出借方的。如果你的還款方式是第二種,那麼你的實際利率就是32%,這個利率還達不到最高的36%,不過在24%-32%之間的利息是可以不用還的。其實我們的還款方式可以有很多種,但是計息的方式都是一樣的,那就死已經還過的本金是不需要再計息的,比如一年到期後一次性還本付息,因為在12個月中,你的本金都在使用,那麼直接就用利息總額除以本金就可以得到年利率。

但是對於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等額本息,因為前期你已經償還了部分本金,那麼你的利息實際上是在每月遞減的,但是一些金融機構依然是在用全部的本金在計算利息,所以導致實際的利息會非常的高。至於那些砍頭息什麼的更是利息高了。

借款之前一定先算好實際的利息,然後做判斷,你的情況是否能夠承受這麼高的利息再決定是否要借貸。

量入為出。


壹號股權


我在武漢從事中小企業和個人融資貸款諮詢服務多年。

對於利率這塊我是非常有發言權的。

題主說的月利率1.5%到底是不是高利貸,就要看真實的年化利率是多少了?

很多人甚至很多從業者對利率都有一個誤區。誤認為年利率=月利率*12,那麼按照這樣的算法,題主的年化利率就是18%。

那麼國家規定年化利率超過36%才算高利貸。如果超出可以通過司法程序追回。

24%—36%之間屬於自由利率,如果已經支付,那麼無法通過司法程序追回,如果未支付,房貸機構也不能通過法律手段所取,各自協商。24%以內的利率合法。

究竟是不是高利貸,還要看還款方式。並且要把其它費用全部作為利息來計算,比如包括砍頭息,服務費,手續費,違約金,罰息等,統一算在貸款成本里面,以真實實際到手可支配金額和實際支付的除此以外的所有其它費用來綜合計算。

那麼今天我們假定其它都沒有,是合規的。

但是還款方式一定要注意,一般市場上信用貸款宣稱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都不是等額本息。

比如我們房貸,等額本息才是真正的等額本息,按照IRR算法計算的。

區別在哪裡?

比如你貸款1萬元,貸款1年,月利率1.5%。每月支付利息就是150元。一般市場上大多數信用貸款每個月都會收取150元的利息。那麼總利息=150元*12個月=1800元。

根據IRR計算方式來講,真實年化利率為大約32%。而不是18%。

為什麼呢?因為每月支付的利息沒有隨本金減少而減少。即使還到最後一個月,本金只有幾百塊錢,但是利息還是150元,而只有第一個月的月息才是1.5%,越往後,月利息越高。

總結:所以我們看一個產品利息高低,到底是多少年化利率。不能簡單的計算。最重要的要看還款方式。

通過還款計劃表來總體計算。市場貸款,玩這種利率套路的很多,特別是小額信貸,網貸,還有車貸。大家要謹慎。

最後希望大家積極添加關注,謝謝大家!


程世鵬


月利率1.5%不是高利貸,如果按照這個說法,那麼低於1.5%的平臺就只有銀行了,那些小貸信貸就不會存在了,你打上了高利貸的頭銜,國家會不管嗎?

換言之,就拿大家最熟悉的螞蟻借唄網商貸來說,借唄利息平均日利率在萬分之三至萬分之6.5,很多基本都是萬分之五左右,綜合算下來月利率就是1.5%,你用的借唄的時候會覺得利息很高嗎?轉化成數目直觀一些,也就是說你借一萬元,每個月的利息是150元,這種能算高利貸嗎?

就算是銀行,平均月利率也是在0.7-1%左右,但你確定你符合銀行的申請標準嗎?如果想利息很低,銀行很多抵押類貸款可以嘗試一下,這種是根據你資產的估值的6-8折左右評估額度,這種利息最低。

所以我不明白大家心目中的高利貸是什麼樣子的,按照國家法定年利率的話是不超過24%,民間借貸不超過36%,綜合是在24%-36%之間,超過了則可以說是高利貸。

而且現在金融行情相當不景氣,國家監管嚴,金融公司生存難度大,需要備案牌照等等,現目前垮掉的小貸公司和P2P公司已經超50%,而現在還在運營的公司也是舉步維艱,隨時都面臨清退的可能,甚至小貸市場上很少有月利率1.5%的平臺了。

所以你可以說月利率1.5%利息較高,但不至於被定義為高利貸。


今融易說


律師大劉說法:月利率1.5%,摺合年利率18%,不是高利貸。

判別是否高利貸要分兩種情況!

一、如果你一分錢都沒有還,法律規定年利率24%以內部分合法,24%以上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這是根據民間借貸案件司法解釋24條規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債務人的合法利益,我國法律規定年利率24%,這就是判斷借款是否為高利貸的一條紅線!

二、如果債務人將錢還給債權人,還款部分在年利率24%~36%之間受法律保護,而超過年利率36%部分,則要退回債務人。

年利率36%是債務人部分履行債務的情況下,法院根據意思自治原則,認為超過24%,但不到36%部分的還款,應當算合法還款。只有超過年利率36%的利息,法院才認定為高利貸,必須無條件返還債務人。

三、民間借貸月利率1.5%和銀行分期利率類似。

我研究過幾家銀行分期利率,看似不高(月利率僅為0.36%),但因為是分期還款,折算下來年利率大約在17%左右。

所以看似低利率的銀行分期還款,其實包含很高的利率。

打個比方,正常民間借貸,一般都是每年結算利息,或者本利一次還清。

銀行則不同,每個月都讓債務人還款,雖然年利率僅為8%,但債務人實際使用資金天數,僅有正常民間借貸的一半,所以利率也翻翻。

最後,如果月利率1.5%,即俗稱的月息1.5分,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利息標準。


劉律師Lawyer


回答這個問題要首先弄清楚這幾個定義:月利率1.5%是什麼利率水平;高利貸的利率範疇是多少;月利率1.5%貸款資金的還款方式是什麼?

月利率1.5%的貸款是多少?

這個我在之前朋友們的問答中做過詳細介紹,主要就是說明“一分利”、“一釐利”的具體概念。借錢的時候,知道利息是10%,還要知道10%是年息還是月息,需要搞清楚。

“一分”是百分之十,“一釐”是百分之一的意思。

很多貸款會說自己是一分錢的利息,其實一分錢的利息主要表示貸款計算利息的方式,單純的一個一分利息說法是不準確的,應該在一分利息加上一定的期限,比如年息一分、月息一分、日息一分,其表達的意思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年息一分的話,如果借款一萬元,年終就需要還借款額的百分之十的利息,也就是一千元;

月利率1.5%,摺合成年息就是1.5%*12=18%。

法律界定的高利貸的利率門檻是多少?


上面這張圖大家一看就懂,超過36%的利率區間屬於法律不保護區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利貸。轉換成月息就是3%,民間常說的月息三分利。從這個利率區間看,月息1.5%屬於正常的司法保護區。

不同的資金使用及還款方式,造成的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差額是完全不同的。

熟悉等額本息還款方式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和按月還息或者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方式相比,等額本息還款的實際利率比名義標榜利率高出將近一倍。

主要是因為在你借款初期就已經將貸款利息算出並均攤到每個月償還,但實際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借款金額不斷減少,利息卻是全額計算的。

如果是按照1.5%的月息,按照等額本息方式還款計算的話,那麼實際上這筆貸款的利率肯定是超出司法保護區的。


財經札記


月利率為1.5%那麼年化在18%,咱們國家規定的年化利息在24%,是受法律保護的,24%-36%利息是借款人和出借人雙方協商,超過36%的年化利息是不受國家保護的,也就是通常說的高利貸了。

現在有不少的借款平臺,打著低利息,無抵押,點開後看起來利息還是不錯的,年化利息看起來在24%之內,等你借款出來,就直接扣你保險費。

我朋友之前在《淶芬起》借款5000元,剛開始看了下利息還是不錯的,等到賬後就直接扣500利息,夠坑的吧,也有“砍頭息”交“會員”費貸款等等,多種套路!

所以大家還是要有基本的金融常識,切勿在自己被坑以後用錢買了教訓才知道錯了,很多借款平臺都是誘導式的欺騙借款人,打著低利息,無抵押,大家如果需要借貸還是要去正規的金融機構。

我是曾鵬,專注金融(信用卡 貸款)歡迎大家關注,交流學習!




曾鵬金融小白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年利率24%以內屬於司法保護區,24%至36%之間屬於自然債務區,超過36%就是高利貸了。


月利率1.5%,算下來年利率似乎只有18%,簡單看來似乎不是高利貸,但是實際是不是,則要按實際情況來判斷。


1、首先看貸款能否全額拿到所貸的金額

貸款一萬元,實際只到手八千元,這樣的套路非常普遍,不管是以服務費還是手續費的名義提前收取,本質上都是砍頭息。假如借了一萬元,按照1.5%的月利率每月需要還150元,但是實際上只拿到了八千元,依然按照一萬元計息的話實際利率就是1.875%了,摺合年息22.5%。


2、接下來要看除了月利率1.5%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收費項

互聯網平臺經歷過野蠻生長階段後隨著監管加嚴進行了升級換代,套路玩的更深了。把利率調整到合法範圍內,然後再以服務費、手續費等名義收取一部分費用,既可以減少法律風險,又可以明目張膽收更多的利息。

如果一個平臺每月收取1%的服務費,那麼加上1.5%的月利率就達到了2.5%,年利率就達到了30%。如果收1%的服務費,再收0.5%的手續費,那麼年利率就能達到36%。


3、還要看還款方式和計息方式

不管以哪種方式還款,一個月後如果不能全額還款,下個月計息是按最初所借金額計息還是以已經還款後剩餘部分計息是關鍵。

比如借款10000元,第一個月還款5150元,首月利息已經還清,同時還了5000元本金。那麼第二個月開始,是按10000元計息呢,還是按5000元計息呢?如果依然以10000元計息,那麼實際利率會立即飆升翻倍。

古時候的高利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驢打滾利滾利,一個月後沒還清,下個月開始本金和利息一起滾動計息,這樣利息規模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高利貸的套路還有人為製造逾期,收取罰息,計息週期不一定按月,很多時候直接按星期,這樣的真實利率高的嚇人。


如果不是特別要緊的事情請不要盲目貸款,即使要借款也要找正規的平臺,比如支付寶借唄和微信裡的微粒貸,貸款前要充分了解利率及還款規則,並確保有能力還款。


財智成功


國家規定超過百分之36%的利息,就為高利貸。但是現實生活中的2分息,也成為高利貸,2分息就是年利率24%。

信用卡消費,如果最低還款,那麼利息就是萬分之5,也就是月利息1.5%。其實對於經濟發展來說,百分之15的增長比較高了。我們GDP增長在7%不到,剛好基準利率在6%,與GDP增長相持平。

近幾年信用卡逾期人數暴增,其次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清的信貸總額高達880.98億元人民幣,這也能說明15%的利息相對來說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在4%附近,車貸屬於消費貸在10%附近。


現在各種網貸基本在20%以上,所以遠離不理性貸款,需要理性合理使用信用卡網貸金融貸,否則會陷入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